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敷膏藥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敷膏藥的制備方法。
在現有技術中,外敷膏藥有許多種,如CN1051675公告的“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用該項專利所制成的膏藥稱可治療骨質增生病;和CN1040146公告的“結核膏藥的配制及其治療方法”,它稱可治療頸部淋巴結結核和皮膚瘺道疾病;及CN1007983公告的“一種燒傷膏制備方法”一項專利等。上述膏藥幾乎都只是對癥治療,且僅限于治表,從病理學角度上看,各項專利對所涉及到的病癥很難徹底治愈。
而CN1049970公告了“一種外敷膏藥制備方法”專利技術,它所選用的中藥組合物除當歸、紅花、大黃、穿山甲、防風、川烏、沒藥、血蝎外,還選用了白芨、烏藥、白芷、生地、獨活、甘草、土別蟲、杜仲、荊芥、首烏、蒼術、赤芍、木瓜、大艽、牛夕、川芎、申姜、草烏、五加皮、觀草、白蘞、木別子、肉桂、苦參、透骨草、乳香、雄黃、虎骨、麝香等藥物。但是所述方法中選用的虎骨等名貴藥材很難得到,不適用于批量生產。
本發明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多種病癥,且藥源豐富的外敷膏藥的制備方法。
為完成上述任務,本發明所提出的外敷膏藥的制備方分下列步驟(按制備100帖膏藥計算)首先選用人參、鹿茸、沒藥、川烏、蛤蚧、五加參、防風、天麻、五味子、木楓子、鱉甲、龜板、生地、熟地各90-12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當歸、川貝各60-90g,及大黃、木香、丁香、霍香各30-50g,冬蟲夏草、細辛、細紅花、血蝎各20-30g,黃芪、靈芝各選用0.2-0.35Kg;其次將上述各味藥烘干并將其研成細末,然后混合、均質,再加入3-4Kg香油和1-2Kg松香末將其制成粘稠狀;最后將上述粘稠物放在容器內,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變成黑色的膏狀物,分裝該膏狀物即得該膏藥。
本發明在制作時還可選用傳統的膏藥制作方法,即將各味藥研成細末后放入裝有醋的容器內漬泡,并令藥材浸透,然后將該容器覆蓋嚴密,不要使藥汁泄出。煮膏藥時要注意掌握三上三下,以泄其藥勢,使藥味能夠析出。上是指使藥液煮沸后騰騰翻滾,下是指沸騰的藥液逐漸冷卻沉靜下來很久。當將藥煮成膏狀后,取出適當量分裝在紙類物件上即可成為該膏藥。
本發明所提出的膏藥,經實踐證明它具有解表形寒、祛風除溫、止疼逐瘀、活血通絡、利關節強筋骨、解毒生肌、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濕氣、關節炎、跌打損傷(破血除外)、腰肌勞損、坐骨神經和腦神經痛、胃寒、紅白痢疾等多種病癥。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范圍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
如要制備100左右的膏藥,首先取人參、鹿茸、沒藥、川烏、蛤蚧、五加參、防風、天麻、五味子、木楓子、鱉甲、龜板、生地、熟地各9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當歸、川貝各70g,及大黃、木香、丁香、霍香各30g,冬蟲夏草、細辛、細紅花、血蝎各20g,黃芪、靈芝各選用0.35Kg;其次將上述各味藥烘干并將其研成細末,然后混合、均質,再加入4Kg香油和1Kg松香末將其制成游離態的糊狀;最后將上述糊狀物放在容器內,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變成黑色的膏狀物,分裝該膏狀物即得該膏藥。
權利要求
1.一種外敷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制備100帖膏藥計算)首先選用人參、鹿茸、沒藥、川烏、蛤蚧、五加參、防風、天麻、五味子、木楓子、鱉甲、龜板、生地、熟地各90-12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當歸,川貝各60-90g,及大黃、木香、丁香、霍香備30-50g,冬蟲夏草、細辛、細紅花、血蝎各20-30g,黃芪、靈芝各選用0.2-0.35Kg;其次將上述各味藥烘干并將其研成細末,然后混合、均質,再加入3-4Kg香油和1-2Kg松香末將其制成粘稠狀;最后將上述粘稠物放在容器內,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變成黑色的膏狀物,分裝該膏狀物即得該膏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敷膏藥的制備方法,該膏藥選用人參、鹿茸等多種中藥,然后將這些中藥研成細末,再加入香油將其制成粘稠狀,經過一段時間烘烤即可得該膏藥。該膏藥可治療風寒濕氣、關節炎、跌打損傷(破血除外)、腰肌勞損、坐骨神經和腦神經痛、胃寒、紅白痢疾等多種病癥。
文檔編號A61P25/02GK1298710SQ0011031
公開日2001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12日
發明者邱曉輝 申請人:邱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