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鞋底,屬于生活用品領域,包括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所述第一鞋底層設有至少一個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層由至少一個底層組成,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至少一個底孔,所述底孔與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數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層和所述第二鞋底層之間相貼合。由于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之間可相互分離,只需要將磨損的鞋底更換掉,而無需更換整個鞋子,就可以繼續使用鞋子。本鞋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減少更換新鞋子的次數,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專利說明】鞋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鞋底。
【背景技術】
[0002]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市場銷售的鞋子均是單層底。鞋底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磨損,或者沾染難以清洗的污染物,為了衛生、美觀等需要,人們經常在鞋面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情況下也無奈的更換鞋子,造成極大的浪費,且購置較多的鞋很占用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鞋底,以解決頻繁更換鞋子造成極大浪費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所述第一鞋底層設有至少一個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層由至少一個底層組成,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至少一個底孔,所述底孔與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數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層和所述第二鞋底層之間相貼合。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鞋底層由一個底層組成。由一個底層組成的第二鞋底層,重量更小,使用鞋底的鞋子更輕便,穿鞋更舒適。
[0007]進一步地,所述底柱的形狀為圓柱形,所底孔的形狀為圓柱形。圓柱形的底柱伸入圓柱形的底孔,使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底柱遠離所述第一鞋底層的一端設置有彈性固定部,所述彈性固定部的形狀為球形,所述彈性固定部的橫截面大于所述底柱的橫截面,所述底孔遠離所述第一鞋底層的一端設置有球形槽,所述彈性固定部與所述球形槽相匹配。底柱伸入底孔,并且使彈性固定部與球形槽卡合,使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第二鞋底層不容易與第一鞋底層分離、脫落。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底柱的一面設置有至少一條凸棱,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與所述凸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底孔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層的相同的一面,所述凹槽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凸棱的數量。通過凸棱與凹槽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鞋底層與所述第二鞋底層之間的相互滑動,提高穿鞋行走時的舒適感。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底柱的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球形凸塊,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與所述底孔相匹配的球形凹坑,所述球形凹坑與所述底柱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層的相同的一面,所述球形凹坑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球形凸塊的數量。通過球形凸塊與球形凹坑的配合,防止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之間相互滑動造成行走的不便。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內陷槽,所述第二鞋底層包括內底層和外底層,所述內底層的厚度小于所述外底層的厚度,所述外底層與所述內陷槽相匹配。外底層伸入內陷槽形成凹凸配合的連接方式,外底層與內陷槽緊密貼合,使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更加連接更加牢固、不易滑動。
[0012]進一步地,所述外底層的側壁設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二鞋底層的橫截面為工字形,所述內陷槽沿其側壁設置有固定槽,且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固定槽卡合匹配。突出部與固定槽卡合,進一步地提高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之間連接牢固性,防止在泥濘或者特殊道路情況下打滑的問題。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由于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之間可以相互分離,這就方便了使用者根據具體的場合和路面情況自由選擇、更換不同的鞋底。鞋底磨損時,可以直接更換鞋底,而不需要更換整雙鞋,這可以降低頻繁更換鞋子的成本,還可以取得美觀、整潔、衛生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鞋底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U形緊固件結構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層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31]實施例1
