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血管抑制劑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屬于藥物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實(shí)體腫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shù)、放療及化療等方法。其中手術(shù)治療不僅不能清楚散在的瘤細(xì)胞,因此常復(fù)發(fā)或?qū)е履[瘤細(xì)胞因手術(shù)刺激而擴(kuò)散轉(zhuǎn)移;放療和傳統(tǒng)的化療不具選擇性,難于腫瘤局部形成有效藥物濃度或治療劑量,效果差,毒性大,單純提高藥物或放射劑量又受到全身毒性反應(yīng)的限制。參見孔慶忠等“瘤內(nèi)放置順鉑加系統(tǒng)卡莫司汀治療大鼠腦腫瘤”《外科腫雜志》69期76-82頁(1998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8 Oct;69(2)6-82)和。
抗腫瘤藥物局部放置能夠較好地克服以上缺陷,不僅能夠明顯提高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而且可以顯著降低全身毒性反應(yīng)。大量體內(nèi)外試驗(yàn)已顯示出對實(shí)體腫瘤的治療效果,參見孔慶忠等“瘤內(nèi)放置順鉑加系統(tǒng)卡莫司汀治療大鼠腦腫瘤”《外科腫瘤雜志》69期76-82頁(1998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8 Oct;69(2)6-82)和孔慶忠等“瘤內(nèi)放置順鉑治愈大鼠原發(fā)腦腫瘤”《外科腫瘤雜志》64期268-273頁(1997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7 Oct;64268-273)。還可參見參見中國專利(ZL00111093.4;ZL96115937.5;申請?zhí)?01111264,001111272)及美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 6,376,525B1;5,651,986;5,626,862)。
然而,實(shí)體腫瘤由腫瘤細(xì)胞和腫瘤間質(zhì)組成,其中腫瘤間質(zhì)中的血管不僅為腫瘤細(xì)胞的生長提供了支架及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影響了化療藥物在腫瘤周圍及腫瘤組織內(nèi)的滲透和擴(kuò)散(參見尼提等“細(xì)胞外間質(zhì)的狀況對實(shí)體腫瘤內(nèi)藥物運(yùn)轉(zhuǎn)的影響”《癌癥研究》60期2497-503頁(2000年)(Netti PA,Cancer Res.2000,60(9)2497-503)。不僅如此,腫瘤間質(zhì)中的血管對常規(guī)化療藥物并不敏感,常導(dǎo)致腫瘤細(xì)胞對抗癌藥物的耐受性的增強(qiáng),其結(jié)果是治療失敗。
因此,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可有效地抑制或破壞腫瘤的血管并能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同時(shí)能抑制腫瘤細(xì)胞,因而能夠更好的治療腫瘤,減少復(fù)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除能抑制腫瘤生長外,還能增加腫瘤細(xì)胞對抗癌藥物的敏感性。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包括抗癌有效成分和藥用輔料,抗癌有效成分為血管抑制劑或血管抑制劑與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組合,所述的血管抑制劑為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
血管抑制可有效地抑制或破壞腫瘤的血管并能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的形成,進(jìn)而不僅使腫瘤細(xì)胞失去生長所需的支架及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來源,還促進(jìn)了化療藥物在腫瘤周圍及腫瘤組織內(nèi)的滲透和擴(kuò)散。
上述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選自下列之一或組合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又名格列衛(wèi),Glivec),4-[(4-甲基-1-哌嗪)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胺甲磺酸鹽(4-((Methyl-1-piperazinyl)methyl)-N-[4-methyl-3-[[4-(3-pyridinyl)-2-pyrimidinyl]amino]-phenyl]benzamide methanesulfonate,STI 571,CGP-57l48B,STI-571A,CGP 57148),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5-[5-Fluoro-2-oxo-1,2-dihydroindol-(3Z)-ylidenemeth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ic Acid(2-Diethylaminoethyl)amide,Sutent,SUll248,SU0ll248),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3,3-Dichloro-5-(4-methylpiperidinosulfonyl)-2-indolinone,DCM),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3-[1-(3H-imidazol-4-yl)-meth-(Z)-ylidene]-5-methoxy-1,3-dihydro-indol-2-one,SU9516,SU9518),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SU6663,SU-5402,1H-Pyrrole-3-propanoic acid,2-[(1,2-dihydro-2-oxo-3H-indol-3-ylidene)methyl]-4-methyl);2H-吲哚-2-吲哚滿酮(2H-Indol-2-one);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3-((4,5-dimethyl-1H-pyrrol-2-yl)methylene)-1,3-dihydro-[CAS],SU5614,semaxanib,SU-011271,SU-011606,SU-11612);吡咯內(nèi)酯吲哚滿酮(pyrrolyllactone indolinones,SU6577);內(nèi)酰胺吲哚滿酮(pyrrolyllactam indolinones,SU6597);3-(4-二甲胺基-萘亞甲基-1-亞甲基)-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3-(4-Dimethylamino-naphthalen-1-ylmethylene)-1,3-dihydro-indol-2-one,MAZ51);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1,3-dihydro-5,6-dimethoxy-3-[(4-hydroxyphenyl)methylene)-2H-indol-2-indolinone,RPI-1);3-[5-甲基-2-(2-氧-1,2-二氫-吲哚-3-基)-1H-吡咯-3-甲基]-丙酸(3-[5-methyl-2-(2-oxo-1,2-dihydro-indol-3-ylidenemethyl)-1H-pyrrol-3-yl]-proprionic