專利名稱:蒲公英中的木質素及其抗菌活性和醫藥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從蒲公英中分離得到的具有防治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疾病的兩個木質素及其可藥用鹽、其抗感染藥物用途,以及含有這些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可以預期其用于防治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
背景技術: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格蘭氏陽性球菌,抗甲基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菌株,它是醫院內和臨床上微生物流行病的主要病源,引起人的主要感染有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乳腺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咽炎、子宮頸炎、盆腔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故是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的致病菌種。鏈球菌(Streptococcus species)是成鏈狀排列、兼性厭氧的格蘭氏陽性桿菌。醫學上常見的致病性鏈球菌大部分屬于β溶血型。它們存在于人的皮膚、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尿殖道的黏膜上,能夠引起皮呋、呼吸道以及軟組織感染如肺炎、菌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泌尿道炎癥以及關節炎等疾病。
中國傳統醫藥是個資源豐富的寶庫。其中許多藥用植物都含有很好的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以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功效。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也稱蒙古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全草,為清熱解毒中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能;主治乳癰、疔瘡、目赤、咽痛、濕熱黃疸和熱淋澀痛等。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肝炎、腫囊炎及尿路感染等疾病。蒲公英主要含有三萜類、植物甾醇類、倍半萜內酯類、香豆素類、黃酮類、酚酸類、胡蘿卜素類和脂肪酸類等化合物。其藥理作用有抗菌消炎、抗氧化、保肝利膽、免疫調節和抗腫瘤等。目前,利用蒲公英單味藥制成的注射劑、片劑和顆粒劑等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各種炎癥性疾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蒲公英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功效,具有較高的研究和開發價值,但國內對蒲公英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其粗提物上,尤其缺乏藥效物質基礎相關研究。國內的相關研究報道和專利一般都是以復方形式應用,少有從蒲公英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針對其抑菌活性進行研究的報道。國外對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化學成分研究比較全面,發現其主要含倍半萜、三萜和黃酮類成分,藥理活性報道較少,而未見針對蒙古公英(T.mongolicum)的化學成分研究報道。國內對蒲公英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報道其少,多引用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化學成分,目前檢索結果發現凌云課題組對蒙古蒲公英T.mongolicum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報道[凌云,鮑燕燕,朱莉莉,鄭俊華,蔡少青,肖越,蒲公英化學成分的研究中國藥學雜志,1997,32,584-586;凌云,鮑燕燕,張永林,蔡少乾,鄭俊華,蒲公英化學成分的研究,海軍總醫院學報,1998,11,167-169],共分得5個化合物β-谷甾醇,槲皮素,咖啡酸,綠原酸和木犀草素-7-氧-葡萄糖苷,而其它化學成分目前尚不清楚。為了解T.mongolicum各極性部位的化學組成,我們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植物化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大極性部位主要組成部分為黃酮苷和多酚類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從菊科蒲公英植物中得到的木質素類化合物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及其可藥用鹽和抗菌用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將本發明化合物用于制備預防和治療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的藥物及與上述疾病有關的醫藥或保健品用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含有本發明的木質素類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通過從菊科植物蒲公英中提取制備得到下列的木質素類化合物1和2,具體結構如下
