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中草藥制備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用于主治病毒性肝炎和各類肝損傷病的藥。
背景技術:
病毒性肝炎、肝損傷是損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傳染病,病人預后差,大多數病人轉為慢性,可能發展成肝硬化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損傷主要由機體免疫應答反應所介導,當病毒激活機體免疫系統后,產生致敏淋巴細胞和特異性抗體,特別是病毒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它們不但能與體內病毒起反應而加以殺滅,而且也因受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表面帶有病毒抗原而引起肝損傷,導致肝細胞變性腫脹和壞死。目前,對于這類病中西醫療效不十分令人滿意。例如,西藥干擾素對肝炎病毒消除有一定療效,但經臨床效果不理想,不能殺滅病毒,而且用藥時間長,藥費較高。中成藥類在治療病毒性肝炎和保肝方面各有所不同,有的中藥偏重于清熱解毒,有的著重于活血化淤,有的滋補肝腎等,這些藥物都各有其不足。臨床久服苦寒藥物,可傷脾腎,減少食欲、消化及吸收。另外,許多藥物必須在肝臟內進行氧化、分解、排泄,有的也可直接導致肝臟損害,反而對肝病痊愈不利。
本發明針對目前在藥物治療肝病中存在的不足,結合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理論兩者之長,研制了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和各類肝損傷的口服藥一枝蒿總黃酮膠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研制的口服藥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是以一枝蒿為原料,將一枝蒿全草粉碎、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脫脂、乙酸乙酯萃取、濃縮制成浸膏,其中有效部位總黃酮和酮酸類含量為50%-80%;然后將浸膏經真空干燥制成干膏,加入淀粉制成顆粒,經低溫干燥,整理后裝入膠囊即得成品。該膠囊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和各類肝損傷的口服藥,具有劑量小,療效高,經動物試驗及臨床觀察無毒副作用,治療總有效率為91.0%。
本發明所述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是以一枝蒿為原料,將一枝蒿全草粉碎、用95%乙醇提取、石油醚脫脂、乙酸乙酯萃取、濃縮步驟制成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浸膏,其中有效部位總黃酮和酮酸類含量為50℃-80%;然后將浸膏經真空干燥制成干膏,加入淀粉制成顆粒,經低溫干燥,整理后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制備方法,按下例步驟進行a、首先將一枝蒿全草粉碎成粉末,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溫度70℃-80℃,將提取后的醇提液用石油醚進行脫脂,過濾,濾去石油醚層,保留其殘留物;b、將保留的殘留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三次,萃取溫度為常溫,過濾,濾去乙酸乙酯不溶物,將其余的乙酸乙酯層用0.5%-1%活性炭進行脫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浸膏,該浸膏的有效部位為總黃酮和酮酸類,其含量為50%-80%;c、然后將濃縮后的浸膏經40℃-60℃真空干燥得干膏,將干膏加入淀粉調制成顆粒,經40℃-60℃低溫干燥,整理,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本發明所述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其中一枝蒿的藥理性能為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的干燥全草。七、八月采割、曬干。本品全長10-50厘米。根和根莖圓柱形,土黃色至灰褐色,長帶少數短須根,斷面淺黃色。莖單一或數個,于根莖處彎曲,直徑1.5-3厘米,幼枝和花枝上部密被短絨毛,老枝或枝的下部光滑,又不顯著的細條紋,表面常為紫紅色,斷面白色,中空。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健胃消食,祛風活血。用于感冒、過敏、食積、蛇傷、瘡癤。
本發明所述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藥理學研究一枝蒿是維吾爾醫常用藥材,文獻報道一枝蒿全草含有黃酮類、酮酸類、氨基酸、甙類、多糖類、揮發油、多肽、生物堿等化合物。我們分析了一枝蒿有效成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保肝作用、治療免疫性肝炎、抗氧化、抗過敏作用研究及誘導人肝癌細胞凋亡時p53與Bcl基因的表達等實驗研究,并采用電子順磁共振方法檢測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O2-°、OH°的抑制作用,旨在闡明該藥防治疾病的科學內涵。一、實驗材料1.藥物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由本發明提供。
