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液體膠囊,尤其涉及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發熱,煩躁不安,咽喉腫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見上述征候者的液體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中藥劑型一般有軟膠囊劑、注射劑、顆粒劑、片劑、合劑、糖漿劑等。部分患者服用軟膠囊后打嗝會產生不適氣味,且軟膠囊儲藏一段時間后崩解時限不合格,中藥注射劑使用后產生不良反應多,片劑崩解時間長,而且生產工序復雜,顆粒劑、糖漿劑含糖量高,有些患者不宜服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原劑型質量不穩定,攜帶,儲藏、運輸不方便的缺點,提供一種制備工序簡單、所需設備投資少、藥效穩定的一種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發熱,煩躁不安,咽喉腫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見上述征候者的液體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制得中藥浸膏粉1份、分散劑1.0~2.5份、助懸劑0.04~0.15份、膽酸0.065份、豬去氧膽酸0.075份、黃芩苷0.1份。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浸膏粉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得珍珠母200份、梔子100份、水牛角100份、板藍根800份、金銀花240份。
本發明所述的分散劑可為食用植物油、聚乙二醇、丙二醇之一或兩種以上。
本發明所述的助懸劑可為蜂蠟或單硬脂酸甘油酯。
本發明所述的分散劑最佳為玉米油或大豆油,助懸劑為蜂蠟。
本發明所述液體膠囊的制備工藝包括中藥提取、干燥過程及成型過程。板藍根,梔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2~1.16(80℃)的清膏,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達60%,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分取上清液;沉淀加60%乙醇適量,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分取上清液;合并二次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30(60~65℃)的浸膏,備用。取金銀花加8倍量的熱水浸泡24小時,濾過,藥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流浸膏狀,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濾過,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50-60℃)的浸膏,備用。取水牛角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8倍量2mol/L氫氧化鋇溶液中,加熱至沸,不斷攪拌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備用。取珍珠母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到8倍量2mol/L硫酸溶液中,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濾過,除去結晶物,在溫熱條件下緩緩加入到水牛角水解液中,全部加完后再補加固體氫氧化鋇調PH至4,放置,使沉淀完全,濾過,濾液濃縮至原料量的2~3倍時,放冷,用20%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30(60~65℃)的浸膏。與上述藥材提取浸膏合并,在0.04~0.08Mpa,60~80℃條件下減壓干燥,粉碎、過篩,得細粉;或在進風溫度為170~190℃,出風溫度為60~8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細粉,與120目篩的黃芩苷、膽酸、豬去氧膽酸混合,過60目篩混勻。按比例取分散劑、助懸劑,50~70℃加熱,攪拌均勻,制成基質。取混勻后的藥粉,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基質中,制備成混懸液,加入液體膠囊機的儲料罐內,50~70℃保溫,調整裝量,進行定量灌裝。
本發明所述液體膠囊,屬于硬膠囊的一種,只是內容物是液體,它省去了裝膠囊前的許多步驟,所需設備投資少。與片劑、顆粒劑相比它省去了制粒、壓片、包衣等工序。與液體制劑相比,它具有儲存、攜帶方便的優點。與軟膠囊相比,它省去了化膠、壓制、干燥等設備和工序。它具備軟膠囊和腸溶膠囊兩者的優點,能避免部分患者服用軟膠囊后打嗝產生不適氣味的影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處方膽酸13g、珍珠母200g、豬去氧膽酸15g、梔子100g、水牛角100g、板藍根800g 黃芩苷20g、金銀花240g、玉米油280g,蜂蠟10g;中藥提取、干燥工藝板藍根,梔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2~1.16(80℃)的清膏,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分取上清液;沉淀加60%乙醇適量,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分取上清液;合并二次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35~1.40(60~65℃)的浸膏,備用。取金銀花加8倍量的熱水浸泡24小時,濾過,藥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流浸膏狀,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濾過,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60℃)的浸膏,備用。