蒙古蒲公英酸A(化合物1)Rufescidride(化合物2)兩個木質素類化合物名稱分別為化合物1(蒙古蒲公英酸A)6,9,10-三羥基-氧雜蒽-1,2-二羧酸;化合物2(Rufescidride)。
木質素類化合物1和2主要來源于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各部位,優選從蒲公英(又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又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Kitag)、熱河蒲公英(又稱白緣蒲公英)(TaraxacumplatypecidumDiels)、東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mKitag)、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on Dahlst)、興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 Kitag)等中國藥品市場上常見的蒲公英藥材的根莖、葉、花,包括其干品和鮮品中制備而得。優選蒲公英(又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或堿地蒲公英(又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的全草部分。
本發明的特點是,從菊科植物蒲公英根莖、葉、花部位中分離提純其有效部位,并從中得到兩個單體化合物,經化學測定結構為木質素類化合物1和2,并發現其具有很強的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作用,提供了可期待用于制備與格蘭氏陽性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或有關的生理改變或疾病的治療藥物及預防保健品,包括但不限于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
具體實施方案以往的植化研究發現蒲公英植物中含有三萜類、香豆素類、酚酸類(包括含酚羥基的黃酮類)、倍半萜類、植物甾醇類、胡蘿卜素類和長鏈脂肪酸類化合物。本發明人對該植物提取物的大極性部位,通過多種正、反相層析手段得到該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活性的兩個活性化合物,并經紅外、質譜、紫外和核磁共振波譜等綜合解析推導出其化學結構為前人未報道過的一個木質素化合物蒙古蒲公英酸A以及其酸酐(Rufescidride)。
本發明中的藥材可以是任意一種中國產的蒲公英屬植物任一部位,即可以是蒲公英(又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又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熱河蒲公英(又稱白緣蒲公英)(Taraxacum platypecidum Diels)、東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Kitag)、、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on Dahlst)、興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Kitag)等中國藥品市場上常見的蒲公英藥材,可以是干品或鮮品,可以是蒲公英藥材植物的根、莖、葉、花、種子、皮、果實,也可以是它們的混合物。優選全草。更優選蒲公英(又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或堿地蒲公英(又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lcum Kitag)的全草部分。本發明之說明書中均簡稱蒲公英。