2.試劑磷酸組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產品;凍干皮內注射用卡介苗,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產品;天花粉,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教研室提供;四氯化碳,北京市新光化學試劑廠產品;D-氨基半乳糖氨鹽酸鹽,北京科技協作中心精細化學分部產品;脂多糖,SIGMA公司產品;5,5-二甲基-1-吡咯啉-N-氮化物(DMPO)購自美國Sigma公司。二甲基亞砜(DMSO),化學純試劑,上海硫酸廠產品。氫氧化鈉,分析純試劑,上海試劑三廠產品。NaH2PO4,K2HPO4,H2O2,FeSO4.7H2O,EDTA,均為國產分析純試劑。QGY-7701(人肝癌)細胞,由中科院上海細胞生物所細胞庫提供;焦碳酸乙二脂(DEPC)、隨機引物(Oligo[dT]15Primer)、脫氧核糖核酸酶抑制劑(Rnasin)、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均為Promega產品;反轉錄酶(M-MuLV ReverseTranscriptase),MBI Fermentas產品;Taq DNA聚合酶(5u)、PCR擴增緩沖液,上海生工(Sangon)產品;Marker(φχ174/Hinc IIdigest)為日本(TOYOBO)公司產品。
3.動物Wistar大鼠、體重200±20g,二級;NIH小鼠,體重20±1.4g,二級,雌雄個半,均購自自治區衛生廳醫學實驗動物中心。
4.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Vital-200型全自動生化測定儀,荷蘭威圖公司產品;ER200D-SRC型電子順磁共振儀及ER4111-VT變溫裝置,德國Bruker公司產品;PCR熱循環儀(Gene Amp PCR System 9700型),Perkin-Elmer公司;紫外光度儀(Gene QuantTMII RNA/DNA Calculator型),Amersham pharmaciabiotech公司。二、方法與結果(一)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抗過敏研究1.對同系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的影響取健康雄性大鼠5只,各鼠每足跖注射0.1ml天花粉-氫氧化鋁凝膠混懸液(5mg/ml),同時ip 0.1ml卡介苗強化,15天后心臟取血,離心得到抗血清。用前將抗血清用生理鹽水稀釋10倍。另取大鼠安表1隨機分組,在各鼠背部脫毛處皮下注射抗血清0.1ml致敏,共3點。48h后iv 5me(5mg)天花粉的0.5%伊文思藍溶液進行攻擊。于致敏前1天開始給藥,連續給藥3天。抗原攻擊后0.5h,斷頭處死大鼠,將皮膚藍斑消化,離心,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收度(A)。結果見表1。
表1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大鼠PCA反應的影響(X±SD)組別 動物數劑(g/kg) 吸收度A 抑制率(%)空白對照組5 - 0.96±0.14 -地塞米松組5 0.01 0.04±0.02***95.8給藥組6 0.50 0.38±0.07***60.1給藥組6 1.00 0.11±0.02***88.5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AR表示一枝蒿結果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具有明顯的抑制同系大鼠PCA反應的作用,而且濃度與抑制作用之間存在正比依賴性關系。2.對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響取大鼠26只,ig給藥,每日一次,共5天,于末次給藥后15h大鼠背部剪毛處皮內注射磷酸組胺生理鹽水溶液0.1ml(750μg/ml),每鼠2點,同時iv 1ml 0.5%伊文思藍溶液,0.5h后斷頭處死大鼠,按PCA方法測定皮膚各反應點的吸收度(A)。結果見表2。表2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磷酸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響(X±SD)組別動物數 劑量(g/kg) 吸收度A 抑制率(%)空白對照組 7-0.92±0.29 -地塞米松組 60.01 0.38±0.11***58.7給藥組 70.50 0.73±0.16***20.6給藥組 61.00 0.70±0.22***23.6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
結果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具有明顯的抑制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而且濃度與抑制作用之間存在正比依賴性關系。3.對大鼠同種細胞抗體介導的肥大細胞脫顆粒的影響取大鼠5只,按PCA方法制備大鼠抗天花粉血清。另取大鼠5只,制備大鼠腸系膜標本,每鼠10塊,每塊1cm2,放入臺氏營養液2ml,腸系膜標本1塊及大鼠抗天花粉血清0.2ml,37℃水浴溫育0.5h后用37℃臺氏營養液沖洗標本3次,再加臺氏營養液2ml,37℃水浴溫育10min,按表3劑量向管內加藥,繼續溫育10min,加天花粉抗原0.1ml(1.1mg/ml)攻擊,37℃溫育20min后將標本用甲醛固定,常規染色及封片,用顯微鏡觀察并計數肥大細胞脫顆粒情況。結果見表3。
表3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大鼠同種細胞抗體介導的肥大細胞響
