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尤指一種借旋轉操作方式自容器內送出例如唇膏、眼影膏、眼線膏、睫毛膏等條狀化妝品,或條狀橡皮擦、臘筆、色筆用筆芯等條狀物以供使用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
以往的條狀物送出用具已有如
圖11所示的色筆筆芯送出用具。此用具系由外筒11,前端設有螺旋狀鋼絲13的旋轉操作構件12及設于螺旋狀鋼絲13內的筆芯(條狀物)保持具14所構成。旋轉操作構件12、螺旋狀鋼絲13及筆芯保持具14構成旋轉送芯機構而可旋轉地嵌設在外筒11內。又,圖中符號15為螺合在外筒11的前端內周面所形成的陰螺紋11a的前錐體。
此種色筆筆芯送出用具,當將旋轉操作構件12向所定方向旋轉時,螺旋狀鋼絲13即隨之一起旋轉,然而嵌入此螺旋狀鋼絲13內的筆芯保持具14的止轉突起14a因嵌入外筒11內壁沿軸向所形成的導溝11b內,而不會隨鋼絲13旋轉。
此筆芯保持具14具有的三個外突卡止部14b恰好卡入螺旋狀鋼絲13的一部份內,于是被螺旋驅動而沿螺旋狀鋼絲的軸心方向移動,結果,插入此保持具14的前端的筆芯即自外筒11的前錐體15的前端開口慢慢吐出來。若將旋轉操作構件12反前述操作的方向旋轉時,筆芯即向后移動,遂可縮入外筒11內。
按照前述的已知色筆筆芯送出用具的結構,必需在外筒11的內周壁分別形成供保持具14的止轉用突起14a卡合的軸向導槽11b,供前錐體15螺合固定的陰螺紋11a及供旋轉操作構件12的環狀突條12a嵌合以便對外筒11進行旋轉運動的環狀溝11c,以致構造較為復雜且裝配作業也較麻煩,另因使用螺旋狀鋼絲13做為螺旋構件,螺旋的螺距容易發生誤差變化等,非常影響條狀物的送出操作。
此外,當條狀物消耗而成為不能使用的殘留段而需要更換新筆芯時,由于殘留段沒入保持具14內而有不易取出的缺點。尤其是當保持具14內如保持唇膏等較軟質的條狀化妝品時,欲將殘留于保持具14內的殘留段清除掉更是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排除上述已知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缺陷,提供一種條狀物的送出操作性能極為圓滑順暢,且容易將殘留在保持具內的條狀物殘留段排除,同時,構造較簡單,制造及裝配均較容易且可提高商品價值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實用新型,構成用具筒體的前段筒及后段筒系連結成可相對旋轉,前后段筒的內部設有用以保持條狀物且能將其送出的驅動構件,后段筒的前部內周形成有螺旋導引部,螺旋導引部前方的前段筒內固設有止轉構件,另外驅動構件的前部具有卡合部,此驅動構件系借此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螺旋導引部且借上述止轉構件而被鎖定成不能旋轉而只能軸向移動。
再有,按本實用新型,構成筒體的前段筒及后段筒系連結成可相對旋轉,前后段筒的內部設有用以保持條狀物且能將其送出的驅動桿,后段筒的前部內周形成有螺旋導引部,螺旋導引部前方的前段筒內固設有止轉構件,另外驅動桿具有能卡合于上述螺旋導引部且藉上述止轉構件而被鎖定成不能旋轉只能軸向移動的卡合部,又此驅動構件的前部設有可移動的活動套筒,并在上述前段筒的內部設有用來卡止活動套筒的卡止部,而驅動桿系在活動套筒暫時卡止于前段筒的狀態下沿活動套筒內部前進或后退。
以下茲就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實施例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在條狀物收入管內的狀態的縱剖視圖;圖2表示沿
圖1的A-A線剖開的放大橫剖視圖;圖3表示
圖1的后段管的前端部結構的放大縱剖視圖;圖4表示圖3的后段管的前端部呈展開狀的放大底視圖;圖5表示
圖1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收容有條狀物可供使用狀態的局部縱剖視圖;圖6表示圖5中收容有已使用至最短的條狀物的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局部縱剖視圖;圖7表示已將圖5中條狀物排出后的狀態的局部縱剖視圖;圖8表示圖5中的活動套筒的放大正視圖;圖9表示圖5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0表示圖5的另一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11表示以往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剖視圖。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一實施例的縱剖視圖,用具中容納的消耗性物品系眼線膏等條狀物。
