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少陽證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病,目前對該病的治療多采用中藥湯劑或西藥對癥治療,存在著療效不夠確切、患者不易接受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行之有效、又服用方便的少陽證治療劑。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少陽證治療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少陽證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取方于反復實踐、反復印證、具有和解少陽、兼清熱養陰的家藏秘驗方。
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分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等份制備本發明藥物的配方優選重量配比范圍是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3~15份本發明藥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12份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生產方法是將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共同放入容器內,加水浸過藥面(約高出藥面5cm),充分浸泡后,直接煎煮,自沸騰時起計算煮1~1.5小時。過濾后,再加水浸過藥面再煮,自沸騰時起計算煮1小時左右,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使雜質沉淀,過濾,濃縮,滅菌,制得合劑。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少陽證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130例系統臨床觀察,并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西醫治療方法相當的少陽證患者70例為對照組。從住院病人中選擇病例,采用六經辨證,參照《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中醫研究院趙金鐸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第一版)的診斷標準確診的少陽證患者,且以寒熱往來為主證、體溫<40℃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70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20天。治療組服本發明藥物。對照組按常規抗感染、對癥降溫。基礎治療,維持內環境平衡,必要時輸液,補充電解質,兩組相同。采用以體溫為重點觀察指標,首次給藥4小時內半小時測一次體溫,以后改為每小時一次。每日查舌、脈1~2次,觀察時間7天。
服用方法20ml/次,日服2次,飯后溫服。
臨床觀察結果如表
兩組療效經X2檢驗P<0.01,有極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實施例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1200g。
生產方法如下將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共同放入鋁制容器內,加水6000ml,浸泡30分鐘后,徐徐加熱,近沸前用武火(強火),沸騰后用文火(微火)煮沸1.5小時,過濾,濾渣再加水3000ml,再煮沸1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使雜質沉淀,過濾,加熱濃縮至4000ml,滅菌,制得合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等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3~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各12份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劑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劑是合劑。
6.權利要求5所述治療少陽證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共同放入容器內,加水浸過藥面(約高出藥面5cm),充分浸泡后,直接煎煮,自沸騰時起計算煮1~1.5小時;過濾后,再加水浸過藥面再煮,自沸騰時起計算煮1小時左右,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使雜質沉淀,過濾,濃縮,滅菌,制得合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的治療少陽證的藥物,它是以柴胡、黃芩、青蒿、炙鱉甲、白術、茯苓、枳殼為原料,采用中藥傳統的煎煮方法,分別煎煮、過濾兩次,合并兩次濾液,靜置,使雜質沉淀,再過濾,滅菌,制得合劑。本發明配方嚴謹,傳統制作,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31/00GK1326758SQ00114619
公開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1日
發明者胡杰一 申請人:胡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