(X±SD)組別 動物數(只) 劑量(μg/ml) 脫顆粒率(%) 抑制率(%)空白對照組10 - 71.7±8.2 -地塞米松組10 50 34.2±9.6***52.9給藥組10 50 30.1±8.7***30.1給藥組10 10035.8±7.6***50.1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
結果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大鼠同種細胞抗體介導的肥大細胞脫顆粒有抑制作用,隨藥物濃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隨著增加。(二)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保肝抗肝炎作用研究1.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取昆明種小鼠60只,按表1隨機分成6組,ig給藥,每日1次,共7天。末次給藥后1h,除空白對照組外其它各組小鼠ip0.1%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0ml/kg。24h后眼球取血,常規分離血清,測定ALT含量,結果見表4。表4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四氯化碳致肝損傷小鼠血清ALT的影響(X±SD)組別動物數(只)劑量(g/kg)ALT(iμ/L)空白對照組 9 - 34.06±11.60肝損傷模型組9 - 128.80±57.36Δ干草甜素片組9 0.3 18.86±8.81***小劑量給藥組9 1.0 42.74±25.69***中劑量給藥組9 2.0 21.81±7.43***大劑量給藥組9 4.0 16.98±7.98***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Δp<0.01,與肝損傷模型組比較***p<0.01。
結果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明顯降低CCl4致肝損傷小鼠的血清ALT含量(p<0.01),作用優于干草甜素片。2.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中毒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取Wistar大鼠42只,按表2隨機分成6組,ig給藥,每日1次,共7天。給藥后第3天、第7天除空白對照組外其它各組大鼠sc 25%四氯化碳0.5ml/100g。末次給藥12h后處死大鼠心臟取血,常規分離血清,測定ALT含量,結果見表5。表5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四氯化碳致急性中毒性肝損傷大鼠血清ALT的影響(X±SD)組別動物數(只)劑量(g/kg)ALT(iμ/L)空白對照組 7 - 20.50±12.82肝損傷模型組7 - 180.0710.40Δ干草甜素片組7 0.2 155.67±50.98*小劑量給藥組7 0.75 147.97±25.78**中劑量給藥組7 1.5 115.57±35.03***大劑量給藥組7 3.0 129.63±21.43***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Δp<0.01,與肝損傷模型組比較*p>0.05,**p<0.05,***p<0.01。
結果表明,不同劑量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明顯降低CCl4致急性中毒性肝損傷大鼠的血清ALT含量(p<0.01),作用優于干草甜素片3.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D-氨基半乳糖氨鹽酸鹽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取昆明種小鼠60只,按表3隨機分成6組,ig給藥,每日1次,共7天。末次給藥后1h,除空白對照組外其它各組小鼠ip D-氨基半乳糖800mg/kg,24h后眼球取血,常規分離血清,測定ALT含量,結果見表6。
結果表明,不同劑量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明顯降低D-氨基半乳糖氨鹽酸鹽致急性肝損傷大鼠的血清ALT含量(p<0.01)表6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D-氨基半乳糖氨鹽酸鹽致急性肝損傷小鼠血清ALT的影響(X±SD)組別 動物數(只) 劑量(g/kg) ALT(iμ/L)空白對照組 9-53.89±19.23肝損傷模型組 9-81.13±40.18Δ干草甜素片組 80.15 54.28±10.12**小劑量給藥組 81.0 57.38±15.53**中劑量給藥組 92.0 56.83±20.60**大劑量給藥組 84.0 50.50±17.78**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Δp<0.01,與肝損傷模型組比較**p<0.05。4.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小鼠免疫性肝炎的預防作用取昆明種小鼠51只,♀♂各半,按表4隨機分成5組,在iv LPS前5天給藥,每日1次,共5天。除空白對照組外其它各組小鼠尾靜脈iv BCG 5×106個菌/鼠,12d后再iv LPS 7.5μg/鼠,造成免疫性肝炎模型,10h后眼球取血,常規分離血清,測定ALT含量,結果見表7。結果,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在ivLPS前5天給藥,對小鼠免疫性肝炎沒有預防作用。