acid,SU10944);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甲基)甲基]-N-(2-(二乙胺基)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chloro-2-oxo-1,2-dihydro-3H-indol-3-ylidene)methyl]-N-[2-(diethylamino)eth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amide,SU11652);5-[(Z)-(5-氟-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基)-1H-吡咯-3-羧酰胺(5-[(Z)-(5-fluoro-2-oxo-1,2-dihydro-3H-indol-3-ylidene)methyl]-2,4-dimethyl-N-(2-pyrrolidin-1-ylethyl)-1H-pyrrole-3-carboxamide),SU11654);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chloro-2-oxo-1,2-dihydro-3H-indol-3-ylidene)methyl]-2,4-dimethyl-N-(2-pyrrolidin-1-ylethyl)-1H-pyrrole-3-carboxamide),SU11655);3-[[3-苯基-4(3H)-喹唑啉酮-2-甲基)巰基乙酸]亞肼基]-1H-2-吲哚滿酮(3-[[(3-phenyl-4(3H)-quinazolinone-2-yl)mercaptoacetyl]hydrazono]-1H-2-indolinones,SU1165);3-二(4-甲氧苯基)亞甲基-2-吲哚滿酮(3-bis(4-methoxyphenyl)methylene-2-indolinone,TAS-301);3-[4-甲?;哙?4yl]-亞芐基]-2-吲哚滿酮(3-[4-(1-fomylpiperazin-4yl)-benzylidenyl]-2-indolinone,SU4984);3-([5-咪唑]2,1-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3-(5-imidazo)2,1-blthiazolylmethylene)-2-indolinone,IBMI);3-1(2,6-二甲基咪唑[2,1-Bj-噻唑-5-yl)亞甲基-5-甲氧基-2-吲哚滿酮(3-1(2,6-dimethylimidazo[2,1-bJ-thiazol-5-yl)methylenel-5-methoxy-2-indolinone,DMMI,SU9518];咪唑[2,1-b]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Imidazo[2,1-b]thiazolylmethylene-2-indolinones,ITI);亞甲基吲哚-2-吲哚滿酮(indolylmethylene-2-indolinones,IMI);(2-氯吲哚)亞甲基-2-吲哚滿酮(2-chloroindolyl)methylene-2-indolinone,CMI);亞芳基2-吲哚滿酮(arylidene 2-indolinone,AI);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1,3-dihydro-5,6-dimethoxy-3-[(4-hydroxyphenyl)methylene)-2H-indol-2-one),Cpd1);3-(4-二甲胺基-亞芐基)-2-吲哚滿酮(3-(4-dimethylamino-benzylidenyl)-2-indolinone,DMBI);5-氯-3-亞甲基吡啶-2-吲哚滿酮(5-chloro-3-pyridylmethylene-2-indolinone,CPMI);3,3-二甲基吡啶-1-苯基-2-吲哚滿酮(3,3-dipyriylmethyl-1-phenyl-2-indolinone,DPMPI);E-3-(2-氯-3-亞甲基吲哚)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E-3-(2-chloro-3-indolylmethylene)1,3-dihydroindol-2-indolinone,CIDI);吉非替尼(Gefitinib,又稱4-喹唑啉唑酮胺,N-(3-氯-4-氟代苯基)-7-甲氧基-6-[3-4-嗎啉)丙氧基],4-Quinazolinamine,N-(3-chloro-4-fluorophenyl)-7-methoxy-6-[3-4-morpholin]propoxy];厄洛替尼(4-喹唑啉唑酮胺,N-(3-乙炔基)-6,7-雙(2-甲氧基乙基)-一氫氯化物4-Quinazolinamine,N-(3-ethynylphenyl)-6,7-bis(2-methoxyethoxy)-monohydrochloride,Tarceva,OSI-774,erlotinib,CP-358774,OSI-774,R-1415);(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Phenol,4-(4-(((1R)-1-phenylethyl)amino)-1H-pyrrolo(2,3-d)pyrimidine-6-yl)-,PKI-166、CGP-59326、CGP-59326B、CGP-62706、CGP-74321、CGP-75166、CGP-76627);拉帕替尼(4-喹唑啉唑酮胺,N-[3-氯-4-[(3-氟代)甲氧基乙基]-6-[5-[[2-[硫甲基]乙基]呋喃-2-基]]雙(4-甲苯基硫酸鹽)單水化合物],4-Quinazolinamine,N-[3-chloro-4-[(3-fluorobenzyl)methoxyphenyl]-6-[5-[[[2-[methylsulfonyl]ethyl]amino]methyl]furan-2-yl]]bis(4-methylbenzenesulfonate)monohydrate、lapatinibditosylate、GW-2016、GW-572016、GW-572016F);伏他拉尼(N-(4-氯苯基)-4-(吡啶-4-甲基)臨苯二亞甲基-1-胺(N-(4-chlorophenyl)-4-(pyridin-4-ylmethyl)phtalazin-1-amine、vatalanib、PTK-787、PTK/ZK、Schering VEGF-TK1、Schering AG、ZK-222584));培立替尼((2E)-N-[4-[(3-氯-4-氟代苯基)胺]-3-氰-7-乙氧喹啉-6-基]-4-(二甲胺基)并-2-酰胺((2E)-N-[4-[(3-chloro-4-fluorophenyl)amino]-3-cyano-7-ethoxyquinolin-6-yl]-4-(dimethy lamino)but-2-enamide、EKB-569、pelitinib)。
以上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還包括它們的鹽,如,但不限于,硫酸鹽、磷酸鹽、鹽酸鹽、乳糖酸鹽、醋酸鹽、天冬酸鹽、硝酸鹽、枸櫞酸鹽、嘌呤或嘧啶鹽、琥珀酸鹽及馬來酸鹽等。
上述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以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DCM)、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為優(yōu)選。
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可單獨(dú)應(yīng)用,單獨(dú)應(yīng)用時(shí),可選擇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吡咯內(nèi)酯吲哚滿酮、內(nèi)酰胺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萘亞甲基-1-亞甲基)-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5-甲基-2-(2-氧-1,2-二氫-吲哚-3-基)-1H-吡咯-3-甲基]-丙酸、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甲基)甲基]-N-(2-(二乙胺基)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氟-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3-[[3-苯基-4(3H)-喹唑啉酮-2-甲基)巰基乙酸]亞肼基]-1H-2-吲哚滿酮(SU1165)、3-二(4-甲氧苯基)亞甲基-2-吲哚滿酮、3-[4-甲酰基哌嗪-4yl)-亞芐基]-2-吲哚滿酮、3-([5-咪唑]2,1-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3-1(2,6-二甲基咪唑[2,1-Bj-噻唑-5-yl)亞甲基-5-甲氧基-2-吲哚滿酮、咪唑[2,1-b]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亞甲基吲哚-2-吲哚滿酮、(2-氯吲哚)亞甲基-2-吲哚滿酮、亞芳基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亞芐基)-2-吲哚滿酮、5-氯-3-亞甲基吡啶-2-吲哚滿酮、3,3-二甲基吡啶-1-苯基-2-吲哚滿酮或E-3-(2-氯-3-亞甲基吲哚)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中的-種或數(shù)種。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抗癌有效成分優(yōu)選如下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
