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七總皂苷及其制劑用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輔助治療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三七總皂苷及含它的制劑的用途,特別是涉及在用于預防或輔助治療“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術:
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是近10年來對于感染-炎癥-危重癥的病理生理過程深入研究后提出的新概念,其是指微生物、創傷、燒傷等各種因素作用于機體,引起各種炎癥介質過量釋放和炎癥細胞過度激活,從而產生的一種全身性過度炎癥反應的病理生理狀態,是一種機體對刺激因素不能控制的過度炎癥反應過程,其主要病理特點為多種炎性介質過度釋放,使機體遭受第二次“打擊”,是危重病發展到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或MOF(多器官衰竭)的前期改變,臨床前瞻性研究資料表明創傷、感染、出血、休克等病人的后期死亡,幾乎都要經過SIRS-MODS-MOF這一共同途徑,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前奏,MOF(多器官衰竭)是MODS的終末狀態。因此,防治各種病因所引起的SIRS常是防治MODS成功的關鍵,SIRS如果經過有效治療可以恢復;如果炎癥反應失控,則可出現難以遏制的病理生理變化,最終發展到MODS,甚至死亡。
對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治療長期以來人們僅依賴抗菌藥物直接殺滅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清除病灶,但是不少SIRS患者仍循著MODS的方向發展。
目前,大量醫學研究表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以及進一步惡化而發展成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是使患者走向死亡的主要途徑,而該惡性進展的主要啟動因子即為內毒素。內毒素(Endotoxin)又稱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主要是由革蘭陰性細菌(Gram-Negative Bacterial,GNB)所合成的一種毒素,是細菌細胞壁的外部結構由O-特異性側鏈、核心多糖、類脂A組成。之所以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治療過程中單純依靠清除病灶和抗生素治療患者仍然死亡而死后尸檢無感染的證據,就是因為在運用抗生素治療革蘭陰性細菌感染的同時,細菌被殺死之后,細菌的菌體崩解可以產生內毒素(即內毒素的兩個來源之一細菌源性內毒素)。所產生的內毒素性質穩定、耐熱、對組織器官無選擇性,是一種強效的致炎因子,當它超出了人體的網狀內皮系統(RES)所能清除的范圍,便能夠誘發嚴重的全身性炎癥反應,刺激機體局部細胞(如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等)釋放炎性介質例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等細胞因子。以最主要的炎性介質TNFα為例,其關鍵作用機制在于(1)刺激或誘發多種細胞因子釋放。(2)促使全身炎癥反應(SIRS)。(3)激活白細胞和血小板產生PAF(對氨苯丙氨酸)、LTB4(白三烯B4)、TXA2(血栓素A2)等。(4)激活內皮細胞,使白細胞粘附因子-1升高。(5)促使下丘腦合成前列腺素E2(PGE2)。(6)誘導血管舒張因子增加,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引起組織水腫。炎性介質造成器官細胞和亞細胞器中毒性損害,并最終導致(MODS)的發生。
在我國ICU病室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發生率為52%-71.3%,病死率為7%-26.5%,且在ICU的患者中,SIRS的病死率(16.8%)明顯高于非SIRS組(6.3%)。目前對SIRS的防治尚缺乏可靠的治療藥物。國內用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輔助治療的品種相對較為欠缺,國外也僅有少數品種有該項適應癥但患者經濟負擔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在于尋找適用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輔助治療的藥物。