表7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小鼠免疫性肝炎的預防作用(X±SD)組別動物數(只) 劑量(g/kg)ALT(iμ/L)空白對照組 11 - 55.20±8.90肝炎模型組 11 - 79.10±22.80Δ干草甜素片組10 0.3 76.90±32.10*小劑量給藥組10 1.0 72.60±21.90*中劑量給藥組9 2.0 77.10±21.70*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Δp<0.01,與肝炎模型組比較*p>0.05。5.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小鼠免疫性肝炎的治療作用取昆明種小鼠51只,♀♂各半,按表5隨機分成5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其它各組小鼠尾靜脈iv BCG 5×106個菌/鼠,10d天后再ivLPS 7.5μg/鼠,造成免疫性肝炎模型。各組小鼠在iv BCG的當天開始ig給藥(正常對照組和肝炎模型組小鼠ig等容量的生理鹽水),每日1次,連續11d。在iv LPS 10h后眼球取血,常規分離血清,測定ALT含量,結果見表8。
結果,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在ivLPS后繼續給藥,對免疫性肝炎小鼠的血清ALT含量(p<0.01)。
表8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小鼠免疫性肝炎的治療作用(X±SD)組別動物數(只)劑量(g/kg)ALT(iμ/L)空白對照組 11- 26.45±11.81肝炎模型組 11- 31.45±21.83Δ小劑量給藥組101.0 35.70±8.29中劑量給藥組102.0 39.00±8.10大劑量給藥組105.0 13.36±2.93***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Δp<0.05,與肝炎模型組比較料***p<0.01。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CCl4或D-氨基半乳糖氨鹽酸鹽致急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并能治療免疫性肝炎。(三)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抗氧化作用研究1.對O2-°的抑制作用在室溫下,將含有飽和空氣的DMSO與H2O、NaOH溶液定量混勻。NaOH一經加入即計時,反應30min。測量前,定量吸取反應液于直徑3mm的玻璃樣品管內,在溫度130K時進行ESR測定,此時可檢測到O2-°的特征信號,此作為空白對照管。當檢測樣品與O2-°作用時,加入一定量的樣品藥液(5%100%)于產生O2-°的模型體系中,其它條件同前。
EPR操作參數測試溫度(TE)130K,微波頻率(SF)9.67GHz,微波功率(SP)20mW,調制頻率(MF),調制幅度(MA)5.0G,時間常數(TC)500ms,掃場時間(TI)100s,中心磁場(CF)3360G,掃場寬度(SW)300G。2.對OH°的抑制作用利用Fenton反應產生OH·自由基,反應體系中DMPO終濃度100μM,PH7.4 NaH2PO4/K2HPO4緩沖液終濃度40mM,H2O2終濃度100mM,樣品藥液(注作為標準時則加100μl H2O)5%-100%,FeSO4.7H2O+EDTA混和液終濃度300μM,操作時在塑料管依次加入DMPO,緩沖液,H2O2,藥液(或水),最后加Fe2+引發反應,5min后進行EPR測量。
EPR操作參數SW=100G,SF=9.82GHz,MF=100kHz,MA=0.8G,TE=297K。結果根據所測得EPR波譜信號,計算樣品與自由基之間的相互作用因子E。根據E的變化情況,判斷樣品各濃度對自由基的增抑作用。結果見表9、圖1。表9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O2-°、OH°自由基的增抑作用(濃度與相互作用因子E的關系)相互作用因子E樣品濃度(g/ml)超氧陰離子自由基 羥自由基0.10 -0.9999 -0.98890.08 -0.9999 -0.98850.06 -0.4858 -0.95770.04 -0.3053 -0.90200.02 0.9655 -0.73270.01 0.8963 -0.66590.0050.4825 -0.4855由表9、圖1可見,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對O2-°的作用表現為高濃度抑制、低濃度增加的作用。但對OH°自由基表現為濃度依賴性地抑制作用,濃度(M)與相互作用因子(E)之間的回歸關系為E=-1.4199-0.1709 lnM(r=0.9887),IC50=0.00460g/ml。(四)一枝蒿總黃酮膠囊調節人肝癌細胞凋亡基因p53、Fas和Bcl-2的表達1.引物序列 按文獻及Gen Bank庫中p53基因序列設計了兩條引物,p15′-GGTCGACTGACACGCTTCCCTGGATTGG-3′,p25′-GGATCCTGCTTCTGACGCACACCTATTG-3′(295bp fragment)。按文獻[1]設計了Bcl-2及Fas基因序列Bcl-2為5′-GCGTCAACCGGGAGATGTCGCCC,3′-TTTCTTAAACAGCCTGCAGCTTTG(348bp fragment);Fas為5′-GTACAGAAAACATGCAGAAAGCAC,3′-CTCTGCAAGAGTACAAAGATTGGC(342bp fragment)。