圖1中,用具筒體系由前段筒1及對于此前段筒1可旋轉地相連的后段筒2所構成,筒體內設有用以送出條狀物的可軸向移動的做為驅動構件的驅動桿3。前段筒1的前端形成外徑漸漸縮小的前錐部1a,后端則形成可與后段筒2相對旋轉嵌合的薄壁部1b,而前錐部1a的前端內周壁形成用以確實引導條狀物軸向進出的厚壁前端導引部1c。
從圖3中可看出后段筒2的前部形成外徑縮小而成薄壁部2a以便供前段筒1插入嵌合。此后段筒2的薄壁部2a自前方起形成有分別供下面將描述的O環6嵌入的環溝2e及供前段筒1的嵌合凸條1d(見
圖1)可旋轉地嵌入的環溝2f。
又如
圖1所示,前段筒1的內周設有定位階部1f,止轉構件4自前段筒1的后端壓入至抵住上述階部1f而固定。驅動桿3的卡合突起3a系可軸向移動地嵌合于在此止轉構件4的內周壁沿軸向形成的多道卡合溝4a內如圖2所示。
更詳細地說,圖2為沿
圖1的A-A線剖開的放大橫剖面圖,止轉構件4的內周部形成有四道軸向卡合溝4a,卡合溝4a的道數本來與驅動桿3上所設卡合突起3a的列數(本實施例為2列)相同即可,惟考慮驅動構件3與止轉構件4裝配時的方便性,如圖所示設四道以上為宜。
又,后段筒2乃如圖3及圖4所示,其后端乃一體形成有底部,后段筒2的前端則形成有由一對半圓筒體所構成的螺旋導引部2b各以鉸鏈部2c為樞轉支點可向左右兩方向轉開呈如圖3虛線及圖4的狀態。螺旋導引部2b的內周面形成有螺旋突條2d,借此構成可于成型時將借由鉸鏈部2c相連的半圓筒體2bb,2bb分別展開后以分割模成型,而不必為成型螺旋突條2d采用強制抽拔脫模的成型或減少射出次數的模心旋轉脫模的成型,遂可提高生產效率并減低不良率。
再者,驅動桿3的前端部外周具有單一的卡止突起3b,驅動桿3a的后部外周則設有二列等間隔配置的多數個卡合突起3a,這些卡合突起3a將隨后段管2的旋轉操作而卡合于做為螺旋導引機構的螺旋導引部2b的螺旋突條2c并由其導引之外,也卡合于壓入固定在前段管1的止轉構件4的卡合溝4a內。
又,在驅動桿3的前方卡止突起3b上嵌合固定一中心形成有軸向槽溝5a的活動套筒5,具體說,此活動套筒5的軸向槽溝5a內距前、后兩端緣的二處形成有前部卡止孔5b及后部卡止孔5c,以便活動套筒5能在二點間的距離活動自如,且如后述,借由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在前部卡止孔5b及后部卡止孔5c之間移動而可將保持在活動套筒5內的條狀物的后端推出遂可將最后殘留段排出來。
又,后段筒2的環溝2e與前段筒1之間嵌設有O環6,借此O環而使前段筒1與后段筒2之間獲得極具高級感的旋轉操作性能且無慮發生松動。
此外,驅動桿3的后端部的頭部3c形成擴徑部以防止驅動桿3自螺旋導引部2b脫落。當螺旋導引部2b形成不同于圖4的分割型的完整圓筒狀體時,為使裝配容易,此頭部3c乃形成向后方直徑漸漸縮小,同時自后端頂部向內形成能使頭部3c徑向收縮的軸向分割槽溝3d,如此,在裝配時能使頭部3c容易插入螺旋導引部2b內。
以下,為更容易了解上述實施例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構成,特再就其裝配過程說明如下首先,要將O環6套入后段筒2的環溝2e內,然后將后段筒2的螺旋導引部2b在兩個半圓筒2bb,2bb展開的狀態下從驅動桿3的頭部3c套入而使驅動桿3插入后段筒2內。如果螺旋導引部2b原來即形成完整之圓筒狀體時,由于驅動桿3的頭部3c如圖所示形成前端細小而向后逐漸擴徑同時從后端形成有軸向分割槽溝3d,因此,其頭部3c容易插入筒狀螺旋導引部2b,插入后可將驅動桿3一邊旋轉一邊推入后段筒2內。
其次,將止轉構件4以卡合溝4a對正后段筒組件的驅動桿3前端部的卡止突起3b套入之后,再將活動套筒5套入驅動桿3的前端部直到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卡入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為止。隨后,將后段筒組件自前段筒1的后方插入,并予壓入直到止轉構件4抵住定位階部1f而定位為止。最后,將條狀物自前段筒1的前端開口部插入至其后端進入活動套筒5的前端開口內即完成裝配。
