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屬于智能穿戴技術領域中的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方便、快捷地調節佩戴松緊度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技術方案為:包括環狀本體,所述環狀本體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狀本體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所述環形凹槽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上的銷通孔,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內定位銷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穿戴式可穿戴設備組件。
【專利說明】
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智能穿戴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穿戴設備組件。
【背景技術】
[0002]智能手環是一種近兩年流行起來的穿戴式智能設備,通過這款手環,用戶可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部分還有飲食等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手機、平板、ipodtouch同步,起到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
[0003]智能手環的主要結構部件包括用于佩戴的表帶和集成智能功能的手環主體,為提高佩戴舒適性,表帶通常由具有軟質的醫用橡膠制成,為與手環主體裝配為一體的一個條形帶或兩段條形帶,佩戴時表帶兩端連接為一體,使表帶整體呈環形。現有的智能手環其大多數均采用卡扣式固定方式,表帶兩端連接通常采用卡扣連接,即在表帶一端部設置凸起卡扣,另一端部設置有多個卡孔,佩戴時卡扣嵌入其中一個卡孔內實現連接。然而采用卡扣連接時,用戶在佩戴和取下智能手環時需要用卡扣對準其中一個卡孔,且施加較大力使卡扣嵌入卡孔內,操作方便性欠佳,尤其是佩戴和取下智能手環為單手操作,操作更為不便。
[0004]為此,申請號為201520715092.1的實用新型專利就公開了一種可隨意調整表帶長度且方便穿戴的智能手環,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第一表帶、第二表帶、卡扣鎖母頭、開鎖頂針、開鎖頂針孔、卡扣凸起、第一開槽、磁鐵檔塊、第一卡帶器、第一活動咬合齒、第一卡帶器、卡扣鎖公頭、第二開槽、第二卡帶器、第二活動咬合齒、卡扣鎖針、卡扣鎖針彈片、第二轉軸、擋塊。
[0005]此外,申請號為201520452003.9的實用新型專利還公開了一種采用磁性連接的易于佩戴的智能手環,其包括手環主體和裝在手環主體兩側的第一固定帶、第二固定帶,第一固定帶自由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均布的磁性凸起,第二固定帶自由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與磁性凸起相對應的凹槽,凹槽內裝有能夠與磁性凸起吸合在一起的金屬片。
【發明內容】
[0006]上述兩篇文獻雖能實現無需在表帶上打孔自由調節手環松緊,且通過磁性連接的方式使得智能手環的佩戴更加方便。但是,該可隨意調整表帶長度且方便穿戴的智能手環通過卡扣鎖母頭、卡扣鎖公頭進行卡扣連接,該種連接方式雖無需在表帶上進行打孔,但是卡扣鎖母頭、卡扣鎖公頭的結構復雜,加工、裝配的成本較高,卡接方式繁雜,且不易調整手環的佩戴松緊度;該采用磁性連接的易于佩戴的智能手環雖通過磁性連接的方式實現手環的佩戴方便,但是采用磁性連接使得手環的佩戴穩定性較低,易脫落,且不易調整手環的佩戴松緊度。
[0007]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方便、快捷地調節佩戴松緊度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9]—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所述環狀本體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狀本體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所述環形凹槽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上的銷通孔,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內定位銷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
[0010]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與卡接凸起相適配的卡接凹槽。
[0011]其中,所述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均沿環狀松緊調整帶的長度方向均布。
[0012]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
[0013]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端面平行。
[0014]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包括基材層,所述基材層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通過外膠層粘接,所述基材層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粘接于手腕的內膠層。
[0015]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的基材層的內表面上開設有若干圓孔。
[0016]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中外膠層的粘接力小于內膠層的粘接力。
[0017]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實用新型中,該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和環狀松緊調整帶,該環狀松緊調整帶設置于環狀本體內壁上的環形凹槽內,且在環狀本體環形凹槽的內壁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外壁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通過控制兩者之間的間隙可使該可穿戴設備組件套設在不同尺寸大小的手上時,擴大該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使用范圍;該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通過定位銷固定在環狀本體上,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粘接于使用者的手上;若穿戴好該可穿戴設備組件后可穿戴設備組件與使用者的手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隙,可穿戴設備組件易脫落,因而只需繞手轉動該環狀本體即可,外部的環狀本體轉動即可帶動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在環形凹槽內移動,使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卡接于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與環狀本體的環形凹槽之間,從而縮小環狀松緊調整帶內圈的尺寸,依靠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環狀本體的環形凹槽之間的摩擦力可使可穿戴設備組件牢牢地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更加方便、快捷,且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更加容易調節,提高可穿戴設備組件使用者的佩戴舒適性;在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兩定位銷之間設置壓縮彈簧,通過該壓縮彈簧可調節兩定位銷之間的間距,從而便于將環狀松緊調整帶從環狀本體中分離出來。
[0019]2、本實用新型中,在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分別設置卡接凸起、卡接凹槽,通過轉動環狀本體調整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后,可將卡接凸起卡接于卡接凹槽內,有效防止環狀本體回轉而使得可穿戴設備組件的松緊度調整的穩定性較低,提高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的調整穩定性。
[0020]3、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將環狀松緊調整帶兩端設置為斜端面,可有效縮小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在環形凹槽內移動的阻力,便于轉動環狀本體時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移動端在環形凹槽內的移動。
