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傷口感染是十分常見的外科疾病,如因外傷、褥瘡感染、臁瘡感染或其它皮膚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傷口感染。臨床上常發生膿水清稀,瘡口久潰不合,臁瘡瘡口久潰不封口(流膿水)傷口感染長期不愈合等現象。
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療手段是使用抗菌素進行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療。對瘡口感染只限于“黃紗條”(雷夫奴爾)對瘡口消炎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起效慢,治療時間長,治愈率低,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會造成濫用現象,產生抗藥性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起到消腫止痛,逐瘀排膿作用,促使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其愈合。
本發明所述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大豆油 1000-1400份 柳樹皮 250-300份乳香 4-6份沒藥 4-6份 血竭 3-5份烏蛇 170-230份所述柳樹皮包括各種柳樹的皮,采集后在陰涼處晾干。
將上述成分制成油膏狀藥物,用于外敷,治療各種瘡瘍和傷口感染。藥膏制備方法是1.將柳樹皮放入熱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2.將烏蛇放入上述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3.在上述油中加入乳香、沒藥、血竭(此三種藥材需先粉碎)用溫火熬制成膏狀。
上述熬制成好的藥膏可用于治療外傷感染、手術后傷口感染、褥瘡感染,臁瘡感染引起的紅腫、瘡口外潰不愈、傷口膿水清稀、瘡口久潰不合、感染瘡口長期不愈合等癥狀。
在上述配方中,血竭起到抗真菌作用,其對堇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氏癬菌等多種致疾病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臨床用于跌打折損,外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
沒藥對各種皮膚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1∶3000~1∶300濃度時對結核菌、霉菌有抑制作用。本草綱目記載該藥散血消腫,定痛生肌,去瘀止痛作用。
乳香1.鎮痛作用;2.抗腫瘤作用;3.對毛細血管通透影響,能增加血管通透性。
本草綱目記載該藥消痛疽諸毒,活血止潰瘍,消腫生肌作用。
烏蛇通經絡,治風濕,涼血解毒,清熱血。
大豆油性涼,解毒。
柳樹皮清熱、消炎。
在上述配方中還可以另加入以下成分,使效果更為顯著樟丹 500-750份血余炭 30-45份輕粉 5-7份所述血余炭是人頭發燃燒后留下的灰分,在藥物中起到收斂、減少傷口液體滲出等作用。樟丹有解毒(拔毒、清熱消腫)作用。輕粉可抗瘡口感染,殺蟲滅菌,治疥瘡。
樟丹可在前述藥膏制備步驟的第2步和第3步之間加入,即從大豆油撈出烏蛇后加入,同時不間斷攪拌,熬制成粘稠狀;血余炭和輕粉可以在涂敷藥膏前,撒在熬制好的藥膏表面使用。
本發明的配方中,還可以加入象皮4-8份,即將大象的干皮研成粉狀,熬藥膏時與乳香、沒藥、血竭一同加入,促使傷口愈合的效果更好。象皮具有止血生肌,治禿瘡,殺蟲滅菌作用。
本發明藥物用于治療外傷傷口感染,手術后感染以及褥瘡、臁瘡感染,臨床表現為傷口炎癥浸潤期,局部表皮呈黑紫色,破漬表皮剝脫,可見淺層組織感染,深層組織膿液潰瘍形成,瘡口久潰不合(流膿水)長期不愈合等。
使用方法是患處局部外敷,每日換藥一次,7日為一療程,每次換藥必須先采用0.9%鹽水清理瘡口消毒處理。感染嚴重和瘡口較大的,可連用本藥膏10-20日。
具體治療可采用下列方法對外傷感染、褥瘡感染先將感染瘡口病灶用生理鹽水消毒清洗處理。根據瘡口面積大小,選擇經過消毒略大于瘡口白布一塊,將本發明藥物均勻涂在白布上。如見瘡口感染處有膿水滲出物,用干凈的毛刷將血余炭和輕粉混合粉劑撒在本發明藥物面上一層,然后再將本發明藥物外敷于感染瘡口上面。
如傷口感染尚未形成,而局部紅腫,無名腫毒,可根據病灶面積,將本發明藥物涂在白布塊上,外敷于紅腫處,每日換藥一次,使其毒解瘀化膿,腫消結散,經幾次治療,可以治愈。
在采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期間,患者禁忌煙酒及辛辣之品。對孕婦,禁用此種藥品。
本發明藥物對各種外傷感染,褥瘡感染及臁瘡感染疾病;如膿水清稀,瘡口久潰不合,臁瘡瘡口久潰不封口(流膿水)傷口感染長期不愈合癥,均可起到消腫止痛,逐瘀排膿作用作用,使潰病傷口易于修復,從而達到生肌止痛,促使漬瘍傷口肉芽組織生長,直到瘡口結痂皮膚長平達到傷口痊愈。
經臨床治療外傷感染,褥瘡,臁瘡感染153例,結果為治愈147例,占96%,在用藥一周后病情好轉6例占4%。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制備1將大豆油1000g放入一小型鐵鍋中,用慢火將油加溫。待鍋中油溫上升到150℃時,將柳樹皮250g放入鍋中浸炸10分鐘,然后撈出柳樹皮。再將烏蛇一條(約200g)放入鍋中浸炸10分鐘,撈出烏蛇。將乳香4g、沒藥4g、血竭3g(以上藥材需先經粉碎加工)放入鍋中用溫火熬制,同時不間斷攪拌翻轉,至鍋中物為粘稠膏狀時,藥膏熬制工作完成。放入干凈消毒的容器內以供使用。