以下,再就已裝配完成如上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動作加以說明欲使用此送出用具時,即欲從
圖1所示驅動桿3的后端完全收容于后段筒2內而條狀物亦縮入前段筒1內的狀態下將條狀物送出一段供使用時,可一手抓住前段筒1而另一手抓持后段筒2對于前段筒1旋轉,則與后段筒2形成一體的螺旋導引部2b亦一起旋轉。此時,驅動桿3的卡合突起3a雖有部份嵌合于螺旋導引部2b的螺旋突條2d間的螺旋溝內,但驅動桿3的前方的部份卡合突起3a卡合于強制壓入固定在前段筒1的止轉構件4的卡合溝4a內而無法旋轉。
結果,只有驅動桿3沿卡合溝4a軸向前進而將安裝于驅動桿3前方的活動套筒5的條狀物從前段筒2的前端開口送出,遂成為可用狀態。當用畢欲將伸出的條狀物收入筒內時,只要將后段筒2依上述操作的相反方向旋轉,驅動桿3即朝相反的方向動作而使條狀物退入筒內。
當條狀物因使用消耗至不堪再用而需更換新品時,應先將殘留于活動套筒5的殘留段排出去方能換裝新的條狀物。為此,可依送出條狀物的旋轉操作方向連續旋轉后段筒2以使驅動桿3一直前進,當活動套筒5的前端的擴大部5d抵住前段筒1的前端內周的卡止凹部1e而停止之后(見圖6),驅動桿3仍會繼續前進,于是驅動桿3前部的卡止突起3b即擠開活動套筒5之前部卡止孔5b通過分割槽溝5a而移動至后部卡止孔5c,驅動桿3即深入活動套筒5內部而將條狀物殘留段向前頂出來。
茲將條狀物的排出動作配合圖5至圖7詳細說明如下圖中所示前段筒之前錐部1a的形狀可采用種種適宜的變形,因此,所圖示的形狀與
圖1所示者略有不同。這些圖中均表示依前述實施例構成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的前端部的圖面,顯示本實用新型能將條狀物殘留段確實排出的機構。
圖5及圖6的條狀物因使用消耗后而變成比
圖1所示者短很多。圖中,前段管1中的驅動桿3的前部形成有自前端相距一距離的卡止突起3b。若將活動套筒5與前段筒1的卡止凹部1e,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與活動套筒5的前部卡止孔5b,及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與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的各個卡止強度設為α,β,γ,則三者之關系應設定為β<α<γ。
換言之,活動套筒5系可軸向滑動自如地嵌套于條狀物的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上,更具體說,活動套筒5上沿軸向全長形成有分割槽溝5a,且此分割槽溝5a上離開兩端一所定距離處設有二個卡止孔5b,5c,另外在活動套筒5的前端形成有擴大部5d,前段筒1的前端部內側形成有對應于此擴大部5d的卡止凹部1e,而利用此等構成以賦與將條狀物排出筒外的功能。
首先,于圖5中顯示條狀物因使用而變成相當短,但仍可借旋轉操作而將條狀物送出以供使用的狀態。此時,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卡止于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內,而且活動套筒5的前端擴大部5d離開前段筒1的前部內側的卡止凹部1e一相當距離的位置。
其次,在圖6中,當條狀物繼續使用消耗至已達幾乎不能再使用時,如繼續旋轉操作,則驅動桿3即帶同活動套筒5前進,活動套筒5之前端擴大部5d遂抵達前段筒1的內側卡止凹部1e內而暫時定位不再前進,此時,驅動桿3的前端卡止突起3b仍然卡止于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
圖7表示條狀物因驅動桿3的繼續前進而被排出后的狀態,此時驅動桿3的前端已達前段筒1的開口部。詳細說,此時活動套筒5的前端擴大部5d因進入前段筒1的前端卡止凹部1e內而不能再前進,但驅動桿3則可借繼續旋轉后段筒2而前進,于是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即從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擠開自此軸向連續形成的分割槽溝5a前進至前部卡止孔5b,就在此前進過程中驅動桿3將條狀物殘留段頂出而不留于活動套筒5內。
