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速吸快排汗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服帽輔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速吸快排汗帶,包括層疊的吸汗層、吸水海綿層和排汗層,排汗層為選自親水織物、親水無紡布、經親水處理的織物和經親水處理的無紡布中的一種;吸汗層的兩側邊翻折并與排汗層的外側表面邊緣疊合,吸汗層與排汗層、吸水海綿層通過縫合或粘接一體式連接。本實用新型汗帶吸汗排汗速度快,減少汗液在海綿層中的存蓄時間,避免因汗液揮發吸收熱量導致佩戴者額頭處體感溫度較低的現象,有助于保證汗帶處于較干燥的狀態,優化服用體感。
【專利說明】
一種速吸快排汗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品輔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速吸快排汗帶。
【背景技術】
[0002]為了保證佩戴者的體感更舒適,現有技術中需要在帽體與頭圍貼合處設置汗帶。汗帶的作用之一在于采用彈性層減少帽體與頭圍之間的摩擦,增加佩戴舒適度;汗帶的作用之二在于當頭圍特別是額頭部分的汗液較多時,汗帶可吸收汗液。現有技術中的汗帶主要采用表層、彈性層和背層材料疊合而成。其中,上述的彈性層多采用海綿,經過頭圍與帽檐之間的擠壓,海綿受壓回彈過程中經由表層吸收汗液,背層材質多為多為疏水合成纖維材質的無紡布或織物。由于背層的疏水性,汗液多存于海綿內,海綿中的汗液蒸發形成的水蒸氣經由背層的組織孔隙排出,但汗液在海綿與背層之間不能以液態傳遞,最終導致汗液在海綿中沿汗帶延伸方向傳遞,汗液在海綿中存蓄過多會影響服用體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速吸快排汗帶,吸水海綿層內的汗液可通過排汗層和帽體之間的直接接觸實現液體傳導,有助于增加汗液受熱面積,加速水蒸氣排出,具有快速吸汗排汗的功能。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層疊的吸汗層、吸水海綿層和排汗層,所述排汗層為選自親水織物、親水無紡布、經親水處理的織物和經親水處理的無紡布中的一種;吸汗層的兩側邊翻折并與排汗層的外側表面邊緣疊合,吸汗層與排汗層、吸水海綿層通過縫合或粘接一體式連接。
[0005]由于排汗層為親水型,汗液被吸收到排汗層中后,汗液很容易向排汗層的干燥部分擴散,而不直接經由排汗層表面排出,為了避免上述現象,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排汗層上印刷設置有導汗疏水網或至少一根導汗疏水條,導汗疏水網的交叉線條或導汗疏水條的端部或端部延長線與排汗層的兩側邊相交。導汗疏水條的作用在于阻止汗液在排汗層中的擴散,促使汗液盡快經由排汗層表面排出。具體的,導汗疏水條可為短條狀、直線型、齒形、鋸齒形、波浪形或者上述形狀的組合。進一步的,導汗疏水條沿汗帶延伸方向等間距平行設置。
[0006]為了使海綿層具有主動的快速吸水性能,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吸水海綿層的材質為50?100PPI的聚酯海綿,聚酯海綿的泡孔徑不大于400μπι。上述結構的聚酯海綿微孔較多,通過利用微孔的毛細現象,使海綿的吸水速率增加。與現有技術中孔徑較大的聚酯海綿相比,吸水海綿層的吸水速率增加明顯,常用的PVA吸水海綿干燥后手感發硬,而吸水海綿層干燥后手感仍然柔軟。
[0007]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導汗疏水網的交叉線條和導汗疏水條為選自直線、波紋線、齒形線、鋸齒形線中的一種。
[0008]優選的技術方案為,若干根導汗疏水條相互平行設置并將排汗層分隔為若干個排汗段。
[0009]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導汗疏水網的網格為選自矩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六邊形中的一種。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1]該速吸快排汗帶由吸汗層、吸水海綿層和排汗層層疊而成,通過選用親水的排汗層,可加快汗帶的吸汗排汗速度,減少汗液在海綿層中的存蓄時間,避免因汗液揮發吸收熱量導致佩戴者額頭處體感溫度較低的現象,有助于保證汗帶處于較干燥的狀態,優化服用體感。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速吸快排汗帶實施例1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速吸快排汗帶實施例2的排汗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吸快排汗帶實施例3的排汗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吸快排汗帶實施例4的排汗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吸汗層;2、吸水海綿層;3、排汗層;4、導汗疏水條;5、導汗疏水網。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所示,實施例1的速吸快排汗帶包括層疊的吸汗層1、吸水海綿層2和排汗層3,排汗層3為親水織物、親水無紡布、經親水處理的織物和經親水處理的無紡布中的一種;吸汗層2的兩側邊翻折并與排汗層3的外側表面邊緣疊合,吸汗層I與排汗層3、吸水海綿層2通過縫合一體式連接。具體的,實施例1的排汗層為經親水處理的滌綸無紡布。
