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變型的掛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變型的掛墜。
背景技術:
掛墜是一種飾品,懸掛于人的脖子上,其內可以插入或粘貼個人照片,便于隨時隨地欣賞。掛墜通常以外形美觀為其主要設計思路。因此,傳統的掛墜都是固定造型,無法變換外形。為此,中國專利號ZL201020575282. 5公開了一種變形式掛墜,以解決傳統掛墜存在無法變換外形的技術問題,但此專利技術方案存在結構復雜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變換外形且結構簡單的掛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變型的掛墜,該掛墜結構簡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變型的掛墜,包括外形相同且都具有內側面和斜端面的第一上殼、第一下殼、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第一上殼與第二上殼的內側面相貼,第一下殼與第二下殼的內側面相貼,第一上殼與第一下殼的斜端面相貼,第二上殼與第二下殼的斜端面相貼;第一上殼、第一下殼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第二上殼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下殼、第二下殼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內側面與第二上殼內側面通過第一磁鐵吸合,第一下殼內側面與第二下殼內側面通過軸轉動連接,第一上殼斜端面與第一下殼斜端面通過第三磁鐵吸合,第二上殼斜端面與第二下殼斜端面通過第四磁鐵吸合;第一上殼與第一下殼形成相對應的缺口,第一下殼的缺口置入并固定第一半軸的下部,第一半軸的上部外套并轉動配合第一半軸套,第一半軸套置入并固定于第一上殼的缺口 ;第二上殼與第二下殼形成相對應的缺口,第二下殼的缺口置入并固定第二半軸的下部,第二半軸的上部外套并轉動配合第二半軸套,第二半軸套置入并固定于第二上殼的缺口 ;第一半軸套與第二半軸套的內側面相貼,第一半軸與第二半軸的內側面相貼。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下殼的缺口內壁開有一插孔,所述第一半軸的下部形成橫向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第一下殼的插孔。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半軸的上部形成半圈環狀的插槽及半圈環狀的擋槽, 第一半軸套形成半圈環狀的擋圈,第一半軸套下部通過轉動而插入第一半軸的插槽,擋圈的上部被第一半軸的擋槽邊沿阻擋。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上殼、第二上殼的內側面分別固設一顆第一磁鐵。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上殼、第一下殼的斜端面分別固設兩顆第三磁鐵,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的斜端面分別固設兩顆第四磁鐵,第一上殼、第一下殼斜端面的磁鐵分別與第二上殼、第二下殼斜端面的磁鐵對稱布設。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二下殼的缺口內壁開有一插孔,所述第二半軸的下部形成橫向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第二下殼的插孔。[0010]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二半軸的上部形成半圈環狀的插槽及半圈環狀的擋槽, 第二半軸套形成半圈環狀的擋圈,第二半軸套下部通過轉動而插入第二半軸的插槽,擋圈的上部被第二半軸的擋槽邊沿阻擋。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半軸、第二半軸內側面呈凹圓形狀,用于粘貼照片。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第一上殼的缺口部內壁形成一插孔,相對應地,所述的第一半軸套形成一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的插孔。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殼的缺口部側壁形成一插孔,相對應地,所述的第二半軸套形成一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的插孔。本實用新型掛墜通過翻轉,可以變換其造型,如條狀形、心形,具有結構簡單、造型多變且美觀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掛墜,其兩個半軸內側面的凹圓面可以粘貼照片,無論掛墜處于條形或心形,都能通過轉動一層殼體,使照片展現出來。
