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中醫外科諸癥藥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治療中醫外科內服外敷兼用丸劑和丹劑藥物的制備方法。
外科病癥諸多,病因亦很復雜,主要是跌打損傷,瘀血凝滯腫痛,癰疽瘡毒、惡瘡頑癬、發背等所致的一切無名大毒,昏困欲死,一切外科頑癥所引起的血行不暢、瘀血內阻、毒發攻心,細菌、病毒所致的各種外科嚴重感染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常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直接妨礙著患者的勞動和學習。醫務工作者曾研制出不少藥物,但在應用中均不夠理想,主要表現在目前治療同類病癥的藥物具備“行血散瘀、辟穢、解毒、消腫、止痛”功能的藥物,根本沒有。即使有,況且功能與主治范圍,給藥途徑比較局限,而且成本也高,毒副作用大。經30余年在祖傳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改進提高,嚴格篩選、應用、化裁、制作工藝反復研究,并經多種動物試驗,及臨床患者多種病例實踐驗證,制備出一種內外兼用的丸劑“黎洞丸”和丹劑“黎洞丹”,解決其已有藥物的不足。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中醫外科諸癥,內外兼用藥物丸劑和丹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取以下方案實現的根據病因機理和藥理,對癥精選具有行血散瘀、辟穢、解毒、消腫、止痛功能的中藥,進行合理配伍,精細加工制作而成內外兼用丸劑和丹劑中成藥。
采用上述方案制備的內外兼用的丸劑和丹劑經臨床應用驗證,對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骨關節結核及各種竇(瘺)道病癥,治愈率為90%,有效率達98%以上;對其他外科頑癥治愈率為95%以上,總有效率達100%。
配方牛黃13g、阿魏100g、乳香(去油)100g、沒藥(去油)100g、天竺黃100g、藤黃(制)100g、山羊血(干)25g、血竭100g、冰片13g、雄黃50g、參三七100g、兒茶100g、大黃100g、麝香1g。
說明牛黃、麝香可用人工牛黃、人工麝香,量可稍大,制丹劑,去麝香不用。可按該比例擴大若干倍(或縮小)應用。如無真山羊血,以子羊血代之(可于頸靜脈采血)。
制作方法①阿魏、天竺黃、干山羊血、血竭、雄黃、兒茶、參三七、大黃共八味藥,混合粉碎為細末,和勻備用;②乳香、沒藥分別炒焦稍發泡,取出待冷,研為細末,備用;③藤黃,以秋天荷葉露水浸泡,隔水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將鮮山羊血100ml拌入和勻,曬干,研為細末,備用;
④牛黃、冰片、麝香分別研細為末,混入和勻,瓶裝密封備用。
⑤制黎洞丸將以上所有藥粉全部混勻,以20-30%白蜜煎化拌入混勻,加入適量賦形劑,如蜂蜜或淀粉等。打和即成。每丸1.5-3g,蠟紙包裹,裝盒即成中成藥。
⑥制黎洞丹方中去麝香,直接將13味藥粉和勻,用120目過篩,瓶裝高壓消毒即成丹劑。將丹劑藥粉分裝0.5-2g一瓶或分裝0.5-1g一小紙包,再合裝10瓶/盒或10小包/盒即成丹劑中成藥。
各藥材在藥物(方)中的應用牛黃——清熱解毒,治口舌生瘡,癰疽疔毒;阿魏——消積殺蟲,能消癥瘕痞塊,其性味辛、溫,“辛而走而不守,溫則通用能行”;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治跌損、癰疽腫毒;沒藥——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損金瘡,癰疽腫痛;天竺黃——清熱化痰,涼心定驚、解毒;藤黃——酸澀有毒,功用消腫解毒,止血殺蟲。主治癰疽腫毒、頑癬惡瘡;山羊血——活血通絡解毒,散瘀止血;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冰片——通諸竅,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消熱消腫;雄黃——燥濕解毒殺蟲,治癰疽腫毒;三七——止血散瘀,消腫定痛;兒茶——止血生肌,定痛斂瘡;大黃——清熱解毒,蕩枳滯,行瘀血;麝香——開竅醒神,辟穢通絡,散結止痛,制蛇、蝎、蜂、癉毒…“。諸藥合用,有機配合,相輔相成,從而達治療一切外科頑癥,屢試屢驗,效高力宏,療效獨特。