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除單獨(dú)應(yīng)用外還可與抗癌藥物合用,抗癌藥物可為具有抑制腫瘤細(xì)胞生長的藥物,主要為亞硝脲類藥物,選自下列之一或組合鏈佐星(streptozotocin,STZ)、阿雌莫司汀(Alestramustine)、阿莫司汀(Atrimustine)、氨莫司汀(Ambamustine)、尼莫司汀(ACNU,Nimustine)、苯達(dá)莫司汀(Bendamustine)、二硫莫司汀(Ditiomustine)、波呋莫司汀(Bofumustine)、卡莫司汀(卡氮芥、BCNU、carmustine)、依莫司汀(Elmustine)、依考莫司汀(Ecomustine)、加莫司汀(Galamustine,GCNU)、福莫司汀(Fotemustine)、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合莫司汀(hemustine,heCNU)、奈莫司汀(Pentamustine,Neptamustine)、甘露莫司汀(Mannomustine,MCNU)、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環(huán)己亞硝脲,羅氮芥)、司莫司汀(Semustine、甲環(huán)亞硝脲、Me-CCNU,甲基洛莫司汀,methyl-CCNU))、雷莫司汀(Ranimustine)、潑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烏拉莫司汀(Uramustine,Uracil Mustard)、薩莫司汀(SarCNU)、?;悄就?Tauromustine)、他莫司汀(Tallimustine)或螺莫司汀(Spiromustine)。
以上亞硝脲類藥物還包括它們的鹽,如,但不限于,硫酸鹽、磷酸鹽、鹽酸鹽、乳糖酸鹽、醋酸鹽、天冬酸鹽、硝酸鹽、枸櫞酸鹽、嘌呤或嘧啶鹽、琥珀酸鹽及馬來酸鹽等。
上述亞硝脲類藥物優(yōu)選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牛磺莫司汀、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
因此,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抗癌有效成優(yōu)選一種或數(shù)種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與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 ㈡溩粜?、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抗癌有效成分優(yōu)選為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 ㈡溩粜?、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與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的組合。
血管抑制劑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具體情況而定,可從0.01%-99%,以1%-70%為佳,以2%-40%為最佳。當(dāng)血管抑制劑與亞硝脲類抗癌藥物聯(lián)合應(yīng)用時(shí),二者的重量比可為1∶9到9∶1。亞硝脲類抗癌藥物在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0-50%。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抗癌有效成分優(yōu)選如下(a)0.1-5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或(b)0.1-5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和5-25%的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 ㈡溩粜恰⑺就』蚵菽就〉慕M合。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本發(fā)明的藥用輔料是可經(jīng)酶、酸堿或組織液水解或降解的,包括下列之一或其組合(1)生物相容性多聚物,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或生物不可降解的多聚物及其混合物或共聚物,(2)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或/和(3)用于實(shí)現(xiàn)針劑和緩釋劑等藥物劑型的合適的添加劑及賦型劑。
上述生物可降解的多聚物包括天然的和/或合成的多聚物。合成的多聚物如,但不限于,聚酐類、聚羥基酸、聚酯(polyesters)、聚酰胺(polyamides)、多肽(polypeptides)、聚交酯(polylactides)如聚乳酸(polylactic acid)、聚交酯與乙交酯共聚物(如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PLGA))、聚原酸酯(polyorthoesters)、聚磷腈(polyphosphazenes)、對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ebacic acid,SA)、聚苯丙生(對羧苯基丙烷(p-CPP)與葵二酸(SA)的共聚物),脂質(zhì)體、聚乙二醇(polyglycolide)(羥基乙酸和乳酸的多聚體)、羧酸類(carboxylic acids),脂肪酸(fatty acids),磷脂(phospholipids),核酸(nucleicacids)、多聚氨基酸(polyamino acids)、氨基酸如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異亮(isoleucine)、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s);天然的多聚物如,但不限于,蛋白質(zhì)及多糖(polysaccharides),包括透明質(zhì)酸(hyaluronic acid)、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膠原蛋白、明膠、白蛋白等。其中,優(yōu)選的多聚物為聚苯丙生、聚交酯、聚乙二醇或聚交酯與乙交酯共聚物(如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PLGA))。
上述聚酐類可選用,但不限于,芳香聚酐、脂肪族聚酐;其中芳香聚酐將解較慢,熔點(diǎn)高,有機(jī)溶劑中溶解度低,然而,芳香聚酐與脂肪族聚酐的共聚物卻較為理想(美國專利4757128)。其中的代表物是聚苯丙生(對羧苯基丙烷(p-CPP)與葵二酸(SA)的共聚物),而對羧苯基丙烷為芳香聚酐,葵二酸則是一個(gè)芳香二酸與一個(gè)脂肪二酸的共聚物。可選用的其它芳香或脂肪族聚酐的共聚物在其它美國專利中已有詳細(xì)描述(US4857311;4888176;4789724)。