實施例2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制備2制備方法基本同實施例1,但在撈出烏蛇后,將樟丹500g放入鍋中,用溫火加熱熬制,不間斷攪拌翻轉,熬制30分鐘后鍋內容物變粘稠狀時,再將乳香4g、沒藥4g,血竭3g,象皮6g(上述藥材均需先粉碎),放入鍋中用溫火熬制成粘稠膏狀。
使用前,可將血余炭30g和輕粉5g撒在熬制好的藥膏表面。
實施例3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臨床藥效觀察1)外傷傷口感染患者姓名李玉蘭(女)年齡38歲農民,住址黑龍江省訥河市龍和鄉,萬發屯。于2004年8月份在收割小麥時用鐮刀割傷左脛骨外側后感染。后經縣醫院治療傷口一直未愈。后到本院予以治療。
臨床癥狀左下肢脛骨外鍘可見3cm×8cm瘡口,邊緣呈黑紫色,瘡口處外翻,有膿潰瘍形成。根據上述癥狀,采用0.9%鹽水清潔瘡口,給予清毒處理。用實施例1藥膏外敷瘡口處,每日換藥一次,每次換藥可以撥出膿性壞死細胞,隨著藥對感染瘡口組織的消炎溶解,瘡口膿性分泌物逐漸由多變少,在用藥3天后,可見肉芽呈暗紅色,邊緣紅腫消失;又經過6-9天換藥治療,感染瘡口變平整,瘡口結痂治愈。無痛感,無疤痕。
2)褥瘡感染患者姓名劉德芳(男)年齡41歲,住址訥河市同義鄉農民。于2003年11月份因車禍腦外傷住院治療。于2004年3月份該患者骶骨尾部出現褥瘡。
褥瘡面積為7cm×18cm瘡面,深度已達骨膜,并有較多膿性滲出物,周圍組織已呈黑褐色,患者表現疼痛感。
該患者來本院治療,采用0.9%鹽水將瘡口消毒處理,將實施例1藥膏外敷感染瘡口處,每日換藥一次,每次換藥撥出較多膿液,換藥3目后瘡口邊緣黑色逐漸變淺,換藥7次后瘡口滲出物明顯減少,瘡口面積縮小為5-12cm,又經15天換藥治療,瘡口表面結痂,皮面長平,治愈。無疤痕,無痛苦。
3)臁瘡患者姓名王義(男)年齡52歲,住址黑龍江省訥河市學田鄉農民。該患者右下肢踝關節以上脛骨部位患臁瘡,瘡口面積為8-21cm,有8年多患病史。曾到省內外多家醫院治療,一直未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該患者臨床癥狀臁瘡感染處可見膿水清稀,瘡口久潰不合,周邊組織變黑褐色。該患者于2003年10月來本院治療。采用實施例2藥膏治療,每日換藥一次,住院治療一周后,膿水逐漸減少,瘡口周邊色澤由黑褐色變暗紅色,滲出物減少,瘡口面積縮小為6-13cm,又經18天住院換藥治療,臁瘡表皮結痂并長平,治愈。無痛、無疤痕,可以正常生活勞動。
4)總療效統計病例153人病癥感染,褥瘡,臁瘡感染用藥實施例1藥物。
結果治愈147例,占96%,在用藥一周后病情好轉6例占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大豆油1000-1400份、柳樹皮250-300份、乳香4-6份、沒藥4-6份、血竭3-5份和烏蛇170-2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所述原料藥的用量為大豆油1000份、柳樹皮250份、乳香4份、沒藥4份、血竭3份和烏蛇200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柳樹皮放入熱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2)將烏蛇放入上述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3)在上述油中加入乳香、沒藥、血竭,用溫火熬制成膏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原料藥還有樟丹500-750份、血余炭30-45份、輕粉5-7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所述原料藥的用量為樟丹500份、血余炭30份、輕粉5份。
6.權利要求4或5所述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柳樹皮放入熱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2)將烏蛇放入上述大豆油中浸炸10分鐘,撈出;3)將樟丹放入上述大豆油中,用溫火加熱熬制,不間斷攪拌翻轉,至呈粘稠狀;4)加入乳香、沒藥、血竭,用溫火熬制成膏狀;5)將血余炭和輕粉撒在熬制好的藥膏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原料藥還有象皮4-8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瘡瘍和傷口感染的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大豆油1000-1400份、柳樹皮250-300份、乳香4-6份、沒藥4-6份、血竭3-5份和烏蛇170-230份。本發明藥物用于治療傷口感染,可起到消腫止痛,逐淤排膿作用,促使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其愈合。
文檔編號A61P17/02GK1651012SQ20041010276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9日
發明者孟慶雙 申請人:孟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