本發明人經研究現發現來自三七的三七總皂苷及含它的制劑具有拮抗內毒素以及保護血管骨皮細胞,改善各器官血液循環的功能,從而為全身性反應綜合癥的防治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因此,本發明涉及三七總皂苷或含它的制劑在制備用于預防或輔助治療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藥物中用途。
根據本發明,本發明中所稱“三七總皂苷”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WS3-B-3590-2001(Z)》中所稱的三七總皂苷。
所述含三七總皂苷制劑或藥物,舉例講,包括含三七總皂苷注射劑(如《商品名為“血塞通”的三七總皂苷粉針劑》)、片劑、膠囊劑、軟膠囊、滴丸等臨床應用劑型。
圖1血必凈與血塞通拮抗內毒素的藥效學比較(藥物作用時間1h) 圖2血必凈與血塞通拮抗內毒素的藥效學比較(藥物作用時間4h) 圖3不同濃度血塞通拮抗兔血漿內毒素的作用 圖4正常對照組肺組織(HE×400) 圖5內毒素致傷組肺組織(HE×400) 圖6血塞通干預組肺組織(HE×400) 圖7正常對照組肝組織(HE×400) 圖8內毒素組肝組織(HE×400) 圖9血塞通干預組肝組織(HE×400) 圖10正常對照組腎組織(HE×400) 圖11內毒素組腎組織(HE×400) 圖12血塞通干預組腎組織(HE×400) 圖13不同濃度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兔血清TNFα的影響 圖14不同濃度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兔血清IL-1的影響 圖15內毒素組兔肺微血管光鏡結果(HE,×400) 圖16干預組兔肺微血管光鏡結果(HE,×400) 圖17正常對照組兔肺微血管光鏡結果(HE,×400) 圖18正常對照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19內毒素致傷組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0血塞通治療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1正常對照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2內毒素致傷組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3血必凈治療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4血塞通治療組肺組織HE染色400× 圖25內毒素組肝臟組織(400×) 圖26內毒素組肝臟組織(400×) 圖27對照組肝臟組織(400×) 圖28正常對照組兔腎光鏡結果(HE,×400) 圖29內毒素組兔腎光鏡結果(HE,×400) 圖30血塞通組兔腎光鏡結果(HE,×400) 圖31內毒素組肺組織(400×) 圖32血塞組肺組織(400×) 圖33正常對照組肺組織(400×) 圖34正常對照組小腸組織(400×) 圖35內毒素組小腸組織(400×) 圖36血塞通組小腸組織(400×)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應該指出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目的,不構成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清楚,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情況下,可以作出一些變化和改良,這些均包括在本發明范疇內。
試驗用藥物“血必凈注射液”為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血塞通粉針劑”為含本發明所定義三七總皂苷的粉針劑。
實施例1血必凈注射液和血塞通粉針劑體外拮抗內毒素的作用 目的通過動態濁度法在體外來觀察該藥是否具有拮抗內毒素的藥效學作用,并同時將該效用與血必凈相比較。
分別將血必凈(10g/L)及血塞通凍干粉針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BET水)稀釋為一系列所需濃度0.15、0.3、0.6及1.2g/L;將細菌內毒素溶于BET水中,并旋渦振蕩15min后進行稀釋,使其濃度為5×105EU/L(每升5×105內毒素單位),在1ml藥液樣品中加入10μl已稀釋的內毒素并使其終濃度為5×103EU/L毒素中加入,37℃溫浴1小時或4小時。另設陽性對照組(內毒素加BET水)及三個陰性對照組(無熱源水即BET水、用BET水稀釋的終濃度均為1.2g/L的血塞通凍干粉針及血必凈)。溫浴后,依內毒素動態測定試劑盒進行操作,并將最終反應液置于無熱源平底試管內,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檢測系統中進行反應,待1h反應結束后自動計算出待檢樣品中的內毒素含量。其中每一濃度重復3管,并計算內毒素回收率回收率(%)=(陽性對照組內毒素值-藥物樣品中內毒素值)/陽性對照組內毒素值×100%。