上述聚羥基酸可選用,但不限于,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與聚乙醇酸的混合物、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PLGA)。以上聚羥基酸可單選或多選,當(dāng)單選時(shí),聚乳酸(PLA)的分子量可為,但不限于,5000-100,000,但以10,000-50,000為優(yōu)選,以10,000-30,000為最優(yōu)選;聚乙醇酸的分子量可為,但不限于,5000-100,000,但以10,000-50,000為優(yōu)選,以10,000-20,000為最優(yōu)選;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PLGA)的分子量可為,但不限于,1000-100,000,但以10,000-50,000為優(yōu)選;以10,000-20,000為最優(yōu)選;當(dāng)多選時(shí),以高分子多聚物或不同高分子多聚物組成的復(fù)合多聚物或共聚物為優(yōu)選,以含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或葵二酸的復(fù)合多聚物或共聚物為最優(yōu)選,如,但不限于,分子量為5000到10000的聚乳酸與分子量為20000到50000的聚乳酸混合、分子量為10000到20000的聚乳酸與分子量為30000到80000的PLGA混合、分子量為5000到10000的聚乳酸與葵二酸混合、分子量為30000到80000的PLGA與葵二酸混合。當(dāng)PLA和PGA混合時(shí),其含量重量百分比分別為0.1-99.9%和99.9-0.1%。組合物可通過直接擴(kuò)散和/或降解的方式將有效成分釋放出來。以上分子量峰值范圍主要為GPC測得。
上述生物不可降解的多聚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稀丙烯(polyvinyl propylen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有機(jī)硅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e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c)、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s), 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s)、硅酮(silicone)及聚磷腈(polyphosphazenes)等。組合物可通過直接擴(kuò)散的方式將有效成分釋放出來。
為調(diào)節(jié)藥物釋放速度或改變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其它特性,可以改變聚合物的單體成分或分子量、添加或調(diào)節(jié)藥用輔料的組成及配比,添加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如,但不限于,各種糖或鹽等。其中糖可為,但不限于,木糖醇、低聚糖及甲殼素等,其中鹽可為但不限于,鉀鹽或鈉鹽等。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所用的藥用輔料可為上述藥用輔料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但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為主選,在各種高分子聚合物中,以聚乳酸、葵二酸、含聚乳酸或葵二酸的高分子多聚物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為首選,混合物和共聚物可選自,但不限于,PLA、PLGA、PLA與PLGA的混合物、葵二酸與芳香聚酐或脂肪族聚酐的混合物或共聚物。聚乳酸(PLA)與聚乙醇酸的的共混比例是10/90-90/10(重量),最好是25/75-75/25(重量)。共混的方法是任意的。乙醇酸和乳酸共聚時(shí)的含量分別為重量百分比10-90%和90-10%。芳香聚酐的代表物是對羧苯基丙烷(p-CPP),對羧苯基丙烷(p-CPP)與葵二酸共聚時(shí)的含量分別為重量百分比10-60%和20-90%,共混重量比是10-40∶50-90,最好是重量比15-30∶65-85。
藥用輔料在《藥用輔料大全》(第123頁,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3年出版,羅明生和高天惠主編)中已有詳細(xì)描述。另外,中國專利(申請?zhí)?6115937.5;91109723.6;9710703.3;01803562.0)及美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5,651,986)也列舉了某些藥用輔料。包括充填劑、增溶劑、吸收促進(jìn)劑、成膜劑、膠凝劑、制(或致)孔劑、賦型劑或阻止劑。以上藥用輔料有的具有多重作用,因此有的同種物質(zhì)被列為不同的類別。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可選用的支持物可為上述藥用輔料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并不完全根據(jù)其分類或定義來限制組合物的技術(shù)特征。
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均勻地包裝于整個(gè)藥用輔料中,也可包裝于載體支持物中心或其表面;可通過直接擴(kuò)散或經(jīng)多聚物降解的方式或如此兩種方式將有效成分釋放。除此之外,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的有效成分也可均勻地包裝于脂質(zhì)體中,或以現(xiàn)有技術(shù)方法制成微球。
本發(fā)明的特點(diǎn)在于所用的藥用輔料除高分子聚合物外,還含有上述任意一種或多種其它藥用輔料。添加的藥用輔料統(tǒng)稱為添加劑。添加劑可根據(jù)其功能分為充填劑、致孔劑、賦型劑、分散劑、等滲劑、保存劑、阻止劑、增溶劑、吸收促進(jìn)劑、成膜劑、膠凝劑等。
藥用輔料還可為流質(zhì),如,但不限于芝麻油、混懸液、蒸餾水、生理沖液、以及半固態(tài)物質(zhì),如(但不限于)果凍、糊劑、軟膏等,上述藥用輔料適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劑的組合物。
由于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使常規(guī)化療、免疫治療、高熱治療、光化學(xué)治療、電療、生物治療、激素治療、磁療、超聲治療、放療及基因治療等方法的作用效果加強(qiáng)。因此在局部緩慢釋放的同時(shí)可與上述非手術(shù)療法合用,從而使其抗癌效果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
當(dāng)與上述非手術(shù)療法合用時(shí),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與非手術(shù)療法同時(shí)應(yīng)用,也可在非手術(shù)療法實(shí)施前幾天內(nèi)應(yīng)用,其目的在于盡可能增強(qiáng)腫瘤的敏感性。血管抑制劑對亞硝脲類抗癌藥物有增效明顯的作用,從而為根治各種人體及動(dòng)物原發(fā)和轉(zhuǎn)移實(shí)體腫瘤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新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應(yīng)用價(jià)值及顯著的經(jīng)濟(jì)和社會(huì)效益。
給藥途徑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經(jīng)各種途徑應(yīng)用,如經(jīng)脈、動(dòng)脈、皮下、肌肉、皮內(nèi)、腔內(nèi)、瘤內(nèi)、瘤周等。給藥途徑取決于多種因素,為于腫瘤所在部位獲有效濃度,藥物可經(jīng)其它多種途徑給予,如選擇性地動(dòng)脈灌注,腔內(nèi)灌注(intracavitary),腹腔(intraperitoneal)或胸腔(intrapleural)及椎管內(nèi)給藥。在多種途徑中,以局部給藥,如以選擇性動(dòng)脈、瘤內(nèi)、瘤周注射或放置為主,以瘤內(nèi)、瘤周或瘤腔緩慢釋放的形式為優(yōu)選,如可選用可種緩釋泵及緩釋膠囊或體內(nèi)緩釋植入劑。
