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了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
背景技術:
腸炎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癥,中醫稱之為腹瀉。腸炎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所謂的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腸炎是困擾人們的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癥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國內治療腸炎各種藥物,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
發明內容
因此,人們對于療效更好的治療腸炎疾病的藥物仍然存在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報道。本發明人經過多年研究,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采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治愈率高,復發率低。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治療腸炎的一種藥物。
本發明的藥物組分的用量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多次研究和臨床試驗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20-40份,蓮翹30-50份,當歸20-40份,白芷30-50份,木鱉子30-50份,白及20-40份,肉桂30-50份,茯苓20-40份,赤芍30-50份,草烏20-40份,白薇30-50份,皂角20-40份,烏藥20-40份;輔料花椒40-60份、蔥500-600份、大蒜200-300份、黃丹500-600份、食用油1000-2000份。
所述藥物的原料藥的最佳配比為川烏30份,蓮翹40份,當歸30份,白芷40份,木鱉子40份,白及30份,肉桂40份,茯苓30份,赤芍40份,草烏30份,白薇40份,皂角25份,烏藥30份;輔料花椒50份、蔥500份、大蒜250份、黃丹550份、食用油1500份。
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原料藥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后在食用油中浸泡6-8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加入輔料花椒、蔥、大蒜,加熱至原料熬枯,濾出凈油,按重量份比例加入黃丹成膏。
在上述原料藥中,川烏性熱,味辛、苦,有大毒,可以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蓮翹有消炎解熱、涼血散熱、的作用。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白芷辛,溫,入肺、髀、胃經,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木鱉子苦微甘,溫,有毒,入肝、脾、胃經,有消腫散結,祛毒的功效,用于治療癰腫、疔瘡、瘰疬、痔瘡、無名腫毒、癬瘡,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白及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療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肉桂補火助陽用于腎陽虛衰之水腫尿少、腹冷久瀉、四肢發涼。茯苓甘、淡、平、歸肺、胃、腎經,可敗毒抗癌、利水化飲、健脾寧心。赤芍酸、苦,涼,可行瘀,止痛,涼血,消腫,用于治療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草烏性熱,味辛、苦。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白薇性寒,味苦、咸,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瘡的功效,用于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皂角,有祛瘀的作用。烏藥性溫,昧辛,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用于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藥物具有以下優點和顯著效果療程短、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不過敏。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般資料收治門診患者共532例,其中男351例,女181例,男女之比為1.94∶1。年齡15-30歲100例,31-65歲432例。
2、診斷標準中醫辯證分型,西醫檢驗診斷。
3、治療方法將膏藥貼在肚臍上(神闕穴),在貼前將貼藥部洗凈,每貼膏藥貼5天時間。
4、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停藥3月未復發。
顯效癥狀消失。
有效癥狀減輕。
無效癥狀無改變。
5、治療結果統計
總之,在7周的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患者532例,結果治愈506例,顯效14例,有效12例,無效0例,治愈率95%,顯效率3%,總有效率100%。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
實施例1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30份,蓮翹40份,當歸30份,白芷40份,木鱉子40份,白及30份,肉桂40份,茯苓30份,赤芍40份,草烏30份,白薇40份,皂角25份,烏藥30份。
輔料花椒50份、蔥500份、大蒜250份、黃丹550份、豆油1500份。
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藥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后在食用油中浸泡6-8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加入輔料花椒、蔥、大蒜,加熱至原料熬枯,濾出凈油,按重量份比例加入黃丹成膏。
實施例2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20份,蓮翹30份,當歸40份,白芷50份,木鱉子30份,白及20份,肉桂50份,茯苓40份,赤芍30份,草烏20份,白薇30份,皂角40份,烏藥20份;輔料花椒40份、蔥600份、大蒜200份、黃丹500份、麻油1000份。
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40份,蓮翹50份,當歸20份,白芷30份,木鱉子50份,白及40份,肉桂30份,茯苓20份,赤芍50份,草烏40份,白薇50份,皂角20份,烏藥40份;輔料花椒60份、蔥500份、大蒜300份、黃丹600份、豆油2000份。
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20-40份,蓮翹30-50份,當歸20-40份,白芷30-50份,木鱉子30-50份,白及20-40份,肉桂30-50份,茯苓20-40份,赤芍30-50份,草烏20-40份,白薇30-50份,皂角20-40份,烏藥20-40份;輔料花椒40-60份、蔥500-600份、大蒜200-300份、黃丹500-600份、食用油1000-200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原料藥的最佳配比為川烏30份,蓮翹40份,當歸30份,白芷40份,木鱉子40份,白及30份,肉桂40份,茯苓30份,赤芍40份,草烏30份,白薇40份,皂角25份,烏藥30份;輔料花椒50份、蔥500份、大蒜250份、黃丹550份、食用油150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原料藥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后在食用油中浸泡6-8天,然后按重量份比例加入輔料花椒、蔥、大蒜,加熱至原料熬枯,濾出凈油,按重量份比例加入黃丹成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腸炎的膏藥,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川烏20-40份,蓮翹30-50份,當歸20-40份,白芷30-50份,木鱉子30-50份,白芨20-40份,肉桂30-50份,茯苓20-40份,赤芍30-50份,草烏20-40份,白薇30-50份,皂角20-40份,烏藥20-40份;輔料花椒40-60份、蔥500-600份、大蒜200-300份、黃丹500-600份、食用油1000-2000份。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無任何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不過敏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P1/00GK101062286SQ20071001145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5日
發明者張忠民 申請人:張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