[0016]圖1是條形狀態下掛墜的外形結構(透視)圖。[0017]圖2是掛墜的結構分解圖。[0018]圖3是第一上殼的結構圖。[0019]圖4是第二上殼的結構圖。[0020]圖5是第一下殼的結構圖。[0021]圖6是第二下殼的結構圖。[0022]圖7是半軸的側視圖。[0023]圖8是半軸的俯視圖。[0024]圖9是半軸套的側視圖。[0025]圖10是半軸套的俯視圖。[0026]圖11是掛墜從條形變換成心形狀態的過程圖。[0027]圖12是條形狀態下的掛墜翻開結構圖。[0028]圖13是心形狀態下的掛墜翻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如圖1狀態下,掛墜的外形呈長條形,從正面投影視圖看,其邊沿由兩條平行且等長的長側邊及兩條弧形邊構成,相對稱的兩條弧形邊分別位于掛墜的兩端,將兩條長側邊的端部過渡相連。如圖1-10所示,通過兩個“切面”將掛墜均分為外形相同的四部分第一上殼11、 第一下殼13、第二上殼12、第二下殼14,“第一切面”沿掛墜的厚度方向,“第二切面”沿掛墜的正面傾斜方向,第一上殼11與第二上殼12的內側面相貼合,第一下殼13與第二下殼 14的內側面相貼合,第一上殼11與第一下殼13的斜端面相貼合,第二上殼12與第二下殼 14的斜端面相貼合;第一上殼11、第一下殼13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二上殼12、第二下殼14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11、第二上殼12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下殼13、第二下殼14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11的內側面(即與第二上殼12內側面相貼的面)上部形成一孔114,該孔114延伸至第一上殼11的上部弧形邊沿,與外界貫通。該孔114可以置入并連接掛扣, 掛扣伸出第一上殼11之外,用于懸掛。第一上殼11的內側面上部開有孔,此孔內嵌入一磁鐵113。相對應地,第二上殼12 的內側面上部開有孔,此孔內嵌入磁鐵123,此磁鐵123與磁鐵113相吸。第一上殼11的下斜面(即與第一下殼13上斜面相貼的面)開有兩個孔,此兩孔內分別嵌入磁鐵111、112。 相對應地,第一下殼13的上斜面(即與第一上殼11下斜面相貼的面)開有兩個孔,此兩個孔內分別嵌入磁鐵131、132,磁鐵131、132分別與磁鐵111、112相吸。磁鐵111、112、131、 132與磁鐵121、122、141、142對稱布設。第二上殼12的下斜面(即與第二下殼14上斜面相貼的面)開有兩個孔,此兩孔內分別嵌入磁鐵121、122。相對應地,第二下殼14的上斜面(即與第二上殼12下斜面相貼的面)開有兩個孔,此兩個孔內分別嵌入磁鐵141、142,磁鐵141、142分別與磁鐵121、122 相吸。第一上殼11形成缺口 115,此缺口延伸至下斜面。第一下殼13形成缺口 133,此缺口延伸至上斜面,并與第一上殼的缺口 115連通。第一下殼的缺口 133內壁還開有一插孔,該缺口 133置入半軸31的下部,半軸31的下部形成橫向凸柱,該凸柱插入第一下殼缺口部的插孔。半軸31的上部外套半軸套21,半軸31及半軸套21的內側面與第一上殼11、 第一下殼13的內側面持平。半軸31的上部形成半圈環狀插槽311及半圈環狀擋槽312,半軸套21形成半圈環狀擋圈211,半軸套21的下部呈半圈環狀,半軸套21裝入半軸31時,通過轉動而將其下部插入半軸的插槽311,而其擋圈211的上部被半軸的擋槽312邊沿阻擋。 半軸的上部及半軸套置入第一上殼的缺口 115內。第一上殼11的缺口部內壁形成一插孔, 相對應地,半軸套21形成一凸柱,該凸柱插入前述插孔。第二上殼12、半軸套22、半軸32、 第二下殼14的配合結構與上述相同,參考上述內容。半軸套21、22的內側面相貼而成一整體軸套;半軸31、32的內側面相貼而成一整體軸,該整體軸與整體軸套間可相對轉動,從而第一上殼、第二上殼與第一下殼、第二下殼間可相對轉動。兩個半軸的內側面可粘貼照片。 參見圖12、13,無論掛墜處于條形或心形,都能通過轉動一層殼體,使照片展現出來。第一下殼13開有一孔134,該孔134轉動式地插入軸4的直徑較大端頭,軸4的直徑較小部分外套軸套5,軸套5固定于孔134內,且其內側面與第一下殼的內側面持平, 軸4的部分還伸出第一下殼13的內側面,軸4的伸出部分插入并固定于第二下殼14內側面所開的孔,從而使第一下殼13與第二下殼14可相對轉動,進而第一上殼、第一下殼與第二上殼、第二下殼間可相對轉動。圖11顯示了掛墜從條形狀態變換成心形狀態的過程。而從心形掛墜變換至條形掛墜則反向翻轉即可。變換到位后,通過相應的磁鐵相吸而定型。