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對附子的加 工處理有火炮法、水漂法和水漂加高溫蒸煮法,黑順片和白附片就是水漂加高 溫蒸煮法的炮制品。
目前炮制黑順片的方法是將附子用食用膽巴水溶液浸泡數日,連同膽巴液將 附子煮至透心,水漂洗后切成厚約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染成濃 茶色,然后將其蒸至出現油面和光澤后,烘至半干,繼而曬干或繼續烘干;炮 制白附片的方法是將附子用食用膽巴水溶液浸泡數日,連同膽巴液將附子煮至 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再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最 后曬干。上述黑順片和白附片的炮制方法是一種先煮后蒸的方法,它存在以下 弊端l.由于附子沒有切開,在煮制過程中,烏頭堿不易水解,使得附子的毒性 較大;而已水解了的烏頭堿成為水溶性較大的次烏頭堿和中烏頭堿卻留在了煮 水中當作污水被排放,使得附子中的有效生物堿減少,又降低了藥物的療效。 2.由于污水的排放,對環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3.每次煮制附子的時間需要二個 小時以上,即使用較大的煮鍋每次也只能煮制約一百公斤的附子,其生產效率 較低,成本也高,不適宜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新的中藥附子的炮制 方法。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1) 附子黑順片的炮制工藝先將干凈的附子置于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浸泡 七日,撈出附子,清水洗凈至無殘留膽巴液;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 蒸至透心;再用清水漂洗三日,每日換水一次,瀝水后用調色液把附片染成茶 色;將染色后的附子加熱蒸至出油面,具有光澤后,再將附片攤開曬干或低溫 烘干。
(2) 附子白附片的炮制工藝先將干凈的附子置于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浸泡 七日,撈出附子,剝去外皮;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蒸至透心,再用 清水漂洗三日,每日換水一次,瀝水后將附子加熱蒸至出油面,最后將附片曬 干或低溫烘干。上述附片低溫烘干的溫度為55 65°C。
本發明采用的是兩次蒸制工藝方法。首先是把膽附子切成片后進行第一次 蒸制,使其中毒性成分烏頭堿能充分水解,用藥會更安全,盡管在第一次蒸制 過程中有一些烏頭堿水解成了可溶性的次烏頭堿和中烏頭堿,但由于蒸汽量遠 遠少于煮水的量,因此,有效生物堿溶解少,流失的也就少,附片中有效生物 堿的總量依然保持得很高,能提高藥效。再者,本發明在蒸制過程中基本沒有 廢水產生,因此沒有污水排放,也就不存在對環境的污染。另外,本發明改煮 制為蒸制,不僅可提高生產能力,更適宜工業化生產,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子項下的烏頭堿限量檢測 方法對新老工藝加工后的兩種成品進行檢測,兩種成品均符合藥典規定;采用 滴定法檢測兩種附片成品的烏頭總生物堿含量,結果如下 現有技術先煮后蒸工藝在加工前后附子總生物堿含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注上述試驗數據1和試驗數據2為兩個平行樣。
在附子飲片加工過程中,針對采用本發明方法第一次蒸制后的半成品和現有 技術煮制后的半成品進行比對分析,即用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樣品有效 總生物堿和烏頭堿定量檢測結果如下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注1#、 2tt是采用現有技術煮制后的附子靠近外表皮部分的兩個平行樣;3#、 4tt是上述同一附子樣品心部位的兩個平行樣;5tt、 6#是采用本發明方法第一次蒸制后的兩個平行樣。從上面的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不僅有利于烏頭 堿的水解,并有利于有效總生物堿的保留,所以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l,黑順片加工實例取大小均勻的泥附子1000公斤,置清水中,清洗干凈,使之無泥沙及其他 雜物;將清洗好的附子泡在以l: l的膽巴液里,浸泡7天;撈出泡好的膽附子,用清水漂洗至膽附子不殘留膽巴,然后把附子縱切成厚約0.5cm的厚片,置于蒸籠中蒸制l-2小時,至透心,取出附片,在清水中漂洗三天,每天換水一次;將漂洗好水的附片用調色液把附片染成茶色,再次置于蒸籠中蒸制6-8小時,蒸 至出油面,具有光澤后,取出曬干或在丁=60±5°(:的低溫下烘干,得黑順片共 計302公斤。實施例2,白附片加工實例取大小均勻的泥附子1000公斤,置清水中,清洗干凈,使之無泥沙及其他 雜物;將清洗好的附子泡在以l: 1的膽巴液里,浸泡7天;撈出泡好的膽附子, 用清水漂洗至膽附子不殘留膽巴,然后把附子縱切成厚約0.3cm的薄片,置于 蒸籠中蒸制l-2小時,至透心,取出附片,在清水中漂洗三天,每天換水一次; 將漂好水的附片再次置于蒸籠中蒸制6-8小時,蒸至出油面,取出后曬干或在 丁=60±5°(:的低溫下烘干,得白附片共計260公斤。
權利要求
1. 一種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是(1)附子黑順片的炮制工藝先將干凈的附子置于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浸泡七日,撈出附子,清水洗凈至無殘留膽巴液;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蒸至透心;再用清水漂洗三日,每日換水一次,瀝水后用調色液把附片染成茶色;將染色后的附子加熱蒸至出油面,具有光澤后,再將附片攤開曬干或低溫烘干。(2)附子白附片的炮制工藝先將干凈的附子置于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浸泡七日,撈出附子,剝去外皮;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蒸至透心,再用清水漂洗三日,每日換水一次,瀝水后將附子加熱蒸至出油面,最后將附片曬干或低溫烘干。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附片 低溫烘干的溫度為55 65°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附子的炮制方法,附子黑順片的炮制工藝是先將附子用膽巴水溶液浸泡,清水洗凈后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蒸至透心,清水漂洗,瀝水后用調色液把附片染成茶色,然后加熱蒸至出油面,具有光澤,最后將附片曬干或低溫烘干;附子白附片的炮制工藝是先將附子用膽巴水溶液浸泡,撈出后剝去外皮,再將附子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蒸至透心,清水漂洗,瀝水后將附子加熱蒸至出油面,最后將附片曬干或低溫烘干。本發明不僅使附子中毒性成分烏頭堿能充分水解,用藥更安全,而且附片成品中有效生物堿的總量保持很高,提高了藥效。另外,本發明不存在對環境的污染,也更適宜工業化生產。
文檔編號A61K36/714GK101390963SQ200710018810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7日
發明者廖德宏, 沈文泉, 甘志杰, 范顯豐, 郝學賢, 波 陳 申請人:廖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