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是血管腔內修復材料。
背景技術:
微創腔內修補術治療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是自1991年Parodi第一次將腔內修復技術用于臨床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覆有人造血管膜的可壓縮支架,通過輸送系統將它們運送到血管病變部位后釋放,利用支架自身的彈性,在血管腔內擴張后,將病變部位(如動脈瘤或動脈夾層的裂口)隔絕于血管腔之外,完成在血管腔內進行血管病變的修復。它是基于診斷、介入、影像技術及材料科學高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全新的學科,并在短短的10余年之內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普及,它以安全、微創、快捷為特點。
目前,腔內微創治療技術在涉及降主動脈的主動脈瘤或動脈夾層的技術已經得到了理想的解決,并在全球范圍得到了應用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傳統外科手術,使很多無法承受傳統外科手術的病人得到了理想的治療。但由于該項技術對材料、技術、設備的高要求,目前對于位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的動脈瘤或動脈夾層還被眾多學者認為是微創腔內修補治療的禁區。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部的動脈瘤及動脈夾層的患者往往具有高齡、合并癥多、體質差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承受開胸、體外循環等傳統外科手術的打擊。這就迫切需要一種支架型血管來治療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的動脈瘤或動脈夾層。目前美國學者Chuter在通過外科手術進行左鎖骨下動脈-左頸總動脈-無名動脈轉流后自無名動脈置入分支型支架,并通過與從股動脈置入的另外一個支架連接,在保證頭頸部血液供應的情況下來治療位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的動脈瘤或夾層,另有日本學者Inoue采用一體式帶分支血管的支架型血管來治療該部位的動脈瘤及夾層,但是該兩種處理方案要么需要傳統外科手術的輔助,要么支架制作及釋放過程相當復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技術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技術簡潔、使用安全、效果肯定的治療位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的動脈瘤或動脈夾層的微創腔內修復的支架型血管。填補微創血管腔內修補術對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病變治療的空白。
本實用新型由三個模塊組成,模塊一有一個管狀主干部分,主干分別與一個管狀長臂分支和一個管狀短臂分支連通;模塊二有一個管狀主干部分,主干分別與一個管狀長臂分支和一個管狀短臂分支連通;模塊三是一個一端粗,中間過度到另一端細的管狀物;模塊二的主干部分與模塊一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模塊三細端與模塊二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
模塊一與模塊二形狀相同,模塊二較模塊一尺寸小。三個模塊均由不銹鋼絲或鎳鈦合金絲以Z型走向繞制而成,形成柱狀作為人造血管的支撐體。人造血管縫制在支架的內側或外側。
本支架以模塊型、分支型及釋放過程中的絕對微創為其特點。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即可自外周動脈置入,避免了傳統手術巨大的手術創傷及處理位于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部動脈瘤或夾層時需要開胸、停循環、主動脈血流阻斷等情況。與其他處理主動脈弓疾病的腔內治療技術相比,本支架在釋放過程中縮短了支架輸送系統在體內運行的距離,克服了支架釋放過程中難于控制的缺點,從而簡化了腔內治療的手術過程,減少了對病人的手術創傷,提高了治療效果。并通過支架的特殊設計減少了內漏、移位、血栓形成等可能。
附圖1-3所示為該支架的三個模塊部分,第一個模塊為整體支架的近心端,第三個模塊為整體支架的末端部分,第二個模塊位于二者之間。
附圖4-6所示為各模塊主體及分支的長度及直徑。
