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波動能量產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有關于電療、電子針灸技術中的能量產生裝置的改良設計。
背景技術:
我們都知道,針灸療效神奇迅速,不但在中國普遍所接受,并受世界各國所爭相引用,然而在傳統針灸是要以針刺人身體穴道、經脈中,刺激相對應的臟腑及神經而產生止痛、麻醉等療效,但因為必須以針刺的方式而讓多數人望而怯步,緣是在各國眾多研究探討中,由日本大阪大學一位醫學博士政木和三以電器治療的原理,用晶體管及變壓器的回路,利用二相性活動電位波形刺激人體的神經波,發現被刺激的肌肉起跳動現象,后經國人研究,由此原理用以刺激人體的穴位,其效果與傳統的針刺相似,因此有了無針針灸的產生,以后稱的為電子針灸,但據本實用新型創作人所了解,此種電子針灸是一種利用低周波的按摩治療方式,其是由微弱電流接通于人體,直接刺激肌肉及穴道進行治療按摩,此方式雖然具有鎮靜神經、促進血液循環而助于舒緩身體各部位酸痛,亦可刺激肌肉運動,達到強健肌肉的功效,但在實際運用下發現該種低周波穿透人體的深度較淺,對于達到前述療效的效能并不十分理想,且無法有效深入人體的各穴道,因此并無法達到與傳統針灸相同的療效,此外,此種電子針灸是以導子直接接導人體而導入固定的微弱電流進行刺激,其是屬一種被動形態療法,充其量可設計強、中、弱的輸出調整,但亦為一種固定呆板的輸出,無法對人體各部位、穴道進行感測,使能于使用中自行感知各部位不同的狀況而隨時自動調整輸出能量的大小,以達到更確實的療效;另外更有一潛在的缺點是因其為被動形態,故若當機具有故障而出現異常輸出電流時,使用者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脫離的反應,而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創作人有監于前述電子針灸的缺點,遂加以改良而研發出一種非直接利用電流導入人體,而是將電流轉換成一種非電形態且能更深入人體的波動能量,并由主療者與受療者各接觸一能量輸出端,利用主療者的手指(或手掌)接觸受療者而形成導通回路,而于接觸部位產生波動能量共振來刺激該處肌肉,并能深入經絡穴道以達到健療,而由主療者同時感知波動能量于接觸合位的產生狀況而能適時改變接觸面的大小來調整波動能量的強弱,形成一種主動形態的療法,能確實對人體各部位及不同狀況而主動變換能量以達到更理想的療效,且倘若因機具故障而產生異常能量時,主療者也能在第一時間感知,瞬間放開手指以脫離與受療者接觸而解除能量,是以極具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該波動能量產生器包含有一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一第一導引板,該第一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一第二導引板,該第二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
其中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包括一穩壓器,該穩壓器通過電源線與電源連接;一能量轉換器,該能量轉換器與穩壓器連接;一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與能量轉換器連接平;一超能消耗器,該超能消耗器與控制電路板連接;該控制電路板并分別連接能量控制開關、第一、二輸出端子座能量顯示表。
其中第一導引板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該金屬導引面為梯形。
其中第二導引板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該金屬導引面為矩形。
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能量產生器及其使用方式,該波動能量產生器包含有一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及兩個設有導線而可插接于主機的輸出端子座上的導引板,并于板面設有大面積的金屬導引面,由一人直接觸靠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而另一人則直接觸靠于另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再利用二人相互間的直接接觸,使主機產生的波動能量形成導通回路,且于二人接觸的觸合點產生高能的波動能量共振而對觸合位置的肌肉進行刺激,且能深入人體經絡及穴道,以達到效能更佳的健療效果。
其中的主機內設有一穩壓器連接一電源線并延伸于機身外,另設有一以導線與穩壓器連接的能量轉換器,而于能量轉換器的輸出端另以導線連接一控制電路板,另于主機前板面設有二輸出端子座及一能量控制開關,其皆與主機內的控制電路板導接并由其控制。
由此設計,得由主療者腳踩于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上,而受療者或臥或坐的將其身體或腳貼靠于另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上,利用主療者的手指直接接觸受療者而形成導通回路,同時于接觸處產生波動能量共振來刺激該處肌肉并能深入經絡穴道以達到健療的效果。