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中草藥有效成分緩釋制劑,尤其涉及丹參酮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丹參酮為中草藥丹參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有較好的療效在心血管方面,丹參總脂溶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和具有心肌鈣通阻滯劑的作用;在抗菌消炎方面,丹參酮對革蘭陽性菌,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在抗腫瘤方面,丹參酮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細胞毒殺傷作用,是一種高效低毒的腫瘤細胞分化誘導劑。
然而,丹參酮為難溶性藥物。將丹參脂溶性有效成分給大鼠灌胃的實驗表明,該藥在體內吸收效果差。將丹參酮I、丹參酮IIA分別給動物連續給藥一個月,結果仍未見療效。而將丹參酮IIA磺化,使其成為水溶性產物—丹參酮IIA磺酸鈉后,經動物耐缺氧試驗,結果顯示有效,并通過108例冠心病療效觀察發現丹參酮IIA磺酸鈉對冠心病心絞痛和胸悶的癥狀有一定療效,并能改善缺血性心電圖,且毒性小,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丹參酮IIA磺酸鈉是丹參酮IIA在醋酐存在下,用濃硫酸磺化、鹽析,用甲醇結晶而得。濃硫酸和甲醇對人體均有害,其中甲醇為有毒藥品。此外,丹參酮為熱不穩定的化合物,在除去甲醇的過程中,若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則不可避免地導致丹參酮的降解。
因此,將丹參酮制備成固體分散物以使其同時具有速效和緩釋作用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是人們所十分期盼的。固體分散技術是由Sekiguchi等首先提出的,主要是用來提高難溶性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其制備方法主要有熔融法、溶劑法和溶劑-熔融法等。近年來,該項技術已開始應用于緩釋制劑的研究。水溶性藥物及難溶性藥物均可用固體分散技術制備緩釋固體分散物,特別是難溶性藥物用固體分散技術開發緩釋產品,尤為一種值得研究的新途徑。目前,對于將丹參酮制備成固體分散物尚未有這一方面的專利和文獻報道。此外,以水溶性材料PVC與水不溶性材料EC為聯合載體以制備難溶性藥物的固體分散物亦極少有文獻報道。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同時具有速效和緩釋作用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及其制備方法,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發明的構思是這樣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低粘度的乙基纖維素為聯合載體,以乙醇為溶劑,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丹參酮固體分散物。使丹參酮以無定型態(包括單個分子和分子簇團等狀態)高度分散于聯合載體中。乙基纖維素作為不溶性網狀骨架材料,起阻止高能態的丹參酮快速釋放的作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為水溶性材料,起提高丹參酮和EC對水的潤濕性以及產生孔道的作用。通過調整載體EC和PVP的比例以調節丹參酮的釋放速率,達到既速效又緩釋的效果;通過調整噴霧干燥的條件以獲得流動性好的球形粉末粒子。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所說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為一組合物,其組分和含量為丹參酮粉末5~30%水溶性材料60~90%水不溶性材料 2~20%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
所說的丹參酮粉末為丹參提取物,該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一現有技術,在文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河北省興隆制藥廠,中草藥通訊.1977,1212”和“雷其云,朱新民,朱素琴,等.陜西新醫藥.1984,13(3)61”中已有公開的報道;所說的水溶性材料為聚乙烯吡咯烷酮(進口分裝,K30);所說的水不溶性材料為低粘度的乙基纖維素(7-11cp)。
由于乙基纖維素作為不溶性網狀骨架材料,能起阻止高能態的丹參酮快速釋放的作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為水溶性材料,能起對丹參酮和乙基纖維素對水的潤濕性以及產生孔道的作用,因此通過調整載體乙基纖維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比例以調節丹參酮的釋放速率,即可達到既速效又緩釋的效果。因此,上述組合物的比例最好為丹參酮粉末5~25%水溶性材料65~88%水不溶性材料 2~15%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
優選的比例為丹參酮粉末5~20%水溶性材料70~85%不溶性材料2~10%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
上述丹參酮固體分散物亦是這樣制備的將丹參酮粉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纖維素分別以質量百分比5~30%、60~90%、2~20%共同溶于無水乙醇中,無水乙醇用量以使丹參酮達到或接近飽和為好,然后將此混合溶液在超聲波清洗機內超聲混合3~15分鐘,再將該混合液在噴霧干燥器中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條件為進風溫度為30-60℃;進料速度為15-100毫升/分鐘,霧化器轉速為40-50Hz,旋風分離器壓差為50毫米水柱,干燥粉末即為丹參酮固體分散物。
