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火燙傷是意外傷害,給受害者造成極大痛苦。疼痛、感染、疤痕給受害者造成極大的肉體痛苦和心靈創傷,重者或因治療不及時者導致死亡。目前,國內外中、西醫對此傷害,多采用封閉式隔離、包扎、空氣消毒等所謂“無菌療法”,但療效并不令人滿意,還有的誘發其它并發癥,更使人感到棘手。尤其令人痛苦的是遺留下的疤痕,有的采用植皮手術,但其效果也難以補救心靈的創傷。對廣大農村、礦區、遠離城市的邊防指戰員的創傷者,因得不到及時醫療,延誤治療最佳時間,給創傷者造成終生的遺憾和痛苦。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水火燙傷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配方簡單,制備方便,廉價高效,該藥在治療過程中不需隔離、空氣消毒和包扎,不用止痛藥物和消炎藥物,治療方便,痛苦小,療程短,治愈快,無毒副作用,不感染,I、II度水火燙傷不留疤痕,尤其適用于廣大農村和基層醫療單位。
本發明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的主要成份及所占比例如下
生地榆 23-26%綿紋軍21-25%紫草根 17-22%全當歸12-15%寒水石 9-14% 冰片 8-12%香油適量該藥的制備方法是精選上述各種藥材,清洗晾干后,按比例將其分別粉碎至120目,分別裝入瓶中待用,在遇到創傷者時,按上述各藥的比例用適量的香油將其攪拌、調和在一起,攪拌均勻成糊狀,即可使用。
本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的醫治機理和藥理作用,經六十多年的實踐經驗是熱毒、津傷、及瘀是水火燙傷發生發展的三個基本環節。熱傷皮肉,經脈,氣血阻滯,則創面紅、腫、熱、痛,或瘀斑、或出血點、或水泡、或有死肌、焦痂等皆為“瘀變”。若瘀熱蘊結,或感外邪,則又化腐成膿,甚者或有火瘡敗壞變局。火熱燔灼,損傷津液,又耗陽氣,甚者陰損及陽出現厥脫之變。湯火熱極逼毒內攻,或為氣熱、或為營熱。實踐證明生地榆主含地榆糖甙I、II、地榆皂A、B、E、鞣質、可縮短出、凝血時間、收縮血管,故而止血,治療I、II度水、火燙傷確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之功效,體外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均有功效,其泄火、解痛、促進創面愈合之功效顯著;綿紋軍主含葸醌衍生物,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溫經通絡,透發熱氣,止血解毒,活血祛瘀之效,有廣譜抗菌,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為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感染,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創面液體外滲、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止痛;紫草根主含乙酰紫草醌,紫草醌《本草綱目》述“活血涼血、解毒透疹”之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流感病毒,皮膚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菌作用,抗炎、解熱、解毒;全當歸含有揮發油、當歸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A、B12、E及多種為人體必需的多種元素等,有擴張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環,增加微循環供血效果;寒水石有清熱瀉火,止痛消炎、生肌長肉之功效,冰片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之功效,有止痛溫合、防腐作用,可由淺入深,保護創面早日愈合;以上各藥物進行配伍對治療水火燙傷目的明確,正如《本草求原》中述“涼血、消腫痛”,古往今來均有論證,均用以清熱解毒,止痛生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效果顯著,抗菌消炎抑制滲出作用很強,尤其對綠膿桿菌的殺害力更為明顯,改善創面血循環,滋潤皮膚創面,防止結痂不積膿,促進早期愈合,不留疤痕,經多年醫療統計,有效率100%,治愈率98%,配方簡單,制備容易,便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將精選、清洗、晾干的生地榆200g、綿紋軍185g、紫草根150g、全當歸120g、寒水石85g、冰片70g,分別粉碎成120目的細粉,分別裝入瓶內備用,如遇水火創傷者,將上述各藥按此例將其配伍后,攪拌均勻,用適量香油將其攪拌成糊狀而用。
使用方法1、清理創傷面先剃除水火燙傷部位及附近的毛皮,剪除指(趾)甲,用0.9%生理鹽水除去一切污染及異物,包括大、小水泡殘留的上皮,繼而用紗布輕輕收干創面水份。
2、暴露療法讓創面完全暴露于空氣中,不加覆蓋、包扎,將攪拌好的糊狀藥,在創面直接均勻涂敷,厚度為0.5cm,反復涂敷不暴露創面為宜。
3、攝護措施四肢創傷者,應適當抬高患肢,軀干,下肢創傷者,宜臥床休息,病情較重者,應絕對臥床,并定時翻身,減少創面受壓。注意飲食,多食水果、禽蛋、蔬菜、瘦肉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魚、腥等刺激發物。
本方劑敷藥后3-5分鐘即可止痛,有一種涼爽感,I、II度創面5-7天可愈,不留疤痕,無毒及副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生地榆23-26%,綿紋軍21-25%,紫草根17-22%,全當歸12-15%,寒水石9-14%,冰片8-12%,香油適量以能將上述中藥粉碎成的120目粉劑攪拌成糊狀外敷藥為適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選生地榆、綿紋軍、紫草根、全當歸、寒水石、冰片,將其分別粉碎為120目粉狀,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用適量香油將其攪拌成糊狀,涂敷于創傷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水火燙傷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由生地榆、綿紋軍、紫草根、全當歸、寒山石、冰片和適量香油所制成的一種粥狀外敷劑,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各種藥分別粉碎成120目粉劑,分別裝入瓶中備用,使用時將粉劑中藥按比例混合在一起進行充分攪拌,加入適量香油攪拌成糊狀,涂在清理干凈的創面上,不加覆蓋、包扎,厚度為0.5cm,反復涂敷以不暴露創面為宜,敷藥僅3-5分鐘即可止痛,見效快,療程短,III度水火燙傷不留疤痕,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8%,該制劑配方簡單合理,易制備,適用廣大農村和邊沿地區基層醫療單位。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364612SQ0113042
公開日2002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9日
發明者張光林, 張世杰, 張世清, 張立芬, 蘭躍文 申請人:張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