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制劑中的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作為一種藥物劑型,根據我國藥品管理的相關法規,改變劑型作為新藥研究管理。本品現有劑型為片劑,已列入國家藥品部頒標準。
現有的歸脾片的工藝技術特點取處方中十二味,黨參、茯苓和甘草粉碎,備用。當歸、白術和木香分別蒸餾提取揮發油。當歸藥渣與生姜進行滲漉法,用蒸餾后的藥液配成50%乙醇作為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白術、木香藥渣與其余遠志等五味與黨參、茯苓、甘草的剩余部分加水煎煮三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與上述漉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黨參等細粉,拌勻,制粒,干燥,加入揮發油,混勻,壓制成1000片,即得。
現有的歸脾片存在崩解時限長、攜帶服用不便、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療效以及生物利用度,更好地滿足醫療的需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它是主要成分黨參、白術(炒)、黃芪(蜜炙)、甘草(蜜炙)、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生姜的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其制備方法是(1)藥物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用量如下黨參、酸棗仁(炒)、黃芪(蜜炙)各3.4-10.2%,白術(炒)、茯苓、遠志(制)、龍眼肉、當歸各6.8-20.4%,甘草(蜜炙)、木香、大棗(去核)各1.7-5.0%,生姜各0.8-2.5%;藥物組成成分最佳重量百分比為黨參、酸棗仁(炒)、黃芪(蜜炙)各6.8%、白術(炒)、茯苓、遠志(制)、龍眼肉、當歸各13.6%,甘草(蜜炙)、木香、大棗(去核)各3.3%,生姜各1.7%;(2)取黨參、茯苓和甘草粉碎成細粉,備用;(3)取當歸、白術和木香分別蒸餾提取揮發油,所得藥渣、藥液、揮發油備用;(4)取(3)所得當歸藥渣與生姜進行滲漉,用(3)所得蒸餾后的藥液配成40-60%乙醇作為溶劑,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漉液備用;(5)取(2)所得細粉重量的20-40%與(3)所得白術、木香藥渣以及其余遠志等五味與加水煎煮三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與(4)所得漉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2)所得細粉的剩余部分,干燥,粉碎,得混合細粉,備用;(6)取(5)所得混合細粉,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得混合藥物;將硬脂酸或單硬脂酸甘油酯或蟲蠟或蜂蠟或聚乙二醇(PEG4000或PEG6000)或硬脂酸鈉或甘油明膠或聚氧乙烯單硬脂酸酯(S-40)或Poloxamer188或其它適宜的輔料的一種或多種,按任意比例混用,加熱至全部熔融后加入上述混合藥物,攪拌均勻后迅速轉移至儲液瓶中,密閉并保溫在70-100℃,在保溫條件下由滴丸機滴入液體冷卻劑(液體石蠟或甲基硅油或植物油或水或乙醇)中,冷凝固化成丸,將成型的滴丸瀝盡并除去冷卻劑,干燥包衣即得。
(7)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加入適量的輔料,混合均勻,制粒,包衣或不包衣,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制成直徑小于2.5mm的微丸;輔料為下列一種或多種組合或其它適宜的輔料,按任意比例混用乙基纖維素(EC)、聚丙烯聚硅氧烷、蠟類、聚乙二醇(PEG)、硬脂酸、蟲膠、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丙酸纖維素、丙烯酸樹脂水分散體、乙基纖維素偽膠乳、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CAP)膠乳、聚苯二甲酸醋酸乙烯脂(PVAP)水分散體、丙二醇、甘油、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單甘油酸酯、鄰苯二甲酸酯、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鈉、乳糖、果糖、蔗糖。
(8)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加入適當的輔料,混合均勻,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壓制或滴制成軟膠囊;輔料為下列物料的一種或多種組合或其它適宜的輔料,按任意比例混用PEG400、植物油、芳香烴酯類、甘油、異丙醇、吐溫。
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的質量控制方法是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3-6g,研細,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20-4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5-15ml水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1-3次,每次15-2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0.5-2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0.3-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5-9∶2-4∶0.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15%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具體實施方案本發明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如下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它是主要成分為黨參、白術(炒)、黃芪(蜜炙)、甘草(蜜炙)、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生姜的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
本發明的中藥制劑能益氣健脾、養血安神,主要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眼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本發明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是(1)藥物組成成分及重量用量如下黨參、酸棗仁(炒)、黃芪(蜜炙)各80g、白術(炒)、茯苓、遠志(制)、龍眼肉、當歸各160g,甘草(蜜炙)、木香、大棗(去核)各40g,生姜各20g;(2)取黨參、茯苓和甘草粉碎成細粉,備用;(3)取當歸、白術和木香分別蒸餾提取揮發油,所得藥渣、藥液、揮發油備用;(4)取(3)所得當歸藥渣與生姜進行滲漉,用(3)所得蒸餾后的藥液配成50%乙醇作為溶劑,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漉液備用;(5)取(3)所得白術、木香藥渣與其余遠志等五味與(2)所得細粉60g加水煎煮三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與(4)所得漉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2)所得細粉的剩余部分,干燥,粉碎,得混合細粉,備用;(6)歸脾新的口服劑型歸脾滴丸,其制備方法是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得混合藥物;聚乙二醇PEG6000 300g、硬脂酸60g、Poloxamer188 30g,待聚乙二醇PEG6000、硬脂酸、Poloxamer188加熱至全部熔融后加入上述混合藥物,攪拌均勻后迅速轉移至儲液瓶中,密閉并保溫在80℃,在保溫條件由滴入液體石蠟中,冷凝成丸,將成型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低溫干燥即得。
