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防滑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子,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內防滑鞋。
【背景技術】
[0002]在日常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鞋子都有,很多鞋子內都會墊上一塊鞋墊,以滿足人們的舒適度要求。但是現在人們在做比較劇烈的運動時,由于腳部運動比較劇烈,鞋內的鞋墊容易滑動,經常會在鞋內前端擠成一堆或在鞋子后面竄出鞋子,造成腳下很不舒服。其原因在于現有的鞋墊與鞋底之間沒有一個固定關系,或者說鞋墊與鞋底之間的相對摩擦系數小,都會造成上述問題。而現在有的鞋子會將鞋墊的外邊沿設有縫制布條,鞋墊體前端和后端的縫制布條內設有定型塑料片。這種鞋墊雖然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鞋墊與鞋底的相對滑動,但是這種鞋墊由于加了定型塑料片之后,其變形量就會減小甚至消失,導致鞋底硬邦邦的,不具有柔軟的伸展性,降低了鞋子的舒適度。還有一些其他的鞋子通過在鞋墊底部設置網布來增大鞋底的摩擦力,但是這種鞋子在人體進行比較劇烈的運動時是達不到防滑效果的。
[0003]再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生保健更加看重,所以對鞋子的保健功能也就衍生而出。人們迫切希望得到一種既具有內防滑功能又具有高的舒適度且具有保健功能的鞋子。
[0004]而申請號為200910252113.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防滑鞋墊雖然能解決上述問題,但是這種防滑鞋墊內的磁鐵是不方便更換的,磁鐵如果過松的安裝在凹槽內,則磁鐵容易脫離凹槽,磁鐵如果過緊的安裝在凹槽內,則磁鐵不容易從凹槽內拿出,若將磁鐵塑封在凹槽內,則導致現有的防滑鞋墊或鞋底內的磁鐵不方便回收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具有內防滑功能又具有高的舒適度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內防滑鞋,并且其中的連接件方便更換。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防滑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包括內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內表面一側貼合有鞋墊,所述鞋墊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內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貼合,所述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下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對應的磁性連接的第二連接件,所述內表面設有容置孔,所述第一連接件卡接于所述容置孔內,所述容置孔為階梯孔,其大徑端位于小徑端的底部,所述第一連接件呈階梯形設置,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大徑端卡設在所述容置孔的大徑端內,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小徑端卡設在所述容置孔的小徑端內,所述容置孔邊緣和/或第一連接件的邊緣設有方便拿取第一連接件的扣手槽。
[0007]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件為磁鐵塊,所述第二連接件為鐵片。
[0008]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分別為相互吸合的異性磁鐵塊。
[0009]較佳的,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紗布包裹被縫制在所述下表面。
[0010]較佳的,所述第二連接件粘接于所述下表面。
[0011]較佳的,所述第一連接件在內表面上呈五點式分布,即在內表面的中心設置一個第一連接件,在內表面的邊緣設置四個第一連接件。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本實用新型內防滑鞋的鞋底和鞋墊之間磁性連接,不僅具有內防滑功能又具有高的舒適度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內防滑鞋。通過將磁鐵塊設置在容置孔內,能夠使磁鐵塊便于安裝和拆卸,并且將容置孔設置成梯形能夠使磁鐵塊更緊密的卡設在容置孔內。將鐵片通過紗布包裹被縫制在所述下表面能夠方便鐵片的更換,因為鞋墊往往需要更換,所以鞋墊上的鐵片不能因為鞋墊的更換而丟棄,將其縫制在鞋墊上能夠方便更換,實現循環利用。更進一步的,采用將鐵片粘接于下表面的方案,能夠更加方便鐵片的拆裝,省時省力。再者,將磁鐵塊在內表面上呈五點式分布,以及鐵片在下表面上呈五點式分布,這種分布方法不僅能夠使鞋墊和鞋底之間連接牢固,而且能夠節省磁鐵塊和鐵片的使用量,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防滑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防滑鞋中鞋底和鞋墊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5]圖3為圖2的局部剖視圖A-A ;
[0016]圖4為圖2的B部放大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內防滑鞋中鞋底和鞋墊的結構示意圖二。
[0018]圖中:1、鞋底;11、外表面;12、內表面;121、容置孔;1211.扣手槽;2、鞋面;3、鞋塾;31、下表面;32、上表面;4、磁鐵塊;5、鐵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照附圖所示,對本實用新型內防滑鞋進一步說明。
[0020]實施例:一種內防滑鞋,包括鞋底I和鞋面2,鞋底I包括內表面12和外表面11,內表面12 —側貼合有鞋墊3,鞋墊3包括上表面32和下表面31,內表面12和下表面31貼合,鞋底I與鞋墊3之間磁性連接。
