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形傳感器的饋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形無繩設備的饋電系統,優選地,涉及一種非侵入式光學測量活體脈動或脈搏的環形傳感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脈搏波傳感器包括用于容納電路部或電池的環形殼體部;用于檢測人體脈搏信息的檢測部;和將上述部分固定到手指的固定部件,其中電路部和檢測部彼此通過柔性板柔性地電連接。作為固定部件的實例,提出了在殼體部的一端設置閉合的、環形的固定部件或馬蹄回形針形固定部件的設計(參見例如JP2001-70264A)。
檢測部包括光接收部分和光發射部分,并被構造成從光發射部分發出的光,在入射到手指的血管上之后,被流過血管的血液中的血色素吸收,而其余的光到達光接收部分而轉換為電信號。
如果這樣的檢測部壓緊手指以將特定的壓力預先施加到血管上,在血管舒張期由于脈搏的原因光接收部分接收到的光量就減少,并在血管收縮期增加。因此,由于在光通過血管期間脈搏周期地改變光量,因此可通過測量光接收部分的信號輸出的幅度變化周期得到脈搏速率。
而且,作為一種以非接觸的方式向負載饋電的裝置,已知可采用一種利用電磁感應的方法。圖8A和8B分別是采用利用電磁感應的非接觸式饋電裝置的電力裝置的電路框圖和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
在圖8A和8B中,連接到電源的饋電單元518上安裝了具有負載的用電單元501,兩者不可分開。包括連接到振蕩電路的初級線圈510的饋電單元518產生磁通量。包括次級線圈502的用電單元501接收初級線圈510產生的磁通量,將它們轉換為電能,并將電能饋送到負載。
包括在饋電單元518內的初級線圈510與包括在用電單元501內的次級線圈502是成對的彼此接觸的一組,從而形成變壓器以將電能從饋電單元518傳輸到用電單元501。在很多情況中,每個線圈圍繞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芯纏繞,通過這樣增強了初級線圈與次級線圈之間的耦合。采用這種非接觸式的饋電裝置的產品包括市售的電動牙刷等等。
脈搏波傳感器必須防水。例如,在浴室內,存在劇烈的溫度變化從而增加了血壓上升的風險,因而非常需要在洗浴期間佩戴的脈搏波傳感器。實際上提供閉合的殼體部是一種防水的方法,但是更換電池的時間和工作是令人煩惱的,而且重復地打開和關閉殼體部可能導致密封磨損,從而降低防水性。
另外的方式是使充電用電觸點從殼體部暴露出來,但是這可能導致由于腐蝕而電觸點失敗。一種用于解決這些問題的裝置可為利用電磁感應的非接觸式饋電裝置,例如背景技術中介紹的。然而,雖然容易構造出將次級線圈和芯容納在殼體部內的結構,但是線圈和芯的尺寸和重量較大,從而影響環形外觀,而且較差的重量平衡將損害良好的使用性。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尺寸小的環形傳感器,并成功地實現重量平衡及高防水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通過將饋電單元的初級線圈與用電單元的次級線圈電磁耦合以便饋送電能的饋電系統,其中饋電系統為饋電單元和用電單元彼此分離的非接觸式饋電系統,并且饋電單元包括以可分的方式構成的饋電側芯。
在一個實施例中,饋電側芯包括柱形部分,其一端具有開口并且形成為大于初級線圈外徑的帶底柱形;芯部,其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處突出;和用于封閉開口的蓋部分,其中以與芯部同心的方式纏繞初級線圈,并且將次級線圈插入芯部,以便當用蓋部分封閉開口時,形成閉合磁路。
在一個實施例中,芯部的外徑隨著逐漸靠近開口而減少,從而呈現為截頭錐形。
在一個實施例中,柱在蓋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并被裝配到開口,柱的外周面與開口的內周面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凹部位于柱的大致中心部分,凹部被裝配到芯部的端部,并且凹部的內周面與芯部的外周面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饋電側芯包括柱形部分,其一端具有開口并且形成為大于初級線圈外徑的帶底柱形;芯部,其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處突出;和用于封閉開口的蓋部分,其中以與芯部同心的方式纏繞初級線圈,用電單元安置在芯部的開口側端面上,并且當開口被蓋部分封閉時,形成閉合磁路。
