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包括:鞋本體;所述鞋本體包括:鞋面,與所述鞋面相連的鞋中底以及與所述鞋中底可拆卸連接的鞋跟;在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的連接部設置有鞋跟墊片;鞋跟墊片的鞋中底弧面與鞋中底的底弧具有相同曲度,而鞋跟貼合面與鞋跟能夠適配貼合,使得鞋中底、鞋跟墊片和鞋跟三者可以完全的貼合在一起,之間沒有間隙。克服了受到傳統制鞋工藝的限制每雙鞋的底弧無法做到精準不變,使得鞋的底弧也就是鞋跟部的弧度在與鞋跟連接時,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的弧度無法實現完整的貼合的缺點。保證鞋本體的穩定性,給穿鞋者帶來穿鞋的安全性,而且保持著鞋本體原有的舒適性。
【專利說明】
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鞋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鞋跟與鞋中底為一體結構,消費者無法自主的拆卸更換鞋跟。每雙鞋的款式,鞋的整體高度或鞋跟的高度固定不變。消費者買到每雙鞋都是定型的,無法根據自己的喜好變換或調整鞋的高度和鞋跟的款式和顏色。如果消費者打算擁有不同高度的鞋或不同樣式和顏色的鞋跟,消費者需要分別購買不同種類,不同高度的鞋,這樣顯然加大了消費者的購置成本,也不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且鞋跟與鞋中底是固定配合的,消費者無法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鞋的高度和鞋跟的顏色和樣式,無法實現消費者自主組裝鞋子。
[0003]現有專利文獻中提到高跟鞋可以更換鞋跟,來實現調整鞋的高度和鞋跟的款式和顏色。但是受到傳統制鞋工藝的限制每雙鞋的底弧無法做到精準不變,這就使得鞋的底弧也就是鞋跟部的弧度在與鞋跟連接時,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的弧度無法實現完整的貼合。如果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不能完整貼合連接,會導致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存在空隙,通過如螺栓連接等一些連接方式將鞋與鞋跟連接起來,由于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空隙的存在使鞋中底與鞋跟連接后產生變形,行走時鞋跟晃動導致螺栓松動,并可能使鞋跟的著地點無法水平著地,導致穿鞋者穿鞋后站立不穩,給穿鞋者帶來安全隱患。而且鞋底弧也存在變形,導致穿鞋者穿鞋不舒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包括:鞋本體;所述鞋本體包括:鞋面,與所述鞋面相連的鞋中底以及與所述鞋中底可拆卸連接的鞋跟;在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之間設置有鞋跟墊片;
[0005]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與所述鞋中底底弧相同曲度的鞋中底弧面和與所述鞋跟貼合適配的鞋跟貼合面。
[0006]優選的,所述鞋中底設置有鞋中底硬端和與所述鞋中底硬端可拆卸連接,且可以彎折的鞋中底軟端;
[0007]所述鞋中底硬端與所述鞋跟可拆卸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鞋中底硬端采用金屬材料、或塑膠材料,或合成材料制作;
[0009]所述鞋中底軟端采用軟橡膠材料,或海綿材料,或合成材料制作。
[0010]優選的,所述鞋中底硬端與所述鞋中底軟端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可以采用按扣方式,或粘接方式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鞋跟墊片的形狀為水滴形,且所述水滴形鞋跟墊片靠近鞋后幫的一端為圓弧狀,另一端為尖端狀。
[0012]優選的,所述鞋跟墊片采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或金屬材料,或木質材料制作。
[0013]優選的,所述鞋中底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鞋跟的可拆卸連接的凸起連接部;
[0014]所述鞋跟設置有與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過盈配合的凹槽;
[0015]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用于使所述凸起連接部穿過的墊片通孔;
[0016]所述凸起連接部用于穿過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凹槽脹接,使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可拆卸連接。
[0017]優選的,所述鞋跟設置有螺紋連接孔和與所述螺紋連接孔螺紋連接的螺栓;
[0018]所述鞋中底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連接孔相適配并使所述螺栓穿過的鞋中底通孔;
[0019]所述螺栓用于穿過所述鞋中底通孔和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螺紋連接孔螺紋連接。
[0020]優選的,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至少兩個三棱柱結構,且所述三棱柱并列設置在所述鞋中底上;
[0021]所述鞋跟的凹槽采用與所述三棱柱數量相同,形狀相適配,且與所述三棱柱過盈配合的三棱柱槽。
[0022]優選的,所述鞋本體還包括:與所述鞋中底的前端可拆卸連接的水臺;
[0023]所述水臺用于在所述鞋本體更換不同高度的所述鞋跟時,通過同時更換所述水臺,使所述鞋本體的前端與跟部保持一定范圍的高度差;
