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胃腸超聲顯像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在國際專利分類表中,屬于醫用配制品與診斷范圍(A61K 49/00)。特別涉及胃腸超聲檢查用的顯象劑及其制備方法。
從醫學的一般知識獲得,胃腸道內由于氣體和內容物的存在,以往被視為超聲檢查的盲區。國外從1972年,國內從1976年開始,利用水充盈法,中藥顯像等方法,在超聲檢查胃部疾病方面取得進展,但對早期胃癌及胃其它小病灶難以定性診斷。目前胃腸超聲顯像劑通常有食品型配方、中藥配方及食品加中藥配方三大類,能顯著提高聲像質量、顯示胃腸器官細小病灶的好手段。但是食品制劑中含有蠶豆淀粉,對于少數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酸(G6PD)缺陷的人,會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的嚴重后果,同時由于配制時加入了少量白糖,對于糖尿病人來說產生了禁忌。中藥配方、食品加中藥配方組成的胃腸超聲顯像劑,因為藥味較濃而且中藥價格較高,而受到一定限制。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口感好、檢查適應范圍廣泛,包括糖尿病、G6PD缺陷癥在內的所有病人均可服用檢查,診斷率高而價格低廉的胃腸超聲顯像劑及其制備方法。
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公開如下胃腸超聲顯像劑由主料和配料組成,主料為薯類、麥類混合的干淀粉,配料為脫脂奶粉。薯類干淀粉重量占主料總重量的10—30%;麥類干淀粉重量占主料總重量的70—90%,主料按每兌水100毫升用量7.6克配制;配料按每兌水100毫升0.25-0.5克用量配制。
先將主料粉碎、熟化,然后過篩,制成直徑約0.6毫米的干淀粉,然后加入配料充分拌和,最后消毒包裝。
自1994年以來,按上述方案配制的胃腸超聲顯像劑在市、縣級醫院臨床使用累計5000余例,具有口感與常用食用物一樣的特點,病人極易接受,因此服用速度快,實踐表明平均每人為0.38分鐘,比前述專利的人均服用速度0.53分鐘快0.15分鐘。這樣,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食道及賁門區的量增多,使該段擴張性明顯改善,胃腔快速充盈,迅速徹底消除胃內氣體及偽影,明顯提高聲像圖的清晰度,從而有利于病灶的顯示,提高了診斷率。另外,不含蠶豆、白糖,因此適用所有病人,不會發生急性溶血一類禁忌癥。還有一個特點是取材廣泛,制作簡便,價格比對比專利下降20%左右。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主料配制將薯類和麥類先粉碎,然后熟化,經過過篩,制成直徑約0.6毫米的干淀粉。按薯類干淀粉占主料總重量的10—30%和麥類總重量的70—90%混和。例1,薯類干淀粉的10%,麥類的90%;例2,薯類為30%,麥類為70%;例3,薯類為15%,麥類為85%。主料用量為每兌水100毫升7.6克,即550毫升水42克。
配料為脫脂奶粉,用量的每兌水100毫升0.25—0.5克。然后與主料充分拌和,并且按國家食品衛生要求,進行消毒包裝。
臨床使用中,常用550毫升水,因此以此作說明。把上述顯像劑(一般控制在44克)倒入600毫升以上的杯子中,然后加入40℃左右溫開水約105毫升,濕透并充分攪拌。再加入沸水約445毫升,攪拌均勻,冷卻至37℃左右即可使用檢查。檢查胃時,成人用量550毫升,兒童用量酌減。檢查大腸,成人用量為1200—1500毫升,兒童用量酌減。
權利要求
1.一種胃腸超聲顯像劑由主料和配料組成,其特征在于主料為薯類、麥類混合的干淀粉;配料為脫脂奶粉。
2.如權利要求1所說的胃腸超顯像劑,其特征在于薯類的干淀粉重量占主料總重量10—30%,麥類干淀粉重量占主料總重量的70—90%,主料按每兌水100毫升用量7.6克,配料脫脂奶粉每兌水100毫升量0.25—0.5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腸超聲顯像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主料粉碎、熟化和過篩,制成直徑約0.6毫米的干淀粉,然后加入配料充分拌和,最后進行消毒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系醫學超聲檢查人體胃腸及胃周器官的胃腸超聲顯像劑及制法。主料由薯類、麥類組成。配料為脫脂奶粉。將主料薯、麥類粉碎、熟化、過篩、制成直徑約0.6毫米的干淀粉,再與配料充分混和,然后消毒包裝。經臨床五千余例實踐證明,符合臨床胃腸超聲診斷要求,口感如一般食物,服用快,迅速消除胃內氣體及偽影,明顯提高受檢臟器聲像的清晰,使診斷率提高;取材廣,制作簡便,成本低;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49/22GK1326788SQ0011774
公開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1日
發明者黃世林, 浦明娟 申請人:黃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