在一個實施例中,柱在蓋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并被裝配到開口,并且柱的外周面與開口的內周面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芯部的高度與用電單元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的內壁高度,并且芯部的高度、用電單元的厚度與柱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的內壁高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饋電系統進一步包括配合部分,從而使次級線圈容納并放置在芯部的端面區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用電單元包括環形外殼,并且在芯部或者柱中至少一個的大致中心部分處,設置直徑小于次級線圈的內徑的中空部分。
在一個實施例中,饋電側芯包括矩形柱部分,其具有被間隙部分隔為第一和第二放置面的放置面;和放置在放置面上的用電單元上的蓋部分,其中初級線圈圍繞間隙部纏繞,用電單元包括用電側芯,用電側芯被不連續部分分隔為第一和第二芯,第一和第二芯分別接觸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放置面上,并且當第一和第二芯被蓋部分橋接時,形成了閉合磁路。
在一個實施例中,間隙部的距離小于不連續部分的距離。
在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配合部分,在該配合部分處放置面與用電單元將彼此適配,以便間隙部和不連續部分大致彼此位置重合。
而且,提供了一種用電單元,包括連續或不連續的環形外殼;和在外殼或不連續部分內由環形磁性材料制成的具有環形連續的次級線圈的用電側芯,和沿用電側芯的外輪廓纏繞的次級線圈。
在一個實施例中,用電側芯為柔性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用電側芯是通過將磁性材料薄片堆疊為多層而形成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用電側芯是通過將磁粉分散到樹脂內而模制成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次級線圈包括組合在一起的多個線圈。
在一個實施例中,將次級線圈連接,以便分別向彼此獨立的負載饋電。
在一個實施例中,柔性板被連接到次級線圈。
在一個實施例中,整個次級線圈是由柔性板構成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柔性板包括大致平行于柔性板放置的多個導體,導體從柔性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一個導體的一端與另一個導體的另一端彼此電連接,由此形成次級線圈。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非接觸式饋電系統,其能夠通過將上述用電單元放置在上述饋電單元上來饋電。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環形傳感器,在其上安裝了上述的用電單元。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環形傳感器,其中上述的環形傳感器與上述的饋電單元組合。
根據本發明的傳感器,由于環形傳感器能以非接觸的方式接收電能,因此不需要充電用的電觸點,使得實現防水構造是可行的。另外,不再需要更換電池所需的時間和人工,并且僅通過將環形傳感器安置在充電設備上來實現充電,因此具有更高的便利性。進一步地,當次級線圈和芯被放置在相對環的中心大致對稱的位置時,能夠得到均衡的重量平衡以便獲得良好舒適感。而且,由于利用芯形成閉合磁路,漏磁很少并且獲得高的電能傳輸效率。
通過下文給出的詳細說明以及附圖將會更全面地了解本發明,該附圖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其中圖1A到1C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和電路圖;圖2A和2B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饋電單元的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圖3A和3B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圖4A和4B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饋電單元的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圖5A到5C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和電路圖;圖6A和6B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饋電單元的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圖7A和7B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其中繞環形傳感器的芯設置柔性板的透視圖和該柔性板的平面圖;和圖8A和8B分別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非接觸式饋電裝置的電路框圖和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A是根據實施例1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圖1B是僅僅示出了環形傳感器的次級線圈的截面圖。