各組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one-way ANOVA檢驗,同時用LSD檢驗進行兩兩間比較。
結果顯示當血塞通凍干粉針濃度為0.15g/L,37℃溫浴4小時即有拮抗內毒素的作用,其內毒素回收率為85.77%,即中和率為14.23%;血塞通凍干粉針濃度為0.30g/L,37℃溫浴1小時即有拮抗內毒素的作用,其內毒素回收率為69.98%,即中和率為30.02%。各組濃度血塞通凍干粉針作用4小時,其拮抗內毒素作用均明顯增強。說明血塞通具有較為強效的拮抗內毒素作用,且藥效呈濃度時間依賴型。(見表1) 表1體外法血塞通拮抗內毒素的藥效學觀察(pg/ml,n=3) a p<0.05 vs陽性對照組;b p<0.05 vs藥物作用1h組 當血必凈在濃度為0.15g/L,37℃溫浴1小時即有拮抗內毒素的作用;在相同藥物濃度條件下,藥物作用1h及4h,血必凈組的內毒素值均顯著低于血塞通組(即其拮抗內毒素作用強于后者),且差異有顯著性(n=3,P<0.05)。(見圖1、圖2) 實施例2 血塞通粉針劑體內拮抗內毒素的實驗研究 2.1血塞通在家兔體內拮抗內毒素(LPS)的作用,并與血必凈比較。
將動物分為6組。內毒素組5只,靜脈給予LPS0.5mg/kg。血塞通干預I-III組,每組5只,給予LPS同內毒素組,0.5h后分別給予血塞通20mg/kg、50mg/kg和100mg/kg。血必凈組5只,給予LPS同內毒素組,0.5h后給予血必凈50mg/kg。正常對照組5只,以生理鹽水代替LPS0.5mg/Kg。實驗各組于給予LPS或生理鹽水后1h、2h及4h分別取血,動態濁度法檢測血漿內毒素含量,并計算內毒素回收率回收率(%)=(內毒素組值-治療組值)/內毒素組值×100%。
各組數據以
表示,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LSD-t檢驗進行兩兩間比較。
結果顯示內毒素組在注射LPS后1h達到高峰值,14239.2±1874.3pg/ml,給予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后,LPS值均有明顯下降,達到11323.6±1883.4pg/ml和8953.4±1138.0pg/ml(P<0.05),LPS回收率分別為20.48%和37.12%;而LPS注射后4h,20mg/kg、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均可有效降低兔血漿LPS含量(P<0.05),LPS回收率分別為7.59%、29.73%和48.01%,呈劑量依賴效應(見表2、圖3)。
表2 不同劑量的血塞通拮抗兔血漿內毒素回收率比較(%) 注----表示與內毒素組值無明顯差異。
LPS注射后1h血漿濃度達到最高峰,然后逐漸下降。50mg/kg的血塞通和血必凈在LPS注射后1、2和4h均有效降低了兔血漿內毒素水平(P<0.05),且各時間點血必凈組較血塞通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血塞通和血必凈對兔血漿內毒素的拮抗作用的比較(pg/ml)
n=5) 注a p<0.05,vs內毒素組;b p<0.05,vs血塞通組。
2.2血塞通防治內毒素所致家兔SIRS/MODS的研究 目的探討血塞通防治內毒素所致SIRS/MODS的效果及機制 健康雄性兔24只,平均體重2kg。隨機分為3組,均從耳靜脈給相應藥物。正常對照組生理鹽水5ml;內毒素組第0h及12h分別給予脂多糖(LPS)1mg/kg;血塞通組第一次靜推LPS后6、12、18小時分次靜推血塞通50mg/kg。分別在對照組注入生理鹽水,內毒素組及血塞通組注入內毒素后于24h時間點將全部動物放血活殺,采集靜脈血,離心分離上清,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放射免疫法測定內皮素-1(ET-1)。取出肺、肝、腎、各一小塊組織,將標本置入4%的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鏡觀察并照相。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用SPSS11.OR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內毒素組TNFα及ET-1有明顯升高,血塞通干預組與內毒素組比較ET-1和TNF均有明顯降低,但仍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血清中TNF-α、ET-1含量變化
