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屬醫藥領域,具體涉及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丹參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環障礙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包括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清除過氧化物、抑制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粘附、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細靜脈內的白蛋白漏出等。丹參通過對微循環的多環節、多靶點綜合作用,發揮了其預防和治療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環障礙作用。然而,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需要長期治療時,丹參需靜脈給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口服的丹參制劑也能取得與靜脈給藥近似效果的話,對于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微循環障礙性疾病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復方丹參滴丸的應用范圍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目前已證實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增加冠脈血流量,舒張血管平滑肌,促進側枝循環的開放,提高靜脈竇血氧含量,明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和梗塞;保護細胞免受缺氧及缺氧/復氧的損傷;對缺血心肌細胞再灌注心肌細胞壞死性變化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改善微循環;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促進纖溶,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滯度,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脂質過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降低血漿內皮素的含量,顯著改善動物的肝、腎和胰腺等臟器功能;阻止血管及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增強免疫;調節植物神經平衡,等等,并應用于相應的有關疾病(中國專利CN1348815A)。復方丹參滴丸雖然有改善微循環方面的報道,但微循環的改善是結果,并未詳細說明是通過哪一個或幾個環節或靶點的作用而使微循環得以改善。目前,尚未見有關復方丹參滴丸抗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作用而改善微循環的報道。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新用途。
本發明通過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腸系膜細靜脈內FITC(熒光素)標識白蛋白外漏的動態、連續性、可視化觀察,可見復方丹參滴丸經口給藥對大鼠腸系膜細靜脈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白蛋白的外漏均有顯著地抑制作用。
缺血再灌注產生的過氧化物損傷血管內皮和血管基膜,促使白蛋白外漏。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更加劇了白蛋白外漏。白蛋白外漏和肥大細胞脫顆粒是微循環障礙的重要標志之一。本發明證明復方丹參滴丸不但具有抑制白蛋白外漏的作用,而且其抑制白蛋白外漏作用在再灌注早期優于丹參靜脈給藥。復方丹參滴丸將丹參與三七和冰片配伍,其維護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對丹參單獨使用不能發揮作用的缺血早期白蛋白外漏也有抑制作用。另外,復方丹參滴丸具有服用和攜帶方便,可以長期服用等優點,所以,復方丹參滴丸可作為預防和治療微循環障礙性疾病的理想藥物。
圖1復方丹參滴丸預給藥對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腸系膜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外漏的影響。
圖2復方丹參滴丸后給藥對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腸系膜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外漏的影響。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一步說明,下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一 復方丹參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前給藥對大鼠腸系膜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的抑制作用(一)實驗方法1.試驗組和對照組(1)正常對照組不進行缺血再灌注處理。
(2)缺血再灌注組經10分鐘基礎觀察之后,用4G聚乙稀管將還流于觀察部的腸系膜動靜脈血管同時結扎10分鐘(缺血),解除結扎(再灌注)。將時間記錄儀調至0處。在同一視野連續觀察30分鐘。
(3)復方丹參滴丸給藥組在缺血再灌注60分鐘前,按0.4g/kg的給藥量,將復方丹參滴丸用生理鹽水溶解,一次性灌胃。
(4)丹參靜脈給藥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鐘前,經頸靜脈緩慢推注丹參注射液1ml(1g丹參提取物/ml),再用連續推注器按每小時1.2g/kg的給藥量,經頸靜脈連續注入丹參注射劑至觀察結束。