圖8表示活動套筒5的放大圖,由此圖可看出前部卡止孔5b的后端與相接的分割槽溝5a的交界形成緩緩的曲線輪廓部5bb,因此,在驅動桿3后退時,先是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解脫與前部卡止孔5b的卡止關系,并順沿分割槽溝5a退入后部卡止孔5c內,然后,隨著驅動桿3的后退,活動套筒5的擴大部5b脫離前段管1的卡止凹部1e,即依β<α<γ的關系進行確實的動作。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驅動桿3上另套活動套筒5以將條狀物保持及排出,然而,如為減少構件及簡化裝配作業而忽略上述條狀物的排出功能時,雖未圖示,但可在驅動桿3的前端形成能插入條狀物并予保持的筒狀部以做為條狀物承納部,則可省去活動套筒5而僅用驅動桿3以做為條狀物的保持及驅動構件。又,視必要亦可在此筒狀承納部形成軸向槽溝使條狀物插入時能擴開及夾緊,而賦予驅動桿3以確實的保持功能。
圖9表示上述實施例的變形例,在此例中,前段筒1的前端部內側所形成的厚壁部后方形成有數道肋條1g以取代圖5至圖7等所示形成于前段筒1前端內部端面的卡止凹部1e及形成于活動套筒5前端的擴大部5d。當驅動桿3因旋轉操作而后退時,借活動套筒5的后部周面與肋條1g嵌合的磨擦力而可暫時阻止活動套筒5后退,就在此時,驅動桿3的前部卡止突起3b從前部卡止孔5b后退至后部卡止孔5c內,隨后,活動套筒5方與驅動桿3一齊后退。此時上述各部卡止強度的關系亦應保持β<α<γ的關系。
圖10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在此例中,前段筒1的卡止部并未設如前例的卡止凹部1e或肋條1g,活動套筒5也未設擴大部5b,因此結構更簡單,但仍具備條狀物殘留段的排出效果。具體說,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也是卡止于活動套筒5的后部卡止孔5c,當因旋轉操作而驅動桿3前進時,活動套筒5也一齊前進,而于活動套筒5的前端抵住前段筒1的前端內側端面時,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即循槽溝5a進入前部卡止孔5b內。由于前段筒1內側不必設卡止凹部1e或肋條1g等卡止部,故成型時無強制脫模部份而使成型更容易。
又,使驅動桿3后退時,因無卡止凹部1e或肋條1g及擴大部5b存在,于是卡止突起3b乃卡止于前部卡止孔5b的狀態下帶同活動套筒5后退,直到活動套筒5之后端面抵住止轉構件4的前端面后,驅動桿3的卡止突起3b隨著驅動桿3繼續后退而脫離前部卡止孔5b進入后部卡止孔5c。為保證后退動作完成而卡止突起3b確實卡入后部卡止孔5b內,可將驅動桿3設計成在完成后退動作時其頭部3c恰好可頂住后段管2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因具有如上的結構,不僅旋轉操作圓滑,且容易排出條狀物殘留段而方便更換新的條狀物,又因零件少,構造簡單而裝配也容易,堪稱一種具改良功效而符合實用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系由前段筒,可相對旋轉地連結于前段筒的后段筒,及容設于由此前段筒及后段筒所構成的筒狀體內用以保持及收送條狀物的驅動構件所構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前部內周形成螺旋導引機構,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導引機構前方的部位固設有止轉構件,上述驅動構件的前部具有卡合部,而借此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螺旋導引機構的同時卡合于上述止轉構件,使驅動構件不能旋轉但能沿軸向移動自如。
2.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螺旋導引機構系由介以鉸鏈部與后段筒本體一體連成的一對半圓筒體所形成。
3.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導引機構系螺旋突條,且上述卡合部為設在驅動構件上沿長度方向以一定間隔排列成二列的多數個卡合突起。
4.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構件于尾端具有擴徑的頭部,此頭部向后方逐漸縮徑呈錐狀,且形成有自尾端延伸向內的軸向分割槽溝。