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致傷組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內毒素組IL-1、IL-6和PAF有明顯升高,血塞通干預組與內毒素組比較IL-1、IL-6和PA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高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血清中IL-1、IL-6、PAF含量變化
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致傷組 內毒素組光鏡下可見肺、肝、腎、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而血塞通干預組,肺、肝、腎、等組織炎癥反應較致傷組明顯改善,微血栓明顯減少(見圖4-12)。
2.3血塞通拮抗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的作用 目的探討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兔血清中TNFα、IL-1的影響,并與血必凈比較。
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限,實驗動物共分為6組。①內毒素組5只,靜脈給予LPS0.5mg/kg;②血塞通組15只,給予LPS同內毒素組,30min后分別給予血塞通20mg/kg、50mg/kg和100mg/kg,依次將動物分為3組,每組5只;③血必凈組5只,給予LPS同內毒素組,30min后給予血必凈50mg/kg;④對照組5只,以生理鹽水代替LPS、血塞通或血必凈。各組于給予LPS(對照組為生理鹽水)后1h、2h及4h分別取血,ELISA法檢測血清中TNFα、IL-1含量。
各組數據以
表示,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q檢驗進行兩兩間比較。
結果顯示兔血清TNFα、IL-1值在LPS注射后1h即可檢測到升高,2h達到最高峰,4h后已逐漸下降。內毒素組在LPS注射2h后TNFα和IL-1分別達635.68±53.87和473.67±24.16;分別給予20mg/kg、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后,TNFα值下降到568.95±50.78、380.28±36.88、337.72±46.08(P<0.05),IL-1值下降到402.36±31.67、340.51±36.5、266.07±17.83(P<0.05),并隨著血塞通劑量的增大TNFα、IL-1值下降更明顯;而LPS注射后4h各劑量的血塞通仍可有效降低兔血清TNFα、IL-1值(P<0.05)(見圖13、14)。
在同為50mg/kg的血塞通和血必凈的作用下,兔血清中TNFα、IL-1值在LPS注射后1h、2h和4h均有明顯下降(P<0.05);而在LPS注射后1h和2h,血必凈組TNFα、IL-1值較血塞通組更低(P<0.05),4h組兩者無顯著差異(見表6、表7)。
表6 血塞通與血必凈對血清中TNFα的影響的比較(pg/ml)
n=5) 注aP<0.05,vs內毒素組;bP<0.05,vs血塞通組。
表7 血塞通與血必凈對血清中IL-1的影響的比較(pg/ml)
n=5) 注aP<0.05,vs內毒素組;bP<0.05,vs血塞通組。
2.4對內毒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a對內毒素損傷的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目的探討體外血塞通對內毒素(LPS)損傷培養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
隨機將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ECV304)分為對照組、內毒素組、血塞通組及內毒素+血塞通組。各組細胞間細胞存活率用MTT比色法測定、培養上清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用ELASA法測定、上清液內皮素(ET-1)用放射免疫法測定。
所得結果以
表示,方差分析組間差異,若差異有顯著性,進一步做Dunnett檢驗。
結果顯示血塞通對正常及內毒素損傷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增殖(A490nm)的影響列入表8中。由表8可以看出,血塞通濃度從1mg·L-1至100mg·L-1均能增加ECV304的A490nm值,說明血塞通具有促進ECV304增殖作用。內毒素100μg·L-1時能明顯抑制ECV304增殖,而不同濃度血塞通均可減輕內毒素引起的增殖率抑制,其中血塞通為10mg·L-1和100mg·L-1時,細胞增殖率接近正常對照組水平。
表8 血塞通對正常及內毒素損傷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增殖的影響 MTT法檢測內皮細胞增殖率。
