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脈輸液時所用的醫療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
以往醫護人員給患者輸液前,調節滴壺液面時須將滴壺倒置,待滴壺內蓄有一定量液體時,再將其復原。有時掌握不當,會造成滴壺內液體蓄量過多或產生氣泡,再調節液面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浪費藥液,又很不衛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既操作簡便,經濟實用,又節約藥液,成本低的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輸液器是在原一次性輸液器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回氣管,將輸液器的進氣口與滴壺之間通過回氣管連通起來制成的。其回氣管的一端和進氣管相通,另一端緊貼滴壺內壁和滴壺連通,滴壺的體積被設計的比原有的小,導管也變細。使用時先將輸液器插入藥瓶,待藥液自行充滿整個管道后,去掉蓋帽即可注射。如在滴注過程中需臨時給藥,可將藥液慢慢推入進氣管。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本輸液器供一次性使用,它克服了過去輸液時需人工控制滴壺內液面高度,且易產生氣泡等主要缺點,應用此輸液器可大大減輕勞動強度,并且具有使用簡便,經濟實用等優點。由于所有管道變細,可節省原材料50%左右。
圖1為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原理及使用情況。
本實用新型包括軟塑料回氣管5,總長度247-317mm,內徑為1-2mm,一端與進氣管2相通,另一端緊貼滴壺7內壁并伸入其內,其伸入長度不小于12mm。軟塑料導管6,內徑為1-2mm,總長度為236-306mm,一端與刺針1相通,另一端垂直伸入滴壺內,其伸入長不小6mm。以上兩管相互平行,其相對外壁間距離不小于6mm。伸入壺內的長度差為不小于6mm。
刺針1由硬塑料制作,長度為50-75mm,帶有雙孔,雙孔間縱向距離為20-45mm,并分別與進氣管2和導管6相通。進氣管2由硬塑料制做,長度為35-45mm,口徑為1-2mm,并與水平線成45度仰角,其內裝有濾網4,其上有蓋帽3,且與回氣管5相通,滴壺7由軟塑料制做,為正圓柱形,內徑不小于14mm,長度不小于25mm。導管8由軟塑料制做,內徑為1-2mm,長度為925-1020mm,其上帶有調速器9和終端過濾器10。
該輸液器的主要輸液原理如下當藥液經導管6流入滴壺時,使藥瓶內壓強減小,滴壺,內壓強增大,此時滴壺內的氣體回氣管流入藥瓶內,故滴壺內的壓強保持原來大小不變,這樣流入滴壺內的藥液便不能流出滴壺而存于其內。當藥液升高至回氣管時,由于藥液阻塞了回氣通路而導致回氣受阻,藥液繼續滴下時便壓縮滴壺內的氣體而使壺內氣體所占空間體積減小,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壺內壓強將增大,當超過導管8內的大氣壓強時,壺內的藥液便開始不斷地流出滴壺。
本輸液器使用前,應將進氣管上的蓋帽關嚴,然后刺針插入藥瓶,如藥液不下,可用手輕捏滴壺引液下流,去掉蓋帽后,靜脈穿刺。
使用本輸液器時,如藥瓶內需注入其他藥液時,應將瓶內壓力氣體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該輸液器是在原一次性輸液器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在輸液器的進氣管(2)和滴壺(7)之間增加一個回氣管(5),回氣管(5)的一端和進氣管(2)相通,另一端緊貼滴壺(7)內壁和滴壺(7)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其特征在于刺針(1)上帶有雙孔,雙孔間的距離H為20-4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護人員給患者輸液時所用的一次性自控液面無氣泡輸液器,它是由一個回氣管將原來輸液器的進氣口與滴壺之間連通起來而成,使用時,將輸液器插入藥瓶內,當滴壺內液面達到一定高度時,藥液自動流出滴壺。此輸液器具有結構合理簡單,操作簡便,經濟實用,不易產生氣泡,減輕勞動強度,成本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M5/14GK2415769SQ00203099
公開日2001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30日
發明者張羽 申請人: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