取水牛角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8倍量2mol/L氫氧化鋇溶液中,加熱至沸,不斷攪拌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備用。取珍珠母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到8倍量2mol/L硫酸溶液中,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濾過,除去結晶物,在溫熱條件下緩緩加入到水牛角水解液中,全部加完后再補加固體氫氧化鋇調PH至4,放置,使沉淀完全,濾過,濾液濃縮至原料量的2~3倍時,放冷,用20%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30~1.40(60~65℃)的浸膏。與上述藥材提取浸膏合并,在0.05Mpa,70℃條件下減壓干燥,粉碎、過篩,得細粉200.6g;再與120目篩的黃芩苷、膽酸、豬去氧膽酸混合,過60目篩混勻。
成型工藝基質的配制將玉米油、蜂蠟,加熱至55℃,攪拌均勻,保溫,備用。
混懸液的配制取混勻后的藥粉,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55℃基質中,制備成混懸液,備用。
液體膠囊的灌裝將上述混懸液加入液體膠囊機的儲料罐內,55℃保溫,中間體檢驗并調整裝量,進行定量灌裝,得液體膠囊半成品。
實施例2處方膽酸13g、珍珠母200g、豬去氧膽酸15g、梔子100g、水牛角100g、板藍根800g 黃芩苷20g、金銀花240g、玉米油500g、單硬脂酸甘油酯25g;中藥提取、干燥工藝板藍根,梔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2~1.16(80℃)的清膏,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分取上清液;沉淀加60%乙醇適量,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分取上清液;合并二次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15(60~65℃)的清膏,備用。取金銀花加8倍量的熱水浸泡24小時,濾過,藥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流浸膏狀,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濾過,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15(60℃)的浸膏,備用。取水牛角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8倍量2mol/L氫氧化鋇溶液中,加熱至沸,不斷攪拌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備用。取珍珠母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到8倍量2mol/L硫酸溶液中,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濾過,除去結晶物,在溫熱條件下緩緩加入到水牛角水解液中,全部加完后再補加固體氫氧化鋇調PH至4,放置,使沉淀完全,濾過,濾液濃縮至原料量的2~3倍時,放冷,用20%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15(60~65℃)的清膏。與上述藥材提取清膏合并,在進風溫度為170℃,出風溫度為6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細粉,與120目篩的黃芩苷、膽酸、豬去氧膽酸混合,過60目篩混勻。
成型工藝基質的配制將玉米油、單硬脂酸甘油酯,加熱至65℃,攪拌均勻,50℃保溫,備用。
混懸液的配制取混勻后的藥粉,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50℃基質中,制備成混懸液,備用。
液體膠囊的灌裝將上述混懸液加入液體膠囊機的儲料罐內,50℃保溫,中間體檢驗并調整裝量,進行定量灌裝,得液體膠囊半成品。
實施例3處方膽酸13g、珍珠母200g、豬去氧膽酸15g、梔子100g、水牛角100g、板藍根800g黃芩苷20g、金銀花240g、大豆油380g、蜂蠟20g;其他同實施例1。
實施例4處方膽酸13g、珍珠母200g、豬去氧膽酸15g、梔子100g、水牛角100g、板藍根800g黃芩苷20g、金銀花240g、聚乙二醇330g、丙二醇66g蜂蠟9g。
其他同實施例2。
混懸液的處方篩選及成型工藝研究對本液體膠囊制劑而言,混懸藥液的穩定性、粘稠度及流動均勻性、配制過程的操作及膠囊填充過程中的操作等是影響其分劑量準確度和質量穩定可靠可重復的關鍵因素。在實驗室條件下,我們對藥液的處方和配制過程的操作進行了考察并予以初步確定。
因此,本研究通過設置多個因素和水平的正交試驗,以藥液穩定性、粘稠性、流動均勻性等為考察評價指標,篩選確定本液體膠囊制劑的處方及藥液配制工藝。根據劑型特點,參考有關文獻及生產實際經驗,確定如下因素和水平,以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見表1和表2。
表1處方篩選及成型工藝研究因素和水平表 表2處方篩選及成型工藝研究試驗安排L9(34)正交表 試驗過程現象記錄(n=3)1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分散,灌裝時流動性不好,易拖尾,放置出現聚結現象。
2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于分散均勻,灌裝時流動性稍好,但在保溫下放置12小時出現沉降,室溫放置12小時也出現沉降現象。
3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易于分散均勻,但黏度稍小,在保溫下放置12小時出現沉降,室溫放置24小時也出現沉降現象。
4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分散均勻,有聚結現象,流動性差,不易灌裝。
5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于分散均勻,流動性好,在保溫下放置24小時出現沉降,室溫放置兩天出現沉降現象。