,n=8。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LPS損傷組比較,#P<0.05。
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的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釋放TNF-α的影響列入表9中。從表9結果可看出,100μg·L-1內毒素可引起內皮細胞TNF-α的釋放,而血塞通1mg·L-1-100mg·L-1可明顯減少LPS引起TNF-α的釋放。
表9 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的培養內皮細胞釋放TNF-α的影響
,n=5。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LPS損傷組比較,#P<0.05。
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釋放內皮素的影響列入表10。由表10結果可以看出100μg·L-1內毒素可引起細胞內ET-1釋放,而血塞通1mg·L-1~100mg·L-1可明顯減少LPS引起ET-1的釋放。
表10 血塞通對內毒素損傷的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釋放內皮素的影響
n=5。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LPS損傷組比較,#P<0.05。
b對家兔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中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目的探討血塞通對家兔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中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將15只家兔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5只)、內毒素組(5只)、血塞通干預組(5只)。經兔耳靜脈注射內毒素(LPS)方法制作家兔MODS模型,2小時取血,用ELISA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1(IL-1)及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24小時后處死家兔,觀察血管的組織學改變。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SPSS1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q檢驗。
結果顯示肉眼觀察正常對照組兔外觀及各項體征正常;內毒素組兔出現皮溫升高、呼吸窘迫、反應遲鈍、口唇發紺,部分動物口唇有粉紅色泡沫液體溢出,各臟器均有不同程度腫脹、表面大小不等暗紅色斑片狀病灶,部分動物腹腔內有血性積液;血塞通干預組兔外觀及各項體征接近正常,部分動物出現呼吸增快。
光鏡觀察血管內皮組織改變內毒素組光鏡下肺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見圖15);血塞通干預組鏡下內皮細胞結構輕微損傷(見圖16);正常對照組(見圖17)。血塞通干預組血管損傷組織學改變較內毒素組明顯減輕。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內毒素組TNF-α、IL-1及IL-6有明顯升高,血塞通干預組與內毒素組比較TNF-α、IL-1及IL-6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見表11、表12、表13) 表11 血塞通對血清中TNFα影響的比較(pg/ml)
n=5) 注*P<0.05,vs內毒素組 表12 血塞通對血清中IL-1影響的比較(pg/ml)
n=5) 注*P<0.05,vs內毒素組 表13 血塞通對血清中IL-6的影響的比較(pg/ml)
n=5) 注*P<0.05,vs內毒素組 2.5血塞通防治多器官損傷的作用 a急性肺損傷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 目的探討血塞通對急性肺損傷防治作用及機制。
大耳白兔24只,體重2-3KG,隨機分為對照組(n=8),致傷組(n=8),血塞通治療組(n=8)。對照組兔耳靜脈插管注入生理鹽水(1ml/kg),致傷組將LPS(LPS,1ml/kg)注入家兔支氣管內,24h后再由耳靜脈注射一次LPS(LPS,1ml/kg)。血塞通干預組第一次注入內毒素6h后,第一次靜推血塞通(50mg/kg),第一次注內毒素后18h,第二次靜推血塞通一次(50mg/kg),第二次由內毒素注射后6h,第三次靜推血塞通一次(50mg/kg)。
