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燒燙傷外用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燒燙傷外用藥物。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上燒燙傷的情況常常出現,燒燙傷不但使人十分難受,而且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給皮膚留下疤痕,已有的治療燒燙傷的中西藥都有報道,但成分復雜、見效較慢。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治療燒燙傷藥物,成分復雜、制備麻煩、見效較慢的缺陷,為人們提供一種制作簡單、使用方便、療效快、無毒副作用的燒燙傷外用藥物。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燒燙傷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而成黃連810份、艾葉57份、桔子皮5~7份、冰片57份、二甲基硅油1015份。本發明的燒燙傷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除二甲基硅油外的原料經過精選潔凈,無霉變的藥材,分別置入烘箱中,于60°C以下烘干處理,至含水率小于8%,粉碎成200目的細粉,滅菌處理后按比例混合包裝成袋,使用時用二甲基硅油和適量醫用乙醇調和成糊狀,直接涂于患部或涂在醫用粘膠貼上再貼于患部均可。本發明是發明人根據中醫辨證理論并結合祖傳秘方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科學實用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方案以黃連、二甲基硅油為主藥,其中黃連性味苦,有廣譜及較強的滅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厭氧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二甲基硅油具有消腫、止痛、消炎并促進皮膚生長的功能;桔子皮性味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并具有抗菌能力和鎮痛作用,并可加快局部水分吸收,促進皮膚再生;艾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產腸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和滅殺作用;冰片性苦寒可促進神經膠質細胞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綠色鏈球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外用有涼爽之感可防腐止癢、清熱止痛、抗炎消腫的作用本技術方案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血止痛、抑菌滅菌,去腐生肌的幾種中藥組合在一起,相互發揮協同效用,經過實踐發現它對治療燒燙傷具有原料易得、使用方便、消炎消腫鎮痛快、透氣性好、治療周期短、不留疤痕、無毒副作用的特點。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不僅限于所述實施例。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取黃連8份、艾葉5份、桔子皮5份、冰片5份、二甲基硅油IO份,將上述除二甲基硅油外的原料經過精選潔凈,無霉變的藥材,分別置入烘箱中,于6(TC以下烘干處理,至含水率小于8%,粉碎成200目的細粉,滅菌處理后按比例混合包裝成袋,使用時用二甲基硅油和適量醫用乙醇調和成糊狀,直接涂于患部或涂在醫用粘膠貼上再貼于患部均可。實施例二取黃連9份、艾葉6份、桔子皮6份、冰片6份、二甲基硅油12份,將上述除二甲基硅油外的原料經過精選潔凈,無霉變的藥材,分別置入烘箱中,于6(TC以下烘干處理,至含水率小于8%,粉碎成200目的細粉,滅菌處理后按比例混合包裝成袋,使用時用二甲基硅油和適量醫用乙醇調和成糊狀,直接涂于患部或涂在醫用粘膠貼上再貼于患部均可。實施例三取黃連10份、艾葉7份、桔子皮7份、冰片7份、二甲基硅油15份,將上述除二甲基硅油外的原料經過精選潔凈,無霉變的藥材,分別置入烘箱中,于6(TC以下烘干處理,至含水率小于8%,粉碎成200目的細粉,滅菌處理后按比例混合包裝成袋,使用時用二甲基硅油和適量醫用乙醇調和成糊狀,直接涂于患部或涂在醫用粘膠貼上再貼于患部均可。將本發明實施例的藥物臨床應用于燒燙傷病人近160人次,用藥時間為13個療程,每個療程為3~7天,用藥量根據燒燙傷面積的大小而定,一般將藥蓋住燒燙傷面即可,病情重者可涂厚一點,2~3天換一次藥。治愈為病情基本消除;顯效為病情有明顯好轉;有效為病情有所好轉。其基本情況列于表1。表1本發明的臨床療效情況<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從表中可見,本發明的燒燙傷外用藥物對燒燙傷病的療效的總有效率可達97%以上。本發明的藥物主要用于無皮膚嚴重破損的情況,如紅腫、起泡,輕微破皮者均可用。權利要求1、一種燒燙傷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而成黃連8~10份、艾葉5~7份、桔子皮5~7份、冰片5~7份、二甲基硅油10~15份。全文摘要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燒燙傷外用藥物,它的活性成分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而成黃連8~10份、艾葉5~7份、桔子皮5~7份、冰片5~7份、二甲基硅油10~15份,將上述除二甲基硅油外的原料經過精選潔凈,無霉變的藥材,分別置入烘箱中,于60℃以下烘干處理,至含水率小于8%,粉碎成200目的細粉,滅菌處理后按比例混合包裝成袋,使用時用二甲基硅油和適量醫用乙醇調和成糊狀,直接涂于患部或涂在醫用粘膠貼上再貼于患部均可,產品具有消炎消腫鎮痛快、透氣性好、治療周期短、不留疤痕、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文檔編號A61K31/74GK101439115SQ20071005053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9日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9日發明者袁雙喜申請人:袁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