本發明人發現,本發明得到的兩個木質素類成分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生長的功能;可以用于防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及與上述癥狀或疾病有關的醫藥或保健品用途;從而可能開發出抗感染類藥物組合物。這種藥物組合物可以用制藥領域中的常規技術制成各種劑型,如片劑、顆粒劑、膠囊、口服液、滴丸、注射劑、透皮貼劑、氣霧劑等。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必須說明下述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的分離1.1儀器與試劑熔點用顯微熔點儀(北京泰克公司生產)測定,溫度未校正;旋光在日本產Polax-2L型自動旋光儀上測定;紅外光譜IR由Bruker Vector-22紅外光譜儀測定,經KBr壓片;紫外光譜用Shimdzu UV-240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核磁共振氫譜1H-NMR,核磁共振碳譜13C-NMR和2D NMR由INOVA型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VARIANINOVA-400MHz)測定(四甲基硅醚TMS為內標);電噴霧質譜ESI-MS由BrukerEsquire3000+質譜儀測定,柱層析用硅膠(100-200,200-300和300-400目)以及薄層層析用硅膠GF254(10-40目)均由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其中石油醚沸程為60-90℃;薄層制備層析(PTLC)用Merck公司的鋁箔硅膠板;柱色譜用聚酰胺(14-30目和100-200目)采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四甲生化塑料廠產品;葡聚糧凝膠Sephadex LH-20采用瑞典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 AB公司產品;反相硅膠RP-18采用日本Fuji Silysia Chemical公司的Chromatorex產品;MCI為日本三菱化工公司產品,薄板(TLC)檢測用254nm和365nm的紫外燈;顯色劑用碘蒸氣、10%硫酸-乙醇、2%三氯化鐵-甲醇、磷鉬酸以及溴甲酚綠溶液。
液相Waters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2695分離系統(四元泵、柱溫箱及自動進樣器),2996紫外二極管矩陣檢測器,Empower色譜操作軟件。色譜柱Symmetry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
1.2植物來源與鑒定供提取用蒲公英藥材于2001年8月購于安徽亳州,由浙江大學藥學院中藥與天然藥物研究室陳柳蓉副教授鑒定為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Hand.-Mazz.)的全草。供比較含量用蒲公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Hand.-Mazz)、堿地蒲公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熱河蒲公英(白緣蒲公英)(Taraxacum platypecidumDiels)、東北蒲公英(Taraxacumohwianum Kitag)、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on Dahlst)、興安蒲公英(Taraxcum falcilobum Kitag)干品各20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彭華教授于2003年8月~2004年7月協助采集并鑒定。供干鮮品含量比較之蒲公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堿地蒲公英(華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 Kitag)鮮品各100克采集自浙江省天目山,由浙江大學藥學院陳柳蓉副教授鑒定。
1.3提取與分離樣品曬干粉碎(干重5.0公斤)后用75%工業酒精沸水下熱提兩次,提取液冷卻后合并,經減壓濃縮得462克棕褐色粘稠狀粗提物。將粗提物用甲醇溶解,D-101大孔樹脂拌樣,在旋轉蒸發儀上減壓除去甲醇,以變色硅膠為干燥劑,40℃真空干燥過夜,加樣到水平衡好的D-101柱中,收集50%甲醇-水洗脫部位,將洗脫液濃縮至干,再用蒸餾水制成懸浮液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配萃取。各有機層減壓蒸干后分別得3克,32克,127克浸膏,余為水部位。
1.4乙酸乙酯分離純化取乙酸乙酯部位浸膏82克用硅膠(200-300目)柱(900克),以氯仿-甲醇(1∶00∶1)為洗脫劑梯度洗脫,根據薄層層析TLC情況共分6個部位(F1-F6),其中F2(4克)過硅膠柱(100克),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10∶1)洗脫,經薄層層析TLC檢查,石油醚-乙酸乙酯(5∶1)洗脫者含有相同組分,經重結晶得到Rufescidride(24.6毫克),F6(1克)用葡聚糖凝膠Sephadex LH20(100mL)柱層析,以甲醇洗脫,并經水-醇重結晶得到蒙古蒲公英酸A(12.2毫克)。