當(dāng)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為血管抑制劑時(shí),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以局部給藥為主,如以選擇性動(dòng)脈、瘤內(nèi)、瘤周注射或放置為主,以瘤內(nèi)、瘤周或瘤腔緩慢釋放的形式為優(yōu)選,如緩釋劑、植入劑或緩釋植入劑。
給藥劑量抗癌藥物的用量取決于很多因素,如,但不限于,腫瘤體積、病人體重、給藥方式、病情進(jìn)展情況及治療反應(yīng)。但其原則是能夠降低腫瘤細(xì)胞對DNA的修復(fù)能力,增加化療等療法的作用效果。血管抑制劑的有效劑量為1-800毫克/公斤體重,以10-500毫克/公斤體重為理想,以20-200毫克/公斤體重為最理想。血管抑制劑在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因具體情況而定,以1%-70%為佳,以2%-40%為最佳。
當(dāng)局部應(yīng)用時(shí),其血中濃度維持在較低水平,而瘤內(nèi)濃度維持在較高水平。
當(dāng)血管抑制劑與亞硝脲類抗癌藥物聯(lián)合應(yīng)用時(shí),二者的比例可為1∶9到9∶1,而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有效劑量為0.01-200毫克/公斤體重,以1-30毫克/公斤體重為理想,以2-20毫克/公斤體重為最理想。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以用于治療人及動(dòng)物可種腫瘤,包括實(shí)體腫瘤、血液及淋巴腫瘤等,但主要以制備治療人的各種實(shí)體腫瘤的藥物,包括起源于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臟、肝、膽囊、頭頸部、口腔、甲狀腺、皮膚、黏膜、腺體、血管、骨組織、淋巴結(jié)、肺臟、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咽部、子宮、卵巢、子宮內(nèi)膜、子宮頸、前列腺、膀胱、結(jié)腸、直腸的原發(fā)或轉(zhuǎn)移的癌或肉瘤或癌肉瘤。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也可以用于治療寵物及動(dòng)物的各種實(shí)體腫瘤的藥物,當(dāng)用于治療寵物及動(dòng)物的各種實(shí)體腫瘤時(shí),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有效成份最好選用種屬特異性的物質(zhì)。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中還可加入其它藥用成分,如,但不限于,抗菌素、止疼藥、抗凝藥、止血藥等。以上藥用成分可單選或多選,可加入到含或不含添加劑的組合物,其含量因具體需要而定。
將上述有效成分包裝于藥用輔料中,然后局部應(yīng)用。該組合物可經(jīng)各種途徑給藥,以局部給藥,如選擇性動(dòng)脈注射和直接瘤體內(nèi)注射為佳,其中又以局部緩慢釋放為最佳。當(dāng)局部應(yīng)用時(shí),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可直接置于原發(fā)或轉(zhuǎn)移的實(shí)體腫瘤周圍或瘤體內(nèi),也可直接置于原發(fā)或轉(zhuǎn)移的實(shí)體腫瘤全部或部分切除后所形成的腔內(nèi)。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主要成份以生物可容性物質(zhì)為支持物,故不引起異物反應(yīng)。支持物體內(nèi)放置后可降解吸收,故不再手術(shù)取出。因在腫瘤局部釋放所含藥物,從而選擇性地提高并延長局部藥物濃度,同時(shí)可降低由常規(guī)途徑給藥所造成的全身毒性反應(yīng)。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制成多種劑型。如,但不限于,針劑、渾懸液、軟膏、膠囊、緩釋劑、植入劑、植入緩釋劑等;呈各種形狀,如,但不限于,顆粒樣、片狀、球形、塊狀、針狀、棒狀及膜狀。在各種劑型中,以體內(nèi)緩慢釋放劑為主。上述劑型和形狀適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劑的組合物;可經(jīng)各種途徑給藥,以動(dòng)脈途徑為佳,腫瘤體內(nèi)直接放置為最佳。本發(fā)明的手選劑型為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植入緩釋劑,可因不同臨床需要而制成各種形狀。其主要成份的包裝方法和步驟在美國專利中(US5651986)已有詳細(xì)描述,包括若干種制備緩釋制劑的方法如,但不限于,(i)把載體支持物粉末與藥物混合然后壓制成植入劑,即所謂的混合法;(ii)把載體支持物熔化,與待包裝的藥物相混合,然后固體冷卻,即所謂的熔融法;(iii)把載體支持物溶解于溶劑中,把待包裝的藥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然后蒸發(fā)溶劑,乾燥,即所謂的溶解法。其中溶解法可用于微球的制造,其方法是任意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也可包裝脂質(zhì)體中。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制備技術(shù)的特點(diǎn)在于將血管抑制劑和亞硝脲類抗癌藥物單獨(dú)或聯(lián)合包裝于藥用輔料中,按照比例將有效成份和藥用輔料溶解,待充份混勻之后乾燥。待乾燥后立即成形并消毒分裝。
以上血管抑制劑能夠不同程度的抑制或降低腫瘤細(xì)胞血管再生的活性,本發(fā)明的體內(nèi)外實(shí)驗(yàn)發(fā)現(xiàn)血管抑制劑對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明顯增效作用。當(dāng)二者聯(lián)合局部應(yīng)用,尤其是局部放置,不僅能夠克服全身給藥帶來的毒性反應(yīng),而且解決了腫瘤局部藥物濃度過低以及細(xì)胞對藥物的敏感性問題。
通過如下試驗(yàn)和實(shí)施例對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的技術(shù)方作進(jìn)一步的描述試驗(yàn)一、血管抑制劑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1)。第一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甲磺酸伊馬替尼(IMTN),第3到6組分別為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第7到10組分別為IMTN與BCNU、ACNU、CCNU及雌莫司的聯(lián)合。除IMTN經(jīng)瘤內(nèi)放置外,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腹腔給藥。劑量計(jì)量除IMTI為100mg/kg外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1)。
表1
注甲磺酸伊馬替尼(IMTN)為血管抑制劑,而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血管抑制劑(第2組)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3到6組)單獨(dú)應(yīng)用均有明顯抑瘤作用(P<0.05)。而聯(lián)合應(yīng)用(第7到10組)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P<0.001)。
試驗(yàn)二、血管抑制劑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2)。第1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血管抑制劑SU11248;第3到6組分別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7到10組分別為血管抑制劑SU11248與不同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除血管抑制劑SU11248經(jīng)瘤內(nèi)放置外,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腹腔給藥。劑量計(jì)量血管抑制劑SU11248為200mg/kg外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2)。