[0024]所述鞋本體前端與跟部高度差的范圍為5mm至10mm之間。
[0025]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26]在本發明中,鞋本體包括:鞋面,與所述鞋面相連的鞋中底以及與所述鞋中底可拆卸連接的鞋跟;在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的連接部設置有鞋跟墊片;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與所述鞋中底底弧相同曲度的鞋中底弧面和與所述鞋跟貼合適配的鞋跟貼合面。
[0027]這樣鞋跟墊片的鞋中底弧面與鞋中底的底弧具有相同曲度,而鞋跟貼合面與鞋跟能夠適配貼合,使得鞋中底、鞋跟墊片和鞋跟三者可以完全的貼合在一起,之間沒有間隙。克服了受到傳統制鞋工藝的限制每雙鞋的底弧無法做到精準不變,使得鞋的底弧也就是鞋跟部的弧度在與鞋跟連接時,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的弧度無法實現完整的貼合的缺點。從而避免了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不能完整貼合連接,會導致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存在空隙。進而將鞋中底、鞋跟墊片和鞋跟連接起來,三者之間沒有空隙,鞋本體不產生變形,即使在更換不同樣式、不同高度、不同顏色的鞋跟,都能保持鞋跟的著地點水平著地,避免穿鞋者行走時鞋跟晃動,保證鞋本體的穩定性,給穿鞋者帶來穿鞋的安全性,而且保持著鞋本體原有的舒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9]圖1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
[0030]圖2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鞋跟墊片結構圖;
[0031]圖3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鞋跟結構圖;
[0032]圖4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鞋跟連接面的示意圖;
[0033]圖5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鞋中底結構圖;
[0034]圖6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鞋中底結構圖;
[0035]圖7為本發明提供可拆卸鞋跟的鞋的帶有水臺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為使得本發明的發明目的、特征、優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運用具體的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保護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保護的范圍。
[003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請參閱圖1結合圖2所示,包括:鞋本體;所述鞋本體包括:鞋面1,與所述鞋面I相連的鞋中底2以及與所述鞋中底2可拆卸連接的鞋跟3 ;在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之間設置有鞋跟墊片4 ;所述鞋跟墊片4設置有與所述鞋中底2底弧相同曲度的鞋中底弧面和與所述鞋跟3貼合適配的鞋跟貼合面。
[0038]由此可知,在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的連接部設置有鞋跟墊片4 ;所述鞋跟墊片4設置有與所述鞋中底2底弧相同曲度的鞋中底弧面和與所述鞋跟3貼合適配的鞋跟貼合面。
[003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水臺15與所述鞋中底2前端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可以采用滑槽方式連接,或磁吸方式連接,或螺紋方式連接,或卡扣方式連接。這樣便于穿鞋者更換水臺15。
[004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本體還包括:請參閱圖7所示,與所述鞋中底2的前端可拆卸連接的水臺15 ;這里的鞋中底2的前端范圍為人的腳掌走路受力區域至腳尖部分。所述水臺15用于在所述鞋本體更換不同高度的鞋跟3時,通過同時更換所述水臺15,使所述鞋本體前端與跟部保持一定范圍的高度差。所述鞋本體前端與跟部高度差的范圍為5mm至10mm之間。
[0041]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鞋本體只更換不同高度的鞋跟3,而鞋本體的前端不調整高度,將會使鞋本體的前后高度不一致,影響鞋的舒適性。在本實施例中,更換不同高度的鞋跟3時,同時更換水臺15,使鞋本體保持前端與跟部的高度差,使鞋本體始終保持日常人們穿鞋的習慣高度差,即使更換不同高度的鞋跟3,由于有與之相配的水臺15,也不會影響穿鞋的舒適性。
[0042]在本實施例中,鞋本體前端與跟部的高度差的范圍為5mm至10mm之間。較佳的高度差在40mm至60mm之間,在這個高度差范圍內符合穿鞋者的穿鞋習慣,保證穿鞋者的整個腳部前后受力均勻,在長時間站立或走路時,腳部不會感覺到酸痛和夾持感。
[0043]在本實施例中,鞋跟墊片4的鞋中底弧面與鞋中底2的底弧具有相同曲度,而鞋跟貼合面與鞋跟3能夠適配貼合,使得鞋中底2、鞋跟墊片4和鞋跟3三者可以完全的貼合在一起,之間沒有間隙。克服了受到傳統制鞋工藝的限制每雙鞋的底弧無法做到精準不變,使得鞋的底弧也就是鞋跟部的弧度在與鞋跟3連接時,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的弧度無法實現完整的貼合的缺點。從而避免了如果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不能完整貼合連接,會導致鞋底弧與鞋跟貼合面之間存在空隙。進而將鞋中底2、鞋跟墊片4和鞋跟3連接起來,三者之間沒有空隙,鞋本體不產生變形,即使在更換不同樣式、不同高度、不同顏色的鞋跟3時,都能保持鞋跟3的著地點水平著地,避免穿鞋者行走時鞋跟晃動,保證鞋本體的穩定性,給穿鞋者帶來穿鞋的安全性,而且保持著鞋本體原有的舒適性。