附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狀態圖。
其中1-模塊一主干部分 2-模塊一短臂分支 3-模塊一長臂分支4-模塊二主干部分 5-模塊二短臂分支 6-模塊二長臂分支 7-模塊三細端8-模塊三粗端 9-長臂端支撐桿 10-標記物具體實施方案本支架由三個模塊組成(見附圖1-3),第一、二個模塊形狀相同,但第二個模塊較第一模塊尺寸小。三個模塊均由不銹鋼絲或鎳鈦合金絲以Z型走向繞制而成,形成柱狀作為人造血管的支撐體。人造血管縫制在支架的內側或外側(模塊一、二的近端主體部分以及其長臂分支、模塊三的全部的人造血管固定在支架外側,模塊一、二的兩個短臂分支部分的人造血管固定在支架內側)。在模塊一中,其近心端為該模塊主干1,也是整個支架的起始部分,錨定于升主動脈,向后延續時分出一個細而長的分支3,為伸入并錨定于無名動脈的部分,該分支長而細,除了具有向無名動脈供血的功能外,還可以起到固定支架,防止其移位的作用,另一短而粗的分支2為下一模塊型支架的連接端。第二個模塊的主干部分4伸入第一個模塊的短臂分支2,形成對接,該模塊同樣有伸入左頸總動脈的長而細的分支6及與第三個支架相連的短臂分支5。第三個模塊為整個支架的末梢部分,近心端7較細,伸入第二個模塊的短臂分支5,形成對接,向下為較粗的末端8,為整個支架在胸降主動脈的錨定部分。實際操作中,將三個模塊分別壓縮在合適的輸送系統中,在造影觀測下,先自右頸總動脈置入第一個模塊,然后自左頸總動脈置入第二個模塊并將它與第一個模塊連接,最后自股動脈置入第三個模塊,與第二個模塊相連。
該支架的制作中,在縫制第一個模塊的人造血管時,將其分支2與3固定在一起,不形成分叉,經過相互制約,起到進一步防止支架移位的情況。第二個模塊的5與6分支采用同樣的方法固定在一起。
三個模塊在連接完畢后,在模塊一、二的兩個長臂3、6與短臂2、5末端的重疊部分將有一節支架環的空缺部分,采用2-4根強度較高的支撐桿9來彌補它們的支撐力薄弱的不足。為方便術中準確定位,在模塊的近末端及連接部位,固定有透X線的標記物10。
本支架各模塊主體及分支之間的直徑要求如下(附圖4-6)D1、D3、D6、D8根據實際測量的血管直徑確定,為測量值的1.1-1.2倍。
D2=D4,D5=D7。
本支架各模塊主體及分支之間的長度關系及要求如下L1、L3、L4、L7、L8根據實際測量值的血管長度決定。
L2=L6,L7≥L5(在L5=L7時,可以直接由模塊三封堵左鎖骨下動脈的開口)支架全長為L2+L3+L7+L8,相當于自升主動脈至主動脈降部的一部分。實際制作時,要求其總體及各分支長度與人體實際測量值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其特征是由三個模塊組成,模塊一有一個管狀主干部分,主干分別與一個管狀長臂分支和一個管狀短臂分支連通;模塊二有一個管狀主干部分,主干分別與一個管狀長臂分支和一個管狀短臂分支連通;模塊三是一個一端粗,中間過度到另一端細的管狀物;模塊二的主干部分與模塊一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模塊三細端與模塊二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其特征是模塊一與模塊二形狀相同,模塊二較模塊一尺寸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其特征是模塊一和模塊二的長臂分支裝有支撐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其特征是在各模塊的近末端及連接部位,固定有透X線的標記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腔內修復術的分體式支架型血管,由三個模塊組成,模塊二的主干部分與模塊一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模塊三細端與模塊二的短臂分支套接在一起。本支架型血管適用于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動脈瘤及夾層的腔內修復。可以在局麻下進行手術,不需要外科手術輔助,將手術的創傷減少到了最低程度,通過設計分支保證了主動脈弓部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液供應。通過支架本身位于主動脈弓分支血管內的支架,有效地起到了固定支架,防止支架的移位。并通過設計減少了支架內漏、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狹窄的常見并發癥的可能。并通過多部位的標記物,使得術中定位方便易行。
文檔編號A61F2/06GK2817766SQ200520005218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日
發明者郭偉 申請人:郭偉, 楊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