1.5結構鑒定1.5.1Rufescidride的結構鑒定化合物2為紅色無定形粉末,從EI-MS,1H-NMR和13C-NMR譜可以推出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18H8O7。其IR光譜(1798,1737cm-1)顯示分子中具有兩個羰基以酸酐的形式存在;同時在EI-MS譜中m/z264[M-CO-CO2]+的碎片離子峰也證實了化合物中存在酸酐。在1H-NMR譜中,三個單峰芳基氫信號δ8.79(s,H-6’),8.07(s,H-7)和6.72(s,H-3’)以及兩個苯環上鄰位氫的雙峰信號δ7.63(d,J=8.8Hz,H-6)和7.44(d,J=8.8Hz,H-5),輔以13C-NMR和DEPT譜可以推出化合物(II-31)中具有18個碳5個芳基叔碳,13個季碳[包括5個連氧季碳δ138.6(C-3),144.0(C-4),151.8(C-2’),147.5(C-4’)和142.3(C-5’)]可以看出化合物2具有芳基奈類木脂素的典型特征,通過與文獻仔細比對[S A Souza da Silva等,A new arylnaphthalene type lignan from Cordiarufescens A DC(Boraginaceas),ARKIVOC,2004,54-58],確定化合物為Rufescidride。2004年SA Souza da Silva等人首次從菊科植物Cordia rufescens中分離得到該化合物。
Refescidride紅色無定型粉末;C18H8O7;紫外UVλmax(甲醇)208,222,241,313,393nm;核磁共振氫譜1H-NMR(DMSO-d6,400MHz)δ8.79(1H,單峰,H-6’),8.07(1H,單峰,H-7),7.63(1H,雙峰,J=8.8Hz,H-6),7.44(1H,雙峰,J=8.8Hz,H-5),6.72(1H,單峰,H-3’);核磁共振碳譜13C-NMR(DMSO-d6,100MHz)δ163.9(s,C-9),163.6(s,C-9’),151.8(s,C-2’),147.5(s,C-4’),143.9(s,C-4),142.3(s,C-5’),138.6(s,C-3),133.4(s,C-7’),128.2(s,C-1),125.7(s,C-8’),123.8(s,C-8),124.6(d,C-7),122.9(d,C-6),121.4(d,C-5),115.0(d,C-6’),110.8(s,C-2),109.2(s,C-1’),103.3(d,C-3’)。
1.5.2蒙古蒲公英酸A的結構鑒定化合物1為紅色粉末狀固體,UV,1H-NMR和13C-NMR譜與化合物Rufescidride非常相似,ESI-MS顯示分子離子峰m/z353[M-H]-,比Rufescidride多18個質量單位,因此可以判斷Rufescidride可能為化合物1脫水的產物,即化合物1可能為Rufescidride的9和9’位酸酐水解成兩個羧酸的化合物。IR中1721cm-1處的吸收峰以及化合物1溴甲酚綠顯藍色也證明了化合物中具有羧酸基團。13C-NMR和DEPT譜顯示化合物1中具有18個sp2雜化的碳,包括5個次甲基,5個連氧季碳和兩個羰基;在1H-NMR譜中,顯示三個芳基氫的單峰信號δ8.05(單峰,H-7),7.40(單峰,H-6’)和6.62(單峰,H-3’)以及苯環鄰位氫的兩個雙峰信號δ7.46(雙峰,J=8.8Hz,H-6)和7.25(雙峰,J=8.8Hz,H-5)。下圖顯示了在HMBC譜圖中幾個主要的相關信號,其中H-6與C-2,C-4和C-7之間有遠程相關;H-5與C-1和C-3之間有遠程相關以及H-7與C-2,C-6,C-8,C-9和C-9’之間有遠程相關說明化合物1中具有二羧基萘環結構。H-6’與C-4’,C-2和C-7’之間有遠程相關以及H-3’與C-1’和C-5’之間存在的遠程相關信號說明化合物1中具有一三氧取代的苯環與奈環相連。因此可以確定化合物1為芳基萘類木脂素,最后通過與文獻發現的芳基奈類木脂素相對比可鑒定出化合物1為蒙古蒲公英酸A。
圖示為化合物1的HMBC相關示意圖蒙古蒲公英酸A紅色無定型粉末;C18H10O8;紫外UVλmax(紫外)196,226,276,317,373nm;紅外IRvmaxKBr(cm-1)3400,1721,1608,1520;ESI-MS m/z353[M-H]-;核磁共振氫譜1H-NMR(DMSO-d6,400MHz)δ8.05(1H,單峰,H-7),7.46(1H,雙峰,J=8.8Hz,H-6),7.40(1H,單峰,H-6’),7.25(1H,雙峰,J=8.8Hz,H-5),6.62(1H,單峰,H-3’);核磁共振碳譜13C-NMR(DMSO-d6,100MHz)δ171.6(s,C-9’),167.8(s,C-9),148.6(s,C-4’),146.4(s,C-2’),142.1(s,C-5’),141.8(s,C-4),136.7(s,C-3),128.4(d,C-7),126.2(s,C-8),125.8(s,C-1),123.3(s,C-2),123.0(s,C-7’),122.3(s,C-8’),121.4(d,C-6),120.0(d,C-5),112.5(d,C-6’),109.7(s,C-1’),103.9(d,C-3’)。
實施例2木質素類化合物1和2抑制格蘭氏陽性菌能力檢測2.1原理采用“管碟法”研究試驗物的體外抗菌活性,是利用加在牛津杯中試驗藥物擴散到接種有試驗菌的培養基中,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通過檢測在牛津杯周圍形成的抑菌圈的直徑大小來確定試驗藥物的抗菌活性。
2.2檢測菌金黃色葡萄球菌26003-23,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32210,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2.3試驗藥物DMSODMSO溶劑對照;諾氟沙星1.25mg/ml;蒙古蒲公英酸A(化合物1)5.0mg/ml;Rufescidride(化合物2)5.0mg/ml;樣品均用DMSO溶解。
2.4方法與步驟2.4.1、M-H瓊脂、M-H肉湯及試驗菌液的制備。
2.4.2、雙碟的制備(1)、M-H瓊脂底層取滅菌M-H瓊脂液體自然冷卻凝固。
(2)、M-H瓊脂菌層取菌液150μl與30mlM-H瓊脂混勻。取約5ml含菌液瓊脂,均勻攤布在具有M-H瓊脂底層的平皿內。
