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胸腹同步按提式主動深呼吸等效復蘇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心肺復蘇器械,尤其是一種提高復蘇成功率的心肺復蘇器械器械。
實用新型的目的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蘇器,用于從胸外、膈下(即腹部)兩個途徑同步按提,克服單純胸外按提中順應性很大的膈肌之反向浮動的局限性,充分發揮了膈肌、腹肌在深呼氣、深吸氣生理過程中的作用,有效地增加外部機械能的心臟和肺部利用率,提高動脈收縮壓、回心血量、冠脈灌注量和肺部通氣量,從而提高心、肺、腦復蘇的成功率。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設有并聯的兩套吸盤系統——分別作用于胸部和腹部——來實現胸腹同步按提操作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由固定板、立桿、橫桿、杠桿、吸盤桿、大吸盤系統、小吸盤系統、固定板吸盤和連接結構組成(如圖一)。吸盤均為橡膠材料制成,從而適應按提過程中吸盤不致脫離體表的要求;其中大吸盤系統由一個圓形的大吸盤構成,用于胸外壓提;小橡膠吸盤系統用于劍突下至臍周區域的腹部壓提,由于腹部軟,小吸盤系統由多個不同的小吸盤組成(如圖2),且其底面(如圖3)中線部適度下凸(或吸盤中部上下徑較大),小吸盤系統作用于腹部,小吸盤系統由幾個圓形的小吸盤構成,小吸盤系統的底部呈“自行車車座”形狀,以適應劍突下肋弓下腹部的形狀。兩套吸盤系統通過各自的立桿與各自的固定板相連;固定板上固設有吸盤,用于吸固身體腰背部,以保證按提操作過程中患者軀體不離開固定板;兩固定板之間設有板軸,可以此調節兩吸盤的距離以適應不同身長的患者。立桿由兩部分組成立桿下部與固定板固定連接;上部呈丁字形分上端、下端、外端,其中下端與立桿下部組成套管結構,可通過旋轉調節立桿外端的方向,通過伸縮調整立桿的高低,以適應不同身體前后徑的患者。立桿上部的上端在穿過縱軸處設一杠桿軌道,立桿以其遠端與杠桿以軸連接,以使杠桿以立桿遠端為支點在杠桿軌道內上下活動,從而帶動橡膠吸盤系統上下運動,進行胸/腹按提操作。杠桿軌道側面有標尺孔,可據臨床要求的上下幅度插入釘銷,以限定提壓的幅度;立桿上部的上端通過直角軸關節與橫桿連接,從而增加穩定性,又不影響立桿的旋轉,橫桿為套管式結構,其長度經調節后可通過旋釘固定。兩杠桿也為套管式結構,其長度(即力臂)可通過伸縮調節;杠桿的末端設有手柄,手柄有一定的側向活動度,手柄豎直截面為半圓形,兩手柄經對合即為一圓柱(桿)形手柄,套上手柄皮套可方便握持;吸盤桿上端固設有調位滑套,該滑套可沿著杠桿滑動,可據患者不同的體寬(左右徑)調節,滑套上設有螺鈕,旋緊后可固定調位滑套。吸盤桿下端通過活動關節的凹槽座嵌入橡膠與吸盤系統連接(可詳見93219634.9實用新型),從而實現橡膠吸盤系統垂直體表上下運行的要求。杠桿到小吸盤系統底面距離適當短于桿桿到大吸盤底面的距離,以保證腹部受到高于胸部的吸提高度,也避免順應性大的腹部受到過度下壓,這通過兩吸盤桿不同長度及有關調節即可輕易實現。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限制了順應性很大的膈肌在復蘇操作中的反向浮動,大大地增加了機械能的心肌、肺利用率,有效地增加了胸泵、心泵的功率、動脈收縮壓、回心血量、冠脈流量;實施操作的過程模擬了主動深呼氣、主動深吸氣的機制,符合人體生理過程,充分發揮了膈肌(在呼吸中十分重要)、腹肌的“主動”作用,大大增加肺部通氣量和血氧飽和度,更利于心、肺、腦的復蘇。
我們臨床中從400余例院內心跳停止患者選出76例具嚴格可比性的兩組樣本進行不同復蘇手法的研究,其結果示,采用胸腹同步按壓的復蘇手法的復蘇成功率遠大于胸外按壓、插入式(交替、反同步)壓腹之復蘇手法的成功率[2]。Barranco等有類似的報道,并通過臨床研究證實,同步按壓手法可產生高達105mmHg的主動脈壓[1]。不難推斷,胸腹同步按提式機械復蘇操作可產生較之于同步手法(105mmHg的主動脈壓)更高的主動脈壓。
(2)本實用新型較之于單純胸外復蘇器械,其作用于胸部的機械強度得到適度降低,從而降低了軟組織損傷度,防止胸廓骨折(特別是高齡患者)。
(3)杠桿通過長度調整增加力臂,使省力杠桿的優點更為突出,使以女性為多的護理人員同樣勝任體力。
(4)多種調節結構使不同身長、胖瘦的患者均可適用,適用性廣(除腹部嚴重內出血、腸瘺的心停患者外均可)。
圖片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圖2,小橡膠吸盤系統底面放大圖。