藥物主治和功能功能(用)行血散瘀,辟穢,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奔心、昏暈不省,一切無名大毒,昏困欲死等癥。
如瘀血凝滯、腫痛、金瘡、發背、癰疽、丹毒,各種包塊、惡瘡頑癬、瘰疬、瘋(狂)犬咬傷,蜂、蛇、蝎毒、蚊叮蟲咬、流注、流痰、骨癆、附骨疽(各種瘡瘍不論已潰未潰之癥均可使用)等等,一切外科頑癥(含現代醫學一切紅、腫、熱、痛的急、慢性炎癥。如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慢性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肋軟骨炎,早、中期腫瘤、跌打損傷等一切外、傷科急癥所致的菌血癥、膿毒血癥、敗血癥、破傷風等),均有起死回生,立竿見影的獨特療效。
另黎洞丹內服,外敷方法同丸劑(因無麝香、力稍遜),更適合藥物擴竇(瘺),更獨具散瘀血、去腐肉、離死骨、消腫拔毒、生肌之效。
使用方法、劑量、療程黎洞丸①內服常用量每次1.5-3g,日服(早、晚)2次,較急、重癥日服3次。少兒用量酌減(不論何劑型,成人均以常用量1.5-3g為準)。以溫黃酒(或白酒)或溫開水送服。②外用適量以黃酒(或白酒)或醋磨化涂敷患處,以敷料復蓋,藥干后以酒或醋浸濕為佳,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直至痊愈。
黎洞丹①內服、外敷用量方法同丸劑。如屬會陰、腋下、腹股溝、頸部易活動,皮膚有皺折部位之瘡瘍、竇(瘺)道、包塊等可用凡士林涂于敷料、撒布藥粉適量,敷于局部,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直至痊愈。治療各種竇(瘺)道,常規消毒沖洗,藥粉適量塞入孔道,或細紗條以酒精潤濕,拌藥粉插入孔道,敷料復蓋,視病情而定,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療程①內服急性病、重病,不分療程,中病即止;慢性重癥,七天為1療程。間隔2-3天服下一療程,直至病情好轉或痊愈為止。②外用均不分療程,中病(即好轉或痊愈)即止。
注意事項本品雖無明顯毒副作用,但含藤、雄黃有毒之品,建議內服切勿過量。如過量,稍有腹痛、腹瀉,頭暈癥狀,停藥后自然消失,癥狀稍重者,以濃茶或綠豆熬湯內服解之,不必特殊處理。消化功能差或有胃病者,宜飯后服用,孕婦忌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醫外科諸癥藥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配方牛黃13g、阿魏100g、乳香(去油)100g、沒藥(去油)100g、天竺黃100g、藤黃(制)100g、山羊血(干)25g、血竭100g、冰片13g、雄黃50g、參三七100g、兒茶100g、大黃100g、麝香1g。
2.一種治療中醫外科諸癥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①阿魏、天竺黃、干山羊血、血竭、雄黃、兒茶、參三七、大黃共八味藥,混合粉碎為細末,和勻備用;②乳香、沒藥分別炒焦稍發泡,取出待冷,研為細末,備用;③藤黃,以秋天荷葉露水浸泡,隔水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將鮮山羊血100ml拌入和勻,曬干,研為細末,備用;④牛黃、冰片、麝香分別研細為末,混入和勻,瓶裝密封備用。⑤制黎洞丸將以上所有藥粉全部混勻,以20-30%白蜜煎化拌入混勻,加入適量賦形劑,如蜂蜜或淀粉等。打和即成。每丸1.5-3g,蠟紙包裹,裝盒即成中成藥。⑥制黎洞丹方中去麝香,直接將13味藥粉和勻,用120目過篩,瓶裝高壓消毒即成丹劑。將丹劑藥粉分裝0.5-2g一瓶或分裝0.5-1g一小紙包,再合裝10瓶/盒或10小包/盒即成丹劑中成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治療中醫外科內外兼用丸劑和丹劑的制備方法,根據病因機理和藥理,對癥精選具有行血散瘀、辟穢、解毒、消腫、止痛功能的中藥:牛黃、阿魏、乳香、沒藥、天竺黃、藤黃、由羊血、血竭、冰片、雄黃、參三七、兒茶、大黃、麝香,進行合理配伍,精細加工制作成內外兼用的丸劑和丹劑。
文檔編號A61K33/36GK1303682SQ0010013
公開日2001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3日
發明者王永富 申請人:王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