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貼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咳嗽的中藥,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嬰幼兒)咳嗽的外用貼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學認為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的常見癥候,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調,乳食不知自節,一旦調護失宜就更易發病。目前市售治療小兒咳嗽的藥物種類繁多,中藥方面有如“咳速停”、“復方甘草合劑”、“小兒止咳糖漿”等;西藥方面有用口服或針劑類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治療小兒咳嗽。上述藥物對治療小兒咳嗽方面的疾病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上述藥物治療小兒咳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影響療效;一是抗生素類藥物使用時間長之后容易產生耐藥性,使治愈率有所下降;二是口服中藥時小兒怕藥苦,易引起小兒拒服或食藥量不足而影響療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針對性廣,療效好,解決兒童打針吃藥難的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貼膏及其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它包括以下中藥組分及其重量配比為麻黃1-5、細辛1-5、白芥子1-5、葶藶子1-5、皂莢0.8-4、蜂蜜6-12、川貝母1-5、輕粉(Hg2CI2)0.5-2.5。
本發明治療小兒咳嗽外用貼膏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a、將麻黃、細辛、白芥子、葶藶子、皂莢均按中藥常規炮制;b、分別研磨或粉碎過80-100目篩,與80-100目的輕粉混均;c、將蜂蜜煉成滴水成片時離火,及時將拌均勻的藥粉投入煉好的蜂蜜中,攪拌均勻;d、制成3-5克重的藥餅或藥膏,密封保存備用;或將藥膏涂敷于普通醫用膠布上成為貼膏。
在上述組方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包括下列中藥組分及重量配比膽南星1-5,冰片0.5-2.5,蛤殼粉1-5。
制備方法為取制天南星細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豬膽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勻,置甄或蒸籠內蒸30分鐘(由沸騰時算起)取出,日曬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塊,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細粉;取凈蛤殼、置無煙爐火上或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取出放涼,打碎后磨成80-100目的細粉;把冰片研磨制成80-100目的細粉。
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采用“內病外治”、“經絡原理”,由諸味藥物配制而成。其中麻黃性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平喘、利水之功效為君藥,細辛性味辛、溫,歸心、肺經,具有散熱祛風、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風寒表證;白芥子性辛、溫,歸肺經,具有溫肺祛痰,利氣散潔,通絡止痛之功效;葶藶子性寒、味辛、苦,歸肺、膀胱經,具有瀉肺行水,去痰定喘,用于痰誕壅肺,喘咳痰多癥;皂莢性溫、辛,歸肺、大腸經。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于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咳痰不爽癥;川貝母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干咳、陰虛勞咳,咳痰帶血等癥;輕粉性辛、寒,歸大腸、小腸經,外用殺蟲、攻毒、斂瘡,內服祛痰消積,逐水通便;蜂蜜性甘、平,歸肺,痹、大腸經,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虛痛,肺燥干咳,腸燥便秘,在夾層鍋內經50-80度溫度熬煉后,并同時成為藥物粘結劑。
上述諸藥作用,共秦疏通經絡、止咳、化痰、祛風解毒,清熱之功效,尤其是針對兒童咳嗽療效比較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以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貼膏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外用貼膏的組成及用量為實施例1麻黃100克細辛100克 白芥子100克 葶藶子100克皂莢80克 川貝母100克輕粉50克蜂蜜600克將上述中藥麻黃、細辛、白芥子、葶藶子、皂莢、川貝母按常規方法炮制后,分別研細成80-100目的藥粉后與80-100的輕粉混均勻,將蜂蜜煉成滴水成片時離火,并及時將藥粉投入到煉好的蜂蜜中與蜂蜜攪拌均勻,制成3-5克重的藥餅或藥膏。