圖3,小橡膠吸盤系統側視圖;圖中,1、固定板 2、立桿 3、橫桿 4、杠桿 5、吸盤桿 6、大吸盤系統 7、小吸盤系統 8、固定板吸盤 9、立桿套管 10、杠桿軌道 11、直角軸關節 12、橫桿套管 13、旋釘 14、板軸 15、杠桿套管 16、手柄 17、滑套 18、活動關節實現方式如圖一,本實用新型由固定板(1)、立桿(2)、橫桿(3)、杠桿(4)、吸盤桿(5)、大吸盤系統(6)、小吸盤系統(7)、固定板吸盤(8)通過連接而成。立桿(2)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呈丁字形分上端、下端、外端,其中下端與立桿(2)下部設成套管(9)結構,可通過旋轉調節立桿外端的方向,也通過伸縮調整立桿的高低,以適應不同身體前后徑的患者;立桿上部的上端在穿過縱軸處設一杠桿軌道(10),立桿(2)以其遠端與杠桿(4)以軸連接,以使杠桿(4)以立桿遠端為支點在杠桿軌道內上下活動,從而帶動橡膠吸盤系統上下運動,進行胸/腹按提操作。杠桿軌道(10)側面有標尺孔,可據臨床要求的上下幅度插入釘銷,以限定提壓的幅度;立桿(2)下部與固定板(1)固定連接,立桿(2)上部的上端通過直角軸關節(11)與橫桿(3)連接,從而增加穩定性,又不影響立桿(2)的旋轉。橫桿(3)設有套管(12)結構,其長度經調節后可通過旋釘(13)固定。兩固定板(1)之間主設有板軸(14),可調節固定板(1)之間的角度以適應不同身高的患者;兩杠桿(4)也設有為套管(15)結構,其長度(即力臂)可調節;杠桿(4)的末端設有手柄(16),手柄(16)有一定的側向活動度,手柄豎直截面為半圓形,兩手柄經對合即為一圓柱(桿)形手柄,套上手柄皮套可方便握持;吸盤桿(5)上端固設有調位滑套(17),該滑套(17)可沿著杠桿(4)滑動,滑套上設有螺鈕,旋緊后可固定調位滑套(17),據患者不同的體寬(左右徑)調節;吸盤桿(5)下端通過活動關節(18)的凹槽座嵌入橡膠與吸盤系統連接(可詳見93219634.9實用新型),從而實現橡膠吸盤系統垂直體表的運行的要求。固定板吸盤(8)用于吸固身體腰背部,以防杠桿提吸時離開固定板;大橡膠吸盤系統(6)用于胸外壓提,小橡膠吸盤系統(7)用于劍突下至臍周區域的腹部壓提,由于腹部軟,小吸盤系統(7)由多個不同的小吸盤組成(如圖2),且其底面(如圖3)中線部適度下凸(或中線吸盤上下徑較大),其外周形狀為“自行車之車座”形,以適應劍突下肋弓下的形狀;杠桿到小吸盤系統底面距離適當短于杠桿到大吸盤底面的距離,以保證腹部受到高于胸部的吸提高度,也避免順應性大的腹部受到過度下壓,這通過兩吸盤桿不同長度及有關調節即可輕易實現。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只須將患者放于固定板上,通過上述的有關調整后,將大吸盤系統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為中主的胸部區域,將小吸盤系統置于劍突下、肋弓下至臍周的腹部區域,然后即可持續地、規律地進行腹胸同步接壓、吸提的復蘇操作。
《說明書》參考文獻[1]BarrancoF,LesmesA,IrlesJA,et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sinmultaneous chest and abdominal compressioncomparative study inhumans.Resuscitation 1990;2067-77。
張海鵬,朱金如,李樹軍,等.胸腹同步按壓手法復蘇效果的臨床觀察。中華急診雜志,待發表
權利要求1.一種胸腹同步按提式主動深呼吸等效的心肺復蘇器械,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板、立桿、橫桿、杠桿、吸盤桿、大橡膠吸盤系統、小橡膠吸盤系統、固定板吸盤連接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器械,其特征在于杠桿連接了分別作用于胸、腹部的兩套橡膠吸盤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心肺復蘇器械,作用于腹部的小吸盤系統由多個小橡膠吸盤構成,其外周呈“自行車之車座”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胸腹同步按提式模擬主動深呼吸的心肺復蘇器械。它是由同時作用于胸、腹部的兩套橡膠吸盤系統通過連桿結構組成的省力杠桿裝置。通過本實用新型實現對腹胸部的同步按提,充分發揮了膈肌、腹肌在深呼氣、深吸氣生理過程中的作用,克服單純胸外按提中順應性很大的膈肌之反向浮動的局限性,顯著增加了動脈收縮壓(大于105mmHg)、回心血量、冠脈流量和肺部通氣量,從而提高復蘇成功率。
文檔編號A61H31/00GK2543514SQ01229798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9日
發明者張海鵬, 朱金如, 李樹軍, 張力, 朱永, 李瑋, 蘇立偉, 邱立成 申請人:張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