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貼臍消疝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貼臍療法治療疝氣的外用藥劑。
背景技術:
疝氣又名小腸氣,是腹內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因氣機失于疏泄、筋脈不利所引發,多發于小兒。疝氣常見于胯腹部,其次見于臍腹,患部有腫物突起,按之柔軟,或有沖擊感,有腫物臥則入腹,去則復出。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沖破疝環腹膜所致。疝氣無論位于何部位,都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影響,同時還會產生心理上不必要的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疝腫塊可逐漸增大。
疝氣的危害是很明顯的,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囊頸受損,產生粘連、鉛頓疝、絞窄性疝,自身免疫調節能力下降,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腸壞死、腸梗阻、腹膜炎、毒血癥等,甚至會危機生命,故能有好的藥予以治療很有必要。現在市場上治療疝氣的中藥主要為口服制劑,如“精華愈疝靈”膠囊,藥物組成黨參、當歸、冬蟲草、厚樸、小茴、烏藥、黃芪、內金、荔枝核等;“鯨肽抗疝王”膠囊,藥物組成鯨肽、肉桂、莪術、黨參、當歸、八角茴、昆布、內金、延胡索、烏藥等。口服藥難達病所,療效慢且損傷胃腸道。屬于一種療效快、簡便易行從臍部給藥的中藥制劑,能通過藥物刺激臍部周圍的神經,達到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調整臟腑功能發揮其防病治病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為疝氣患者提供一種簡便、經濟、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的貼臍消疝散。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按下列成分的重量比配成藥劑小茴香15-20克 橘核15-20克荔枝核15-20克黃皮果15-20克 母丁香12-18克 蜘蛛2-5克。
本發明的貼臍消疝散通過藥物刺激神闕穴周圍的神經,從而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這樣藥物易被迅速吸收、擴散進入血液,并隨體內微循環系統到達到全身,使機體喪失產生疝氣病的物質基礎,恢復腹內臟器的運轉,有效降低腹腔壓力,從根本上解除疝氣的致病隱患,并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并且,貼臍降壓劑的臍穴給藥,避免對肝、腎、胃的刺激作用,不但解決了口服用藥病氣與藥氣相格拒,藥入胃即吐,不能納藥的弊端,還有效的克服了嬰、幼兒不易服藥的問題,值得推廣使用。
本發明的貼臍消疝散是一味經科學組方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基于中醫的“內病外治”理論,以臍入藥快速浸入血脈,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平衡,達到消腫止痛、行氣通絡、養陰柔肝、補中益氣、培元固本、增強臟腑血液循環、修復疝口目的。并隨體內微循環系統直達病灶,提高藥物對病灶部位的治療作用,增強療效,從而快速消除疾病。其用藥經濟、無副作用、操作簡便、作用迅速、療效顯著,患者易于堅持等優點值得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貼臍消疝散是由小茴香、橘核、荔枝核、黃皮核、母丁香、蜘蛛科學合理配制而成的中藥貼劑,它可以做成散劑,也可做成膏劑或其他劑形。
本發明還可以在上述配方的基礎上添加下列成分,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川楝子15-20克 吳茱萸15-20克 燈籠草18-25克肉桂9-15克 麝香 0.1-1克。
貼臍消疝散組方科學嚴謹合理,成分功效明確。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川楝子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橘核理氣,止痛;荔枝核溫中,理氣,止痛;黃皮果理氣,消食,化痰;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燈籠草祛風,通絡,消腫,止痛;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母丁香溫中,散寒;蜘蛛祛風,消腫,解毒;麝香開竅,辟穢,通絡,散瘀。
