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藥熱力護身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熱力護身袋,尤其是將中藥裝入袋內、用熱力袋自身的熱量對中藥進行加溫,將其袋粘貼在內衣處,使人體患病處及穴區的皮膚、汗腺、毛孔開張使藥物迅速透皮吸收,起到理療、止痛、抗寒、取暖的作用。
中藥外用養生祛病是古來有之。近年來環境污染嚴重,中老年的病人增加,亞健康人群擴大。人們大量服用藥物及抗生素,刺激胃、腸道、傷害肝、脾、腎。很多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藥物中毒。由此看來內病外治是要大力提倡的。良藥苦口利于病,要改成,口外給藥除病痛。使人們體內不出現藥物中毒現象。盡力避免病從口入,將入口藥盡最大可能變成外用藥。人體經絡氣血相通。內連臟腑、外連肉筋骨。整個經絡是一張縱橫交錯的網,穴位是網結。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衡陰陽、祛邪扶正、解除病痛。各種外貼膏藥則是如此。本發明是將藥物加熱,貼近皮膚,透過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進入表皮和真皮,到細胞的外間質、藥物分子再通過皮下組織的毛細血管、從細胞外液彌散而進入血液巡環。由于角質層角化細胞的特殊結構。進而促成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藥物能夠過角質層而被吸收,此外毛干與毛囊壁之間的微孔隙和皮脂腺、汗腺,也是藥物透皮吸收的通道。臍部皮膚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極易穿透而彌散,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和筋膜相連。藥物的滲透力很強。為了爭加藥物滲透量,更強的讓皮膚吸取更多的藥物,采取局部加熱,使皮膚毛孔擴張、藥物快速擴散,最大程度的進入體內。達到去病解痛的作用的同時又防寒保暖。中藥外服,加熱熨藥是古來有之。現市場卻沒有藥物與加熱合二而一方便快捷的產品。現市場中藥外治的藥物很多,各類膏藥均屬此類。方便的局布加熱方法及產品也很多。及電手爐、暖水袋、過飽合溶液醋酸納暖手袋,但是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加熱需要條件、攜帶不便、使用麻煩,具上述情況便研發了藥物與加熱相結合的中藥熱力護身袋。
本發明中藥熱力護身袋是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熱源部分,熱源部分采用鐵粉、活性碳、木粉、鹽水密封在塑料袋里。使用時拆開塑料薄膜露出有孔隙的無紡布層使空氣進入塑料袋中,空氣中的氧氣于鐵粉、鹽水、活性碳進行化學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可到40——65度,持熱時間達10余小時。第二部分為藥物部分。根椐中醫藥學理論將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恒陰陽、祛邪扶正、強身健體的中草藥按不同用途、不同配方,根據醫生的醫囑將藥物粉碎裝入塑料袋中。因為塑料袋有隔層,一邊是裝有熱源部分鐵粉、鹽水、活性碳,另一部分是按醫囑配好的中藥粉末。塑料袋兩側是無紡布其中裝有熱源部分的外側涂有粘合劑,粘合劑外沾有塑料薄膜保護粘合劑,使用時將塑料薄膜撕掉,將塑料袋粘在內衣的適當位置使中藥袋的無紡布直接、接觸皮膚和穴位。空氣經過內衣的纖維之間的空隙和裝有熱源無紡布的孔隙進入熱源袋中,空氣中的氧氣與熱源袋中的鐵粉、活性碳、鹽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熱源袋的熱量通過塑料袋的隔層將熱轉給中藥袋的中藥粉末,加熱的中藥粉熨湯作皮膚和穴位,使中藥的分子進入表皮,真皮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起到祛邪扶正、強身健體的功能。經過十小時的化學反應熱量散盡,中藥的有效成分被皮膚吸收,汗毛孔關閉,此藥袋可從內衣上撕下丟棄。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中藥熱力護身袋的主示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中藥熱力護身袋的側示圖。
圖1所示是中藥熱力護身袋為長方型。圖2中的1是裝有中藥粉末的藥袋。
圖2中的2裝有發熱粉末的熱源袋。
圖2所示3是貼在發熱袋外側的塑料薄膜。
圖2所示4是涂在發熱袋外側無紡布的粘合劑。