2.4.3、待培養基凝固后,在每個平皿中均勻放立加滿試驗藥液牛津杯。
2.4.4、置37℃培養24小時。
2.4.5、用游標卡尺測量抑菌圈直徑。
表2蒙古蒲公英酸A(化合物1)和Rufescidride(化合物2)對標準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徑(mm)
2.5實驗結論通過采用“微量稀釋法”研究化合物1和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體外抗菌活性。結果表明化合物1和2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說明其為潛在的抑制格蘭氏陽性菌活性物質,具有進一步開發價值。
本發明所述的木質素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可以與藥學上常用的輻料或載體結合,制備得到具有預防和治療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感染之藥物及藥物組合物或保健品。上述各類藥物組合物或者保健品可以采用片劑、膠囊劑、注射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軟膏劑等劑型藥物。
本發明的木質素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還可以與現已上市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抑制劑和/或其他治療類似格蘭氏陽性菌感染相關病癥的治療藥物及其原料藥如頭孢類、大環內酯類、以及磺胺類如沙星等藥物品種聯合使用,制備得到具有治療格蘭氏陽性菌感染相關病癥功效活性的組合物或復方制劑,可預期成為治療格蘭氏陽性菌感染疾病藥品或者保健品。上述各類物組合物或者保健品可以采用片劑、膠囊劑、注射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等劑型藥物,包括采用現已公認的藥劑學常識常規制備而得的各種緩釋、控釋劑型或納米制劑。
實施3五種蒲公英屬植物根莖與地上部分莖葉中化合物1和2的比較蒲公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熱河蒲公英(白緣蒲公英)(Taraxacumplatypecidum Diels)、東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 Kitag)、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n Dahlst)、興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 Kitag)干品各20克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彭華教授采集并鑒定。
用沃特斯高效液相色譜(Waters HPLC,2695分離系統包括四元泵、柱溫箱自動進樣器;2996紫外二極管矩陣檢測器,Empower色譜操作軟件和Symmetry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對化合物1和2進行了含量檢測。
供試樣品處理陰干粉碎后的樣品各稱取0.5克(±0.1毫克),置25毫升容量瓶,加20毫升甲醇,25~30℃下超聲60分鐘,加甲醇至刻度,用0.45μm濾膜濾過。
標準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化合物1和2各10.0毫克,分別加入8毫升甲醇超聲溶解,再各自加入甲醇配成0.5毫克/毫升的標準儲備液。用甲醇按照1∶1,1∶10,1∶50,1∶100配制成標準溶液,冷藏備用。同法各自制備出化合物1和2的標準溶液。試劑甲醇為HPLC級(Merk生產),水為二次蒸餾水。色譜條件使用Symmetry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柱溫30℃,檢測波長254nm,流速0.8毫升/分鐘,進樣量20μl。流動相甲醇/0.1%HAc=75∶25等度洗脫。
含量測試將提取溶媒、標準品溶液、供試樣品分別進樣,記錄色譜圖。以峰面積對應標準溶液濃度繪制曲線,計算線性范圍,相關系數≥0.998。從標準曲線分別計算出化合物1和2的含量。
發現含量如下表所示表3常見蒲公英中蒙古蒲公英酸A(化合物1)和Rufescidride(化合物2)含量
結果表明蒙古蒲公英根莖和地上部分都含有本發明所述的化合物,并且堿地蒲公英、熱河蒲公英、東北蒲公英、反苞蒲公英、興安蒲公英中都含有不同含量的化合物1和2,說明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是菊科蒲公英屬植物中的特征性成分,所以運用本屬植物包括并不限于蒙古蒲公英、堿地蒲公英、熱河蒲公英、東北蒲公英、反苞蒲公英、興安蒲公英等都可以制備本發明所要求的含有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的抗格蘭氏陽性菌藥物。
實施例4兩種蒲公英屬植物莖葉(鮮品和干品中)化合物1和2的比較蒲公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鮮品各100克由浙江大學陳柳蓉教授鑒定。
用沃特斯高效液相色譜(Waters HPLC,2695分離系統包括四元泵、柱溫箱自動進樣器;2996紫外二極管矩陣檢測器,Empower色譜操作軟件和Symmetry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對化合物1和2進行了含量檢測。
