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偏癱功能康復器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幫助腦卒中病人恢復肢體功能的康復器械。
二背景技術:
在我國腦卒中病每年新發病例約為130-150萬人,而重度致殘者占40%以上。幫助病人恢復肢體功能,使之生活自理,則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以往有人做了不少努力,發明了很多病人恢復期的功能鍛煉辦法、治療措施及器械等。由于恢復期患肢肌張力高、僵硬,即使再鍛煉、針灸、理療、上器械都為時已晚,改變不了指、腕關節屈曲及足足屈、足尖曳地、往外作劃圈樣移步前進的腦卒中后遺癥狀,使鍛煉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套用于幫助腦卒中病人恢復肢體功能的偏癱功能康復器,該康復器用于患者急性期的患側,可對偏癱病人的肢體功能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是根據腦卒中病的發病規律而設計的,分為手用和腳用兩件一套,因患者發病是一側肢體癱瘓,必須手腳同時使用。手用的是由指形墊板和固定帶組成的,在腕部、掌部、五個指頭處都設有固定帶,固定帶可采用尼龍粘扣,方便使用;腳用的是由腳底托板、小腿固定板、固定拉桿和固定帶組成,小腿固定板與腳底托板的腳跟處鉸接,小腿固定板是一弧形板,其弧度與人體小腿后側弧度相同;在小腿固定板上部邊緣兩側設有兩個固定拉桿,腳底托板前部兩側設有兩個固定孔,兩根固定拉桿的頭端可固定在固定孔中;在腳底托板的后部設有一根固定帶。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患者在急性期使用并帶著本實用新型進入恢復期,由于手、足處于正確的功能位置,為患肢更快地恢復活動打下很好的基礎。再配合恢復期必要的鍛煉、理療、針灸,使受損的神經細胞得到習慣性的刺激,更加有利于患側受損錐體束的修復。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手部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腳部用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偏癱功能康復器由手部用(圖1)和腳部用(圖2)兩部分組成,手部用包括指形墊板1和固定帶。在指形墊板1的腕部、掌部和五個指頭處分別設有一固定帶4、2和3;指形墊板1可用厚實的紙板、塑料板或木板等制成,外表包裹一層薄海綿和棉布,帶有尼龍粘扣的固定帶分別縫制在腕部、掌部和五個指頭部。腳部用包括腳底托板5、小腿固定板9、固定拉桿8和固定帶7,腳底托板5的材料和制法與指形墊板1相同,小腿固定板9可采用一弧形薄金屬板,也可用塑料成型板,它由一合葉11連接在腳底托板5的腳跟處,在小腿固定板9上部邊緣兩側設有兩根金屬固定拉桿8,在固定拉桿8的端部設有兩個固定扣10,固定扣10可固定在腳底托板5前部兩側的固定孔6中,在腳底托板5后部設有一個帶尼龍粘扣的固定帶7。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患者急性期,也就是患者中樞神經斷連休克時就開始使用,這時,患者患肢松弛、肌肉遲緩、腱反射消失或降低,利于固定擺放形成肢體功能位,即將患者患側的手放在指形墊板上,將腕部、掌部擺放好之后用固定帶分別固定,再將每根手指拉直分別用固定帶固定;將患側的腳放在腳底托板上,用固定帶固定,再將小腿固定板緊貼患側小腿后面,將兩根固定拉桿分別固定在腳底托板前部的固定孔中將腳拉緊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康復原理是中樞神經斷連休克期后,上肢屈肌肌張力高于伸肌肌張力,故患者患側上肢內收、旋前、指、腕、肘關節屈曲,行走時無正常擺動,使用本實用新型可抓住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的有利時機,將指、腕關節正確固定于功能位置,這對于以后上肢功能恢復將起到良好的誘導作用。患者患側下肢和上肢不同,中樞神經斷連休克期后,伸肌肌張力高于屈肌肌張力,故患者病側下肢伸直、外旋、足足屈、舉步將骨盆抬高、足尖曳地,往外作劃圈樣移步前進,使用本實用新型可抓住有利時機,將足及踝關節正確固定在功能位,這對以后下肢的功能恢復將起到良好的誘導作用。
權利要求1.偏癱功能康復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手部用和腳部用兩部分組成,手部用包括指形墊板(1)和固定帶,在指形墊板(1)的腕部、掌部和五個指頭處分別設有固定帶(4)(2)(3);腳部用包括腳底托板(5)、小腿固定板(9)、固定拉桿(8)和固定帶(7),小腿固定板(9)與腳底托板(5)腳跟處鉸接,小腿固定板(9)為一弧形板,在其上部邊緣兩側設有兩根固定拉桿(8),固定拉桿(8)的頭端可固定在腳底托板(5)前部兩側的固定孔(6)中,在腳底托板(5)的后部設有一根固定帶(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癱功能康復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固定帶上都設有一對尼龍粘扣。
專利摘要一種偏癱功能康復器,由手部和腳部兩部分組成,手部包括指形墊板和固定帶,腳部包括腳底托板、小腿固定板、固定拉桿和固定帶,小腿固定板連接在腳底托板的后邊緣上,固定拉桿可固定在腳底托板前部的固定孔中,本實用新型在患者急性期使用,將患者患側的手和腳分別放在本實用新型的康復器中在功能位固定,這樣在康復期經過鍛煉、理療、針灸等,使受損的神經細胞得到習慣性的刺激,更加有利于患者患側受損錐體束修復。
文檔編號A61H1/00GK2803342SQ20052003119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5日
發明者李政舉 申請人:李政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