本發明藥劑的各種成分相互制約,相互中和,可以有效減毒,使其體現不出毒性。經上方分析,橘核、荔枝核、黃皮核、吳茱萸為臣藥主行氣止痛,溫中散瘀,使氣機通暢,以助主藥小茴香、川楝子散寒祛濕,調節臟腑功能,使機體失調的狀態趨于平衡;燈籠草、肉桂為佐藥,疏經通絡利于血脈通暢;母丁香、蜘蛛、麝香為使藥,散瘀通絡,辟穢解毒。全方共同作用,補中益氣、養陰柔肝、散寒祛濕、行氣止痛、溫經活絡、培元固本治療各種疝氣及各種合并癥,作用迅速、效果顯著。下面舉出本發明配方實施案例1 2 3 4 5小茴香 15克16克17克18克20克川楝子 20克18克16克16克15克橘核 15克 16克 18克 19克 20克荔枝核20克 18克 17克 16克 15克黃皮果15克 20克 16克 17克 18克吳茱萸20克 15克 18克 17克 16克燈籠草25克 24克 20克 19克 18克肉桂 11克 12克 15克 10克 9克母丁香12克 14克 15克 18克 17克蜘蛛 5克 4克 3克 2克 2克麝香 0.1克 1克 0.8克 0.4克 0.5克周鑫亞健康研究所用貼臍消疝散對100例疝氣患者作臨床療效觀察,總結如下臨床資料在100例疝氣患者中,男92例,女8例;年齡最大者61歲,年齡最小者4歲半,平均年齡13歲;病史最長者6年,最短者近1個月。
治療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貼臍消疝散進行敷臍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是1、清潔臍部,將臍區及臍內的污垢和汗水等消除;2、以75%酒精棉簽涂搽臍部,致臍內皮膚泛紅;3、將貼臍消疝散藥末裝入臍凹內并填滿;4、肚臍上用約12×8cm大小的專用敷帖粘貼封蓋。七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治療效果100例患者中,除5例僅治1個療程外,其余全部治完3個療程。治療結果如下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身體恢復正常。
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包塊基本消除,身體恢復正常。
有效部分臨床癥狀好轉,包塊變軟、縮小,逐步消失。
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治療結果100例患者中,治愈72例,占72%;好轉15例,占15%;有效4例,占4%;無效9例,占9%。另外,少數疝氣患者在經第二個療程治療中亦趨痊愈。
毒副反應貼臍消疝散在100例患者治療中,未見任何毒副反應,僅有3例患者因膠布不適發生局部皮膚瘙癢,解開膠布后自然恢復。
權利要求
1.一種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按下列成分的重量比配成藥劑小茴香 15-20克 橘核 15-20克 荔枝核 15-20克黃皮果 15-20克 母丁香 12-18克 蜘蛛2-5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下列重量比的成分川楝子 15-20克 吳茱萸 15-20克 燈籠草 18-25克肉桂9-15克麝香0.1-1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小茴香 15克 川楝子 20克 橘核15克 荔枝核 20克黃皮果 15克 吳茱萸 20克 燈籠草 25克 肉桂11克母丁香 12克 蜘蛛5克 麝香0.1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小茴香 16克 川楝子 18克 橘核16克 荔枝核 18克黃皮果 20克 吳茱萸 15克 燈籠草 24克 肉桂12克母丁香 14克 蜘蛛4克 麝香1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小茴香 17克 川楝子 16克橘核18克 荔枝核 17克黃皮果 16克 吳茱萸 18克燈籠草 20克 肉桂15克母丁香 15克 蜘蛛3克 麝香0.8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小茴香 18克 川楝子 16克 橘核19克 荔枝核 16克黃皮果 17克 吳茱萸 17克 燈籠草 19克 肉桂10克母丁香 18克 蜘蛛2克 麝香0.4克。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的貼臍消疝散,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小茴香 20克 川楝子 15克 橘核20克 荔枝核 15克黃皮果 18克 吳茱萸 16克 燈籠草 18克 肉桂9克母丁香 17克 蜘蛛2克 麝香0.5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貼臍消疝散,它使用簡便、經濟、無副作用、療效顯著。按下列成分的重量比配成藥劑小茴香15-20克、橘核15-20克、荔枝核15-20克、黃皮果15-20克、母丁香12-18克、蜘蛛2-5克貼臍消疝散運用中醫外治法激發人體內臟組織機能,從而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以達到消腫止痛、行氣通絡、養陰柔肝、補中益氣、培元固本、增強臟腑血液循環、修復疝口目的。經臨床對100例疝氣患者,用貼臍消疝散治療的結果治愈72例,占72%;好轉15例,占15%;有效4例,占4%;無效9例,占9%。另外,少數疝氣患者在經第二個療程治療中亦趨痊愈。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1049364SQ20071000892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
發明者周鑫 申請人: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