圖1C是提供了多個次級線圈的情形的電路圖。
作為用電單元的環形傳感器101由環形帶106和設置在帶106的外圍的殼體部4構成,其中帶106具有適于手指插入的閉合環形狀。
在環的內周面上設置了包括作為傳感器的光接收部分和光發射部分的檢測部1。
電路部2容納在殼體部4內。檢測部1和電路部2彼此通過柔性板3電連接。
環形帶106在其外圍表面和內周表面之間包含次級線圈102,在該次級線圈102中與環同心地纏繞著導線。該次級線圈102電連接到作為負載的電路部2,以便向連接到電路部2的電池(未示出)充電。
圖2A是根據實施例1的向環形傳感器101的電池饋電的饋電單元118的電能傳輸部分。圖2B是沿著圖2A中的線A-A’的截面圖。
饋電單元118的電能傳輸部分包括饋送側芯(feeding-side core)和纏繞饋送側芯的初級線圈110。
饋送側芯包括由鐵素體或其它磁性材料制成的柱形部分111,該柱形部分111一端開口并形成為帶底柱形(bottomed cylindrical shape);在柱形部分111的底部中心處突出的芯部112;封閉所述開口的蓋部分113;和在蓋部分113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的柱114。
芯部112形成為截頭錐形,其外徑隨著靠近開口而減小。
另外,將柱114裝配到柱形部分111的開口,并且使其外周表面與柱形部分111的內周表面接觸。
另外,在柱114的大致中心部分處設置裝配到芯部112的上端的凹部116。凹部116的內表面與芯部112的壁表面接觸。
初級線圈110在柱形部分111的底部沿內周表面纏繞從而與芯部112同心。
在如上所示構造的饋電單元118中,將環形傳感器101插入芯部112,并且通過蓋部分113封閉柱形部分111的開口。因此,例如圖中箭頭所示的閉合磁路就形成了,允許實現電能饋送。
這樣,在初級線圈110處產生的磁通量被次級線圈102接收,并利用電磁感應轉換為電能以便傳送到電路部2。形成閉合磁路,以便在初級線圈110處產生的磁通量會聚地通過芯部112并與次級線圈102互連。因此高效地實現了將電能傳輸到次級線圈102。此外,由于使磁通量會聚并與次級線圈102交鏈的功能是由包括在饋電單元118內的芯部112實現的,因此環形傳感器101不需要芯,重量輕。
由于利用如上所示構造,電能可以以非接觸的方式從饋電單元118傳送到作為用電單元的環形傳感器101,因此就不需要電觸點了,從而可構造使環形傳感器101具有防水構造。
另外,通過提供柱114,增加了柱形部分111的內周表面與柱114的外周表面彼此接觸處的部分的面積。
另外,通過提供凹部116,增加了芯部112與柱114彼此接觸處的部分的面積。
芯彼此接觸的部分產生氣隙,增加了磁阻并導致電能傳輸效率的降低。因此,優選地,氣隙的厚度應當小并且接觸部分的面積大。這樣,采用這個實施例的設計,減小了磁阻并提高了電能傳輸效率。
另外,開口和蓋部分113為互相適配的形狀,有利于它們位置對準。
另外,利用芯部112的截頭錐形的優點,可以用單個饋電單元向不同內徑的環形傳感器饋電。因此,甚至環形傳感器101接合在芯部112上的任意點也可實現電能饋送。
另外,如圖1C中所示,還可能的是,次級線圈102包括彼此獨立地纏繞的第一和第二次級線圈102a和102b以便分別向第一和第二獨立的負載109a和109b饋電。
這樣,由于第一與第二負載109a與109b之間的電耦合可以變弱,使得抑制例如由于第一負載109a的變化而引起的第二負載109b的變化成為可能。
進一步地,通過設置不同數量的繞數,可獲取不同的電壓。這對于例如第一負載109a和第二負載109b為電壓互不相同的二次電池且需對其進行充電的情況是有用的。
另外,次級線圈不必在數量上限制為兩個,可以為多個。
另外,由于高頻電流流過次級線圈102,可以并連多個次級線圈以減少由皮膚效應引起的損失。進一步地,可利用由預絞的絕緣導線制成的絞合線來纏繞形成次級線圈102。
(實施例2)圖3A是根據實施例2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圖3B是僅示出了環形傳感器的次級線圈及用電側芯(power-fed side core)的截面圖。根據這個實施例的部件中的與圖1和2中的實施例1相同的部件的說明被省略,并且下文主要解釋不同之處。
環形傳感器201包括具有不連續部分207的馬蹄環形帶206和位于帶206的外圍上的殼體部4。
