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該發明涉及中成藥丸劑的制作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丸劑是一種傳統劑型,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制藥機構設備不斷更新換代,新型制丸機的問世以及新的輔料的廣泛應用,為中藥丸劑這一古老的劑型煥發出了青春活力,它改變了人們對傳統丸劑“黑、大、粗”傳統偏見,使之生產出來的丸劑具有釋藥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劑量準確、服用、攜帶方便等優點,根據我國有關藥品法規,改變劑型需作為一種新藥研究,原劑型有六味地黃軟膠囊(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二十冊)、六味地黃丸(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八冊)、六味地黃顆粒(收載于新藥轉正標準第九冊,200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六味地黃口服液(收載于新藥轉正標準第十四冊、十一冊)、六味地黃丸(各種蜜丸)(收載于200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六味地黃濃縮丸(收載于200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一冊)。蜜丸、水蜜丸為藥材全粉加蜜,蜜水混和制成,其特點是保留了全部成分,但難服。濃縮丸為牡丹皮先提取丹皮酚,殘渣與部分山茱萸、熟地黃、澤瀉加水煎煮濃縮成稠膏,山藥與剩余山茱萸粉碎成細粉;將以上稠膏、細粉、丹皮酚混勻,制丸,干燥而成。雖服用量比蜜丸、水蜜丸有所減少,但服用量還是偏多,難溶化,且丹皮酚在干燥過程中又有損失。片劑、膠囊、顆粒劑為牡丹皮等三味藥粉碎成細粉,其余熟地黃等三味制成水稠膏,或加糊精、矯味劑制成顆粒而成顆粒劑,或混和干燥,粉碎,裝膠囊而成,或壓成片劑。雖比蜜丸、濃縮丸有所改進,但服用量依然偏大,每次要服8粒大膠囊或8片而難以接受。顆粒劑加水沖服,還比較方便,但工藝過程中的干燥環節與片劑、膠囊劑共同存在揮發性成分的損失的缺點。口服液為藥材經水煮醇沉,再加入矯味劑,灌裝而成,雖解決了難服的問題,但為保持澄明度,在醇沉過程中,損失了不少有效成分,從而影響了療效。制成軟膠囊工藝過程較復雜,技術要求較高,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且軟膠囊內容物為油浸膏,在胃中分散較慢。微丸是一種新劑型,其特點是工藝中,根據不同藥材所含活性成分性質設計提取工藝,而使提取物大大減少,揮發油噴涂在微丸上后進行包衣,減少了揮發性成分的損失,從而保持了原丸劑的療效。每次只需服用1袋,且無常見的中藥味,使患者樂于接受。基于此我們應用現代制藥技術,對其進行劑型工藝改革,從而獲得一種穩定性好、服用方便的六味地黃微丸,克服諸多劑型的不足之處,成為一種生產方便,又減少了處方中熱敏性成分及揮發性成分的損失,保證療效且攜帶、服用方便的六味地黃微丸,貢獻給社會,造福百姓。這對繼承和發揚祖國醫藥遺產,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療效,增加產品的穩定性,且劑量小,生產、服用、攜帶方便,更好地滿足醫療需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1、六味地黃微丸處方組成;熟地黃、牡丹皮、山藥、山茱萸(制)、澤瀉、茯苓六味藥、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及包衣材料按1∶0.1~3∶0.05~1的重量比例組成,制成微丸。
2、六味地黃微丸制備方法工藝一將六味藥分別凈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取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粉碎成細粉備用;其余熟地黃等三味藥粉碎成粗粉/切成飲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牡丹皮等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制成丸,干燥,包衣,即得。
工藝二將六味藥分別凈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將六味藥分別粉碎成細粉90%乙醇制成軟材,經擠壓,滾圓,干燥,過篩,制成含藥微丸;包衣,干燥,過篩,即得。
3、通過工藝一、二所制得的六味地黃微丸。工藝中所得的微丸包衣,包衣材料為羥丙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丙烯酸樹脂一種/多種混合使用。工藝中所用的輔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微晶纖維素、羧甲淀粉鈉、阿斯巴甜、交聯聚維酮、聚維酮K30等一種或多種混合使用。