表2
注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SU11248)為血管抑制劑,而福莫司汀、司莫司汀、牛磺莫司汀及螺莫司汀均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
試驗(yàn)三、局部應(yīng)用血管抑制劑對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增效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3)。第一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DCM),第3到6組分別為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第7到10組分別為DCM與BCNU、ACNU、CCNU及雌莫司的聯(lián)合。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所有藥物經(jīng)均為瘤內(nèi)放置,計(jì)量除血管抑制劑DCM為100mg/kg外均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3)。
表3
注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DCM)為血管抑制劑,而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血管抑制劑(第2組)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3到6組)單獨(dú)應(yīng)用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P<0.05)。然而聯(lián)合應(yīng)用(第7到10組)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P<0.001)。
試驗(yàn)四、血管抑制劑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4)。第一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血管抑制劑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SU9516),第3到6組分別為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第7到10組分別為SU9516與BCNU、ACNU、CCNU及雌莫司的聯(lián)合。除SU9516經(jīng)瘤內(nèi)放置外,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腹腔給藥。劑量計(jì)量除SU9516為100mg/kg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4)。
表4
注SU9516是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為血管抑制劑,而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血管抑制劑(第2組)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3到6組)單獨(dú)應(yīng)用均有明顯抑瘤作用(P<0.05)。而聯(lián)合應(yīng)用(第7到10組)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P<0.001)。
試驗(yàn)五、血管抑制劑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5)。第1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血管抑制劑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SU6663);第3到6組分別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7到10組分別為血管抑制劑SU6663與不同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除血管抑制劑SU6663經(jīng)瘤內(nèi)放置外,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腹腔給藥。劑量計(jì)量血管抑制劑SU6663為200mg/kg外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5)。
表5
注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SU6663)為血管抑制劑,而福莫司汀、司莫司汀、?;悄就〖奥菽就【鶠閬喯蹼孱惪拱┧幬?。
試驗(yàn)六、血管抑制劑及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以下10組(見表6)。第1組為對照,第2到10組為治療組,其中,第2組為血管抑制劑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SU5614);第3到6組分別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第7到10組分別為血管抑制劑SU5614與不同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除血管抑制劑SU5614經(jīng)瘤內(nèi)放置外,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為腹腔給藥。劑量計(jì)量血管抑制劑SU5614為200mg/kg外均為5mg/kg。治療后第30天測量腫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效果(見表6)。
表6
注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SU5614)為血管抑制劑,而福莫司汀、司莫司汀、牛磺莫司汀及螺莫司汀均為亞硝脲類抗癌藥物。
類似增效作用還見于其它血管抑制劑與其它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以多種其它腫瘤細(xì)胞(包括腦腫瘤(CNS-1、C6、9L)、胃腺上皮癌(SA)、骨腫瘤(BC)、乳腺癌(BA)、甲狀腺乳頭狀腺癌(PAT)、肝癌、胰腺癌、腎癌及食管癌等)為試驗(yàn)對象得出類似結(jié)果。
總之,實(shí)驗(yàn)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中的血管抑制劑對所列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增效作用。因此,本發(fā)明所述的抗癌復(fù)合物的有效成分為任意一種(或多種)血管抑制劑和任意一種(或多種)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或單獨(dú)包裝。含有以上有效成分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可制成任意劑型或形狀,但以緩慢釋放劑型為優(yōu)選。
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如下1.將稱重的藥用輔料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機(jī)溶劑溶解均勻,有機(jī)溶劑的量不嚴(yán)格限定,以充分溶解為宜。
2.加入稱重之抗癌有效成份重新?lián)u勻。抗癌有效成份與藥用輔料的用量比例因具體要求而定。
3.去除有機(jī)溶劑。真空干燥或低溫干燥法均可。
4.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根據(jù)需要制成各種形狀。
5.分裝后射線滅菌(射線劑量因體積而異)備用。也可用其它方法滅菌。
具體實(shí)施方式
實(shí)施例1.