分別在對照組注入生理鹽水,致傷組及治療組注入內毒素后于0h,24h,48h時間點經耳緣靜脈、耳中動脈抽動脈血進行血氣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48h時間點,抽畢耳緣靜脈血后,心臟抽血殺活,留心臟血液,離心分離上清,按試劑盒所說明步驟,檢測血清中TNF-α、白介素-1β濃度。動物于48時間點放血殺活,取肺稱全肺濕重,取左肺稱濕重。左濕肺于60℃下烘烤72小時后稱干重。
分別計算濕/干比,肺系數(肺濕重/體重)。右肺取病理標本,4%多聚甲醛固定,石蠟包埋,進行HE染色,觀察病理變化。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致傷組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升高,與正常對照組差別顯著,治療組外周血白細胞對照組較高,但較內毒素致傷組低,組間存在顯著差別(見表14)。致傷組于注入內毒素PaO2明顯下降與正常對照組差別顯著,治療組氧分壓隨時間推移而降低,但總體保持較高水平(見表14)。
表14不同時間點各組動脈氧分壓、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值(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 致傷組肺系數及濕/干比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治療組肺系數及濕/干比較致傷組降低,差別顯著(見表15)。
表15肺系數,濕/干比
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 光鏡下,內毒素組肺組織肺泡壁增厚,腫脹,肺泡萎陷閉合,大量炎癥細胞侵潤,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預組肺泡壁增厚及肺泡萎陷程度較內毒素組減輕,炎癥細胞侵潤及微循環障礙明顯改善(見圖18-20)。
b血塞通及血必凈對急性肺損傷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討血塞通及血必凈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LI/ARDS)防治作用。
大耳白兔32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內毒素組,血塞通干預組,血必凈干預組,每組8只。內毒素組由耳緣靜脈靜推LPS(1ml/kg),12h后再由耳緣靜脈注射一次LPS(1ml/kg),復制ALI/ARDS動物模型;正常對照組耳緣靜脈靜推等量生理鹽水;血塞通干預組第一次注入內毒素后6h,12h,18h靜推血塞通(50mg/kg),血必凈干預組第一次注入內毒素后6h,12h,18h靜推血必凈(20mg/kg)。其后分別測定各組TNF-α,IL-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肺系數(肺濕重/體重),肺濕/干比,并取肺活組織行HE染色。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
結果顯示肉眼觀察正常對照組兔外觀及各項體征正常;內毒素組兔出現皮溫升高、呼吸窘迫、反應遲鈍、口唇發紺,部分動物口唇有粉紅色泡沫液體溢出,各臟器均有不同程度腫脹、表面大小不等暗紅色斑片狀病灶,部分動物腹腔內有血性積液,ALI/ARDS動物模型復制成功。
內毒素組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升高,與正常對照組差別顯著,血塞通干預組,血必凈干預組外周血白細胞較正常對照組高,但較內毒素致傷組低,組間存在顯著差別,血必凈干預組外周血白細胞較血塞通干預組低,組間存在顯著差別(見表16)。
內毒素組于注入內毒素PaO2明顯下降與正常對照組差別顯著,血塞通干預組及血必凈干預組氧分壓隨時間推移而降低,但總體保持較高水平,血必凈干預組動脈氧分壓較血塞通干預組高,組間存在顯著差別(見表16)。
表16 不同時間點各組動脈氧分壓、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值(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bP<0.05vs血塞通干預組 內毒素組肺系數及濕/干比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血塞通干預組及血必凈干預組肺系數及濕/干比較內毒素組降低,差別顯著,血塞通干預組及血必凈干預組間亦存在顯著差別(見表17)。
表17 肺系數,濕/干比
n=8) aP<0.05vs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bP<0.05vs血塞通干預組 光鏡下,內毒素組肺組織肺泡壁增厚,腫脹,肺泡萎陷閉合,大量炎癥細胞侵潤,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預組及血必凈干預組肺泡壁增厚及肺泡萎陷程度較內毒素組減輕,炎癥細胞侵潤及微循環障礙明顯改善,且血必凈干預組改善程度好于血塞通干預組。(見圖21-24)。
