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按扣的制造方法及凸按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按扣的制造方法及凸按扣。
背景技術:
按扣具有凸按扣和凹按扣。例如,凸按扣在圓盤狀的基部的中央具有與凹按扣卡合的突起部,并在基部的中央設有貫穿表背的孔部。凸按扣通過按扣安裝部件而安裝在布料上。按扣安裝部件具有圓盤狀的基座部和在其中央突出的柱部。使凸按扣和按扣安裝部件夾持布料而配置,使按扣安裝部件的柱部貫穿布料,在使柱部穿插到凸按扣的孔部后,對柱部進行加鉚,從而將凸按扣安裝在布料上。凹按扣為圓盤狀,具有供凸按扣的突起部嵌入卡合的卡合部,并在中央部設有貫穿表背的孔部,向布料的安裝與凸按扣相同。由于凸按扣的與凹按扣卡合的突起部從基部突出,所以存在手碰觸到該突起部等而感到不舒服感的情況。因此,考慮減小突起部在表面突出的部分來消除不舒服感。例如,在日本注冊實用新型公報第3157266號中,公開有減小按扣的突起部與在圓盤狀基部的周緣突出的外緣部的差(而成為O. 4 O. 6mm)的內容。但是,關于凸按扣,收納在料斗中的多個凸按扣以固定姿勢排列地在滑槽中移動,并通過自動安裝裝置而安裝。因此,若過度減少表面的凹凸,則存在無法清楚地辨別表背而不能順暢地進行向布料的安裝的情況。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注冊實用新型公報第3157266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及按扣,在向布料安裝時也能夠容易地辨別表背,從而能夠提高作業效率,并且觸摸表面時不舒服感較少。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在一個方式中提供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材的第I主面上配置安裝部件的工序,該基材具有第I主面及第I主面的相反側的第2主面,該安裝部件具有基座部及從基座部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將凸按扣配置在第2主面上的工序,該凸按扣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的基部;從基部的外緣部突出的外緣突部;以及從基部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與外緣突部的前端相比形成得高的卡合突部;使柱部貫穿基材,將貫穿基材的柱部插入到孔部中的工序;對插入到孔部中的柱部的前端進行加鉚的工序;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本發明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的工序包含使卡合突部的前端向基部的中心鼓出。 本發明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包含以使鼓出部的前端的從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與外緣突部的前端的從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相等的方式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
本發明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實施方式中,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包含以使鼓出部的前端的從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低于外緣突部的前端的從基部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的方式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本發明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實施方式中,同時進行對插入到孔部中的柱部的前端進行加鉚的工序、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的工序、和形成向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外側鼓出的鼓出部的工序。本發明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在又一其他實施方式中,將凸按扣配置在第2主面上的工序包含使用沿長度方向形成有開口部的筒狀的滑槽,該開口部用于收進凸按扣的卡合突部。本發明在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將凸按扣配置在基材上的工序,該凸按扣具有板狀的基部及從基部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將凸按扣安裝在基材上的工序;將凸按扣的卡合突部壓潰而在卡合突部的前端形成鼓出部的工序。本發明在又一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種設置在基材上的凸按扣,具有具有貫穿表背的孔部的板狀的基部;從基部的中央部突出、且在前端具有向基部的中心側鼓出的鼓出部的卡合突部;和沿基部的外緣突出的外緣突部。本發明的凸按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和卡合突部的與基部接觸的部分的內徑相比,卡合突部的前端的內徑小。本發明的凸按扣在又一其他實施方式中,卡合突部的內周面隨著從卡合突部的底部趨向于上方而向基部的中心側傾斜或隆起。本發明的凸按扣在又一其他實施方式中,鼓出部包含第I鼓出部,其相較于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與基部接觸的部分向基部的外側鼓出;和第2鼓出部,其相較于卡合突部的內周面的與基部接觸的部分向基部的中心側鼓出。本發明在又一其他方式中提供一種設置在第I基材上的凸按扣,具有具有貫穿表背的孔部的板狀的基部;沿基部的外緣突出的外緣突部;和從基部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卡合突部具有能夠向基部的中心側折彎的前端,該前端小于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與基部接觸的部分和卡合突部的內周面的與基部接觸的部分之間的尺寸。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及按扣,在向布料安裝時也能夠容易地辨別表背,從而能夠提高作業效率,并且觸摸表面時不舒服感較少。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中使用的按扣安裝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圖2是表示圖1的按扣安裝裝置的滑槽的詳細情況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1的按扣安裝裝置的滑槽與收納在滑槽內的凸按扣的位置關系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組裝工序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組裝工序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組裝工序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組裝工序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一例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變形例的組裝工序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變形例的組裝工序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制造方法的變形例的組裝工序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I變形例的剖視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2變形例的剖視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3變形例的剖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4變形例的剖視圖。