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植入體,特別是涉及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
技術背景治療運動造成的韌帶斷裂,或者胸腰椎手術等都需要使用人工韌帶,通常都 采用合成高聚物類的非吸收的人工韌帶,比如聚酯、聚四氟乙烯、尼龍等制成的長 條或編織帶,這類人工韌帶植入后的短期效果都不錯,但這類高聚物無論組成和結 構都與人體不同,始終存在因慢性排異反應而引起無菌炎癥的危險,更重要的是此 類人工韌帶還容易引起疲勞斷裂,造成了人工韌帶無法長期使用的問題。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抗張能力 強、可被人體正常韌帶組織替代的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由可吸收縫合線與生物支架材料復合而成。所述的復合包括以下步驟a、 首先將多股可吸收縫合線相互纏繞制成一內芯;b、 然后將生物支架材料包覆于內芯外;C、最后在生物支架材料外再纏繞可吸收縫合線,以固定生物支架材料。 所述步驟C后還可重復包覆生物支架材料及纏繞可吸收縫合線。 所述的可吸收縫合線采用可吸收腸線。 所述的生物支架材料采用帶狀的豬小腸粘膜下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的產品為可吸收韌帶,可為人體自身的韌帶組織所替代,解決目前 的非吸收人工韌帶的疲勞斷裂的問題,使人工韌帶可以長期使用,而成為永久性的 生物材料植入物;2、 豬小腸粘膜下層(SIS)為不含細胞成分的生物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 好,本認為是優良的生物支架材料,可誘導移植部位的原組織生長并提供支架 作用,同時能抑制瘢痕組織的長入。3、 本發明將SIS和腸線混合編織在一起, 一方面利用腸線編織線提供即 時的軔帶抗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SIS的優良的生物支架材料功能,誘導字體 韌帶生長替代。因此,本產品在植入后即可發揮人工韌帶的即時抗張功能,提 供韌帶的近期功能,又可被人體正常韌帶組織替代,使人工韌帶不會發生疲勞 斷裂。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由可吸收縫合線與生物支架材料復合而成。所述的復合包括以下步驟a、 首先將多股可吸收縫合線相互纏繞制成一內芯;b、 然后將生物支架材料包覆于內芯外;C、最后在生物支架材料外再纏繞可吸收縫合線,以固定生物支架材料。 所述步驟C后還可重復包覆生物支架材料及纏繞可吸收縫合線;所述的可吸收縫合線采用可吸收腸線;所述的生物支架材料采用帶狀的豬小腸粘膜下層。本實施例為將可吸收腸線與豬小腸粘膜下層(SIS)混合編織而成。腸線為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可吸收縫合線,生物相容性好,可被人體吸收替 代,多股編織后抗張強度好,可使人工韌帶具備足夠的抗張特性。SIS經多項研究被認為是優良的生物支架材料,可誘導移植部位的原組織 生長并提供支架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同時能抑制瘢痕組織的長入,在動物體 內的研究證明SIS也是誘導肌腱和韌帶組織再生的良好的生物支架材料。本實施例將SIS和腸線混合編織在一起, 一方面利用腸線編織線提供即使 的韌帶抗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SIS的優良的生物支架材料功能,誘導自體韌 帶生長替代。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可吸收縫合線與生物支架材料復合而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復合包括以下步驟a、 首先將多股可吸收縫合線相互纏繞制成一內芯;b、 然后將生物支架材料包覆于內芯外;C、最后在生物支架材料外再纏繞可吸收縫合線,以固定生物支架材料。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c后還可重復包覆生物支架材料及纏繞可吸收縫合線。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吸收縫合線采用可吸收腸線。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支架材料采用帶狀的豬小腸粘膜下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吸收人工韌帶的制造方法,由可吸收縫合線與生物支架材料復合而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產品具有抗張能力強、可被人體正常韌帶組織替代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L27/00GK101327342SQ200710042219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9日
發明者傅一山, 張長青, 曾炳芳, 琰 蘇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傅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