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軟軸式可控動脈阻斷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適用于顱內動脈瘤瘤頸夾閉術中。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年發病率達10.3/10萬,首次出血死亡率達40%,二次出血死亡率更高達40~75%,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而診斷明確后的瘤頸夾閉術可徹底治愈該病。但是,顱內動脈瘤瘤頸夾閉術是神經外科界公認的風險極高的手術,因顱內動脈瘤幾乎全部發生于顱底知名動脈上,術中動脈瘤破裂出血(出血率可高達8~42%)可導致病人術中大出血死亡或術后嚴重并發癥,如植物狀態、偏癱、失明、內分泌紊亂等,所以,探索顱內動脈瘤術中有效控制載瘤動脈的方法以避免以上情況發生,一直是神經外科工作者的重要奮斗目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軟軸式可控動脈阻斷夾,在術中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可在阻斷時間、程度上隨意控制載瘤動脈,從而使神經外科醫生從容處理出血、夾閉瘤頸,避免術中死亡,使術后嚴重并發癥發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動脈阻斷夾、軟軸、控制鉗連接而成。動脈阻斷夾由夾臂、關節組成,可自由開合,單側夾臂呈半橢圓型,一側夾臂為平行的雙股鋼柱,另一側為單股鋼柱;軟軸有多節中空的細鋼柱、鋼絲構成,每節鋼柱兩端呈粗糙的球面狀,一端凸而另一端凹,相鄰兩節的相鄰面在不同角度結合時可密切吻合;控制鉗鉗柄上有彈簧片、調控螺母。顱內動脈瘤瘤頸夾閉術中顯露載瘤動脈后,選取適宜大小的動脈阻斷夾,用顯微器械小心地跨置在載瘤動脈的動脈瘤近心端,使動脈阻斷夾對載瘤動脈呈“環抱”、“鎖固”狀態,保證動脈瘤不破裂時不損傷動脈,不滑脫、漂離動脈。軟軸鋪設在術野中不影響下一步手術操作的位置,經手術切口引出并與控制鉗連為一體,控制鉗放在手術切口外不易觸、碰的地方。若手術順利,動脈瘤未破裂,則術后松開控制鉗,取下動脈阻斷夾,撤出本器械;若術中動脈瘤破裂出血,則不必顧慮術野急速涌出的大量鮮血,逐漸用力收緊控制鉗,吸引器清理出血并觀察無活動性出血后旋緊調控螺母,在腦組織可以耐受缺血的時間內從容夾閉動脈瘤頸。若手術時間長,其中亦可間斷、程度不等的松開動脈阻斷夾,以保證腦組織缺血時間不會太長。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術中動脈瘤無破裂出血時,該器械對手術操作、腦組織、血管無任何影響,術中若出現動脈瘤破裂出血,則可在時間、程度上隨意控制載瘤動脈近心端,使手術者從容夾閉瘤頸,手術質量產生了質的飛躍。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2是阻斷夾放大視圖。
圖3是軟軸鋼柱的剖視圖。
圖中1.動脈阻斷夾2.控制鉗3.鋼柱4.鋼絲5.軟軸6.調控螺母7.彈簧片8.單股夾臂9.雙股夾臂10.關節在
圖1中,動脈阻斷夾(1)、控制鉗(2)由鋼柱(3)、鋼絲(4)所組成的軟軸(5)連接,控制鉗(2)的調控螺母(6)、彈簧片(7)保證動脈阻斷夾(1)處于適宜開合狀態并保持一定張力。
在圖2所示的動脈阻斷夾(1)中,單股夾臂(8)可在雙股夾臂(9)的縫隙中在關節(10)的作用下自由活動,可有效避免剪切力對動脈內膜的損傷,單股夾臂(8)的末端與鄰近鋼柱(3)的一端連接,雙股夾臂(9)的末端與鋼絲(4)連接。動脈阻斷夾(1)太大則術中放置困難,且影響進一步手術操作,太小則不能對所控動脈構成“環抱”、“鎖固”狀態,一般長徑在10mm左右。
在圖3所示的鋼柱(3)中,中間的空腔可容納鋼絲(4)自由活動。
權利要求一種軟軸式可控動脈阻斷夾,其特征是動脈阻斷夾、控制鉗間有軟軸連接,動脈阻斷夾一側夾臂為平行的雙股,中間的縫隙可容納另一側單股夾臂自由活動。
專利摘要一種軟軸式可控動脈阻斷夾,適用于顱內動脈瘤瘤頸夾閉術中,有動脈阻斷夾、軟軸、控制鉗連接而成。動脈阻斷夾一側夾臂為平行的雙股,其中縫隙可容納另一側單股夾臂自由活動,軟軸在任意彎曲時可傳遞動脈阻斷夾所需張力,控制鉗保證本器械工作時處于凝固狀態。動脈瘤瘤頸夾閉術中,在顱外、時間、程度上實現對載瘤動脈的隨意控制,手術質量產生了質的飛躍。
文檔編號A61B17/12GK2442636SQ00236960
公開日2001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1日
發明者徐勤偉, 宋芳, 杜海燕, 郅西環, 毛素芳 申請人:徐勤偉, 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