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凸按扣的第5變形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此外,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例示了用于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裝置以及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不將結構部件的構造、配置、材質等限定于下述內容。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中使用的按扣安裝裝置100的一例。按扣安裝裝置100具有用于進行按扣的安裝作業的沖模10 ;在沖模10的上方以能夠升降的方式配置的沖頭部40 ;用于將凸按扣2 (參照圖2)運送到沖模10上的滑槽5 ;和收納凸按扣2的料斗9。如圖2及圖3所示,滑槽5為截面呈四邊形的筒形,前端部分向沖模10彎曲。在滑槽5中,沿長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收進凸按扣2的卡合突部24的開口部51。如圖3所示,滑槽5具有能夠將卡合突部24收納在開口部51內并能夠將凸按扣2的基部22及外緣突部23收納在滑槽5的內部程度的寬度W而形成。在凸按扣2被配置成與圖3所示的狀態上下相反的情況下,凸按扣2不會進入到滑槽5中。由此,通過使用圖2及圖3所示的滑槽5,能夠容易地辨別凸按扣2的表背,從而能夠順暢地進行向布料的安裝。在制造按扣時,將凸按扣2從圖1 3所示的滑槽5運送到沖模10上。在沖模10上,如圖4所示,基材I具有第I主面Ia及第I主面Ia的相反側的第2主面lb,在基材I的第I主面Ia上配置有安裝部件3,在第2主面Ib上配置有凸按扣2a。當使第I主面Ia為表面、第2主面Ib為背面時,將與基材I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定義為表背方向,也稱作高度方向。安裝部件3具有基座部31及從基座部31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32。凸按扣2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21的基部22 ;從基部22的外緣部突出的環狀的外緣突部23 ;以及從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24a比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 (從基部22上面觀察)形成得高的環狀的卡合突部24。通過使用以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比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突出得高的方式形成的凸按扣2a,容易通過圖2及圖3所示的滑槽5來辨別表背,因此,提高了按扣安裝時的作業效率。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隨著從基部22趨向于前端而呈尖細狀。此外,卡合突部24也可以被沿表背方向延伸的狹縫分割成多個。由此,在與凹按扣I卡合時,卡合突部24容易向基部22的中心變形。狹縫的大小可以是從卡合突部24的前端至基部,也可以形成至中間。如圖5所示,使柱部32的前端32a貫穿基材I,將貫穿了基材I的柱部32插入到孔部21中。然后,使沖頭部40從凸按扣2a的上方下降,對插入到孔部21中的柱部32的前端32a進行加鉚。由此,如圖6所示,凸按扣2a和安裝部件3夾持基材I而固定。然后,如圖7所示,使與圖5所示的沖頭部40不同的卡合突部24加鉚用的沖頭部41從凸按扣2a的上方下降,壓潰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由此,如圖8所示,制造出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有鼓出部241的凸按扣2b。如圖8所示,通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的凸按扣2b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包含第I鼓出部241a和第2鼓出部241b,其中,第I鼓出部241a相較于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c (從穿過部分24c的垂線觀察)向基部22的外側鼓出,第2鼓出部241b相較于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 (從穿過部分24b的垂線觀察)向基部22的中心側鼓出。如圖7所示,第I鼓出部241a可以在用沖頭部41將卡合突部24壓潰之前預先形成,也可以在用沖頭部41將前端壓潰時形成。另外,還可以在用沖頭部41將前端壓潰時,以使預先形成的第I鼓出部241a進一步鼓出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第2鼓出部241b是在用沖頭部41對卡合突部24施加壓力而將其壓潰時,卡合突部24受到擠壓而逐漸進入內側所形成的部分,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第2鼓出部241b與第I鼓出部241a相比鼓出得較大,并以一部分覆蓋在被加鉚成規定形狀的柱部32的前端32a的上方的方式向基部22的中心側突出。在將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壓潰前(圖7所示)的狀態下,卡合突部24的前端的尺寸小于該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和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c與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的和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之間的尺寸,并隨著從基部22趨向于前端而形成為尖細狀。另外,當觀察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側時,相較于卡合突部24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的內徑Dl (卡合突部24的底部的內徑),位于卡合突部24的前端的鼓出部241的最為鼓出的部分的內徑D2(卡合突部24的頂部的內徑)較小。卡合突部24的底部的內徑Dl與卡合突部24的頂部的內徑D2的差根據按扣的大小而不同,但例如為O.1 O. 6mm左右。關于以往普遍公知的凸按扣,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為相對于基部22的上表面22a大致垂直的平面(參照圖7的凸按扣2a的內周面243)。與之相對,在本實施方式的凸按扣2b中,如圖8所示,由于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設有鼓出部241,所以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具有隨著從卡合突部24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 (底部)趨向于前端24a而向基部22的中心側稍微傾斜(或隆起)那樣的構造。像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凸按扣2b,在手或皮膚容易接觸的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設置鼓出部241,由此,手或皮膚所接觸到的面積與以往的按扣相比增大,因此,與以往相比使用者難以感到不舒服感。另外,在圖8的凸按扣2b中,為了盡可能減小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22a起的高度與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22a起的高度的差dl,通過圖7所示的沖頭部41將前端壓潰,因此,與以往的凸按扣相比表面的凹凸減小。