馬蹄形用電側芯205容納在帶206內部。進一步的,次級線圈202沿用電側芯205的馬蹄橫截面的外輪廓纏繞。
也可以通過將表面絕緣的無定形金屬片或其它磁性材料堆疊為多層而形成柔性的用電側芯205。
另外,還可以通過將磁粉分散到樹脂內的方式來模制柔性的用電側芯205。
另外,還可以利用具有多個磁性材料小片排列的樹脂來模制柔性的用電側芯205。
以上述方式形成柔性的用電側芯205,以便當安裝有用電側芯205的環形傳感器201裝配到手指時,得到適配的良好感覺。此外,馬蹄形允許環形傳感器201容易地與不同尺寸的用戶手指相配。進一步的,手指借助于用電側芯205的彈性或繃緊的帶206被壓緊,以便檢測部1能夠壓靠在測量處。應當注意的是,金屬片表面絕緣是為了減小由渦流引起的損失。
圖4A是根據實施例2的饋電單元的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圖4B是沿圖4A的線A-A’的截面圖。
饋電單元218包括饋電側芯和纏繞饋電側芯的初級線圈210。
饋電側芯包括一端開口并且其形成帶底柱形的柱形部分211,;在柱形部分211的底部中心處突出的芯部212;封閉所述開口的蓋部分213;和在蓋部分213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的柱214。
芯部212的外徑大于環形傳感器201的帶206的外徑。
芯部212的高度設計為芯部212的高度與環形傳感器201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211的內壁高度。
另外,將柱214裝配到柱形部分211的開口,并且使其外周表面與柱形部分211的內周表面接觸。
柱214的高度設計為芯部212的高度、環形傳感器201的厚度以及柱214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211的內壁高度。
初級線圈210在柱形部分211的底部沿內周表面纏繞以便與芯部212同心。
在如上所示構造的饋電單元中,環形傳感器201安置在芯部212的上端面上,并且通過蓋部分213封閉所述開口。因此,就形成了如圖中箭頭所示的包括環形傳感器201的用電側芯205的閉合磁路,允許實現電能饋送。
這樣,即使環形傳感器201為類似馬蹄形狀的不連續的環形,也可形成閉合磁路以便在初級線圈210處產生的磁通量通過環形傳感器201的芯205并與次級線圈202交鏈。因此,高效地實現了將電能傳輸到次級線圈202。
另外,傳送電能的數量取決于與次級線圈202交鏈的磁通量的數量,并且磁通量穿透從而會聚到芯上。因此,優選地,次級線圈202的圈數越多,用電側芯205的橫截面越大。
利用如上所述設計的用電側芯的尺寸,即使安裝了具有不同厚度的環形傳感器,柱形部分211的內周表面與柱214的外周表面一直彼此接觸。而且,柱214的底端面與用電側芯205一直彼此接觸。因此,一直穩定地形成閉合磁路。
而且,通過使芯部212的外周部分鼓起而形成的配合部分217位于芯部212的上端面。這有利于次級線圈202被容納并安置在芯部212的端面區時彼此對準。
另外,直徑小于次級線圈202內徑的中空部分216位于至少芯部212或者柱214內。這省去了閉合磁路之外的部分(即,不對電能傳輸做出貢獻的部分)的芯,從而減小芯的重量。中空部分216可形成為凹部或其它輕型形狀,以減少芯的重量。
(實施例3)圖5A是根據實施例3的環形傳感器的截面圖。圖5B是僅示出了次級線圈和用電側芯的截面圖。圖5C是電路圖。
環形傳感器301包括殼體部304,和分別位于殼體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處的第一腿部分306a和第二腿部分306b。
耦合部分319分別位于殼體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處。在耦合部分319處第一和第二腿部分306a和306b的一端分別耦合到上述一端及另一端處,以便能繞旋轉軸旋轉,由此整體形成馬蹄環形。
這樣,由于腿部分306的開口角度可以自由調整,環形傳感器適合于與不同厚度的用戶手指匹配。
在第一腿部分306a的外殼內包含有弓形的第一芯305a,其為用電側芯。第一次級線圈302a進一步沿芯305a的弓形橫截面的外形纏繞。同樣的,形成第二腿部分306b。這些次級線圈通過柔性板308彼此柔性地依次電連接并且結構連接,從而得到單個輸出。
即使在次級線圈302彼此分離的情況下,這些次級線圈也能夠通過柔性板308彼此柔性地連接。
還可用實施例2中描述的方法柔性地形成兩個腿部分,并且分別粘接到殼體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在這種情況下仍可以形成可自由調整腿部分的開口角度的環。
圖6A是根據實施例3的饋電單元的電能傳輸部分的截面圖。圖6B是沿圖6A的線A-A’的截面圖。
饋電單元318包括饋電側芯和繞饋電側芯纏繞的初級線圈。
饋電側芯包括矩形柱芯311和蓋部分313。