[0021]4、本實用新型中,內連接膠帶包括基材層、外膠層和內膠層,通過在內連接膠帶的基材層的內表面上開設有若干圓孔,由于圓孔的存在而可明顯減少內膠層與皮膚之間的“痛楚”,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適度;內連接膠帶中外膠層的粘接力小于內膠層的粘接力,因而在分離環狀松緊調整帶與皮膚時,進一步減少皮膚上產生的“痛楚”,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松緊調整帶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松緊調整帶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本實用新型中定位銷的安裝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松緊調整帶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本體與環狀松緊調整帶的安裝示意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環狀本體旋轉一定角度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外連接膠帶和內連接膠帶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基材層上圓孔的設置示意圖;
[0031]其中,附圖標記為:I一環狀本體、2—環狀松緊調整帶、11 一環形凹槽、12—蜂鳴器、13—銷通孔、21 —壓力傳感器、22—定位銷、23 —內連接膠帶、24—卡接凹槽、25—卡接凸起、26—外膠層、27—基材層、28—內膠層、29—圓孔、210—壓縮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3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4]—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該可穿戴設備組件能夠較為方便、快捷地調整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適性。該可穿戴設備組件主要包括環狀本體I和環狀松緊調整帶2兩大部分,在環狀本體I的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使用時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放置于環狀本體I的環形凹槽11內,且在環狀本體I環形凹槽11的內壁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外壁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此外,該環形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均開設有銷通孔13。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并非為完整的首尾相連的環狀松緊調整帶2,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在其中部斷開,使環狀松緊調整帶2—端為固定端,另一端為移動端;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內連接膠帶23,且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通過內連接膠帶23直接粘接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該定位銷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并露在環狀本體I外,實現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與環狀本體I的連接。該定位銷22的尾部卡接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部的通孔內,且在兩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
[0035]使用時,先將該可穿戴設備組件套設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若可穿戴設備組件與使用者的手腕之間存在較大間隙,因而該可穿戴設備組件極易從使用者手腕上脫落。為此,需使用者轉動手腕上的可穿戴設備組件的環狀本體I即可,轉動可穿戴設備組件的環狀本體I,外部的環狀本體I轉動即可帶動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在環形凹槽11內移動,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卡接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與環形凹槽11的環形凹槽之間,從而縮小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圈的尺寸,依靠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之間的摩擦力可使可穿戴設備組件牢牢地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更加方便、快捷,且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更加容易調節,提高可穿戴設備組件使用者的佩戴舒適性。在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兩定位銷22之間設置壓縮彈簧210,通過該壓縮彈簧210可調節兩定位銷22之間的間距,從而便于將環狀松緊調整帶2從環狀本體I中分咼出來。
[0036]由于可穿戴設備組件牢牢地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是通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和/或環形凹槽11內壁之間的摩擦力實現的,而通過摩擦力極易使得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的穩定性較弱,在外力作用下極易破壞該摩擦力所產生的平衡,使可穿戴設備組件松動。為此,在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25,在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凹槽24,該卡接凹槽24的形狀、大小與卡接凸起25的形狀、大小相適配;因而在可穿戴設備組件的松緊度調整完畢后,將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上的卡接凸起25卡接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卡接凹槽24內,從而極大地提高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和/或環形凹槽11內壁之間的摩擦力,提高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方案,環狀松緊調整帶2上的卡接凹槽24與卡接凸起25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25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設置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上,多組卡接凹槽24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設置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上。
[0037]由于在調整可穿戴設備組件的松緊度時,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需在環形本體的環形凹槽11內移動;若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設置為與徑向平行的端面,因而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移動極其不便。因此,為了便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均設置為斜端面,且原始狀態下環狀松緊調整帶2固定端的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移動端的斜端面相互平行,且兩斜端面相互貼合,使環狀松緊調整帶2形成完整的環形結構的環狀松緊調整帶2。此外,該環狀松緊調整帶2固定端的斜端面、環狀松緊調整帶2移動端的斜端面均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
[0038]由于環狀松緊調整帶2是通過內連接膠帶23與手腕進行粘接連接的,因而在從手腕上取下可穿戴設備組件時極易產生較大的疼痛感。為此,該內連接膠帶23設置為三層結構,內連接膠帶23的主體為基材層27,基材層27的外表面設置有外膠層26,且該基材層27的外表面通過外膠層26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粘接連接;該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內膠層28,且該基材層27的內表面通過內膠層28與手腕的內壁粘接連接,即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的內連接膠帶23通過其內膠層28與使用者手腕上的皮膚粘結連接。此外,還在內連接膠帶23的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開設有若干圓孔29,通過在內連接膠帶23的基材層27上開設圓孔29,因而可縮小內連接膠帶23的內膠層28與手腕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摘下可穿戴設備組件時在手腕皮膚處產生的痛楚。減少皮膚產生的痛楚,除了在內連接膠帶23的基材層27上開設圓孔29外,還可將內連接膠帶23中外膠層26的粘接力設置為小于內膠層28的粘接力,環狀本體I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進行分離時即可對環狀松緊調整帶2與皮膚之間起到一個“預撕揭”的作用,并在分離環狀松緊調整帶2與皮膚時,進一步減少皮膚上產生的“痛楚”,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適度。