5.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驅動構件的前端套設有一可軸向移動的活動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設有用以卡止活動套筒的卡止部,而驅動桿系在活動套筒暫時卡止于前段管的狀態下在活動套筒內作前進或后退動作。
6.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段筒的后部內周形成螺旋導引機構,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導引機構前方的部位固設有止轉構件,上述驅動構件的前部具有卡合于上述螺旋導引機構的同時介以上述止轉構件而被鎖定成不能旋轉但能沿軸向移動自如的卡合部,另具有套設于此驅動構件的前端可軸向移動的活動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設有用以卡止活動套筒的卡止部,而驅動桿系在活動套筒暫時卡止于前段管的狀態下在活動套筒內作前進或后退動作。
7.按照權利要求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動套筒具有軸向導引槽溝,此導引槽溝內復形成有相距一定距離的前部卡止孔及后部卡止孔,另于上述驅動構件上設有能在前、后部卡止孔之間移動的卡止突起。
8.按照權利要求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動套筒與前段筒的卡止部,上述驅動構件的卡止突起與活動套筒的前部卡止孔,及驅動構件的卡止突起與活動套筒的后部卡止孔的各個卡止強度如分別設為α,β及γ時,三者的關系應設定為β<α<γ。
9.按照權利要求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卡止孔的后端與上述導引槽溝的交接部形成驅動桿的卡止突起能容易向后退出的曲線狀。
10.按照權利要求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動套筒的前端具有擴大部,且上述前段筒的卡止部形成于前段筒的前端內周部可卡止上述擴大部的卡止凹部。
11.按照權利要求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段筒的卡止部形成于前段筒的內周部而可將活動套筒暫時卡止的多條軸向肋條。
12.按照權利要求1或6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動套筒在操作的前進過程中,此活動套筒的前端面會先抵住前段筒的前端內側的端面,然后上述驅動構件的卡止突起方自后部卡止孔移動至前部卡止孔,且活動套筒在操作的后退過程中,此活動套筒的后端面先抵住止轉構件的前端面,然后上述驅動構件的卡止突起方自前部卡止孔移至后部卡止孔。
13.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段筒的前部內周形成螺旋導引機構,前段筒的位于此螺旋導引機構前方的部位固設有止轉構件,上述驅動構件的前部具有卡合于上述螺旋導引機構的同時介以上述止轉構件而被鎖定成不能旋轉但能沿軸向移動自如的卡合部,另具有套設于此驅動構件的前端可軸向移動的活動套筒;且上述前段筒的前端設有用以卡止活動套筒的卡止部,而驅動桿系在活動套筒暫時卡止于前段管的卡止部的狀態下在活動套筒內作前進或后退動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送出的操作性極為圓滑、良好,且能將殘留在保持具內的條狀物輕易排除,另可減少組合構件數以使構造簡單及組合裝配容易的旋轉式條狀物送出用具。本實用新型系由:連結成為筒狀送出用具的前、后段筒及容設在此保持具內用來輸送條狀物的驅動桿所構成,前段筒與后段筒可相對旋轉,后段筒內形成螺旋導引機構,前段筒內設有止轉構件,驅動桿具有卡合部,驅動桿前端還設有活動套筒及在前段筒內設有卡止部。
文檔編號A45D40/04GK2305090SQ97204618
公開日1999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1997年4月29日
發明者安西昭二, 光谷良英 申請人:株式會社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