[0032]參閱圖1-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101和由一個底層組成的第二鞋底層103,第一鞋底層101的一個面設置有6根底柱102,第二鞋底層103的一個面設置有與底柱102相匹配的6個底孔104。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相貼合。
[0033]通過底柱102與底孔104的配合,使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可拆卸連接。使用由本鞋底組成的鞋子,在鞋面還可使用,但鞋底已經磨損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更換鞋底層不需要更換整雙鞋子。這就避免了頻繁更換鞋子的浪費。
[0034]每個底柱102遠離第一鞋底層101的一端還可以設置一個形狀為球形的彈性固定部105,彈性固定部105的橫截面大于底柱102的橫截面,每個底孔104遠離第一鞋底層101的一端還可以設置有一個與彈性固定部105相匹配的球形槽。
[0035]每個底柱102伸入一個底孔104,且使彈性固定部105套入球形槽使得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相貼合。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緊密連接,防止在行走過程中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分離而脫落,保證使用本鞋底的安全性。
[0036]將第一鞋底層101與鞋面連接,通過底柱102與底孔104的配合以及彈性固定部105與球形槽的配合使第二鞋底層103與第一鞋底層101連接,組成完整的鞋子。當鞋子在使用過程中因鞋底磨損需要更換新時,將第二鞋底層103與第一鞋底層101分離,更換一個新的第一鞋底層101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將第二鞋底層103與鞋面連接,第一鞋底層101作為可更換的鞋底層,也可實現鞋底損壞時不需要更換整雙鞋子功能。
[0037]由于不需要更換整雙鞋子,可以減少頻繁換鞋的浪費。此外,將各種功能鞋的鞋底制造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實現一雙鞋多種功能,例如運動型鞋底、休閑型鞋底、防滑鞋底。
[0038]本實施例中的底柱102與底孔104均為六個,對于底柱和底孔的數量不作特別限定,但需滿足底柱和底孔均至少有一個,以實現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之間可拆卸連接。底柱插入底孔內以實現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相貼合,底柱102的數量小于等于底孔104的數量,以避免多余的底柱影響第一鞋底層與第二鞋底層之間的貼合連接。較佳的,底柱102的數量與底孔104的數量相同。底柱102和底孔104的形狀均為圓柱形,也可以為四棱柱形、六棱柱形或者其他形狀。
[0039]實施例2
[0040]參閱圖3-圖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主要區別在于:第一鞋底層101在其設置有底柱102的一面設置有5個矩形的凸棱201 ;第二鞋底層103設置有5個矩形的凹槽202,凹槽202與底孔104位于第二鞋底層103的相同的一面。凸棱201與凹槽202相匹配,有效地防止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的相互滑動,使行走時更加安全、平穩。
[0041]本實施例中凸棱201、凹槽202均為5個,但是凸棱201、凹槽202的個數沒有具體限制,只要均有至少一個即可,且凸棱201的數量小于等于凹槽202的數量。凸棱201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如球形凸塊,相應地,凹槽202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如球形凹坑,球形凹坑的數量大于等于球形凸塊的數量,即第二鞋底層103包括至少一個球形凹坑,第一鞋底層101包括至少一個球形凸塊。
[0042]實施例3
[0043]參閱圖5-圖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主要區別在于:
[0044]第一鞋底層101設置有內陷槽304 ;第二鞋底層103包括內底層301和外底層302,內底層301的厚度小于外底層302的厚度,且外底層302的縱截面小于內底層301的縱截面。外底層302與內陷槽304相匹配。由于外底層302整個伸入內陷槽304,外底層302與內陷槽304形成凹凸配合,這使得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的連接更加緊密,相互之間不容易滑動。此外,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的連接更契合,鞋底的外形更整齊、美觀。
[0045]外底層302的側壁還設置有突出部303,第二鞋底層103的橫截面為工字形;內陷槽304沿其側壁設置有固定槽305,固定槽305與突出部303卡合匹配。當外底層302伸入內陷槽304時,突出部303嵌入固定槽305,從而將第二鞋底層103與第一鞋底層101鎖緊,避免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輕易分離,更進一步的加強第二鞋底層103與第一鞋底層101之間連接的穩定性。
[0046]實施例4
[0047]參閱圖8-圖10,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101、由一個底層組成的第二鞋底層103以及六個U形緊固件405,U形緊固件405包括兩個緊固件腳406。
[0048]第一鞋底層101的一個面設置有六個六棱柱401,第一鞋底層的側壁設置有六個側壁主孔402 ;第二鞋底層的一個面設置有與六棱柱數量相同的六棱柱孔403,第二鞋底層的側壁設置有與側壁主孔402數量相同的側壁次孔404,六棱柱孔403與六棱柱401相匹配,每個側壁主孔402的豎直位置與一個側壁次孔404的豎直位置相對應。
[0049]使用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時,將第二鞋底層103與鞋面連接。通過六棱柱401與六棱柱孔403對位,每個六棱柱401伸入一個六棱柱孔403,使第一鞋底層101設置有六棱柱401的一面與第二鞋底層103設置有六棱柱孔403的一面相貼合,組成鞋子。通過六棱柱401與六棱柱孔403的配合,使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連接緊密、不會輕易滑動。