高度差dl還取決于所使用的按扣的大小,例如為O.1 O. 4mm。此外,如上所述,在安裝時被收納于滑槽5時,凸按扣2b的高度差dl尚未形成而具有能夠辨別表背程度的高度差,因此,通過使高度差dl為O.1 O. 4mm而不會在安裝時難以辨別表背。在圖1 圖8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示出了使用兩種沖頭部40、41分別進行將柱部32的前端加鉚的工序和將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的工序的例子。但是,如圖9及圖10所示,也可以使用能夠同時進行柱部32的加工和卡合突部24的加工的一臺沖頭部件(未圖示),同時進行將柱部32的前端加鉚的工序和將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由此,能夠使作業效率進一步提高。另外,如圖11所示,在將圖7所示的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的工序中,也能夠以使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22a起的高度與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相等的方式將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由此,能夠得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的高度與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高度相等的凸按扣2c。另外,如圖12所示,在將圖7所示的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的工序中,還能夠以使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22a起的高度低于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從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的方式將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壓潰。由此,能夠得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的高度低于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高度的凸按扣2d。若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與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高度差d2過大,則存在使用者在接觸外緣突部時感到不舒服感的情況,因此,能夠使差d2為例如O.1 O. 3_左右。圖13是表示使配置在基材I (第I基材)上的圖8所示的凸按扣2b與設置在基材6(第2基材)上的凹按扣7卡合來固定基材I和基材6的狀態的剖視圖。凹按扣7具有配置在基材6上、且在中央部具有孔部71的基部72 ;和從基部72的外緣部突出、且供凸按扣2a的卡合突部24嵌入的卡合部73。在凹按扣7的孔部71中,插入有板狀的基座部81和從基座部81的中心部突出的柱部82。將柱部82的前端加鉚,由此,凹按扣7和安裝部件8夾持基材6而固定。此外,凸按扣2b及凹按扣7也可以設置在同一基材上,在該情況下,使設有凸按扣2b的部分的基材為第I基材1,使設有凹按扣7的部分的基材為第2基材2。在本實施方式中,凸按扣2a 2g、凹按扣7、安裝部件3、8 —般為樹脂制,作為具體例子,能夠列舉聚酰胺(PA)、聚縮醛(POM)、聚碳酸酯(PC)、改性聚苯醚(m-PP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纖維強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GF-PET)、環狀聚烯烴(COP)等。也可以是黃銅、鋁合金等金屬制。作為基材1、2,只要是布料、紡物、皮革類、紙、合成樹脂、或橡膠制的薄板等片狀的材料就沒有特別限定。(變形例)圖14示出了適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按扣的制造方法的凸按扣2e。凸按扣2e具有具有貫穿表背的孔部21的板狀的基部22 ;沿基部22的外緣突出的環狀的外緣突部23 ;和從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的環狀的卡合突部24。在卡合突部24上,在其前端24a具有能夠向基部22的中心側折彎的余壁部25。余壁部25是形成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的柱狀的突起,與卡合突部24 —體化而形成。在將余壁部25壓潰前(參照圖14)的狀態下,卡合突部24的前端的尺寸小于該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與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之間的尺寸,從而形成為尖細狀。在卡合突部24上具有從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底部向基部22的外側方向突出的第I鼓出部241a。第I鼓出部241a如圖13所示與凹按扣7的卡合部73嚙合。在使用圖14的凸按扣2e將按扣安裝在基材(未圖示)上的情況下,當使用沖頭部(未圖示)將凸按扣2e的卡合突部24壓潰時,從余壁部25的稍外側施加壓力使余壁部25向基部22的中心折彎。由此,如圖15所示,能夠制造出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包含第I鼓出部241a和第2鼓出部241b的凸按扣2f,其中,第I鼓出部241a相較于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與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向基部22的外側方向鼓出,第2鼓出部241b從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向基部22的中心方向突出。圖14所示的余壁部25不必在環狀的卡合突部24的整周范圍內形成。S卩,如圖16所示,也可以是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沿周向以90°間隔配置4個余壁部25a、25b、25c、25d而成的凸按扣2g。余壁部25a、25b、25c、25d的配置不限于圖16所示的例子,例如以60°間隔形成6個,以72°間隔形成5個,以30°間隔形成12個,以45°間隔形成8個等,當然不限于余壁部25a 25d的個數。以上記載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不應當理解為成為該公開的一部分的論述及附圖是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像這樣,本發明在此當然包含未明示的各種方式,在實施階段中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變形而實現。附圖標記說明1...基材(第I基材)2a 2g...凸按扣3、8...安裝部件5...滑槽6...基材(第2基材)7...凹按扣9...料斗
