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經口咽前路寰樞椎復位固定鈦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椎鈦板,尤其是涉及一種采用鈦鋁釩合金為材料、具有即時復位和鎖定機制的用于寰樞椎脫位經口咽前路即時復位內固定手術的復位固定鈦板。
背景技術:
寰樞椎脫位多為顱頸交界外傷、炎癥、先天性畸形、腫瘤等因素引起,其發病并非少見,而且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當頸脊髓前部存在壓迫因素時,經口咽入路可以直接從前方切除寰椎前弓及樞椎齒狀突,解除頸脊髓腹側的壓迫。現行的固定手術均為減壓后再行后路手術,國內尚沒有從前路經口咽的固定手術。而減壓后的后路幾種固定方法各有其缺點寰樞鋼絲固定不能提供足夠的固定作用;枕頸融合雖然固定牢靠,但顯著損失了枕頸部和頸椎的功能;經關節螺釘、椎板夾等其它的后路寰樞固定手術因為需要在前路減壓后從仰臥位變為俯臥位,而在此過程中脊柱的穩定性極低,所以有可能會對脊髓造成致命的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口咽入路減壓和即時復位后直接從前路固定寰樞椎的復位固定鈦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一種經口咽前路寰樞椎復位固定鈦板,該復位固定鈦板的板體外輪廓呈倒置的梯形,其橫斷面呈弧形,板體上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寰椎兩側側塊的兩個腰圓形固定孔,板體下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樞椎椎體的兩個圓形固定孔,板體的中間設有夾口,板體下半部分的中間設有與夾口連通的滑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1)板上方的固定孔為腰圓形,可以方便地調整寰椎側塊的進釘點和進釘角度,加上板下方的圓形固定孔,可使四枚螺釘的成角固定的合力就會產生壓緊板的固定力,通過四枚鎖釘將板固定于寰椎和樞椎,達到寰樞椎前方堅強固定的作用,而且保存了寰枕關節之間的活動,減少了枕頸和頸椎功能的損失;(2)通過板體上的夾口和滑槽,直接應用復位器械,經口咽入路即可方便地完成脫位的寰樞椎的復位過程,對于以往較為棘手的難復位的寰樞椎前脫位非常有效;(3)與現有的后路手術相比,完成前路減壓后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在術中翻身,直接完成經口咽內固定,減少因術中翻身可能對脊髓造成致命損傷的危險;(4)在后路結構不完整時,以往的后路固定手術不適合的病例仍然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鈦板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鈦板的A-A橫向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鈦板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螺釘部分進入鈦板時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螺釘完全進入鈦板時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復位固定鈦板的板體外輪廓呈倒置的梯形,厚度為2mm,其橫斷面呈弧形,采用鈦鋁釩合金制成,與寰樞椎前面的解剖形狀基本吻合。板體上方的兩角部對稱開有兩個腰圓形固定孔1,用于固定板體在寰椎兩側側塊上,固定孔呈腰圓形,便于調整進釘點。板體下方的兩角部對稱開有兩個圓形固定孔2,用于固定板體在樞椎椎體上,板體的中間開有方形夾口3,用于插入復位鉗,板體下半部分的中間設有與夾口連通的滑槽4,用于復位寰椎時樞椎臨時固定螺釘的滑動。具體固定時,從上方的兩個腰圓形1固定孔擰入的寰椎固定螺釘的方向為沿寰椎的長軸方向,在從前向后擰入螺釘復位固定鈦板時,螺釘需向后外側方向,使兩枚螺釘之間有一個分開的角度;從下方的兩個圓形固定孔2擰入的樞椎螺釘的置入方向需垂直于樞椎椎體前表面,有一個向內側的傾斜角度,使兩枚螺釘之間有一個內聚的角度,這樣,四枚螺釘的成角固定的合力就會產生壓緊板體的固定力。通過四枚鎖釘將板固定于寰椎和樞椎,從而達到寰樞椎前方堅強固定的作用,而且保存了寰枕關節之間的活動,減少了枕頸和頸椎功能的損失。
如圖4、5所示,用于固定板體的螺釘螺紋的外徑大于鈦板螺釘孔的內徑,螺紋的內徑小于鈦板螺釘孔的內徑,因而不能直接將螺釘插入鈦板,但可以擰入鈦板的孔直至螺釘根部。螺釘的根部1mm無螺紋,與鈦板契合,所以在擰緊螺釘后因最后的螺紋可阻擋螺釘從板退出,使螺釘和板成為一體,即將螺釘鎖于鈦板上。
權利要求1.一種經口咽前路寰樞椎復位固定鈦板,其特征在于該復位固定鈦板的板體外輪廓呈倒置的梯形,其橫斷面呈弧形,板體上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寰椎兩側側塊的兩個腰圓形固定孔,板體下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樞椎椎體的兩個圓形固定孔,板體的中間設有夾口,板體下半部分的中間設有與夾口連通的滑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經口咽前路寰樞椎復位固定鈦板,該復位固定鈦板的板體外輪廓呈倒置的梯形,其橫斷面呈弧形,板體上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寰椎兩側側塊的兩個腰圓形固定孔,板體下方的兩角部對稱設有用于固定板體于樞椎椎體的兩個圓形固定孔,板體的中間設有夾口,板體下半部分的中間設有與夾口連通的滑槽。本實用新型具有對脫位的寰樞椎術中即時復位的功能,可以方便地調整寰椎側塊的進釘點和進釘角度,通過從四個固定孔進入的四枚鎖釘將板固定于寰椎和樞椎,達到寰樞椎前方堅強固定的作用,而且保存了寰枕關節之間的活動,減少了枕頸和頸椎功能的損失。
文檔編號A61B17/56GK2607962SQ0322432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18日
發明者尹慶水, 艾福志, 徐英忱 申請人:尹慶水, 艾福志, 徐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