將90 mg分子量峰值為10000-20000的聚乳酸(PLGA)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勻后,加入10 mg伊馬替尼,重新?lián)u勻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機(jī)溶劑。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立即成形,分裝后射線滅菌,得含10%伊馬替尼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均為重量百分比。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在體外生理鹽水中的釋藥時(shí)間為14-21天,在小鼠皮下的釋藥時(shí)間為25-45天。
實(shí)施例2.如實(shí)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為下列之一重量百分比為1-6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吡咯內(nèi)酯吲哚滿酮、內(nèi)酰胺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萘亞甲基-1-亞甲基)-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5-甲基-2-(2-氧-1,2-二氫-吲哚-3-基)-1H-吡咯-3-甲基]-丙酸、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甲基)甲基]-N-(2-(二乙胺基)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氟-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ylethyl)-1H-吡咯-3-羧酰胺、3-[[3-苯基-4(3H)-喹唑啉酮-2-甲基)巰基乙酸]亞肼基]-1H-2-吲哚滿酮、3-二(4-甲氧苯基)亞甲基-2-吲哚滿酮、3-[4-甲酰基哌嗪-4yl)-亞芐基]-2-吲哚滿酮、3-([5-咪唑]2,1-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3-1(2,6-二甲基咪唑[2,1-Bj-噻唑-5-yl)亞甲基-5-甲氧基-2-吲哚滿酮、咪唑[2,1-b]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亞甲基吲哚-2-吲哚滿酮、(2-氯吲哚)亞甲基-2-吲哚滿酮、亞芳基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亞芐基)-2-吲哚滿酮、5-氯-3-亞甲基吡啶-2-吲哚滿酮、3,3-二甲基吡啶-1-苯基-2-吲哚滿酮、E-3-(2-氯-3-亞甲基吲哚)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
實(shí)施例3.
將70 mg分子量峰值為20000-30000的聚乳酸(PLGA)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勻后,加入20mg 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SU1148)和10毫克卡莫司汀(BCNU),重新?lián)u勻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機(jī)溶劑。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立即成形,分裝后射線滅菌,得含20%SU11248和10%卡莫司汀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均為重量百分比。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在體外生理鹽水中的釋藥時(shí)間為15-20天,在小鼠皮下的釋藥時(shí)間為30-40天。
實(shí)施例4.如實(shí)施例3所述,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為(a)1-5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或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1-2,4-二甲基-l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與1-30%的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或者(b)1-50%的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或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與1-30%的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或者(c)1-50%的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或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與1-30%的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牛磺莫司汀、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
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shí)施例5.
將50mg聚苯丙生(對羧苯基丙烷∶葵二酸重量比為80∶2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勻后,加入50mg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DCM),重新?lián)u勻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機(jī)溶劑。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立即成形,分裝后射線滅菌,得含50%DCM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均為重量百分比。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在體外生理鹽水中的釋藥時(shí)間為15-20天,在小鼠皮下的釋藥時(shí)間為30-40天。
實(shí)施例6.如實(shí)施例5所述,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為重量百分比1-5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
實(shí)施例7.
將60mg聚苯丙生(對羧苯基丙烷∶葵二酸重量比為80∶20)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勻后,加入30mg甲磺酸伊馬替尼和10毫克卡莫司汀,重新?lián)u勻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機(jī)溶劑。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立即成形,分裝后射線滅菌,得含30%甲磺酸伊馬替尼和10%卡莫司汀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均為重量百分比。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在體外生理鹽水中的釋藥時(shí)間為15-20天,在小鼠皮下的釋藥時(shí)間為30-40天。
實(shí)施例8.如實(shí)施例7所述,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為1-50%的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與1-30%的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
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shí)施例9.
將60mg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勻后,加入40mg甲磺酸伊馬替尼,重新?lián)u勻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機(jī)溶劑。將干燥后的固體組合物立即成形,分裝后射線滅菌,得含40%重量百分比甲磺酸伊馬替尼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該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在體外生理鹽水中的釋藥時(shí)間為15-20天,在小鼠皮下的釋藥時(shí)間為30-40天。
實(shí)施例10.如實(shí)施例1、2或3所述,所不同的是所用藥用輔料分別為下列之一a)分子量為5000-15000、10000-20000、20000-35000或30000-50000的聚乳酸(PLA);b)分子量為5000-15000、10000-20000、20000-35000或30000-50000的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PLGA);c)乙烯乙酸乙烯酯;d)重量比10∶90、20∶80、30∶70、40∶60、50∶50或60∶40的對羧苯基丙烷∶葵二酸共聚物(聚苯丙生);和e)木糖醇、低聚糖、甲殼素、鉀鹽、鈉鹽、蛋白質(zhì)、多糖、透明質(zhì)酸、硫酸軟骨素、膠原蛋白、明膠或白蛋白。
實(shí)施例11.如實(shí)施例1或3所述,所不同的是含抗癌有效成分為(a)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b)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尼莫司汀的組合;(c)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卡莫司汀的組合;(d)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雌莫司汀的組合;(e)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洛莫司汀的組合;(f)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安莫司汀的組合;(g)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福莫司汀的組合;(h)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阿莫司汀的組合;(i)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司莫司汀的組合;或(j)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薩莫司汀。