[0020]實施例2
[0021]如圖2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排汗層3的外側表面印刷設置有導汗疏水條4,且導汗疏水條4沿汗帶延伸方向設置。吸汗層I與排汗層3、吸水海綿層2通過熱熔膠點粘合形成一體式連接結構。實施例2中的導汗疏水條為直線。
[0022]實施例3
[0023]如圖3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導汗疏水條4的兩端分別延伸至排汗層3的兩側邊。具體的,導汗疏水條4的形狀為鋸齒形。吸汗層I與排汗層3、吸水海綿層2通過縫合形成一體式連接結構。
[0024]吸水海綿層的材質為50?100PPI的聚酯海綿,聚酯海綿的泡孔徑不大于400μπι。聚酯海綿的泡孔徑過大,落至海綿表面的汗液不能呈現主動吸收,而泡孔徑不大于400μπι的聚酯海綿由于毛細效應,對汗液主動吸收,孔徑越小,對汗液的吸收速率越大,進而更有利于汗液的及時排出。
[0025]實施例1-3中的吸汗層均為現有技術中常用的純棉或純棉與合成纖維(滌綸、膠絲、高彈絲)混紡所得或通過無紡布生產工藝制得。
[0026]實施例4
[0027]如圖4所示,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排汗層上設置有網格為菱形的導汗疏水網5。導汗疏水網的交叉線條的端部與排汗層的側邊相交。
[0028]導汗疏水網5的交叉線寬與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的導汗疏水條寬度一致。
[0029]對比例I為現有技術中汗帶,該汗帶的排汗層即背層未經過親水處理的滌綸面料。
[0030]對比例2中的吸水海綿層的泡孔徑為500?600μπι。
[0031]對比例1-2汗帶的材料、材質厚度與實施例1-4相同。
[0032]性能檢測:
[0033]1、將實施例1-4和對比例所得形狀一致的排汗層傾斜45度角放置于臺面上,在排汗層的同一高度標記,用膠頭滴管分別自標記處滴一滴水(假設水滴重量相等),觀察水滴滾落或被排汗層吸收情況,并對比排汗層表面水珠被吸收留下的水痕長度(平行試驗5組,取水痕長度平均值),結果如下:
[0034]實施例1:水滴擴散吸收,水痕長度4.97cm;
[0035]實施例2:水滴擴散吸收,水痕長度4.30cm;
[0036]實施例3:水滴擴散吸收,水痕長度4.13cm;
[0037]實施例4:水滴擴散吸收,水痕長度4.10cm;
[0038]對比例1:水滴在排汗層表面呈滾落狀,被部分吸收,水痕長度7.72cm;
[0039]對比例2:水滴在汗帶表面呈滾落狀,被少部分吸收,水痕延伸至汗帶底端。
[0040]2、汗帶水平放置,在汗帶的吸汗層表面滴5ml水,在排汗層表面貼合吸水紙,比較模擬汗液透過汗帶的排汗速率和透過量如下:對比例排汗速率明顯小于實施例1-4,實施例1的排汗速率略小于實施例2-4。對比例5的排汗層無水痕,吸汗層表面的水痕面積最大,將汗帶剪開,實測海綿層不吸水;實施例2-4的吸水紙最先被潤濕,其次為實施例1,最后為對比例I。
[0041]經由上述實驗對比得,帶有導汗疏水條的汗排汗層汗液擴散受到導汗疏水條的阻擋,可促使汗液直接由帽體或者排汗層蒸發排出,避免汗液在排汗層內擴散的現象,有助于提尚排汗速率。
[004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層疊的吸汗層、吸水海綿層和排汗層,所述排汗層為選自親水織物、親水無紡布、經親水處理的織物和經親水處理的無紡布中的一種;吸汗層的兩側邊翻折并與排汗層的外側表面邊緣疊合,吸汗層與排汗層、吸水海綿層通過縫合或粘接一體式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排汗層上印刷設置有導汗疏水網或至少一根導汗疏水條,導汗疏水網的交叉線條或導汗疏水條的端部或端部延長線與排汗層的兩側邊相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海綿層的材質為50?100PPI的聚酯海綿,聚酯海綿的泡孔徑不大于400μηι。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導汗疏水網的交叉線條和導汗疏水條為選自直線、波紋線、齒形線、鋸齒形線中的一種。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若干根導汗疏水條相互平行設置并將排汗層分隔為若干個排汗段。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速吸快排汗帶,其特征在于,導汗疏水網的網格為選自矩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六邊形中的一種。
【文檔編號】B32B27/02GK205624687SQ201620462142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明人】趙偉林
【申請人】張家港鴻運織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