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肩周炎痛貼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肩周炎痛貼及其制備工藝,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肩周炎、肩痹多見于中老年患者,以腎虛、氣血不足為本,風寒濕邪侵襲為標。因邪氣閉塞、氣血不通,關節受累,經絡閉阻,脈絡失養為病機的根本,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中年以上人群的發病率比較高,現階段對于這種疾病來講,西醫是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的,只能靠打封閉進行止痛,這種方法患者治療時比較痛苦且效果有限,時間短暫;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有一些傳統的藥物能夠治療這個疾病比如說,申請號為981122035的“肩周炎痛貼”,就具有治療的功效,只是中藥藥物對于一些人群來講有用,但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講效果又不明顯,這種差異的產生是比較復雜的,所以需要市場提供更多種類的藥物供患者選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根據貴州省黔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民間用于治療“漏肩風”、痹癥疼痛的祖傳驗方、研究、開發而提供肩周炎痛貼及其制備工藝;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肩周炎痛貼是按照重量組份計算,由姜黃400-800g、威靈仙300-500g、見血飛300-500g、乳香60-130g、沒藥60-130g、冰片30-70g制作成貼膏制劑;具體地說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姜黃600g、威靈仙450g、見血飛450g、乳香100g、沒藥100g、冰片50g制作成貼膏制劑;這種肩周炎痛貼的制備工藝是按照給定的比例,將姜黃、威靈仙加6-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把見血飛、乳香、沒藥加8-12倍量的乙醇回流提,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得到的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混勻,再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片,即得;
比較具體地說將姜黃600g、威靈仙450g加8倍量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用1.2μm微孔濾膜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見血飛450g、乳香100g、沒藥100g加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50g,混勻,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1000片,規格為7×10cm,即得。
肩周炎、肩痹多因邪氣閉塞、氣血不通,關節受累,經絡閉阻,脈絡失養為病機的根本,故治療以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為其大法的醫理,結合新病在經,久病入絡,氣虛血少,推動無力,致氣滯血瘀的規律;以姜黃具辛、苦、溫、歸脾、肝經,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之功效為君藥。《本草綱目》“(姜黃)治風痹臂痛”;見血飛,辛、微苦,具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為臣藥。《分類草藥性》“(見血飛)散血破氣,治風溫筋骨疼痛”;威靈仙,辛、咸、溫,歸膀胱經,具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臣藥;《藥品化義》“威靈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宜通十二經絡,主治風、濕、痰壅滯經絡,致成痛風走經,骨節疼痛,或腫,或麻木;”乳香,辛、苦、溫,歸肝、心、脾經;沒藥,苦、辛、平,歸心、肝、脾經。二藥具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共為佐藥;《本草綱目》“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機,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具開竅消腫之痛之功;《醫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熱,性走而不守,亦能生機止痛;”冰片微寒尚可監制方中他藥之溫,不致出現溫熱之偏頗,故為佐使用藥;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適應病癥為肩痹、邪瘀互結所致的肩周炎及肩關節疼痛,抬舉受限等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產品配方構成比較簡單、生產工藝不復雜,產品質量便于控制,肩周炎痛貼為外用給藥,直接貼附于病變肩關節,使藥物經皮膚吸收直到達病變部位,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具有使用方便,質量穩定,改善癥狀快,便于攜帶等特點。本品方藥組成既體現了中醫學治痹的傳統特色,又吸收民間治痹的實踐經驗,配方中既體現了中醫治療痹病以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為主的醫理與治則,同時又表現了民族用藥攻伐的特色,認為不管何種原因所致的痹癥,均由氣血凝滯,絡道痹阻所致,不通則痛;因此,“通痹”成為治療痹證的又一重要原則,方中“見血飛”為民間習用治療肩痹疼痛的藥物,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即體現了這一特色。本品配方組成藥味安全性較好治療痹證的處用中藥制劑,一般多含有川烏、草烏或馬錢子等毒性較大的藥味,難以堅持長期使用,本產品中所含藥物,無明顯毒副作用,臨床可長期使用,安全性較好。
本發明的實施例1將姜黃600g、威靈仙450g加8倍量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用1.2μm微孔濾膜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見血飛450g、乳香100g、沒藥100g加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50g,混勻,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1000片,規格為7×10cm,即得。
本發明的實施例2本實施例由姜黃400g、威靈仙300g、見血飛300g、乳香60g、沒藥60g、冰片30g制作成貼膏制劑;具體地說將姜黃、威靈仙加6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把見血飛、乳香、沒藥加8倍量的85%乙醇回流提,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得到的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混勻,再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等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片,即得;本發明的實施例3用姜黃800g、威靈仙500g、見血飛500g、乳香130g、沒藥130g、冰片70g制作,將姜黃、威靈仙加10倍量的90%乙醇回流提取,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把見血飛、乳香、沒藥加12倍量的65%乙醇回流提,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得到的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混勻,再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片,即得;臨床驗證,療效明顯。例某女,54歲,長期肩關節疼痛,舉手投足不便,就醫診斷為肩周炎,來診給其“肩周炎痛貼”10貼,每日一貼,十天后復診,癥狀完全消失,舉手自如。
經制成的“肩周炎痛貼”臨床驗證100例療效統計于下(10貼一療程)性別 痊愈顯效無效男 16 22 7女 24 21 10從100例臨床使用“肩周炎痛貼”有效率達83%,是治療肩周炎及肩關節疼痛較佳的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肩周炎痛貼,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姜黃400-800g、威靈仙300-500g、見血飛300-500g、乳香60-130g、沒藥60-130g、冰片30-70g制作成貼膏制劑。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肩周炎痛貼,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份計算,它由姜黃600g、威靈仙450g、見血飛450g、乳香100g、沒藥100g、冰片50g制作成貼膏制劑。
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這種肩周炎痛貼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按照給定的比例,將姜黃、威靈仙加6-10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把見血飛、乳香、沒藥加8-12倍量的乙醇回流提,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得到的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混勻,再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片,即得。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肩周炎痛貼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將姜黃600g、威靈仙450g加8倍量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水溶液備用,藥渣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用1.2μm微孔濾膜濾過,濾液與水溶液合并,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見血飛450g、乳香100g、沒藥100g加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在80℃時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合并上述兩種浸膏,待冷卻后加入冰片50g,混勻,加入橡膠、松香、氧化鋅、羊毛脂、凡士林制成的基質中,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打孔、切成1000片,規格為7×10cm,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肩周炎痛貼及其制備工藝,它由姜黃、威靈仙、見血飛、乳香、沒藥、冰片制作成貼膏制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產品配方構成比較簡單、生產工藝不復雜,產品質量便于控制,直接將本品貼附于病變肩關節,使藥物經皮膚吸收直到達病變部位,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具有使用方便,質量穩定,改善癥狀快,便于攜帶等特點,本產品中所含藥物,無明顯毒副作用,臨床可長期使用,安全性較好。
文檔編號A61K9/06GK1546102SQ200310111099
公開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日
發明者吳昊峰 申請人:吳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