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管徑控制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體外循環用靜脈管徑控制鉗。
體外循環是心內直視手術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在體外循環轉流早期需要逐漸將靜脈引流管由夾閉到打開,而在體外循環即將結束時又需要將靜脈引流管由全開逐漸夾閉。這兩個過程是體外循環的關鍵技術之一,但目前用管鉗控制靜脈引流的方法仍有缺陷,這種鉗子只能完全打開或完全夾閉,不能任意改變靜脈引流管,不便于精確、微量地調節靜脈回流。目前,國外使用的是靜脈管徑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價格昂貴且要加大預充量,許多外國灌注師基于上述缺點也未真正使用這種裝置,而是采用與中國灌注師類似的方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任意地精細調節引流管口徑的新型管徑控制鉗。
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管徑控制鉗的鉗體包括左、右鉗柄,其特征在于該管徑控制鉗還包括一個定量控制齒條(9)、一個定位控制齒條(8)、一個制動桿(7)和一個制動桿復位簧片(5);所述定量控制齒條(9)和定位控制齒條(8)呈弧形,并且上、下間隔設置在左鉗柄內側;所述制動桿(7)通過鉚釘活動固定于右鉗柄上,制動桿(7)的一端(4)位于上述兩齒條(8)、(9)之間,制動桿(7)手動控制部分延伸在該鉗柄外側;當制動桿(7)被壓下時,制動桿端部(4)向上運動與定量控制齒條(9)相接觸,并靠各自的圓弧齒相互配合固定;當制動桿(7)釋放時,制動桿端部(4)在復位簧片(5)張力作用下,向下運動與定位控制齒條(8)相接觸,并靠各自的尖齒相互配合固定。
本實用新型具有簡單易行、可靠方便、精確無誤、價格便宜等優點。本裝置不僅可快速完全打開或完全關閉,還可對管徑的控制進行任意盲操作,這將有利于提高體外循環的灌注質量及安全性,同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以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
圖面說明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管徑控制鉗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見附圖本裝置的鉗體分左、右鉗柄,其結構參照了工業上用的大力鉗設計原理。在左鉗柄內側垂直上、下間隔固定有兩個呈圓弧形的控制齒條,其中一個是定量控制齒條(9),一個是定位控制齒條(8),在右側鉗柄上,用鉚釘活動固定有一個制動桿(7),該制動桿(7)的一個端(4)位于上述兩個控制齒條(9)、(8)之間,制動桿(7)的手動控制部分延伸在該側鉗柄的外側,便于手動控制。當壓下制動桿(7)時,其端部(4)向上運動,與定量控制齒條(9)接觸,該控制齒條(9)與制動桿(7)端部對應處均有圓弧齒相互配合,可在鉗子定量打開時,產生輕微震動的控制功能,以達到對管徑的隨意盲操作。松開制動桿(7)時,該制動桿受一個張力簧片(5)的作用,向下運動與定位控制齒條(8)接觸,該控制齒條(8)與制動桿端部(4)對應處,均有尖齒相互配合,可以使鉗體固定在某一個開合度上。
圖中1是左鉗口,2是右鉗口,3是鉚釘,4是制動桿端部,5是簧片,6是簧片固定鏍釘,7是制動桿,8是定位控制齒條,9是定量控制齒條。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管徑控制鉗,它包括左、右鉗柄,其特征在于該管徑控制鉗還包括一個定量控制齒條(9)、一個定位控制齒條(8)、一個制動桿(7)和一個制動桿復位簧片(5);所述定量控制齒條(9)和定位控制齒條(8)呈弧形,并且上、下間隔設置在左鉗柄內側;所述制動桿(7)通過鉚釘活動固定于右鉗柄上,制動桿(7)的一端(4)位于上述兩齒條(8)、(9)之間,制動桿(7)手動控制部分延伸在該鉗柄外側;當制動桿(7)被壓下時,制動桿端部(4)向上運動與定量控制齒條(9)相接觸,靠各自的圓弧齒相互配合固定;當制動桿(7)釋放時,制動桿端部(4)在復位簧片(5)張力作用下,向下運動與定位控制齒條(8)相接觸,并靠各自的尖齒相互配合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管徑控制鉗,它包括左、右鉗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定量控制齒條、一個定位控制齒條、一個制動桿和一個簧片。所述定量控制齒條和定位控制齒條呈弧形,并且上、下間隔設置在左鉗柄內側,制動桿活動固定于右鉗柄上,制動桿一端位于上述兩個控制齒之間,并通過與不同的控制齒接觸,完成調整和定位的功能。本裝置可任意地精細調節引流管口徑,具有盲操作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B17/00GK2414755SQ0020639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17日
發明者賈在申, 龔慶成 申請人:賈在申, 龔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