10...沖模21...孔部22...基部23...外緣突部24...卡合突部241...鼓出部(241a. 第I鼓出部,241b. 第2鼓出部)243...內周面244...外周面25...余壁部31...基座部32...柱部40,41...沖頭部51...開口部100...按扣安裝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在基材(I)的第I主面(Ia)上配置安裝部件(3)的工序,其中,所述基材(I)具有所述第I主面(Ia)及所述第I主面(Ia)的相反側的第2主面(Ib),所述安裝部件(3)具有基座部(31)及從所述基座部(31)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32); 將凸按扣(2a、2e、2g)配置在所述第2主面(Ib)上的工序,其中,所述凸按扣(2a、2e、2g)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21)的基部(22);從所述基部(22)的外緣部突出的外緣突部(23);以及從所述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24a)比所述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形成得高的卡合突部(24); 使所述柱部(32)貫穿所述基材(I)、將貫穿所述基材(I)的所述柱部(32)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工序; 對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所述柱部(32)的前端(32a)進行加鉚的工序; 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鼓出部 (241)的工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的工序包含使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鼓出。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包含以使所述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從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與所述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從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相等的方式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包含以使所述鼓出部(241)的前端(24a)的從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低于所述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的從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起的高度的方式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
5.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時進行對插入到所述孔部(21)中的所述柱部(32)的前端進行加鉚的工序、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的工序、和形成向所述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外側鼓出的鼓出部(241)的工序。
6.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凸按扣(2a.2e.2g)配置在所述第2主面(Ib)上的工序包含使用沿長度方向形成有開口部(51)的筒狀的滑槽(5),其中,所述開口部(51)用于收進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
7.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將凸按扣(2a、2e、2g)配置在基材(I)上的工序,其中,所述凸按扣(2a、2e、2g)具有板狀的基部(22)及從所述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24); 將所述凸按扣(2a、2e、2g)安裝在所述基材(I)上的工序; 將所述凸按扣(2a、2e、2g)的所述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
8.一種凸按扣(2b、2c、2d),設置在基材(I)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貫穿表背的孔部(21)的板狀的基部(22); 從所述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在前端具有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側鼓出的鼓出部(241)的卡合突部(24);和 沿所述基部(22)的外緣突出的外緣突部(23)。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凸按扣(2b、2c、2d),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卡合突部(24)的和所述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的內徑(Dl)相比,所述卡合突部(24)的前端的內徑(D2)小。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凸按扣(2b、2c、2d),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隨著從所述卡合突部(24)的底部趨向于上方而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側傾斜或隆起。
11.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凸按扣(2b、2c、2d),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241)包含: 第I鼓出部(241a),其相 較于所述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與所述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c)向所述基部(22)的外側鼓出;和 第2鼓出部(241b),其相較于所述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的與所述基部(22)接觸的部分(24b)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側鼓出。
12.—種凸按扣(2e),設置在第I基材(I)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貫穿表背的孔部(21)的板狀的基部(22); 沿所述基部(22)的外緣突出的外緣突部(23);和 從所述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合突部(24), 所述卡合突部(24)具有能夠向所述基部(22)的中心側折彎的前端(24a、25),所述前端(24a、25)小于所述卡合突部(24)的外周面(244)的與所述基部(22)接觸的部分和所述卡合突部(24)的內周面(243)的與所述基部(22)接觸的部分之間的尺寸。
全文摘要
一種按扣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材(1)的第1主面(1a)上配置安裝部件(3)的工序,該基材(1)具有第1主面(1a)及第1主面(1a)的相反側的第2主面(1b),該安裝部件(3)具有基座部(31)及從基座部(31)的中央部突出的柱部(32);將凸按扣(2a、2e、2g)配置在第2主面(1b)上的工序,該凸按扣(2a、2e、2g)具有在中央部具有孔部(21)的基部(22)、從基部(22)的外緣部突出的環狀的外緣突部(23)、以及從基部(22)的中央部突出且前端(24a)與外緣突部(23)的前端(23a)相比形成得高的環狀的卡合突部(24);使柱部(32)貫穿基材(1),將貫穿基材(1)的柱部(32)插入到孔部(21)中的工序;對插入到孔部(21)中的柱部(32)的前端(32a)進行加鉚的工序;將凸按扣(2a、2e、2g)的卡合突部(24)壓潰而在卡合突部(24)的前端(24a)形成鼓出部(241)的工序。
文檔編號A44B17/00GK103079421SQ2010800688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6日
發明者長谷川建二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