[0039]由于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因而還可對可穿戴設備組件增設額外的功能。為此,還可在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靠近固定端的一側設置壓力傳感器21,在環狀本體I的外圓柱面上設置蜂鳴器12,該壓力傳感器21與蜂鳴器12均與可穿戴設備組件的控制器電連接。在通過轉動環狀本體I調整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松緊度時,若環狀本體I轉動角度過大,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為較緊,此時環狀松緊調整帶2與手腕之間的作用力較大,壓力傳感器21檢測到該較大的作用力后即會產生壓力信號,并將該壓力信號輸送至可穿戴設備組件的控制器,控制器產生控制信號至蜂鳴器12,蜂鳴器12發出警報聲,提醒使用者可穿戴設備組件的佩戴較緊。
[0040]實施例1
[0041]—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42]實施例2
[0043]—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44]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25,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與卡接凸起25相適配的卡接凹槽24。
[0045]優選地,所述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均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均布。
[0046]實施例3
[0047]—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48]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
[0049]優選地,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平行。
[0050]實施例4
[0051]—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52]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23包括基材層27,所述基材層27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通過外膠層26粘接,所述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粘接于手腕的內膠層28。
[0053]實施例5
[0054]—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55]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25,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與卡接凸起25相適配的卡接凹槽24。
[0056]優選地,所述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均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均布。
[0057]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
[0058]優選地,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平行。
[0059]實施例6
[0060]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61]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
[0062]優選地,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平行。
[0063]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23包括基材層27,所述基材層27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通過外膠層26粘接,所述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粘接于手腕的內膠層28。
[0064]實施例7
[0065]—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
[0066]其中,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25,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與卡接凸起25相適配的卡接凹槽24。
[0067]優選地,所述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均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均布。
[0068]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23包括基材層27,所述基材層27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通過外膠層26粘接,所述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粘接于手腕的內膠層28。
[0069]實施例8
[0070]在實施例4、6、7的基礎上,其中,所述內連接膠帶23的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開設有若干圓孔29。
[0071]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內連接膠帶23中外膠層26的粘接力小于內膠層28的粘接力。
[007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包括環狀本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本體(I)的內壁上開設有環形凹槽(11),所述環狀本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開設有銷通孔(13);所述環形凹槽(11)內設置有環狀松緊調整帶(2),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左、右兩側面均設置有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頭部穿出環狀本體(I)上的銷通孔(13),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內定位銷(22)的尾部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0),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接于手腕上的內連接膠帶(2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卡接凸起(25),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內表面上設置有與卡接凸起(25)相適配的卡接凹槽(24)。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至少設置兩組,且多組卡接凸起(25)和卡接凹槽(24)均沿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長度方向均布。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均為斜端面,且該斜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徑向的夾角α為60°至75°。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固定端的端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的移動端的端面平行。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膠帶(23)包括基材層(27),所述基材層(27)的外表面與環狀松緊調整帶(2)通過外膠層(26)粘接,所述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設置有粘接于手腕的內膠層(28)。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膠帶(23)的基材層(27)的內表面上開設有若干圓孔(29)。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膠帶(23)中外膠層(26)的粘接力小于內膠層(28)的粘接力。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膠帶(23)中外膠層(26)的粘接力小于內膠層(28)的粘接力。
【文檔編號】A44C5/04GK205512770SQ201620138490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4日
【發明人】王明洋, 蔣星華
【申請人】成都科創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