2.mRNA提取并反轉錄收集的細胞用PBS溶液洗2次,200ul RNA提取緩沖液離心棄去未裂解細胞和細胞核組成的沉淀,上清用50μg/ml的蛋白酶K,37℃消化30min。然后,加1體積的水飽和酚和0.2體積的氯仿∶異戊醇(24∶1)。離心后用異丙醇沉淀RNA并在-20℃下至少放1h,離心沉淀RNA,用70%的乙醇洗一遍,真空干燥并用DEPC水重溶RNA。向20μl的反轉錄緩沖液中加2μl單鏈[dT]15引物,2.5μl dNTP(各10mmol/L),0.5μlRNasin(1000u/ml),然后,70℃加熱5min,冰上冷卻。簡短離心后加1.2μl Moloney MuLV病毒反轉錄酶(GIBCO公司)并37℃下保溫1h,90℃變性5min,得到的cDNA樣品保存于-70℃。
3.PCR擴增0.2ml的基因擴增體系含2.5μl cDNA,50mmol/L KCL,10mmol/L Tris-HCl,2.5mmol/L MgCl2,0.2mmol/L dNTPs,0.5mmol/L 5′→3′寡核苷酸引物及2.5u Taq酶(Sangon)。PCR反應進行30個循環,并在94℃變性30s,在每個引物相應的退火溫度上退火并在72℃中延伸2min。PCR產物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并用去離子水設陰性對照組。照象系統用正/反665底片,DNA帶用溴化乙錠染色后在紫外燈下顯像。
5.結果本研究以肝癌細胞為模型應用高度敏感的RT-PCR(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研究凋亡基因表達水平,結果顯示5μg/ml、10μg/ml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處理肝癌細胞24h、36h及72h時有大量的p53(圖14、7號泳道,圖22、3、4、5號泳道)基因表達,而bcl-2與Fas基因未見表達(圖12、3、5、6號泳道,圖26、7、8、9、10、11、12、13號泳道),同樣藥物處理前上述三種基因均未見表達(圖214、15、16號泳道)。
6.研究發現,一枝蒿總黃酮膠囊作用于肝癌細胞后,Fas基因與Bcl-2基因沒有表達,而野生型p53基因表達增強。與細胞調亡密切相關的野生型p53基因的表達增加,與細胞分化和增殖有關的Bcl-2基因未表達,說明AR有效部位可能激活肝癌細胞凋亡基因而使細胞發生凋亡。
(五)研究表明,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具有保肝作用、治療免疫性肝炎、抗過敏,并可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對腫瘤細胞的增值及DNA的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藥物濃度與抑制作用之間存在正比依賴性關系。
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急性毒性試驗取8只昆明種小鼠,隨機分4組,每組2只小鼠,按30%、32%、36%、40%濃度,以0.2ml/10g劑量1次給藥,連續觀察3天。結果無一死亡。
根據其結果增加給藥劑量,計每10克0.4ml,1.5小時內分兩次口服,連續觀察3天。結果最大全不致死量(D分鐘)為13g/kg,最小全致死量(Dmax)為17g/kg。
取昆明種小鼠60只,體重20±1.8g,雌雄兼用,隨機分組,每組10只。組件劑量比為1∶1.7,藥業按等比(1∶1.07)稀釋,按40ml/10g,1.5小時內分兩次灌胃給藥,每日觀察,連續7天。記錄動物毒性反應情況和死亡動物分布。結果如下
用CASIO fx-180p計算器,程序按Bliss法計算LD50等有關參數。
|Yr-Y|>0.2,以Yr代替Y進行第二輪計算
|Yr-Y|<0.2,回歸結果滿意,計算結果為LD50=15673.75mg/kgS50=0.0052895%可信區間PL=15304.75-16051.65mg/kg結論本實驗測定結果,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LD50為15674±0.0103mg/kg。
本發明所述的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經過對123例患者用藥臨床觀察,其中男80例,女43例;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14歲;病史最長10年,最短1年;對照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大63歲,最小15歲;病史最長11年,最短的9個月。全部病例均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經過用藥治療,其中實驗組使用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每日3次,每次3粒,3個月為一療程。對照組服用肝脾康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結果用藥兩個療程,治療組123例中顯效86例,好轉26例,無效4例;對照組60例中顯效31例,好轉20例,無效9例。治療組總有效率91.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
參見附1為本發明抗氧化作用實驗中樣品濃度與相互作用因子E之間的關系2為本發明調節人肝癌細胞調亡基因p53、Fas和Bcl-2的表達圖(24小時)圖3為本發明調節人肝癌細胞調亡基因p53、Fas和Bcl-2的表達圖(36小時和72小時)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a、首先將一枝蒿全草10kg粉碎成粉末,用5倍9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溫度70℃,將提取后的醇提液用400ml石油醚進行脫脂,過濾,濾去石油醚層,保留其殘留物;b、將保留的殘留物用400ml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三次,萃取溫度為常溫,過濾,濾去乙酸乙酯不溶物,將其余的乙酸乙酯層用0.5%活性炭進行脫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0的浸膏,該浸膏的有效部位為總黃酮和酮酸類,其含量為50%;c、然后將濃縮后的浸膏經45℃真空干燥得干膏,將干膏加入淀粉調制成顆粒,經45℃低溫干燥,整理,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使用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每日3次,每次3粒,3個月為一療程,總有效率為91.0%,其中對乙型肝炎的總有效率為88.0%,酒精性肝損傷的總有效率為94.0%。