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任何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變換、變型都屬于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變型的掛墜,包括外形相同且都具有內側面和斜端面的第一上殼、第一下殼、 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第一上殼與第二上殼的內側面相貼,第一下殼與第二下殼的內側面相貼,第一上殼與第一下殼的斜端面相貼,第二上殼與第二下殼的斜端面相貼;第一上殼、第一下殼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的內側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第二上殼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下殼、第二下殼的斜端面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上殼內側面與第二上殼內側面通過第一磁鐵吸合,第一下殼內側面與第二下殼內側面通過軸轉動連接,第一上殼斜端面與第一下殼斜端面通過第三磁鐵吸合,第二上殼斜端面與第二下殼斜端面通過第四磁鐵吸合;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殼與第一下殼形成相對應的缺口,第一下殼的缺口置入并固定第一半軸的下部,第一半軸的上部外套并轉動配合第一半軸套,第一半軸套置入并固定于第一上殼的缺口 ;第二上殼與第二下殼形成相對應的缺口,第二下殼的缺口置入并固定第二半軸的下部,第二半軸的上部外套并轉動配合第二半軸套,第二半軸套置入并固定于第二上殼的缺口 ;第一半軸套與第二半軸套的內側面相貼,第一半軸與第二半軸的內側面相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殼的缺口內壁開有一插孔,所述第一半軸的下部形成橫向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第一下殼的插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軸的上部形成半圈環狀的插槽及半圈環狀的擋槽,第一半軸套形成半圈環狀的擋圈,第一半軸套下部通過轉動而插入第一半軸的插槽,擋圈的上部被第一半軸的擋槽邊沿阻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殼、第二上殼的內側面分別固設一顆第一磁鐵。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殼、第一下殼的斜端面分別固設兩顆第三磁鐵,第二上殼、第二下殼的斜端面分別固設兩顆第四磁鐵,第一上殼、第一下殼斜端面的磁鐵分別與第二上殼、第二下殼斜端面的磁鐵對稱布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殼的缺口內壁開有一插孔,所述第二半軸的下部形成橫向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第二下殼的插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軸的上部形成半圈環狀的插槽及半圈環狀的擋槽,第二半軸套形成半圈環狀的擋圈,第二半軸套下部通過轉動而插入第二半軸的插槽,擋圈的上部被第二半軸的擋槽邊沿阻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7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軸、 第二半軸內側面呈凹圓形狀,用于粘貼照片。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殼的缺口部內壁形成一插孔,相對應地,所述的第一半軸套形成一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的插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型的掛墜,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上殼的缺口部側壁形成一插孔,相對應地,所述的第二半軸套形成一凸柱,該凸柱插入所述的插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可變型的掛墜,包括具有內側面和斜端面的第一上下殼、第二上下殼,第一二上殼、第一二下殼的內側面分別相貼,第一上下殼、第二上下殼的斜端面分別相貼;第一上下殼、第二上下殼的內側面分別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二上殼、第一二下殼的斜端面分別處于同一平面;第一二上殼內側面由磁鐵吸合,第一二下殼內側面通過軸轉動連接,第一上下殼、第二上下殼斜端面分別由磁鐵吸合;第一上下殼形成對應缺口,第一下殼的缺口固定半軸的下部,半軸的上部轉動配合半軸套,半軸套固定于第一上殼的缺口;第二上下殼及半軸套、半軸的配合結構與上述相同;第一二半軸套、第一二半軸的內側面分別相貼。本實用新型掛墜可變換造型,其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A44C25/00GK202154156SQ20112021725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4日
發明者俞軼民 申請人:俞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