對所獲得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進行體外溶出度試驗,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穩定性加速實驗,理化分析,其結果表明,所說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提高了難溶性藥物丹參酮的體外溶出度,使其不僅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快速釋放,而且能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釋放。同時,工藝過程不改變丹參酮的化學結構,使用的輔料無毒、無污染,操作簡便,制劑穩定,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試驗方法(1)樣品中丹參酮含量的測定實驗得丹參酮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C=11.8509A-0.1121(r=0.9998)。式中,C為丹參酮濃度(單位為μg/mL),A為丹參酮的吸光度。
精確稱取樣品適量,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使其全部溶解并稀釋至刻度,然后在760CRT雙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計中測定268nm處的吸光度,再由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丹參酮的含量。
(2)體外溶出度測定方法采用中國藥典1995年版中的漿法測定法。溶出介質分別為pH=1.2的無酶人工胃液、pH=5.8的蒸餾水和pH=6.8磷酸鹽緩沖液,體積均為900mL。精確稱取樣品適量(相當于純丹參酮150mg),撒入攪拌(轉速為100r/min)著的已預熱并保持在37±0.5℃的上述溶出介質中。當樣品剛接觸溶液時開始計時,分別于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1h,1.5h,2h,3h,4h,5h,6h,7h,8h,9h,12h定位吸取溶液3mL,用0.8μm微孔濾膜過濾,同時立即向溶出介質中補加同溫介質3mL,濾液用無水乙醇稀釋后。用760CRT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于268nm處測定稀釋液的吸光度,根據測得值由標準曲線計算丹參酮的溶出度。試驗重復三次。(經紫外光譜掃描,本工作采用的載體材料以及溶出介質在268nm波長附近均無吸收峰,它們對樣品中丹參酮檢測的干擾可忽略)。
(3)理化分析分別采用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和紅外光譜對固體分散物進行理化分析。其中,X-射線衍射的工作條件為Cukα靶,電壓40kV,電流60mA,掃描速度4°/min,步長0.02°/RP。掃描電鏡工作條件為高壓15kV,樣品干撒于樣品蓋上,噴金;紅外光譜工作條件為波數范圍400-4000cm-1,精度4波數,掃描次數32,KBr壓片。
(4)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穩定性加速實驗將制備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置于溫度為40℃、相對濕度為75%的恒溫箱中保存3個月,然后測定其溶出度。
(5)試驗所用儀器超聲波清洗機(上海必能信超聲波儀器廠);噴霧干燥機(上海大川原干燥設備有限公司);RC-1A型溶出試驗儀(上海黃海藥檢儀器廠);760CRT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Rlga Ku3030E3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理學);S-250掃描電子顯微鏡(Cambridge),FI-IR520紅外光譜儀(Nicolot)。
(6)對比機械混合物的制備將丹參酮、PVP、EC以固體分散物中的比例均勻混合,并粉碎至能全部通過100目篩。
以下將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有關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將3克丹參酮粉末、16克聚乙烯吡咯烷酮(進口分裝,K30)和1克低粘度乙基纖維素(7-11cp,新鎮化工一廠)溶于600ml無水乙醇中,然后將此混合溶液在超聲波清洗機內超聲混合10min后,濾去不溶性雜質,再將該混合液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條件為進風溫度為45℃;進料速度為35ml/min,霧化器轉速為45Hz;旋風分離器壓差為50mm水柱。干燥粉末即為丹參酮固體分散物。
圖1為丹參酮與上述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體外溶出度的比較圖。
圖2為固體分散物在pH值不同的介質中的溶出度比較圖。
圖3,圖4,圖5,圖6分別丹參酮、聚乙烯吡咯烷酮與乙基纖維素(16∶1,w/w)的混合空白載體,丹參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纖維素三者機械混合物以及實施例1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7,8分別為丹參酮及實施例1的固體分散物的SEM照片。
圖9為丹參酮,丹參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纖維素三者機械混合物及實施例1固體分散物的紅外光譜圖。
圖1中,所用介質為pH=1.2的無酶人工胃液。圖中,曲線1為所說的固體分散物,曲線2為丹參酮。縱坐標為丹參酮累積溶出率,橫坐標為溶出時間。從圖1可看出,實施例1的固體分散物顯著提高了丹參酮的溶出度,1小時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為38.5%,是丹參酮原藥的15.4倍;12小時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為73.8%,是丹參酮原藥的19.8倍。由于水溶性載體聚乙烯吡咯烷酮占有很大的比例,1小時內固體分散物中丹參酮溶出較快,而此后溶出變得緩慢,釋藥動力學與Higuchi模型接近(相關系數為0.9664)。
圖2中,曲線1、2和3分別為固體分散物在pH=6.8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H=5.8的蒸餾水和pH=1.2的無酶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由圖2可見,雖然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溶出度隨溶出介質的pH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值很小。
