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中藥導治滲透療法的消炎止痛藥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痛(風寒、濕痹)、腰腿痛、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頸椎病、腰間盤脫出癥、肩周炎等各種疼痛病的消炎止痛藥及其制備工藝。
目前現有的治療上述疾病的給藥方法不外乎以下幾種口服、靜脈點滴、肌肉注射、外敷膏藥或噴藥等幾種方法,這些給藥方法,有的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有的有皮肉之苦,而且需經肝臟的“首過效應”,以口服及外敷給藥為例口服給藥存在著給藥時間長、見效緩慢、止痛效果不明顯;外敷膏藥滲透效果又不夠理想。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上述一些疾病的患者提供一種消炎止痛藥及其制備工藝,它是將濃縮的消炎止痛藥通過導治滲透透皮給藥方法直接到達病所,能快速起到明顯的消炎止痛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消炎止痛藥包括如下成份獨活20-40克、寄生20-40克、紅花20-40克、肉桂10-30克、赤芍20-40克、甘草10克-30克,其制備工藝是將上藥三至五劑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煮沸4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適量煮沸3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后裝瓶。其應用方法是將制備好的中藥湯劑浸在藥墊上略加溫,然后應用治療儀,按中醫的經絡穴位配方,電離后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達病所。使之迅速、快捷、高效地發揮中藥的治療作用。其藥理及主治(1)獨活性味辛、苦、溫,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等癥,現代藥理研究它具有鎮痛、鎮靜、抗炎、催眠等作用。(2)寄生性味辛、甘、平,有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瘺弱、偏枯、腳氣、風寒濕痹、胎病、血崩等癥。現代藥理研究它具有降壓、利尿、抗病毒的作用。(3)紅花性味辛、溫,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功能。主治癥瘕、經閉、瘀血作痛、痛腫、跌打損傷。現代藥理研究它具有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降三硝酸甘油脂等功效。并能拮抗乙酰膽堿引起的腸管痙攣。(4)肉桂性味辛、甘、熱,具有補腎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之功效。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損、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現代藥理研究它具有鎮痛、鎮靜、降溫解熱之功效,又能降壓、殺菌,對革蘭氏染色陽性菌效果更好,外敷可治療胃痛、胃腸脹氣、瘺痛。(5)赤芍性味酸、苦、涼。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瘀滯經閉、征癜積聚、腹痛、脅痛、血、目赤、癰腫。現代藥理研究它具有解痙、鎮痛、降壓、抗炎、抗潰瘍、抗菌解熱之功能,對志賀氏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病毒均有效。(6)甘草性味甘、平,有和中緩急潤肺、調和諸藥之功能。主治瀉火,治咽喉腫痛、潰瘍、癰疽。將上藥組合在一起具有溫經散寒、去風勝濕、活瘀止痛之功效。適用范圍治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痛,軟組織損傷、跌打損傷、腰痛、腿痛等各種疼痛。
本發明的中藥是在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其消炎止痛藥及給藥途徑較之其現有技術的優點在于1、配方科學合理,既符合中醫的理、法、方、藥,又有現代醫學藥理學為依據,適用范圍廣,對治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痛(風寒、濕痹)、腰腿痛、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頸椎病、腰間盤脫出癥、肩周炎等各種疼痛病的效果明顯。2、與口服、打針相比無任何痛苦。3、不經過肝臟的首過效應。4、對胃腸道無刺激,而且避免了消化酶類對藥物的破壞作用。5、藥物集中直達病所,能迅速、快捷、高效的發揮其治療效應。6、集理療、熱療、電療、中藥療法為一體,標本兼治。7、安全可靠,無毒付作用。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臨床應用情況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將獨活20克、寄生20克、紅花20克、肉桂10克、赤芍20克、甘草10克,五劑藥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煮沸4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適量煮沸3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成500毫升后裝瓶。
實施例2將獨活30克、寄生30克、紅花30克、肉桂20克、赤芍30克、甘草20克,五劑藥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煮沸4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適量煮沸3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成500毫升后裝瓶。
實施例3將獨活40克、寄生40克、紅花40克、肉桂30克、赤芍40克、甘草30克,三劑藥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煮沸4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適量煮沸3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成500毫升后裝瓶。
其應用方法是將制備好的中藥湯劑浸在藥墊上略加溫,然后應用治療儀,按中醫的經絡穴位配方,電離后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達病所,使之迅速、快捷、高效地發揮中藥的治療作用。兩年來,用本發明治療了如下疾病(1)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200人次,總有效率96%,治愈率50%。(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0例,總有效率95%。(3)軟組織損傷患者300人次,總有效率96%,全愈率70%。(4)跌打損傷患者60例,總有效率98%,治愈率68%。(5)腰間盤脫出癥患者50例,總有效率93%。
病例介紹1、張艷女46歲患風濕性關節炎十余年,雙膝關節疼痛。曾服用過多種藥物,療效欠佳。于99年3月份開始使用本發明的消炎止痛藥,用導治滲透透皮療法治療了三次后,關節疼痛明顯緩解,治療6次后疼痛消失,又繼續治療4次,鞏固療效,直至病愈。
2、郭鵬飛 男42歲 2000年4月29日工作時,突發腰腿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由兩人扶入診室,經檢查醫生初步診斷為腰間盤脫出癥,囑其做磁共振檢查,但因腿疼長,不能平臥,只好先用消炎止痛藥滲透治療一次,疼痛明顯減輕,然后再去做磁共振診斷為腰3、4、5節椎間盤脫出,繼續采用本藥本法治療五次后疼痛消失,一療程后無任何痛苦上班。
3、劉麗 女 33歲勞作時,右踝部扭傷,局部腫痛,活動受限,曾去當地醫院就診,服三七片、沈陽紅藥二天,仍腫痛較重,即來診,排X光片后,骨質未見異常。隨之應用本藥本法進行治療,三天后,腫脹消除,疼痛明顯減輕,右足活動自如,接著又繼續治療5次,病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中藥導治滲透療法的消炎止痛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成份獨活20-40克、寄生20-40克、紅花20-40克、肉桂10-30克、赤芍20-40克、甘草10克-30克。
2.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藥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三至五劑藥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煮沸4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再放入水中煮沸30分鐘取汁,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后裝瓶。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消炎止痛藥及其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將制備好的中藥湯劑浸在藥墊上略加溫,然后應用治療儀,按中醫的經絡穴位配方,電離后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達病所。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中藥導治滲透療法的消炎止痛藥及其制備工藝,其消炎止痛藥包括如下成份:獨活20—40克、寄生20—40克、紅花20—40克、肉桂10—30克、赤芍20—40克、甘草10克—30克,將三至五劑藥用溫水充分浸泡三個小時,放在文火上煎煮三次,將三次藥汁混于一起濃縮后裝瓶。其應用方法是將制備好的中藥湯劑浸在藥墊上略加溫,然后應用治療儀,按中醫的經絡穴位配方,電離后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達病所。療效明顯、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M37/00GK1279969SQ0011050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8日
發明者馮麗華 申請人:馮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