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熱源的便攜式三用飯盒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熱源的便攜式三用飯盒。它具有食品保溫、身體取暖和用做烹煑食物的鍋等三種用途。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日用品。
現有的具有保溫功能的用于攜帶熟食品的容器的保溫原理為利用一個隔熱層來減慢食物本身的熱量向外傳遞的速度,以此來達到保溫的目的。根據這種原理保溫的最有效的辦法一般是采用一個抽成真空的夾層玻璃瓶膽作為這種隔熱層。眾所周知,這種真空夾層玻璃瓶膽是很容易受震動而破壞的物品,因而使具有這種結構的保溫容器的使用條件受到限制,持別對于野外長途執勤的人員是很不適合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保溫容器的不足,提供一種根據加熱式原理制作的便攜式三用保溫容器,它不但可以用來包裝攜帶需保溫的食品,而且還可用作在寒冷環境中個人身體取暖的懷爐以及烹煑食物的鍋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基于這樣一種構思在飯盒上附著一個微型的能長時間產生熱量的裝置,當該裝置產生的熱量與飯盒散發的熱量基本平衡時,就可達到保持溫度的目的。
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技術較成熟的專供身體取暖用的微型懷爐。將這種懷爐稍加改進,就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技術構思中提到的能長時間產生熱量的裝置。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圖1中A-A剖面俯視圖。盒蓋〔14〕與盒體〔6〕相套而形成一個可以盛放食物的容器。盒體〔6〕的底面中部向內凹入而形成一個容放微型石棉懷爐的容腔。石棉懷爐主要由爐底〔4〕、外層石棉〔5〕、環〔8〕、〔9〕和內層石棉〔11〕等零件組成。內層石棉〔11〕和外層石棉〔5〕的作用是既可保持燃燒煤球所需要的溫度又可使助燃的空氣通過。內層石棉〔11〕通過環〔9〕固定于盒體〔6〕上。環〔8〕和爐底〔4〕夾住外層石棉〔5〕而形成一個爐蓋。為了使燃煤產生的熱量主要向盒體內傳遞,內層石棉〔11〕的厚度小于外層石棉〔5〕的厚度。爐蓋是一個可以從爐腔內拿出的零件,其外徑稍小于爐腔的外徑,依靠鎖桿〔3〕的彈力而被固定。若將抵住其底部的鎖桿〔3〕繞軸〔10〕旋轉打開后,它即可以從爐腔內拿出,進而可以放入一塊已燃的煤球〔12〕。爐底〔4〕上開有數個進氣孔,在內層石棉〔11〕與盒體〔6〕之間的接觸面和爐蓋柱面與盒體〔6〕之間的接觸面上設有數條出氣通道與大氣相通。助燃空氣可以經爐底〔4〕上的進氣孔、外層石棉〔5〕、煤球〔12〕、內層石棉〔11〕、出氣道而回到大氣中。類似于蜂窩煤煤爐的爐門作用,旋轉爐蓋,可以調節出氣道接通的數量,以此來調節不同要求的煤球燃燒速度。當產生的熱量與散發的熱量達到平衡時,就可以達到保持溫度的目的。鎖桿〔3〕具有一定的彈性,它有一個可轉動的軸〔10〕,軸〔10〕安裝于軸座〔1〕上,軸座〔1〕用鉚釘〔7〕連接在盒蓋〔14〕上。推動鎖桿〔3〕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其中部抵住爐蓋,另一端用盒扣〔2〕鉤住,使爐蓋、盒蓋〔14〕與盒體〔6〕在其彈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個牢固整體。在鎖桿〔3〕的兩端還可穿上一條背帶以便于攜帶。當拿掉密封圈〔13〕,把盒蓋〔14〕用做烹煑食物的鍋時,將鎖桿〔3〕順時方向轉動到其極限位置,鎖桿〔3〕就起到鍋的把手的作用。設置在盒蓋〔14〕底部的活動密封圈〔13〕是為了防止流質食物的泄漏。盒體〔6〕、盒蓋〔14〕、爐底〔4〕等零件可用鋁金屬板材沖壓而成或塑料注塑而成。鎖桿〔3〕的材料可以是具有彈性的不銹鋼絲。本實施例的外形尺寸H、W、D分別為115、215、195左右。為了使保溫效果更好,整個飯盒可以裝在一個軟質透氣的保溫套如毛線編織的套內。
與已有的玻璃真空夾層瓶膽式保溫容器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1.它的抗震動性好,不易損壞,可以在惡劣的條件下使用、便于攜帶。
2.它的使用功能多除了用做保溫容器之外,還可用做取暖懷爐和煑食物的鍋。
綜上所述,它尤其適合長途外出的人員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主要由盒體[6]和盒蓋[14]構成的便攜式三用飯盒,其特征在于盒體[6]的底部設置一個長時間產生熱量的裝置如微型石棉懷爐。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飯盒,其持征在于盒蓋〔14〕上裝有一個可以繞軸〔10〕轉動的具有一定彈性的鎖桿〔3〕和盒扣〔2〕。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飯盒,其持征在于微型石棉懷爐裝有一個可以旋轉而調節出氣道接通數量的爐蓋。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飯盒,其持征在于盒蓋〔14〕的底部可以設置一個活動的密封圈〔13〕。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飯盒,其持征在于內層石棉〔11〕的厚度小于外層石棉〔5〕的厚度。
專利摘要
一種帶有熱源的便攜式三用飯盒,它屬于生活日用品。它具有食品保溫、身體取暖、用做烹煮食物的鍋等三種用途。其特征是其盒體的底部裝有一個能長時間產生熱的裝置如微型石棉懷爐。其盒蓋、盒體和爐蓋三者通過一個具有彈性的鎖桿牢固地扣合為一體。與傳統的玻璃真空夾層瓶膽式保溫容器相比,其優點為抗震動性好,使用功能多,特別適合于長途外出人員使用。
文檔編號A45C11/20GK86201815SQ86201815
公開日1987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1986年3月26日
發明者李治平 申請人:李治平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