2.6血塞通防治內毒素誘導家兔急性肝損傷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討血塞通防治內毒素(LPS)所致家兔急性肝損傷效果及其機制。
實驗家兔隨機分為3組,內毒素肝損傷組、血塞通干預組、正常對照組。內毒素組LPS(1mL/kg)一次性腹腔注射誘導兔急性肝損傷模型。血塞通干預組給LPS后1、6、12h經耳靜脈靜注血塞通50mg/kg。正常對照組以相同容積的生理鹽水代替LPS腹腔注射。于LPS注射后0,6,24h從家兔耳靜脈采血,行肝功能檢查及ELISA法測定血清TNF-α,IL-1β,PAF含量。各組取右葉同一部位肝組織行HE染色,光鏡觀察并攝像。
所有數據均以
表示,spss1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q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
結果顯示肉眼觀察正常對照組家兔外觀及各項體征正常。內毒素組家兔出現皮溫升高、呼吸窘迫、反應遲鈍、口唇發紺,肝臟腫脹、表面大小不等暗紅色斑片狀病灶,部分動物腹腔內有血性積液。血塞通干預組與內毒素組比較兔皮溫降低、反應靈敏、無明顯的呼吸窘迫及口唇發紺,肝臟腫脹減輕。
光鏡下觀察,LPS注射后24h,模型組家兔肝小葉內較多炎細胞浸潤;肝細胞體積增大,呈彌漫性濁腫;胞質嗜酸性變,內可見空泡狀氣球樣變性;細胞核內染色質減少,核固縮;局部可見肝細胞凝固性壞死;較內毒素組,血塞通組兔肝細胞腫脹、變性及炎細胞浸潤明顯減輕,未見肝細胞壞死(見圖25,26,27)。
血塞通對家兔LPS損傷中血清ALT、AST、TBi1含量的影響與0h相比較,LPS注射后6、24h,兩組血清ALT、AST、TBi1含量均顯著增加(P<0.05),以6h為著。血塞通處理可明顯降低內毒素致家兔急性肝損傷兔血清ALT、AST、TBi1含量,以24h為著(P<0.05,見表18)。
表18血塞通對兔血清ALT、AST、TBi的影響
aP<0.05vs正常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 血塞通對家兔LPS肝損傷血清TNF-α,PAF IL-1β含量的影響與0h相比較,LPS注射后6、24h兩組兔血清TNF-α、PAF、IL-1β含量均顯著增加(P<0.01)。血塞通處理可明顯降低內毒素致急性肝損傷小鼠血清TNF-α、PAF、IL-1β含量,以24h為著;TNF-α、IL-1β的變化均呈先升后降趨勢(P<0.05,見表19)。
表19血塞通對兔血清TNF-α、IL-1β、PAF的影響
aP<0.05vs正常對照組,cP<0.05vs內毒素組 d對內毒素損傷兔腎臟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討血塞通對內毒素(LPS)損傷兔腎臟的早期防治作用及機制。
將大耳白兔分為正常對照組、內毒素組和血塞通干預組,每組10只,分離右腎動脈和右頸外靜脈,置入導管,內毒素組和血塞通干預組家兔經右腎動脈予300μg/kg LPS,注射完畢后血塞通干預組立即經右頸外靜脈注射血塞通50mg/kg;對照組及內毒素組則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鈉。各組分別于注射藥前(0h)及LPS注射后1、3和5h經右頸外靜脈采血,行ELISA檢測TNF-α、IL-1、IL-6;同時于注藥前(0h)、LPS注射后5小時行腎臟功能BUN、Cr檢查。3組的家兔全部在第5小時取血后放血活殺,取腎臟行病理學檢查。
各組數據以
表示,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q檢驗進行兩兩間比較。
結果顯示內毒素組腎小球毛細血管叢擴張充血,腎小管上皮濁腫,透明變性,脫落,腎小管內管型多見,整個腎臟組織伴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同時伴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腎間質可有水腫及灶狀炎性細胞浸潤(見圖28、29)。血塞通干預組腎臟組織充血,水腫減輕明顯,炎性細胞浸潤較輕。血管無狹窄或閉塞,腎臟沒有缺血或壞死現象。形態學特征趨于正常(見圖30)。
內毒素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升高;而血塞通干預組肌酐及尿素氮較內毒素組下降明顯(P<0.05)。(見表20、21) 表20 血塞通對血清中尿素氮影響的比較(mmol/L)
n=10) 注*P<0.05,vs內毒素組 表21 血塞通對血清中肌酐影響的比較(umol/L)
n=10) 注*P<0.05,vs內毒素組 2.7血塞通對家兔內毒素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討血塞通對內毒素性家兔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防治作用及機制。