含量測試將提取熔媒、標準品溶液、供試樣品分別進樣,記錄色譜圖。以峰面積對應標準溶液濃度繪制曲線,計算線性范圍,相關系數≥0.998。從標準曲線分別計算出化合物1和2的含量。具體操作同實施例3。
表4兩種蒲公英干品與鮮品中蒙古蒲公英酸A(化合物1)和Rufescidride(化合物2)含量對比
結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和堿地蒲公英的干品和鮮品中都含有不同含量的化合物1和2,含量并無大的差異。說明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在菊科蒲公英屬植物中存在和含量較為穩定,所以運用本屬植物的干品和鮮品都可以制備本發明所要球的含有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的抗格蘭氏陽性菌藥物。
權利要求
1.具有下面結構的木質素及其可藥用鹽或其溶劑化物 化合物1(蒙古蒲公英酸A)。
2.權利要求1所述之化合物,其名稱為6,9,10-三羥-氧雜蒽-1,2-二羧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之木質素化合物,及其具有如下結構的類似物(化合物2Rufescidride)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相關癥狀或疾病的藥物之用途 Rufescidride。
4.根據權利要求3的用途,其中金黃色葡萄菌感染的相關癥狀或疾病是指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乳腺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咽炎、子宮頸炎、盆腔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相關炎癥是指皮扶、呼吸道以及軟組織感染如肺炎、菌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泌尿道炎癥以及關節炎疾病。
5.一種用于預防或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相關癥狀或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治療有效量的權利要求1~3所述之木質素化合物或它們的可藥用鹽,以及其混合物和可藥用載體。
6.根據權利要求5的藥物組合物,其是預防和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的藥物組合物,其可以是片劑、顆粒劑、膠囊、口服液、洗劑、栓劑、擦劑、注射劑、透皮貼劑或氣霧劑,還可以采用現代制藥界所公知的控釋或緩釋劑型或納米制劑。
8.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之化合物的制備途徑,其主要來源于任意一種中國產的蒲公英屬植物任一部位,即可以是蒲公英(又稱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又稱華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Kitag)、熱河蒲公英(又稱白緣蒲公英)(Taraxacum platypecidumDiels)、東北蒲公英(Taraxacum ohwianumKitag)、反苞蒲公英(Taraxacum grypodonDahlst)、興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 Kitag)等中國藥品市場上常見的蒲公英藥材;可以是干品或鮮品;可以是蒲公英藥材植物的根、莖、葉、花、種子、皮、果實,也可以是它們的混合物及全草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從蒲公英中分離得到的具有防治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疾病的木質素類化合物及其可藥用鹽、其抗感染藥物用途,以及含有這些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的兩個木質素蒙古蒲公英酸A和Rufescidride具有明顯的抑制金葡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生長的功效,可以預期用于防治此二者感染引起的癤子、膿皰、毒性表皮腐解、肺炎、骨髓炎、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腦膜炎、乳腺炎、膀胱炎、盆腔炎、泌尿道炎癥、前列腺炎、菌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癥、淋巴結炎、關節炎、咽炎、子宮頸炎,以及肌肉、皮膚、尿殖道、中樞神經系統的膿腫。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024640SQ200710067458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3日
發明者李校堃, 施樹云, 徐艷, 陶巧鳳, 約阿施·史托克希特, 趙昱 申請人:溫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