由圖3,4,5,6可見,在丹參酮與載體的機械混合物中仍然存在丹參酮的晶體衍射峰,而在實施例1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中,丹參酮的晶體衍射峰已基本被抑制。這表明,所說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中的丹參酮是以無定形態存在的。
從圖7和8可以看出,丹參酮為片狀和柱狀等形狀的晶體,經粗粉碎后,最大顆粒長度仍超過100μm。從圖8中可以看出,本技術制備的固體分散物顆粒呈球形,粒度小于10μm,未發現丹參酮的結晶,這與X射線衍射結果是一致的。這進一步證明了丹參酮是以無定形狀態包埋于載體之中的,而且可能是以分子或分子簇團等高能態分散的。由于丹參酮的化學勢和比表面積較丹參酮原粉有顯著增大,因此丹參酮的溶出度顯著地提高了。
圖9中,曲線1,2,3分別為丹參酮,丹參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纖維素三者的機械混合物和實施例1的固體分散物的紅外光譜圖。從圖9比較中不難發現,固體分散物與組成比例相同的機械混合物的紅外光譜在指紋區以及其它區域的峰的數目和位置是基本一致的,沒有顯示丹參酮與PVP以及EC之間有氫鍵結合,這表明,固體分散物中丹參酮與載體之間未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僅僅是物理作用。
穩定性加速試驗前后固體分散物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示于表1。
表1穩定性加速試驗前后固體分散物在pH=1.2的無酶人工胃液中的累積溶出百分率(%)時間/h 0.5 1 2 3 4 5 6 7 8 9 12加速實驗前 30.1 38.5 48.0 53.9 58.0 61.9 66.0 69.0 71.6 72.3 73.8加速實驗后 31.6 37.4 46.3 54.8 59.2 63.0 66.9 69.5 70.7 69.8 72.6從表1中比較不難發現,固體分散物的溶出度在穩定性實驗前后無明顯差異。這表明,本方法制備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是穩定的。
實施例2將3g丹參酮粉末、15g聚乙烯吡咯烷酮(進口分裝,K30)和2g乙基纖維素(新鎮化工一廠,7-11cp)共同溶于600ml無水乙醇中,然后將此混合溶液在超聲波清洗機內超聲混合約10min,再將該混合溶液噴霧干燥。噴霧干燥的條件為進風溫度為45℃,進料速度為35ml/min,霧化器轉速為45Hz,旋風分離器壓力為50mmH2O。干燥粉末即為丹參酮固體分散物。
圖10為丹參酮以及實施例2制備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在pH=1.2的無酶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曲線1為實施例2的固體分散物,曲線2為丹參酮。圖中,橫坐標為溶出時間,縱坐標為丹參酮累積溶出百分率。
從圖10可看出,固體分散物顯著提高了丹參酮的溶出度,1小時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為28.5%,為丹參酮原料藥的11.4倍;12小時的累積溶出百分率為52.6%,為丹參酮原料藥的14.1倍。由于EC比例增加,PVP比例減小,實施例2的固體分散物在1h后的釋藥速率明顯低于實施例1的固體分散物。
權利要求
1.一種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其特征在于組分和含量為丹參酮粉末5~30%水溶性材料60~90%水不溶性材料 2~20%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所說的丹參酮粉末為丹參提取物;所說的水溶性材料為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說的水不溶性材料為低粘度的乙基纖維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其特征在于組分和含量為丹參酮粉末5~25%水溶性材料65~88%水不溶性材料 2~15%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其特征在于組分和含量為丹參酮粉末5~20%水溶性材料70~85%不溶性材料2~10%以上均為質量百分比。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丹參酮粉末、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纖維素按所述比例溶于無水乙醇中,然后將此混合溶液超聲混合3~15分鐘,再將該混合液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條件為進風溫度為30-60℃;進料速度為15-100毫升/分鐘,霧化器轉速為40-50Hz,旋風分離器壓差為50毫米水柱,干燥粉末即為丹參酮固體分散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丹參酮固體分散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無水乙醇用量以使丹參酮達到或接近飽和。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丹參酮固體分散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低粘度的乙基纖維素為聯合載體,以乙醇為溶劑,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丹參酮固體分散物。使丹參酮以無定型態(包括單個分子和分子簇團等狀態)高度分散于聯合載體中。并通過調整載體EC和PVP的比例以調節丹參酮的釋放速率,達到既速效又緩釋的效果;通過調整噴霧干燥的條件以獲得流動性好的球形粉末粒子。
文檔編號A61K9/14GK1277840SQ0011943
公開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1日
發明者儲茂泉, 古宏晨, 劉國杰 申請人:上海維來現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華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