工藝中所得的丸的粒徑為0.3~2.5mm,最佳粒徑0.6~1.5mm。工藝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裝入空膠囊中使用。
本發明微丸劑,經科學實驗證實具有,質量穩定可控,特別是對揮發性成分以及防潮性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而且溶散時限短。
實施例1將六味藥分別凈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取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粉碎成細粉備用;其余熟地黃等三味藥粉碎成粗粉/切成飲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牡丹皮等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制成軟材,經0.6~1.0mm孔徑擠壓成條后,置于滾圓機滾圓,40~60℃干燥,過篩,得含藥微丸。
將含藥微丸置于包衣鍋內,用80%的乙醇將丙烯酸樹脂配制成濃度為3~15%的包衣溶液。按下列條件進風溫度30~60℃,鍋轉速20-40rpm,噴液速度10-100ml/min,霧化壓力0.1-0.2mpa,在含藥微丸表面先包上甜味劑,然后噴包衣材料制成包衣微丸,干燥,過篩,即得。
實施例2將六味藥分別凈選,除去雜質,檢驗合格備用;將六味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加90%乙醇制成軟材,經0.6~1.0mm孔徑擠壓成條后,置于滾圓機滾圓,40~60℃干燥,過篩,得含藥微丸。
將含藥微丸置于包衣鍋內,用80%的乙醇將乙基纖維素和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配制成濃度為3~15%的包衣溶液。按下列條件進風溫度30~60℃,鍋轉速20-40rpm,噴液速度10-100ml/min,霧化壓力0.1-0.2mpa,在含藥微丸表面先包上甜味劑,然后噴包衣材料制成包衣微丸,干燥,過篩,即得。
高溫(60℃)、高濕(RH95%)條件下試驗結果1、未包衣樣品高濕條件下第5天吸潮增重達18%,且顏色變深,微丸粘連;第10天微丸已沒有成形的微丸。
2、包衣樣品高濕條件下第5天吸潮增重達1.3%,且顏色未變,微丸也沒粘連;第10天微丸吸潮增重為2.1%,且顏色未變,微丸也沒粘連。
從吸潮增重和外觀變化上看,包衣樣品比未包衣的穩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味地黃微丸是由熟地黃、牡丹皮、山藥、山茱萸(制)、澤瀉、茯苓六味藥;其中熟地黃、茯苓、澤瀉加水煎煮二到三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牡丹皮、山茱萸、山藥粉碎成細粉;濃縮稠膏/干膏粉與牡丹皮等細粉、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及包衣材料按1∶0.1~3∶0.05~1的重量比例組成,混勻,制成含藥微丸;或將上述六味粉碎成細粉、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及包衣材料按1∶0.1~3∶0.05~1的重量比例組成,混勻,制成含藥微丸;包衣,干燥,過篩,即得包衣微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是乳糖、淀粉、環糊精、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聚維酮、滑石粉、二氧化硅、二氧化鈦、聚乙二醇、調味劑、色素一種/多種混合使用;薄膜衣材料采用丙烯酸樹脂、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一種/多種混合使用。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味地黃微丸的粒徑為0.4~2.5mm,最佳粒徑0.7~1.5mm。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裝入空膠囊中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六味地黃微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丸在包衣層包有調味劑。
全文摘要
一種六味地黃微丸,是一種由熟地黃、牡丹皮、山藥、山茱萸(制)、澤瀉、茯苓六味藥組成,既具有傳統丸劑的所有功效,又具有現代藥劑的優點,質量穩定可控。本發明工藝簡單,可含服起效,服用量相對較小且服用方便,藥物穩定性好、有效期相對較長,并且崩解時間較短、因而起效較快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P1/00GK1985941SQ200510120750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9日
發明者張曉明, 李俊堯, 麥耀權, 吳苑燕 申請人:珠海天翼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