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波動能量產生器的組件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機內部機件配設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方式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能量產生器,該波動能量產生器包含有一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10,該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10包括一穩壓器40,該穩壓器40通過電源線12與電源連接;一能量轉換器50,該能量轉換器50與穩壓器40連接;一控制電路板60,該控制電路板60與能量轉換器50連接平;一超能消耗器70,該超能消耗器70與控制電路板60連接;該控制電路板60并分別連接能量控制開關11、第一、二輸出端子座101、102、能量顯示表13;一第一導引板20,該第一導引板20通過導接端子211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10相連,該第一導引板20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21,該金屬導引面21為梯形;一第二導引板30,該第二導引板30通過導接端子311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10相連,該第二導引板30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31,該金屬導引面31為矩形。
請再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波動能量產生器是一種利用人體做導引而對他人進行肌肉及經絡穴道刺激以達到療效的設計,主要包括有一主機10及二導引板20、30,該主機10內設有一穩壓器40并連接有電源線12而延伸于機身外,于其輸出端以導線連接一能量轉換器50,而于轉換器的輸出端另以導線連接一控制電路板60,另于主機10的前面板上設有第一、第二輸出端子座101、102及一能量控制開關11,其皆與面板內的控制電路板60導接并由其控制,于前面板上另設有一能量顯示表13而以導線與能量轉換器50導接,可顯示能量轉換器50的機能狀態;其次于控制電路板60上設有一超能消耗器70,其設有一特定電路回路,得于轉換產生的能量超過設定的最大值時,自動導引而將過量的能量消耗排除;另該第一、第二導引板20、30的頂面皆設有一大面積的金屬第一、第二導引面21、31(以銅金屬材質具有更佳的導引效能),于前側皆設有導線并以第一、第二導接端子211、311分別與主機10的輸出第一、第二端子座101、102插接。
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完全有別于低周波電子針灸,其方式是由一主療者P1赤腳踏于導引板20的金屬導引面21上,而受療者P2得以或臥或坐方式將其身體或腳部直接貼觸于另一導引板30的金屬導引面31上,利用主療者P1的手指或手掌直接觸靠于受療者P2身體,由人體為導體的原理而使由主機經二輸出端導出的波動能量形成導通回路,此時于主療者P1及受療者P2的接觸處為波動能量的觸合點,因此會產生較高的波動能量共振形成一種激能而對觸合點的肌肉進行刺激,且因為波動能量有別于低周波淺層穿透力,而是一種能深入人體經絡穴道的高效能量,且其并非電流效能,故其高效能量不會對人體的細胞組織造成傷害。
其次,因為本實用新型是由主療者與受療者間的觸靠而產高能波動能量共振,此波動能量大小的產生除了主機10上所設的能量控制開關11調整其以強、中、弱輸出能量外,在調整設定輸出能后,亦可由主療者P1以其腳踩金屬導引面21面積的大小(即腳底與金屬導引面接觸的大小)及其手指(或手掌)與受療者P2身體接觸面積的大小來控制觸合點波動能量效能共振的大小,此即本實用新型所稱的主動控制形態,而此種由主療者感知主動調整能量的方式也是本實用新型能有更佳及更安全療效的特點之一,因為人體雖然是一個導體,但此導體也會產導通阻力,其主要原因是人體內充滿了弱電(磁能),故在正常狀況下能順利的導引波動能量而觸合點所產生的刺激小,但若人體于某一部份有異常(病變)時,其于人體相對應的經絡穴道及反應區的磁能亦產生變化,形成一種類似電阻形態的阻力抵制波動能量而使該處觸合點產生較明顯的刺激,而此種現象可由主療者同時感知,而由主療者的隨時且瞬間的調整適量的波動能量,以達到更確實有效的健康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該波動能量產生器包含有一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一第一導引板,該第一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一第二導引板,該第二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包括一穩壓器,該穩壓器通過電源線與電源連接;一能量轉換器,該能量轉換器與穩壓器連接;一控制電路板,該控制電路板與能量轉換器連接平;一超能消耗器,該超能消耗器與控制電路板連接;該控制電路板并分別連接能量控制開關、第一、二輸出端子座能量顯示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導引板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該金屬導引面為梯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導引板為矩形,其上表面有一金屬導引面,該金屬導引面為矩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能量產生器,其特征在于,該波動能量產生器包含有一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一第一導引板,該第一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一第二導引板,該第二導引板通過導接端子與能產生波動能量的主機相連。由此設計,得由主療者腳踩于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上,而受療者或臥或坐的將其身體或腳貼靠于另一導引板的金屬導引面上,利用主療者的手指直接接觸受療者而形成導通回路,同時于接觸處產生波動能量共振來刺激該處肌肉并能深入經絡穴道以達到健療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N5/00GK2853087SQ20052014540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9日
發明者許振斌 申請人:凡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