圖1所示中藥熱力護身袋制成長方形及其它幾何形狀中間具有隔層的熱力護身袋。第一層圖2中的1是中藥粉末,第二層圖2中的2是發熱源粉末,圖2所示的4是涂有粘合劑的棉布及無紡布。圖2所示的3是粘貼在棉布及無紡布上的保護塑料薄膜。圖2中的2是發熱粉末,它是由鐵粉、活性碳、木粉、鹽水混合而成。配比是鐵粉為40%---65%最佳為54%、活性碳為2%---16%最佳為8%、食鹽為1%---8%最佳為3%、水分為10%---38%最佳為28%。中藥層與熱源層中間的隔離膜為塑料膜、不透氣,但要有良好的傳熱性。圖2中的1是中藥層,其中藥部分是生產廠家按醫生醫囑根據病理合理達配制成中藥粉末。密閉在袋中,中藥層的外包裝材料是微透氣的棉布及具備透氣功能的無紡布。此面直接接觸皮膚靠近穴位。中藥袋彌散出的中藥分子直接滲入穴位的皮膚的表皮和真皮,起到治病健體的作用。為規范化生產、生產廠家可根椐藥典生產出風寒濕痺、關節冷痛、腰痛、臍腹冷疼、慢性腹泄、胃脘疼、經痛、子宮虛冷、跌打損傷、軟組織紅腫、強身健體、保暖取寒。的成品藥袋供人們選擇。可以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生產出不同幾何外形的中藥袋。可以生產帽子型、用在頭部,耳機型的用在兩耳,口罩型用在鼻、口腔、感冒、牙疼。頸椎疼可作成圍脖、衣領、枕墊。腰疼可作成圍腰,腿疼可作成護腿,作成腳型放在襪子及鞋里,睡眠、坐立、行走都可用,夏季治腳氣冬季可暖腳。作成胸罩為乳房病患者帶來佳音。使用方法是;以肩周炎患者為例,肩周炎患者首現選擇治療肩周炎病的中藥熱力袋。藥袋的中藥是生產廠家按醫典、按醫囑生產的,配方是天南星、生川烏、生草烏、羌活、蒼術、姜黃、生半夏、各10克白附子、白藏、魯香、紅花、細辛各6克,將藥磨成粉末,放入白酒、食醋、蜂蜜與藥混合后密封藥袋中,患者將緊身衣脫下,在內衣找到接觸肩膀疼痛的位置,撕掉熱力袋上的塑料薄膜,熱力袋的粘合劑將熱力袋固定在內衣的肩膀處。穿上內衣,使中藥袋直接接觸疼痛的穴位,空氣通過內衣的纖維孔及熱力袋無紡布的微透氣孔進入熱力袋,空氣中的氧氣與鐵粉、鹽水、活性碳進行化學反應放出熱量,熨熱的中藥,彌散著中藥分子,快速的進入開張的皮膚的毛孔內,藥物分子使穴位及經絡系統血流活躍,起到通達的作用。
本發明的優點是變良藥苦口利于病,改成口外給藥解病痛。免除注射的危險與痛苦。克服藥物對胃、腸、肝、脾、腎的毒害,遠離是藥三分毒的說法。此法安全可靠,比口服效果顯著。對年老體弱、體患多種疾病外附藥效果更佳。中藥熱力護身袋使用方便無負擔,不影響工作,白天晚上、工作睡眠各部位都能用。當熱量散盡藥力失效,可以從衣服上撕下丟掉。寒冷季節使用,保暖、保溫更是方便。現市場并沒有治療各種疾病的外用中藥袋,所以單獨的外用中藥袋及單獨的一次性的發熱袋均在本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熱力護身袋,是由藥物袋和熱源袋兩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圖2中的1,中藥袋它是由中藥、西藥粉碎制成粉狀及膏狀放入袋中。圖2中的2是發熱袋的熱源體,它是由鐵粉、活性碳、鹽水與氧氣混合發生化學反應放出熱量。圖2中的1是中藥護身袋的外壁直接接觸人體皮膚和穴位,是由棉布及無紡布制成。使人體不易過敏。圖2中的3是熱源體的外壁,是由可透氣的無紡布制成,外層涂有粘合劑。圖2中的4是保護塑料薄膜,作用一是保護粘合劑、撕掉塑料薄膜后可以將中藥熱力護身袋直接粘貼到內衣上。作用二是沒撕掉塑料薄膜時阻止空氣進入熱源袋方便保存。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中藥熱力護身袋的中藥袋其特征在于,藥物可以是中藥及西藥。可將藥物加工成粉及膏狀放入袋中,藥袋可直接接觸皮膚,也可以隔著內衣接觸皮膚。根據人體部位,可制成各種外型作用在人體上。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中藥熱力護身袋的熱源袋其特征在于;熱源袋是一次使用,熱量散盡同藥物一同丟掉。其溫度在20----65度,持久時間2---18小時。
4.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圖2中的1中藥袋與圖2中的2熱源袋合二而一使用,其中,中藥袋及熱源袋單獨使用也在權力保護范圍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中藥熱力護身袋,尤其是將治療疾病用的中藥粉碎裝入小袋第一側,小袋的另一側裝有見空氣自己發熱的熱源體,熱源體加熱中藥,作用在人體的穴位上,達到中醫稱為藥熨的效果。本藥袋不僅有祛病、除痛、保健、養身功能。同時還可以在寒冷時起到保溫、取暖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F7/02GK1817380SQ200510048329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8日
發明者王鶴婷, 王維亭 申請人:王鶴婷, 王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