[0021]其中,內表面12上設有磁鐵塊4,下表面31上設有與磁鐵塊4相對應吸合的鐵片5。或者,內表面12和下表面31上對應設有能夠相互吸合的異性磁鐵塊4。或者,內表面12上設有鐵片5,外表面11上設有與鐵片5相對應吸合的磁鐵塊4。通過磁鐵塊4與鐵片5、或者磁鐵塊4與異性磁鐵塊4的吸合進而連接鞋底I和鞋墊3。這種磁性連接不僅具有內防滑功能又具有高的舒適度且具有保健功能的內防滑鞋。具體體現在鞋墊3和鞋底I的連接強度高,鞋墊3與鞋底I之間能夠具有同步伸縮變形的能力達到較高的舒適度,而設置的磁鐵塊4能夠對較低產生磁性保健功能。
[0022]進一步的,內表面12設有容置孔121,磁鐵塊4卡接于容置孔121內。容置孔121為階梯孔,其大徑端位于小徑端的底部,磁鐵塊4呈階梯形設置,磁鐵塊4的大徑端卡設在容置孔121的大徑端內,磁鐵塊4的小徑端卡設在容置孔121的小徑端內。由于鞋底I 一般由塑膠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所以方便磁鐵塊4的卡設,并且磁鐵塊4的大徑端卡設在容置孔121的大徑端內,使得磁鐵塊4不容易脫離容置孔121。進而達到安裝方便的效果。而在容置孔121邊緣設有方便拿取磁鐵塊4的扣手槽1211,兩扣手槽1211對稱的設置在鞋底I內表面12的邊緣上,或者對稱的設置在磁鐵塊4的邊緣上都可以,或者在鞋底I內表面12與磁鐵4的邊緣都設置扣手槽1211均可。在需要拆除磁鐵塊4的時候,只需要將手指插到扣手槽1211內,拿取住磁鐵塊4就能很輕松的將磁鐵塊4從容置孔121內拿出了,實現了拆卸方便的效果。
[0023]另外,鐵片5通過紗布包裹被縫制在下表面31,能夠方便鐵片5的更換,因為鞋墊3往往需要更換,所以鞋墊3上的鐵片5不能因為鞋墊3的更換而丟棄,將其縫制在鞋墊3上能夠方便更換,實現循環利用。更進一步的,采用將鐵片5粘接于下表面31的方案,能夠更加方便鐵片5的拆裝,省時省力。或者將鐵片5內嵌在鞋墊3內,保證鐵片5與鞋墊3的整體性,使鐵片5不易脫離鞋墊3。
[0024]磁鐵塊4在內表面12上呈五點式分布,即在內表面12的中心設置一個磁鐵塊4,在內表面12的邊緣設置四個磁鐵塊4,以中心設置的磁鐵塊4為中心對稱設置;鐵片5在下表面31上呈五點式分布,即在下表面31的中心設置一個鐵片5,在下表面31的邊緣設置四個鐵片5,以中心設置的鐵片5為中心對稱設置。這種分布方法不僅能夠使鞋墊3和鞋底I之間連接牢固,而且能夠節省磁鐵塊4和鐵片5的使用量,節約成本。并且磁鐵塊4分別在腳尖部設置兩個,腳跟部設置兩個,中心設置一個,能夠使鞋底I和鞋墊3具有較大的變形面積,提供更好的舒適度。
[002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內防滑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包括內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內表面一側貼合有鞋墊,所述鞋墊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內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貼合,所述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下表面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對應的磁性連接的第二連接件,所述內表面設有容置孔,所述第一連接件卡接于所述容置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為階梯孔,其大徑端位于小徑端的底部,所述第一連接件呈階梯形設置,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大徑端卡設在所述容置孔的大徑端內,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小徑端卡設在所述容置孔的小徑端內,所述容置孔邊緣和/或第一連接件的邊緣設有方便拿取第一連接件的扣手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防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為磁鐵塊,所述第二連接件為鐵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防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分別為相互吸合的異性磁鐵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防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紗布包裹被縫制在所述下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防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粘接于所述下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內防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在內表面上呈五點式分布,即在內表面的中心設置一個第一連接件,在內表面的邊緣設置四個第一連接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防滑鞋,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鞋底和鞋面,鞋底包括內表面和外表面,內表面一側貼合有鞋墊,鞋墊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內表面和下表面貼合,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連接件,下表面上設有與第一連接件相對應的磁性連接的第二連接件,內表面設有容置孔,第一連接件卡接于容置孔內,容置孔為階梯孔,其大徑端位于小徑端的底部,第一連接件呈階梯形設置,第一連接件的大徑端卡設在容置孔的大徑端內,第一連接件的小徑端卡設在容置孔的小徑端內,容置孔邊緣和/或第一連接件的邊緣設有方便拿取第一連接件的扣手槽。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內防滑鞋中的磁鐵不能方便更換的問題。
【IPC分類】A43B17-18
【公開號】CN204519528
【申請號】CN201520231368
【發明人】沈建萍, 俞桂賢, 祝方英
【申請人】杭州兆力鞋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