實施例2麻黃100克細辛80克 白芥子100克 葶藶子100克皂莢50克膽南星100克輕粉50克蜂蜜600克將麻黃、細辛、白芥子、葶藶子、皂莢按常規方法炮制后,分別研細為80-100目的藥粉,將取得藥粉混均;取制天南星細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豬膽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勻,置甄或蒸籠內蒸30分鐘(由沸騰時算起)取出,日曬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塊,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細粉;將冰片、輕粉分別研細為80-100目粉,把上述藥粉混合拌均,將蜂蜜煉成滴水成片時離火,并及時將混合拌均的藥粉投入到蜂蜜中攪拌均勻,制成3-5克重的藥餅或藥膏,或將藥膏攤于普通醫用的膠布上即成。
實施例3麻黃90克細辛80克白芥子120克葶藶子100克冰片50克膽南星100克 蛤殼粉100克蜂蜜600克制備方法為將麻黃、細辛、白芥子、葶藶子按常規方法炮制分別研磨為80-100的藥粉;將取得藥粉混均,取制天南星細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豬膽汁2.5公斤,混合拌勻,置甄或蒸籠內蒸30分鐘(由沸騰時算起)取出,日曬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塊,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細粉;取凈蛤殼,置無煙爐火上或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取出,放涼,打碎后研磨成為80-100目的細粉;把冰片研磨成80-100目粉;把蜂蜜煉成滴水成片時離火拌入上藥粉,攪均制成3-5克藥餅或藥膏,密封保存備用。
用藥方法,本發明采用配穴用藥一般咳嗽采用藥膏貼敷主穴,即將藥膏貼敷雙涌泉穴;較重咳嗽患病者選用一組配穴,即將藥膏貼敷在雙涌泉穴和雙肺腧穴;或將藥膏貼敷在雙涌泉穴和大推穴。同時也可配合推拿穴位即推坎宮、推攢竹、清肺經、按天突、開璇璣,揉膻中、揉乳根,摩腹、揉肺腧,分推肩胛骨、按弦搓摩。在推拿主穴的同時還可推拿配穴外感咳嗽加太陽穴,風寒者加推三關,揉三扇門;風熱者加推天河水;痰多者揉掌小橫紋。
內傷咳嗽加補肺經,補賢經、揉氣海、揉賢腧、捏脊。
治療效果由實施例1組方制成的貼膏中對365例10歲以下小兒咳嗽治療有效率為96.5%;由實施例2組方制成中藥貼膏對412例10歲以下的小兒咳嗽病例治療有效率達97%;由實施例3組配的中藥貼膏對396例10歲以下小兒咳嗽病例治療有效率達98.5%。
病例武某,男,5歲,咳嗽1周,伴流涕,喉間談嗚,在縣醫院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給以靜脈滴注頭孢唑啉鈉,服急支糖漿治療5天,效果較差,仍咳嗽痰嗚,來我診所就診,經診斷為塞型咳嗽,因小兒懼怕打針、服藥,即給予以穴位貼藥治療,主穴雙涌泉配穴雙肺俞每日一次,三次為一療程,貼藥第二天即見好轉,一療程結止咳嗽治愈,要求再貼一療程鞏固而痊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貼膏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組分其各組份的重量配比為麻黃1-5 細辛1-5 白芥子1-5 葶藶子1-5皂莢1-3 川貝母1-5 輕粉0.5-2.5 蜂蜜6-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兒貼膏,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以下藥物組分,其重量配比為膽南星1-5、冰片0.5-2.5、蛤殼粉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咳嗽外貼膏,其特征在于其中1-5重量份的川貝母用1-5重量份的膽南星替換;或者1-3重量份的皂莢用0.5-2.5重量份的冰片替換;或者0.5-2.5重量份的輕粉用1-5重量份的蛤殼粉替換。
4.根據要得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貼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a、將麻黃、細辛、白芥子、葶藶子、皂莢、川貝母、按常規炮制;b、分別研細粉達到80-100目;取制天南星細粉,按1公斤加牛、羊或豬膽汁2.5公斤的比例,混合拌勻,置甄或蒸籠內蒸30分鐘(由沸騰時算起)取出,日曬夜露一周,切成小方塊,干燥后研磨成70-90目細粉;取凈蛤殼,置無煙爐火上或適宜的容器內,煅至酥脆,取出放涼,打碎后磨成80-100目的細粉;將冰片研磨成80-100目粉;c、將蜂蜜煉成滴水成片時離火,按配方重量比將原料拌勻投入煉好的蜂蜜中,攪拌均勻制成3-5克重的藥餅或藥膏,或將藥膏涂敷于普通醫用膠布上成為貼膏。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咳嗽的外用藥貼膏及制備方法,它由麻黃、細辛、白芥子、皂莢、川貝母、膽南星、哈殼粉組分經炮制研磨成細粉與輕粉、冰片細粉混均勻并與煉好的蜂蜜攪拌混均等工藝制成。該外用貼膏具有疏經絡、止咳、化痰祛風、解毒、清熱之功效,對兒童咳嗽療效好。
文檔編號A61P11/14GK1891276SQ20051001906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8日
發明者邵洪芳 申請人:邵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