[004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跟墊片4的形狀為水滴形,且所述水滴形鞋跟墊片靠近鞋后幫的一端為圓弧狀,另一端為尖端狀。可以理解的是,水滴形鞋跟墊片的圓弧狀一端具有與鞋后幫相同的圓弧狀,這樣在與鞋中底2貼合后,從鞋本體的外觀來看,使鞋跟墊片4與鞋中底2具有整體性。而水滴形鞋跟墊片的尖端狀,既可以適應鞋本體腰線位置的收縮,還縮小鞋跟墊片4本身的面積。
[0045]當然鞋跟墊片4的形狀還可以制作成橢圓形,或弓形,或多邊形等等,具體的形狀還可以與鞋跟3貼合面的形狀相適配,這里對具體形狀不做限定。
[004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跟墊片4采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或金屬材料,或木質材料制作。
[004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跟墊片4設置有墊片通孔;所述墊片通孔用于使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的可拆卸連接件穿過。
[0048]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3,圖4結合圖5所示,所述鞋中底2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鞋跟3的可拆卸連接的凸起連接部;所述鞋跟3設置有與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過盈配合的凹槽;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用于使所述凸起連接部穿過的墊片通孔13 ;所述凸起連接部用于穿過所述墊片通孔13與所述凹槽脹接,使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可拆卸連接。
[0049]具體的,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至少兩個三棱柱結構,且所述三棱柱并列設置在所述鞋中底2上;所述鞋跟3的凹槽采用與所述三棱柱數量相同,形狀相適配,且與所述三棱柱過盈配合的三棱柱槽。在本實施例中,凸起連接部采用兩個三棱柱12,鞋跟的凹槽采用兩個與三棱柱12形狀相適配,且與三棱柱12過盈配合的三棱柱槽11。
[0050]可以理解的是,鞋中底的三棱柱12插入鞋跟的三棱柱槽11內部,三棱柱12與三棱柱槽11采用過盈配合,使三棱柱12與三棱柱槽11脹接為一體。其中三棱柱槽11的槽深至少應為鞋跟高度的三分之一,這樣可以保證鞋跟3與鞋中底2的良好連接,能夠避免穿鞋者行走時鞋跟晃動,保證鞋本體的穩定性,給穿鞋者帶來穿鞋的安全性,保持著鞋本體原有的舒適性。這里的兩個三棱柱槽11的槽深可以不同。在本實施例中,鞋中底2的三棱柱12的具體長度與所述三棱柱槽11的槽深相適配。
[0051 ] 在本實施例中,凸起連接部可以采用三棱柱,當然也可以采用四面體,或多面體等形狀。具體數量至少為兩個,且并列設置,這樣能夠充分起到對鞋本體的支撐,防止穿鞋者行走時鞋跟晃動,保證鞋本體的穩定性。而鞋跟凹槽與所述凸起連接部相適配,同樣可以采用四面體,或多面體等形狀。具體數量和設置位置與凸起連接部相同。
[005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跟3設置有螺紋連接孔16和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螺紋連接的螺栓;所述鞋中底2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相適配并使所述螺栓穿過的鞋中底通孔;所述螺栓用于穿過所述鞋中底通孔和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螺紋連接。這樣,鞋中底2與鞋跟3通過凸起連接部與凹槽脹接后,再通過螺栓穿過所述鞋中底通孔和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螺紋連接,進而保證鞋跟3與鞋中底2的牢固連接。
[0053]在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5結合圖6所示,所述鞋中底2設置有鞋中底硬端21,與所述鞋中底硬端21固定連接,并與所述鞋跟3可拆卸連接的凸起連接部以及與所述鞋中底硬端21可拆卸連接,且可以彎折的鞋中底軟端22。
[0054]由此可知,鞋中底2與鞋跟3可拆卸連接,鞋跟3可拆卸可更換。通常鞋跟3可以設計成不同高度、不同款式以及不同顏色,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鞋中底2與鞋跟3的可拆卸連接方式更換鞋跟來改變鞋的高度、款式以及顏色,使消費者能夠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意搭配,滿足消費者的穿著體驗。
[0055]在本實施例中,鞋中底2設置有與鞋跟3可拆卸連接的凸起連接部,所述凸起連接部可以采用三棱柱12,鞋跟3設置與三棱柱12過盈配合的三棱柱槽11。三棱柱12固定連接在鞋中底硬端21外部,鞋中底硬端21用于鞋中底2與鞋跟3連接時,防止鞋中底2受到鞋跟3的拉力變形。鞋中底軟端22與鞋中底硬端21可拆卸連接,鞋中底軟端22可以彎折的。鞋中底硬端21能夠承受與鞋跟3連接的拉力和在行走時的扭力,防止鞋中底2受到外力而變形。鞋中底軟端22能夠很好的適應穿鞋者的腳型,并使穿鞋者在行走時,鞋中底軟端22可以彎折,提高穿鞋者的舒適度,減輕穿鞋者的疲勞。本實施例中的鞋中底2采用鞋中底軟端22與鞋中底硬端21結合設計,避免了全部采用硬質材料制作而失去鞋的穿著舒適性,還避免了只采用軟質材料制作鞋中底2,缺乏良好的支撐力,引起穿鞋者走路時晃動,使鞋的穩定性變差。