2.實驗方法取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實驗動物中心飼養的Wistar雄性大鼠(體重200~250g,Charles River實驗動物,東京),按30mg/kg的劑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進行麻醉。從右側頸靜脈插入并置3G聚乙烯管。沿腹正中線作2~3cm切口,輕柔地把近回盲部的回腸移至腹腔外,將腸系膜在附有薄玻片的臺板上展開。為維持溫度和濕度,在展開的腸系膜的表面持續滴加37℃的Krebs-Ringer緩沖液。腸系膜微循環的動態,用置于37℃恒溫槽內的倒置生物顯微鏡(Diaphot TMD-2S,Nikon,東京)觀察,并用高感度攝像機攝像,S-VHS錄像機錄像。
選直徑在25~40μm之間的細靜脈非分支部(長200μm以上)為觀察部位。經10分鐘基礎觀察之后,用4G聚乙烯管將觀察部的腸系膜動靜脈血管同時結扎10分鐘(缺血),解除結扎(再灌注),將時間記錄儀調至0處。在同一視野連續觀察30分鐘。
3.測定方法細靜脈血管通透性測定將FITC標記的白蛋白按50mg的劑量,經頸靜脈緩慢注入。用熒光顯微攝影系統(C-2400-08,浜松),在波長為420~490nm,發光波長為520nm的條件下激發熒光素發光,觀察并記錄同一細靜脈內外的FITC熒光素的變化。根據從細靜脈管內向細靜脈管外漏出的FITC熒光素變化,經時計算白蛋白的漏出情況,以表示細靜脈血管通透性的變化。
每組6只大鼠的各測定值用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處理,Fisher’spost hoc test檢驗。各組數值用平均數±標準誤表示,設P<0.05為有顯著意義。
(二)結 果圖1顯示復方丹參滴丸和丹參靜脈給藥對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腸系膜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外漏的影響。再灌注開始時,缺血再灌注組的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與正常對照組相比顯著增加。隨著再灌注的進行,缺血再灌注組的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持續增加。丹參靜脈給藥未能抑制再灌注開始時以及再灌注早期(再灌注10分鐘之內)的白蛋白外漏,但在再灌注晚期(再灌注20分鐘及30分鐘)丹參靜脈給藥組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與缺血再灌注組相比顯著地減少。復方丹參滴丸組在再灌注的早期就顯著地抑制了FITC標記白蛋白外漏,在再灌注的晚期,其抑制白蛋白外漏的作用與丹參靜脈給藥相同。
實施例二 復方丹參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后給藥對大鼠腸系膜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的抑制作用(一)實驗方法1.試驗組和對照組(1)正常對照組不進行缺血再灌注處理。
(2)復方丹參滴丸給藥組在缺血再灌注后,將復方丹參滴丸用生理鹽水配成50mg/ml的溶液,在觀察的腸系膜表面連續滴加(2.6ml/min)。
(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給藥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鐘時,用連續推注器按12000u/kg/hr的給藥量,經頸靜脈連續注入SOD至觀察結束。
2.實驗方法同實施例一。
3.測定方法同實施例一。
(二)結 果圖2顯示缺血再灌注10分鐘后加入復方丹參滴丸和SOD對大鼠腸系膜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外漏的影響。再灌注10分鐘時(復方丹參滴丸和SOD投入之前),缺血再灌注組、復方丹參滴丸后給藥組、SOD后給藥組的FITC標記白蛋白的漏出均顯著多于正常對照組。SOD后藥組在連續投入SOD 20分鐘(再灌注30分鐘)時,細靜脈內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沒有改善。復方丹參滴丸后給藥組,在連續投入20分鐘(再灌注30分鐘)時,明顯地改善了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復方丹參滴丸后給藥組的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率不僅顯著地低于缺血再灌注組,也顯著地低于SOD后給藥組。SOD后給藥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腸系膜細靜脈FITC標記白蛋白的外漏,在本觀察的期間內沒有治療作用,而復方丹參滴丸后給藥有治療作用。
權利要求
1.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
2.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
3.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改善白蛋白外漏所致微循環障礙藥物中的應用。
4.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治療白蛋白外漏所致微循環障礙之心腦血管疾病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醫藥領域,具體涉及復方丹參滴丸在制備抑制細靜脈內白蛋白外漏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通過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腸系膜細靜脈內FITC(熒光素)標識白蛋白外漏的動態、連續性、可視化觀察,可見復方丹參滴丸經口給藥對大鼠腸系膜細靜脈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白蛋白的外漏均有顯著地抑制作用。復方丹參滴丸可作為預防和治療白蛋白外漏所致微循環障礙性疾病的理想藥物。
文檔編號A61K9/20GK1522713SQ0310450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17日
發明者韓晶巖, 秋葉保忠, 鈴木秀和, 永田博司, 三浦總一郎, 織田正也, 石井裕正, 一郎, 也, 司, 和, 忠, 正 申請人: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