實施例2a、首先將一枝蒿全草10kg粉碎成粉末,用6倍7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溫度75℃,將提取后的醇提液用500ml石油醚進行脫脂,過濾,濾去石油醚層,保留其殘留物;b、將保留的殘留物用500ml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三次,萃取溫度為常溫,過濾,濾去乙酸乙酯不溶物,將其余的乙酸乙酯層用0.8%活性炭進行脫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該浸膏的有效部位為總黃酮和酮酸類,其含量為70%;c、然后將濃縮后的浸膏經60℃真空干燥得干膏,將干膏加入淀粉調制成顆粒,經50℃低溫干燥,整理,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使用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每日3次,每次3粒,飯前半小時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總有效率為89.0%,其中對乙型肝炎的總有效率為87.0%,酒精性肝損傷的總有效率為91.0%。
實施例3a、首先將一枝蒿全草10kg粉碎成粉末,用6倍8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溫度80℃,將提取后的醇提液用600ml石油醚進行脫脂,過濾,濾去石油醚層,保留其殘留物;b、將保留的殘留物用600ml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三次,萃取溫度為常溫,過濾,濾去乙酸乙酯不溶物,將其余的乙酸乙酯層用1%活性炭進行脫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的浸膏,該浸膏的有效部位為總黃酮和酮酸類,其含量為80%;c、然后將濃縮后的浸膏經50℃真空干燥得干膏,將干膏加入淀粉調制成顆粒,經60℃低溫干燥,整理,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使用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每日3次,每次3粒,飯前半小時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總有效率為87.0%,其中對乙型肝炎的總有效率為85.0%,酒精性肝損傷的總有效率為89.0%。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枝蒿總黃酮膠囊,其特征在于以一枝蒿為原料,將一枝蒿全草粉碎、用95%乙醇提取、石油醚脫脂、乙酸乙酯萃取、濃縮步驟制成相對密度為1.10-1.30的浸膏,其中有效部位總黃酮和酮酸類含量為50%-80%;然后將浸膏經真空干燥制成干膏,加入淀粉制成顆粒,經低溫干燥,整理后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2.一種一枝蒿總黃酮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例步驟進行a、首先將一枝蒿全草粉碎成粉末,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溫度70℃-80℃,將提取后的醇提液用石油醚進行脫脂,過濾,濾去石油醚層,保留其殘留物;b、將保留的殘留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三次,萃取溫度為常溫,過濾,濾去乙酸乙酯不溶物,將其余的乙酸乙酯層用0.5%-1%活性炭進行脫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10-1.30的浸膏,該浸膏的有效部位為總黃酮和酮酸類,其含量為50%-80%;c、然后將濃縮后的浸膏經40℃-60℃真空干燥得干膏,將干膏加入淀粉調制成顆粒,經40℃-60℃低溫干燥,整理,裝入膠囊即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枝蒿總黃酮膠囊,是以一枝蒿為原料,將一枝蒿全草粉碎、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脫脂、乙酸乙酯萃取、濃縮制成浸膏,其中有效部位總黃酮和酮酸類含量為50-80%;然后將浸膏經真空干燥制成干膏,加入淀粉制成顆粒,經低溫干燥,整理后裝入膠囊即得成品。該膠囊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和各類肝損傷的口服藥,具有劑量小,療效高,經動物試驗及臨床觀察無毒副作用,治療總有效率為91.0%。
文檔編號A61P1/00GK1380094SQ0211825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9日
發明者斯拉甫·艾白, 哈木拉提·吾甫爾, 阿吉艾克拜爾, 阿不都熱衣木·玉蘇甫, 古力娜·達吾提 申請人:斯拉甫·艾白, 哈木拉提·吾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