矩形柱芯311在其外壁的一個面內具有與矩形柱體的軸向平行的間隙部315。進一步,在這個實施例中,在間隙部315的相對側上,初級線圈310繞矩形柱芯311的底部纏繞。矩形柱芯311具有間隙部315的表面用作放置面,并且環形傳感器301放置在該面上。這樣,形成環形傳感器301的第一芯305a與被間隙部315分開的一個放置面相接觸而第二芯305b與另一個放置面相接觸的位置關系。而且,當放置蓋部分313以便橋接第一芯305a與第二芯305b時形成了例如圖中箭頭所指示的閉合磁路。
這樣,形成了閉合磁路,以便在初級線圈310處產生的磁通量通過環形傳感器301的芯305并與次級線圈302交鏈。因此,高效地實現了將電能傳輸到次級線圈302。
應當注意的是,放置面內設置的間隙部315的距離,優選地,設計為大于零并小于環形傳感器301的不連續部分307的距離,例如為大約幾毫米。
簡言之,基本適合的是,在饋電單元318內產生的磁通量通過環形傳感器301的芯305及蓋部分313以便從一個放置面引導至另一個放置面。即,適合的是,提供的間隙部315能夠在阻滯磁通量通路的那部分處使磁阻增加。
另外,必需設置使饋電單元318的間隙部315和環形傳感器301的不連續部分307彼此位置一致。配合部分317位于放置面中,以便能夠容易地獲得如上所述的放置狀態。
當用電單元的芯305橋接間隙部315時,在這個部分處形成了閉合磁路。這樣,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與次級線圈302交鏈的磁通量數量減少了,導致電能傳輸效率降低。因此,提供配合部分317可避免這樣的問題。
(實施例4)圖7A是根據實施例4的其中柔性板周向地設置在環形傳感器的芯上的透視圖。圖7B是柔性板的平面圖。
柔性板408周向地設置在用電單元芯405上。在這個柔性板408上,次級線圈402和連接到電路部2的接線整體形成。
在例如為如圖所示的帶形的柔性板408上,導體A-a到C-c與縱向平行,并且形成了連接到電路部2的導體D和d。進一步地,端子部分A到D在一端E-E’處排列,而端子部分a到d在另一端e-e’處排列。
如上所示的柔性板408沿用電單元芯405的弓形橫截面的外形環繞,并且一端E-E’和另一端e-e’在連接部分419處連接在一起。端子部分A和d、B和a、C和b、D和c分別彼此電連接,因此形成次級線圈402。
以這種方式形成的次級線圈整個都為柔性的,因此適于用電側芯具有可移動部件的情況。
利用這種構造,僅通過在用電單元芯405上周向地提供柔性板408而不是在其上纏繞導線的方式來形成次級線圈402,因此便于制造。
進一步,該構造可以通過使用具有多層布線的柔性板增加平行導體的數量,或者增加圈數的數量。
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顯然本發明可以有各種變化。這些變化并非都脫離了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并且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全部變形被認為是包括在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通過將饋電單元的初級線圈與用電單元的次級線圈電磁耦合以便饋送電能的饋電系統,其中饋電系統為非接觸式饋電系統,其中饋電單元和用電單元彼此分離,并且饋電單元包括饋電側芯,該饋電側芯是以可分的方式構成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饋電側芯包括一端具有開口并且形成為大于初級線圈外徑的帶底柱形的柱形部分;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處突出的中心芯部;和用于封閉開口的蓋部分,其中,以與中心芯部同心的方式纏繞初級線圈,并且次級線圈被插入中心芯部,以便當用蓋部分封閉開口時,形成閉合磁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中心芯部的外徑隨著逐漸靠近開口而減小,從而呈現為截頭錐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一柱在蓋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并被裝配到開口,并且所述柱的外周面與開口的內周面接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在柱的大致中心部分設置凹部,凹部被裝配到中心芯部的端部,并且凹部的內周面與中心芯部的外周面接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饋電側芯包括在一端具有開口并且形成為大于初級線圈外徑的帶底柱形的柱形部分;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處突出的中心芯部;和用于封閉開口的蓋部分,其中以與中心芯部同心的方式纏繞初級線圈,用電單元被設置在中心芯部的開口側端面上,和當開口被蓋部分封閉時,形成閉合磁路。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柱在蓋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突出并被裝配到開口,并且柱的外周面與開口的內周面接觸。