將30只家兔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內毒素組、血塞通干預組。腸系膜動脈鉗夾+漿膜下注射內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模型,分別于6、24h后取血,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IL-6、腫瘤壞死因子(TNF)水平。24小時后處死家兔,觀察腸管、肺的病理組織學改變。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SPSS1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q檢驗。
結果顯示肉眼觀察正常對照組家兔外觀及各項體征正常;內毒素組家兔出現皮溫升高、呼吸窘迫、反應遲鈍、口唇發紺,部分動物口唇有粉紅色泡沫液體溢出,各臟器均有不同程度腫脹、表面大小不等暗紅色斑片狀病灶,部分動物腹腔內有血性積液。所鉗夾腸系膜動脈供血區及其鄰近區域小腸腫脹、出血、部分區域有壞死,腸蠕動減弱。血塞通干預組與LPS組比較兔皮溫降低、反應靈敏、無明顯的呼吸窘迫及口唇發紺,各臟器包括小腸腫脹。出血減輕,未見小腸壞死。
內毒素組腸壁小動脈內類纖維蛋白沉著、栓塞而致小腸出血和壞死。粘膜腫脹、廣泛出血,粘膜下層水腫,炎細胞浸潤,肌層及漿膜層可有輕微出血,腸平滑肌可見腫脹、斷裂、玻璃樣變及壞死,血管壁則呈纖維素樣壞死,也可有血栓形成。肺泡腔大小不等,有肺泡融合現象,肺泡間隔明顯增寬,肺泡壁完整性破壞,組織間隙有滲出的紅細胞,肺泡腔內可見大量紅細胞及炎性細胞浸潤,肺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預組小腸粘膜稍腫脹,粘膜下層輕度水腫,炎細胞浸潤,血管壁無壞死及血栓形成。肺微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均有減輕。(見圖31-36) (5)改善家兔內毒素性微循環障礙的作用 目的觀察血塞通對家兔內毒素性微循環障礙的影響。
將15只家兔隨機分為對照組(5只)、內毒素組(5只)、血塞通干預組(5只)。經兔耳靜脈注射內毒素(LPS)方法制作MODS兔模型,分別于注藥前、注藥后0.5、1、1.5、2h以激光多普勒血流儀測定兔耳血流量。
數據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SPSS1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q檢驗。
結果顯示兔耳血流量通過激光多普勒血流儀的測定,血塞通干預組與內毒素組微循環血流量隨時間延長逐漸減少,但各時間點血塞通干預組微循環血流量均較內毒素組顯著增多(P<0.05,見表22)。
表22家兔耳廓微循環血量的變化
n=5) 注*P<0.05,vs內毒素組
權利要求
1、三七總皂苷或其制劑在制備用于預防或治療或輔助治療“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的藥物中用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其中所用的三七總皂苷是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WS3-B-3590-2001(Z)(試行)》的要求。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含三七皂苷的制劑選自注射劑、片劑、膠囊劑、軟膠囊、滴丸、顆粒劑、噴霧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的損傷所引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三七總皂苷及其制劑用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輔助治療的用途。針對SIRS的啟動因子--內毒素,對其進行有效清除。針對SIRS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損傷因素--炎性介質,對其進行抑制。針對由內毒素所造成肺、肝臟、腎臟、小腸等重要臟器的損傷有進行有效防治。對抗由內毒素造成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改善在SIRS病理狀態下的嚴重循環障礙,增加微循環血流量,從而發揮對SIRS的輔助治療作用。
文檔編號A61K9/20GK1977854SQ20051012763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明者徐樹光, 普俊學, 馬維鵬, 王先志, 吳瓊粉 申請人:昆明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