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彈力減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類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彈力減震鞋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為了制造出穿著更為舒適的鞋,達到緩沖、減震、按摩等效果,生產者往往在鞋底上設計各式各樣的減震裝置、按摩塊等,但是,對于減震裝置的設計,往往是在鞋底內設置相對獨立的彈簧裝置來實現,這種結構及工藝較為復雜,成本也較高;對于按摩功能的實現,一般都是在鞋底內部設置一些實心的小凸塊,但在使用過程中往往產生一些問題,如凸塊太硬,行走或站立太久,對腳底刺激太大,造成腳底疼痛,又如實心凸塊彈性較弱,跳躍著地時重力太大,而緩沖力太小,也會造成腳底疼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具有按摩保健、彈性好和緩震性能優異的特點。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設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每個所述膠柱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所述減震孔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
[0006]優選地,每個所述膠柱呈圓柱體形,其外徑為1mm?15mm ;所述減震孔的內側壁相對底壁向上傾斜45°?75。。
[0007]優選地,所述膠柱的頂面外周圍設有圓倒角,所述膠柱頂面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連通減震孔和膠柱外壁的排氣槽,在運動過程中壓迫減震孔內氣流經排氣槽循環流通,提高空氣流通能力。
[0008]優選地,所述減震孔的深度為膠柱上下高度的60%?80%。
[0009]優選地,所述減震孔的底部孔徑為在同一水平位置處的膠柱外徑的60%?70%。
[0010]優選地,所述容置凹槽對應設置在鞋底與前腳掌相對應的位置處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
[0011]優選地,所述容置凹槽對應設置在鞋底與后腳跟相對應的位置處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
[0012]優選地,相鄰兩所述膠柱之間連接有加強筋條。
[0013]優選地,所述容置凹槽全掌設置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鞋底上表面設置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內設置多個膠柱,膠柱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的減震孔,使得本實用新型鞋底在容置凹槽所在的區域內具有良好的彈性及減震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支撐能力,同時柔性刺激腳底穴位,達到按摩效果,提高穿著舒適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膠柱剖視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
[0020]10.容置凹槽;20.膠柱;30.減震孔;40.排氣槽;50.加強筋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出詳細的說明。
[0022]實施例一:
[0023]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一提供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上表面與前腳掌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容置凹槽10,所述容置凹槽10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所述容置凹槽10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20,每個所述膠柱20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30,所述減震孔30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優選地所述減震孔30的內側壁相對底壁向上傾斜45°?75°。
[0024]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膠柱20呈圓柱體形,其外徑為1mm?15mm。所述膠柱20的頂面外周圍設有圓倒角,所述膠柱20頂面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連通減震孔30和膠柱20外壁的排氣槽40。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孔30的深度為膠柱20上下高度的60%?80%,所述減震孔30的底部孔徑為在同一水平位置處的膠柱20外徑的60%?70%。
[0026]實施例二:
[0027]如圖2、4所示,本實施例二提供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上表面與后腳跟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容置凹槽10,所述容置凹槽10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所述容置凹槽10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20,相鄰兩所述膠柱20之間連接有加強筋條50,每個所述膠柱20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30,所述減震孔30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優選地所述減震孔30的內側壁相對底壁向上傾斜45。?75° ο
[0028]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膠柱20呈圓柱體形,其外徑為1mm?15mm。所述膠柱20的頂面外周圍設有圓倒角,所述膠柱20頂面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連通減震孔30和膠柱20外壁的排氣槽40。
[002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孔30的深度為膠柱20上下高度的60%?80%,所述減震孔30的底部孔徑為在同一水平位置處的膠柱20外徑的60%?70%。
[0030]實施例三:
[0031]如圖3、4所示,本實施例三提供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設有容置凹槽10,所述容置凹槽10全掌設置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所述容置凹槽10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20,每個所述膠柱20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30,所述減震孔30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優選地所述減震孔30的內側壁相對底壁向上傾斜45°?75。。
[0032]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膠柱20呈圓柱體形,其外徑為1mm?15mm。所述膠柱20的頂面外周圍設有圓倒角,所述膠柱20頂面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連通減震孔30和膠柱20外壁的排氣槽40。
[003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孔30的深度為膠柱20上下高度的60%?80%,所述減震孔30的底部孔徑為在同一水平位置處的膠柱20外徑的60%?70%。
[0034]在本實施例中,與后腳跟位置對應的容置凹槽10內設置的膠柱20之間連接有加強筋條50,提高鞋底的平穩支撐能力和變形復原能力。
[0035]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設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每個所述膠柱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所述減震孔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膠柱呈圓柱體形,其外徑為10mm?15mm ;所述減震孔的內側壁相對底壁向上傾斜45°?7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柱的頂面外周圍設有圓倒角,所述膠柱頂面上均勻間隔布置有多個連通減震孔和膠柱外壁的排氣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孔的深度為膠柱上下高度的60%?8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孔的底部孔徑為在同一水平位置處的膠柱外徑的60%?70%。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對應設置在鞋底與前腳掌相對應的位置處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對應設置在鞋底與后腳跟相對應的位置處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鄰兩所述膠柱之間連接有加強筋條。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彈力減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槽全掌設置并與鞋底上表面的外周緣之間留有間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具體公開一種彈力減震鞋底,包括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設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內間隔設置有多個膠柱,每個所述膠柱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減震孔,所述減震孔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本實用新型由于在鞋底上表面設置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內設置多個膠柱,膠柱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上部開口的縱截面形狀為上窄下寬的錐臺形的減震孔,使得本實用新型鞋底在容置凹槽所在的區域內具有良好的彈性及減震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支撐能力,同時柔性刺激腳底穴位,達到按摩效果,提高穿著舒適性。
【IPC分類】A43B13/18
【公開號】CN205106550
【申請號】CN201520790216
【發明人】林和平
【申請人】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