(7)歸脾新的口服劑型歸脾微丸,其制備方法是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與270g糊精混合均勻,5%PVP醇液為粘合劑,首先制備60目的顆粒作母核,再以5%PVP醇液為粘合劑,加混合藥粉放大制成40目的微丸,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即得。
(8)歸脾新的口服劑型歸脾軟膠囊,其制備方法是取(4)所制得的混合細粉,用水溶解后,加入輔料為PEG400、植物、芳香烴酯類、甘油、異丙醇、吐溫中一種或多種不同比例的組合,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壓制或滴制成軟膠囊;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的質量控制方法是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4g,研細,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10ml水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1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本發明的優點是攜帶、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可控性和穩定性好,有利于提高療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其特征在于它是主要成分為黨參、白術(炒)、黃芪(蜜炙)、甘草(蜜炙)、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生姜的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
2.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的制備方法,它是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1)藥物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用量如下黨參、酸棗仁(炒)、黃芪(蜜炙)各3.4-10.2%,白術(炒)、茯苓、遠志(制)、龍眼肉、當歸各6.8-20.4%,甘草(蜜炙)、木香、大棗(去核)各1.7-5.0%,生姜各0.8-2.5%;(2)取黨參、茯苓和甘草粉碎成細粉,備用;(3)取當歸、白術和木香分別蒸餾提取揮發油,所得藥渣、藥液、揮發油備用;(4)取(3)所得當歸藥渣與生姜進行滲漉,用(3)所得蒸餾后的藥液配成40-60%乙醇作為溶劑,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漉液備用;(5)取(3)所得白術、木香藥渣與其余遠志等五味與(2)所得細粉重量的20-40%加水煎煮三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與(4)所得漉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加入(2)所得細粉的剩余部分,干燥,粉碎,得混合細粉,備用;(6)取(5)所得混合細粉,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混合均勻,得混合藥物,加入適當輔料后,制成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其滴丸的制備方法是將硬脂酸或單硬脂酸甘油酯或蟲蠟或蜂蠟或聚乙二醇(PEG4000或PEG6000)或硬脂酸鈉或甘油明膠或聚氧乙烯單硬脂酸酯(S-40)或Poloxamer188或其它適宜的輔料的一種或多種,按任意比例混用,加熱至全部熔融后加入(6)所得的混合藥物,攪拌均勻后迅速轉移至儲液瓶中,密閉并保溫在70-100℃,在保溫條件下由滴丸機滴入液體冷卻劑(液體石蠟或甲基硅油或植物油或水或乙醇)中,冷凝固化成丸,將成型的滴丸瀝盡并除去冷卻劑,干燥包衣即得;其微丸的制備方法是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加入適量的輔料,混合均勻,制粒,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包衣或不包衣,制成直徑小于2.5mm的微丸;輔料為下列物料之一種或多種組合或其它適宜的輔料,按任意比例混用乙基纖維素(EC)、聚丙烯聚硅氧烷、蠟類、聚乙二醇(PEG)、硬脂酸、蟲膠、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丙酸纖維素、丙烯酸樹脂水分散體、乙基纖維素偽膠乳、鄰苯二甲酸醋酸纖維素(CAP)膠乳、聚苯二甲酸醋酸乙烯脂(PVAP)水分散體、丙二醇、甘油、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單甘油酸酯、鄰苯二甲酸酯、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鈉、乳糖、果糖、蔗糖;其軟膠囊的制備方法是取(5)所得的混合細粉,加入適當的輔料,混合均勻,噴入(3)所得的揮發油,壓制或滴制成軟膠囊;輔料為下列物料的一種或多種組合或其它適宜的輔料,按任意比例混用PEG400、植物油、芳香烴酯類、甘油、異丙醇、吐溫。
3.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的質量控制方法,它是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的質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3-6g,研細,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20-4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5-15ml水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1-3次,每次15-2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0.5-2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0.3-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5-9∶2-4∶0.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15%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歸脾新的口服劑型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組成成分的最佳重量百分比為黨參、酸棗仁(炒)、黃芪(蜜炙)各6.8%、白術(炒)、茯苓、遠志(制)、龍眼肉、當歸各13.6%,甘草(蜜炙)、木香、大棗(去核)各3.3%,生姜各1.7%。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歸脾新的口服劑型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它是主要組成成分為黨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生姜的歸脾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取黨參、茯苓和甘草粉碎成細粉;當歸、白術和木香分別蒸餾提取揮發油;對當歸藥渣與生姜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白術、木香藥渣與其余遠志等五味與部分細粉加水煎煮三次,濾過,濃縮,與漉液合并,濃縮,加入剩余部分細粉,干燥,粉碎,噴入揮發油,加入適當輔料,制成滴丸或微丸或軟膠囊。本發明的質量控制方法為鑒別方法。本發明的優點是攜帶、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可控性和穩定性好,有利于提高療效。
文檔編號A61K9/20GK1723946SQ20051003182
公開日2006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6日
發明者王衡新 申請人:王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