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藥液直腸注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藥液直腸給藥的器具。
背景技術:
口服給藥是最常用的給藥途徑,但這一給藥途徑因胃腸吸收的藥物要從腸壁進入門靜脈系統,故藥物首次循環非通過肝臟不可,其結果是藥物已遭受到肝代謝或結合反應的影響后再經肝靜脈進入體循環,從而降低了有效血藥濃度,且口服給藥吸收慢,顯效也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差異較大,從而影響其藥物療效(見戴德銀主編實用新藥特藥手冊,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1頁)。大量研究發現,如果藥液采用直腸給藥,其血藥的濃度及達高峰藥濃度的時間接近與靜脈注射給藥相似(見孟憲紓,李煥秋編著中藥制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第277頁)。所以藥液如采用直腸給藥,具有顯效快、療效高的特點,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給藥途徑。但是,普通直腸給藥由于沒有特制的給藥器具,不但給藥劑量不易控制,而且直腸給藥往往過深,不利于直腸下靜脈吸收,從而影響其藥物療效發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藥液直腸注入器,解決普通直腸給藥劑量不準確、給藥深度不易控制這一技術問題。藥液直腸注入器由硅塑材料加熱后一次成型所制,成品內外壁表面光潔度高、半透明。分乳頭部、體部兩部分,乳頭部呈前細后粗的空心圓錐狀,乳頭外表有長度標志,便于掌握插入肛門內深度。體部呈圓柱狀,分為外周的管筒與內里的活塞,活塞在管筒內可前后移動。該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直腸給藥深度為2~5cm,正屬直腸下靜脈吸收部位,使藥液經該靜脈吸收直接進入體循環,避過肝臟首過效益,從而提高藥效。2、藥液直腸注入器注入深度易控制、藥液劑量準確。3、不需要肛管或灌腸管插入即可保留灌腸或直腸給藥。4、本器具應用方便,在農村衛生室、社區醫療點、家庭等均可推廣應用,且價格低廉。
圖1是外觀示意圖,圖2是正中縱向剖面示意圖。該器具包括直腸注入器乳頭部(見附圖1示1)、體部(見附圖1示2),乳頭與體部前端面中央呈空心狀相連成一個整體。直腸注入器乳頭呈前細后粗的空心圓錐狀,長5cm(見附圖2),乳頭最前端直徑5mm,表面光滑圓鈍。乳頭最后端(與體部相連外)直徑7mm,空心圓錐狀乳頭周壁厚1mm。乳頭外表有長度標記(cm),便于掌握插入肛門深度。直腸注入器體部呈圓柱狀,分為外周的管筒與內里的活塞兩部分管筒長150mm,外周直徑32mm,管筒周壁厚1.5mm,管筒后端向外周突起3mm(突起處外周直徑38mm)。管筒外壁帶有毫升(ml)刻度標志,以便控制直腸給藥劑量。活塞在管筒內可前后移動,與管筒密封嚴實,活塞呈密封的空心圓柱體,長160mm,外徑29mm,密封空心內徑26mm,活塞后端也向外周突起3mm,突起處外周直徑35mm。
具體實施方式
藥液直腸注入器使用時先將藥液經乳頭抽吸入直腸注入器內,將乳頭插入肛門內2~5cm即可將藥液注入直腸內。
權利要求1.藥液直腸注入器由硅塑材料加熱后成型所制,分乳頭部、體部,其特征是乳頭部與體部前端面中央呈空心狀相連成一個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液直腸注入器,其特征是乳頭部呈前細后粗的空心圓錐狀,表面光滑圓鈍,外表有長度標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液直腸注入器,其特征是體部呈圓柱狀,分為外周的管筒與內里的活塞兩部分,活塞在管筒內可前后移動,藥液隨活塞移動經乳頭出入,管筒外壁帶有ml刻度標志。
專利摘要藥液直腸注入器公開了一種藥液直腸給藥的器具,適用于所有需要直腸給藥者。它分為乳頭部(1)和體部(2),乳頭與體部前端面中央呈空心狀相連成一個整體。使用時先將藥液經乳頭抽吸入直腸注入器管筒內,將乳頭插入肛門內2~5cm即可將藥液注入直腸內,所含藥物大部分在直腸下端被吸收直接進入體循環。
文檔編號A61M31/00GK2853084SQ20052000370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19日
發明者劉加升 申請人:劉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