6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易于分散均勻;流動性稍好,灌裝時容易拖尾。
7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分散均勻,放置出現聚結現象,不易灌裝。
8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不易于分散均勻,流動性差,黏度大,灌裝時容易拖尾。
9號試驗藥粉在基質中易于分散均勻,流動性較好,黏度適中,容易灌裝,藥液保溫和常溫放置穩定,未出現沉降等現象。
試驗結果與分析1)因素A(玉米油∶蜂蠟)是影響內容物混懸液穩定的關鍵因素。試驗中觀察到隨蜂蠟用量增加,藥液的穩定性、流動均勻性及粘稠性,均趨向制劑易于成型,確定A因素取A3水平,即玉米油∶蜂蠟為95∶5。
2)因素B(藥物∶輔料)是影響劑型規格和藥物在基質中分散難易的關鍵因素。試驗中只有輔料用量達藥物1.6倍時,藥粉才能在基質中很好地分散均勻,聚結現象才得到明顯地改善,因此,確定B因素取B3水平。
3)因素C(灌裝溫度)是影響內容物灌裝時的黏度的關鍵因素。根據試驗配制過程現象,確定C因素取C2水平。
因此,較佳因素水平組合的方案為A3B3C2,即玉米油∶蜂蠟為95∶5;藥物∶輔料為1∶1.6;灌裝時藥液保溫在50℃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制得中藥浸膏粉1份、分散劑1.0-2.5份、助懸劑0.04-0.15份、膽酸0.065份、豬去氧膽酸0.075份、黃芩苷0.1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浸膏粉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得珍珠母200份、梔子100份、水牛角100份、板藍根800份、金銀花24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分散劑為食用植物油、聚乙二醇、丙二醇之一或兩種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懸劑為蜂蠟或單硬脂酸甘油酯。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分散劑最佳為玉米油或大豆油,助懸劑為蜂蠟。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膠囊的制備工藝包括中藥提取、干燥過程及成型過程;板藍根,梔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水4倍量,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2~1.16(80℃)的清膏,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分取上清液;沉淀加60%乙醇適量,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分取上清液;合并二次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30(60~65℃)的浸膏,備用。取金銀花加8倍量的熱水浸泡24小時,濾過,藥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流浸膏狀,放冷,攪拌下緩緩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24小時,濾過,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30(50-60℃)的浸膏,備用;取水牛角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8倍量2mol/L氫氧化鋇溶液中,加熱至沸,不斷攪拌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備用;取珍珠母磨粉,攪拌下緩緩加入到8倍量2mol/L硫酸溶液中,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6~7小時,隨時補加失去的水分,趁熱濾過,殘渣用少量熱水洗滌兩次,洗液與濾液合并,放冷后有白色針狀結晶析出,濾過,除去結晶物,在溫熱條件下緩緩加入到水牛角水解液中,全部加完后再補加固體氫氧化鋇調PH至4,放置,使沉淀完全,濾過,濾液濃縮至原料量的2~3倍時,放冷,用20%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30(60~65℃)的浸膏,與上述藥材提取浸膏合并,在0.04-0.08Mpa,60-80℃條件下減壓干燥,粉碎、過篩,得細粉;或在進風溫度為170-190℃,出風溫度為60-80℃條件下噴霧干燥,得細粉,與120目篩的黃芩苷、膽酸、豬去氧膽酸混合,過60目篩混勻.按比例取分散劑、助懸劑,50~70℃加熱,攪拌均勻,制成基質;取混勻后的藥粉,在攪拌條件下,加入到基質中,制備成混懸液,加入液體膠囊機的儲料罐內,50~70℃保溫,調整裝量,進行定量灌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病癥的液體膠囊,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制得中藥浸膏粉1份、分散劑1.0-2.5份、助懸劑0.04-0.15份、膽酸0.065份、豬去氧膽酸0.075份、黃芩苷0.1份。所述的中藥浸膏粉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得珍珠母200份、梔子100份、水牛角100份、板藍根800份、金銀花240份。所述分散劑可為食用植物油、聚乙二醇、丙二醇之一或兩種以上。助懸劑可為蜂蠟或單硬脂酸甘油酯。所述的分散劑最佳為玉米油或大豆油,助懸劑為蜂蠟。本發明所述液體膠囊的制備工藝包括中藥提取過程、中藥提取物干燥過程及成型過程。本發明所述液體膠囊,克服了原劑型質量不穩定的缺點,攜帶,儲藏、運輸不方便的缺點。它省去了裝膠囊前的許多步驟,所需設備投資少。具有攜帶方便的優點。它具備軟膠囊和腸溶膠囊兩者的優點,能避免部分患者服用軟膠囊后打嗝產生不適氣味的影響。
文檔編號A61K35/56GK1813812SQ200510019908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5日
發明者楊文龍 申請人:楊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