[0050]每個U形緊固件405的一個緊固件腳406伸入一個側壁主孔402,另一個緊固件腳406伸入一個與側壁主孔402相對應的側壁次孔404。利用U形緊固件405將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不容易相互分離、脫落,保證鞋底的正常使用。當鞋底出現磨損或者損壞時,將U形緊固件405拔出,更換第一鞋底層101,然后再利用U形緊固件405將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連接。這就實現了對鞋底的快速更換。由于在鞋面還可以使用的情況下,可以更換鞋底而不需要更換整雙鞋子,避免了頻繁更換鞋子的浪費。
[0051]實施例5
[0052]參閱圖11-圖12,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101、由兩個底層組成的第二鞋底層103。第一鞋底層101的一面設置有6個底柱102 ;第二鞋底層103的一面設置有6個底孔104。
[0053]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層101、第二鞋底層103之間相互貼合。底柱102與底孔104之間相互配合,使鞋底層之間緊密連接組成一個完整的鞋底。由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構成鞋子,由于鞋底可以更換,這就可以實現鞋子的長期使用,而且通過更換具有不同功能的鞋底,可以實現鞋子的多功能效果。
[0054]實施例6
[0055]參閱圖13-圖15,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層101以及由一個底層組成的第二鞋底層103,第一鞋底層101的一個面設置有6根底柱102,第二鞋底層103的一個面設置有與底柱102相匹配的6個底孔104。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相貼合。底柱102與底孔104的配合,使得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可拆卸連接,從而方便更換損壞的鞋底。
[0056]為了使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第一鞋底層101的側面還設置有兩個尼龍搭扣106,當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通過底柱102與底孔104的配合連接時,再將尼龍搭扣106扣合,尼龍搭扣106緊箍于鞋面這就使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更加穩固,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不易相互分離,從而提高鞋底的穩固性。此外,針對功能性鞋,例如溜冰鞋,運動鞋等需要經受劇烈運動的鞋子,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尼龍搭扣106能有效地加固鞋底。本實施例提供的鞋底不僅解決了頻繁換鞋的不便,也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提升了鞋子的功能性和娛樂性。
[0057]本實施例中的鞋底還包括固定器,固定器由固定座107、固定皮帶108以及固定扣109,固定座107包括兩個突齒。固定座107與第一鞋底層101相貼合,并且通過突齒將第一鞋底層101卡緊,然后利用固定皮帶108將鞋面地箍住,再通過固定扣109將固定皮帶108扣合連接。通過固定器,鞋底與鞋面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可以進一步防止第一鞋底層101與第二鞋底層103之間相互分離的問題。此外,需要更換鞋底時,打開固定扣109將固定器與鞋底分離即可。
[0058]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鞋底層和第二鞋底層,所述第一鞋底層設有至少一個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至少一個底孔,所述底孔與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數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層和所述第二鞋底層之間相貼合,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內陷槽,所述第二鞋底層包括內底層和外底層,所述內底層的厚度小于所述外底層的厚度,所述外底層與所述內陷槽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的形狀為圓柱形,所底孔的形狀為圓柱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遠離所述第一鞋底層的一端設置有彈性固定部,所述彈性固定部的形狀為球形,所述彈性固定部的橫截面大于所述底柱的橫截面,所述底孔遠離所述第一鞋底層的一端設置有球形槽,所述彈性固定部與所述球形槽相匹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底柱的一面設置有至少一條凸棱,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與所述凸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底孔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層的相同的一面,所述凹槽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凸棱的數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層設置有底柱的一面設置有至少一個球形凸塊,所述第二鞋底層設置有與所述底孔相匹配的球形凹坑,所述球形凹坑與所述底柱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層的相同的一面,所述球形凹坑的數量大于等于所述球形凸塊的數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層的側壁設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二鞋底層的橫截面為工字形,所述內陷槽沿其側壁設置有固定槽,且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固定槽卡合匹配。
【文檔編號】A43B13/16GK204245304SQ201420587203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周員生 申請人:周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