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shí)施例12.如實(shí)施例1或3所述,所不同的是含抗癌有效成分為(a)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吉非替尼的組合;(b)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厄洛替尼的組合;(c)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拉帕替尼的組合;(d)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伏塔拉尼的組合;(e)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培立替尼的組合;或(f)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的組合。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試驗(yàn)七、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對腫瘤血管的抑制作用以大白鼠為試驗(yàn)對象,將2×105個(gè)腫瘤細(xì)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腫瘤生長14天后將其分為10組。第一組為對照,第2到9組為治療組,分別接受實(shí)施例11中提到的10種腫瘤藥物組合物。所有藥物經(jīng)均為瘤內(nèi)放置,藥物組合物的量均為0.25mg。治療后第10天取出腫瘤,經(jīng)H.E.染色觀察血管抑制情況,并計(jì)算對腫瘤血管的抑制率(%)。
結(jié)果表明,所試不同藥物對腫瘤血管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44%-80%之間。表明本發(fā)明所用的腫瘤血管抑制劑具有普遍意義。因此,本發(fā)明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中的腫瘤血管抑制劑的選擇為任意的。同樣,亞硝脲類抗癌藥物及腫瘤血管抑制劑的聯(lián)合也是任意的。
抗實(shí)體腫瘤組合物可用現(xiàn)有的方法制成各種劑型。以上實(shí)施例僅用于說明,而并非局限本發(fā)明的應(yīng)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包括抗癌有效成分和藥用輔料,其特征在于抗癌有效成分為血管抑制劑或血管抑制劑與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組合,所述的血管抑制劑為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選自下列之一或組合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拎?-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吡咯內(nèi)酯吲哚滿酮、內(nèi)酰胺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萘亞甲基-1-亞甲基)-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5-甲基-2-(2-氧-1,2-二氫-吲哚-3-基)-1H-吡咯-3-甲基]-丙酸、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甲基)甲基]-N-(2-(二乙胺基)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氟-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5-[(Z)-(5-氯-2-氧-1,2-二氫-3H-吲哚-3-亞基)甲基]-2,4-二甲基-N-(2-吡咯烷基-1-乙基)-1H-吡咯-3-羧酰胺、3-[[3-苯基-4(3H)-喹唑啉酮-2-甲基)巰基乙酸]亞肼基]-1H-2-吲哚滿酮、3-二(4-甲氧苯基)亞甲基-2-吲哚滿酮、3-[4-甲?;哙?4yl)-亞芐基]-2-吲哚滿酮、3-([5-咪唑]2,1-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3-1(2,6-二甲基咪唑[2,1-Bj-噻唑-5-yl)亞甲基-5-甲氧基-2-吲哚滿酮、咪唑[2,1-b]亞甲基噻唑-2-吲哚滿酮、亞甲基吲哚-2-吲哚滿酮、(2-氯吲哚)亞甲基-2-吲哚滿酮、亞芳基2-吲哚滿酮、1,3-二氫-5,6-二甲氧基-3-[(4-羥苯基)亞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二甲胺基-亞芐基)-2-吲哚滿酮、5-氯-3-亞甲基吡啶-2-吲哚滿酮、3,3-二甲基吡啶-1-苯基-2-吲哚滿酮、E-3-(2-氯-3-亞甲基吲哚)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亞硝脲類抗癌藥物選自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鏈佐星、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癌有效成分為甲磺酸伊馬替尼、5-[5-氟-2-氧-1,2-二氫吲哚-(3Z)-亞甲基]-2,4-二甲基-1H-吡咯-3-羧酸(2-二乙氨乙基)酰胺、3,3-二氯-5-(4-甲基磺酰基吡啶)-2-吲哚滿酮、3-[1-(3H-咪唑-4-yl)-甲-(Z)-亞內(nèi)翁-5-甲氧-1,3-二氫-吲哚-2-吲哚滿酮、1H-吡咯-3-丙酸,2-[(1,2-二氫-2-氧-3H-吲哚-3-亞基)甲基]-4-甲基、2H-吲哚-2-吲哚滿酮、3-((4,5-二甲基-1H-吡咯-2-基)亞甲基)-1,3-二氫-[CA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拉帕替尼、伏塔拉尼或培立替尼與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達(dá)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潑尼莫司汀、烏拉莫司汀、薩莫司汀、?;悄就 ㈡溩粜?、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組合。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癌有效成分為(a)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b)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尼莫司汀的組合,(c)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卡莫司汀的組合,(d)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雌莫司汀的組合,(e)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洛莫司汀的組合,(f)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安莫司汀的組合,(g)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福莫司汀的組合,(h)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阿莫司汀的組合,(i)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司莫司汀的組合,或(j)10-30%甲磺酸伊馬替尼與20%的薩莫司汀的組合;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抗癌組合物有效成分為(a)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吉非替尼的組合,(b)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厄洛替尼的組合,(c)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拉帕替尼的組合,(d)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伏塔拉尼的組合,(e)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培立替尼的組合,或(f)10-30%卡莫司汀與10-30%的苯酚,4-(4-(((1R)-1-苯乙基)氨基)-1H-吡咯并(2,3-d)嘧啶-6-基的組合;以上均為重量百分比。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用輔料為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糖或蛋白質(zhì)中的一種或其組合;所述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選自聚乳酸、乙醇酸和乳酸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對羧苯基丙烷與葵二酸的共聚物以及其混合物。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用輔料選自木糖醇、低聚糖、甲殼素、鉀鹽、鈉鹽、多糖、透明質(zhì)酸、硫酸軟骨素、膠原蛋白、明膠或白蛋白之一或組合。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抗癌組合物為針劑、渾懸液、軟膏、膠囊、緩釋劑、植入劑或植入緩釋劑。
10.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之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的應(yīng)用,用于制備治療起源于人及動(dòng)物大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臟、肝、膽囊、頭頸部、口腔、甲狀腺、皮膚、粘膜、腺體、血管、骨組織、淋巴結(jié)、肺臟、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咽部、子宮、卵巢、子宮內(nèi)膜、子宮頸、前列腺、膀胱、結(jié)腸或直腸的原發(fā)或繼發(fā)的癌、肉瘤或癌肉瘤的藥物。
全文摘要
含血管抑制劑的抗實(shí)體腫瘤藥物組合物。包括抗癌有效成分和藥用輔料,抗癌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或酪胺酸激活酶抑制劑與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組合。有效地抑制或破壞腫瘤的血管并能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的形成,促進(jìn)了化療藥物在腫瘤周圍及腫瘤組織內(nèi)的滲透和擴(kuò)散,從而降低其對亞硝脲類抗癌藥物的耐受性;藥用輔料主要為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多聚物,在其降解吸收的過程中能將抗癌藥物緩慢釋放于腫瘤局部,因此在明顯降低其全身毒性反應(yīng)的同時(shí)還可于腫瘤局部維持有效藥物濃度。該組合物腫瘤局部放置不僅能夠降低藥物的全身毒性反應(yīng),同時(shí)還能選擇性地提高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增強(qiáng)化療藥物及放射治療等非手術(shù)療法的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K45/00GK1686546SQ20051004226
公開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4月6日
發(fā)明者孔慶忠, 孫娟 申請人:山東藍(lán)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孔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