[005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中底硬端21采用金屬材料、或塑膠材料,或合成材料制作等等。通過材料本身硬度使得鞋中底硬端21具有良好支撐力,保證鞋中底2與鞋跟3良好的支撐,使得穿鞋者走路時不會晃動,提高鞋穩定性。
[005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鞋中底軟端22采用軟橡膠材料,或海綿材料,或軟質合成材料制作。使用軟質材料制作鞋中底軟端22能夠很好的適應穿鞋者的腳型,并使穿鞋者在行走時,鞋中底軟端22可以彎折,提高穿鞋者的舒適度,減輕穿鞋者的疲勞。
[0058]在本實施例中,鞋中底硬端21與鞋中底軟端22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可以采用按扣方式或粘接方式。鞋中底硬端21與鞋中底軟端22采用可拆卸方式連接,穿鞋者可以自己喜好變換鞋中底硬端21與鞋中底軟端22。其中鞋中底軟端22使用時間久容易磨損使用壽命短,而鞋中底硬端21使用壽命長,通過可拆卸方式可以更換鞋中底軟端22,延長鞋的使用壽命。
[0059]在本實施例中,鞋中底2與鞋跟3可拆卸連接方式還可以采取螺栓連接方式,具體的,所述鞋跟3與所述鞋中底2的連接部設置有螺紋連接孔16和連接螺栓;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的連接部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相適配的鞋中底通孔;所述鞋跟墊片4設置有用于使所述連接螺栓穿過的墊片通孔;所述連接螺栓用于穿過所述鞋中底通孔和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螺紋連接孔16螺紋連接,使所述鞋中底2與所述鞋跟3可拆卸連接。
[0060]鞋中底2與鞋跟3可拆卸連接方式還可以采取插銷連接,卡扣連接,具體的連接形式這里不做限定。
[0061]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62]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拆卸鞋跟的鞋,包括:鞋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本體包括:鞋面,與所述鞋面相連的鞋中底以及與所述鞋中底可拆卸連接的鞋跟;在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之間設置有鞋跟墊片; 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與所述鞋中底底弧相同曲度的鞋中底弧面和與所述鞋跟貼合適配的鞋跟貼合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中底設置有鞋中底硬端和與所述鞋中底硬端可拆卸連接,且可以彎折的鞋中底軟端; 所述鞋中底硬端與所述鞋跟可拆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中底硬端采用金屬材料、或塑膠材料,或合成材料制作; 所述鞋中底軟端采用軟橡膠材料,或海綿材料,或合成材料制作。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中底硬端與所述鞋中底軟端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可以采用按扣方式,或粘接方式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跟墊片的形狀為水滴形,且所述水滴形鞋跟墊片靠近鞋后幫的一端為圓弧狀,另一端為尖端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跟墊片采用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或金屬材料,或木質材料制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中底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鞋跟的可拆卸連接的凸起連接部; 所述鞋跟設置有與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過盈配合的凹槽; 所述鞋跟墊片設置有用于使所述凸起連接部穿過的墊片通孔; 所述凸起連接部用于穿過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凹槽脹接,使所述鞋中底與所述鞋跟可拆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跟設置有螺紋連接孔和與所述螺紋連接孔螺紋連接的螺栓; 所述鞋中底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連接孔相適配并使所述螺栓穿過的鞋中底通孔; 所述螺栓用于穿過所述鞋中底通孔和所述墊片通孔,與所述螺紋連接孔螺紋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連接部采用至少兩個三棱柱結構,且所述三棱柱并列設置在所述鞋中底上;所述鞋跟的凹槽采用與所述三棱柱數量相同,形狀相適配,且與所述三棱柱過盈配合的三棱柱槽。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鞋跟的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本體還包括:與所述鞋中底的前端可拆卸連接的水臺; 所述水臺用于在所述鞋本體更換不同高度的所述鞋跟時,通過同時更換所述水臺,使所述鞋本體的前端與跟部保持一定范圍的高度差; 所述鞋本體前端與跟部高度差的范圍為5mm至10mm之間。
【文檔編號】A43B13/30GK104172646SQ201410456588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葉釗慶 申請人:東莞志誠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