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中心芯部的高度與用電單元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的內壁高度,和中心芯部的高度、用電單元的厚度與柱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的內壁高度。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進一步包括使次級線圈被容納并放置在中心芯部的端面區內的配合部分。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用電單元包括環形外殼,并且在中心芯部或者柱中至少一個的大致中心部分處,設置直徑小于次級線圈內徑的中空部分。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饋電側芯包括矩形柱部分,其具有被間隙部分隔為第一和第二放置面的放置面;和被放置于用電單元上的蓋部分,該用電單元被放置于放置面上,其中初級線圈圍繞間隙部纏繞,用電單元包括用電側芯,用電側芯被不連續部分分隔為第一和第二芯,第一和第二芯分別接觸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放置面上,并且當第一和第二芯被蓋部分橋接時,形成閉合磁路。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間隙部的距離小于不連續部分的距離。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饋電系統,其中,進一步包括配合部分,在該配合部分處放置面與用電單元彼此適配,從而間隙部和不連續部分大致彼此位置重合。
14.一種用電單元,包括連續或不連續的環形外殼;和在外殼或不連續部分內的由環形磁性材料制成的具有環形的連續的次級線圈的用電側芯,和沿用電側芯的外輪廓纏繞的次級線圈。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用電側芯為柔性的。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用電側芯是通過將磁性材料薄片多層堆疊而形成的。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用電側芯是通過將磁粉分散到樹脂內而模制成的。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次級線圈包括組合在一起的多個線圈。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將次級線圈連接,以便分別向彼此獨立的負載饋電。
20.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柔性板被連接到次級線圈。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整個次級線圈是由柔性板構成的。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用電單元,其中,柔性板包括大致平行于柔性板放置的多個導體,導體從柔性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一個導體的一端與另一個導體的另一端彼此電連接,由此形成次級線圈。
23.一種非接觸式饋電系統,其能夠以這樣的方式饋電,即,將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放置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單元上。
24.一種環形傳感器,在其上安裝了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電單元。
25.一種環形傳感器,其中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環形傳感器與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電單元組合。
全文摘要
在用于將來自電源的電能轉換為磁通量的饋電單元上,放置了作為用電單元的環形傳感器,以便利用電磁感應將電能從饋電單元饋送到環形傳感器。利用這種構造,省去了電觸點,并且實現了防水構造。而且,次級線圈和芯被放置在相對于環形傳感器中心大致對稱的位置上,由此獲得了均衡的重量平衡。
文檔編號A61B5/024GK1981699SQ20061006476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8日
發明者岡田豐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