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踩壓式換氣鞋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人穿的鞋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鞋子的鞋墊。
背景技術:
現在鞋墊與腳的接觸面是產生腳臭的地方,產生腳臭的原因是鞋墊與腳之間的氣 體不流通,使鞋內不能保持干燥,從而產生腳癬、腳氣等腳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穿著 舒適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用人在走路時,腳踩鞋墊和腳松兩種動作為動 力,使鞋墊產生氣體交換,從而足進鞋內氣體與外界交換,防止腳病的踩壓式換氣鞋墊。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踩壓式換氣鞋墊,包括鞋墊底面和接觸腳的鞋墊上表面1,鞋墊有鞋墊前端2和鞋 墊后端3,其特征在于鞋墊上表面1設有設有帶柄的扁形氣囊4,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柄形 端5設有前端氣孔6,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主氣囊7上設有后端氣孔8 ;前端氣孔6經過帶 柄的扁形氣囊4的內空與后端氣孔8相通;柄形端5位于鞋墊前端2,主氣囊7位于鞋墊后 端3。踩壓式換氣鞋墊產生換氣效的原理是當腳的后根先踩下落地時,主氣囊7的后 端氣孔8被密封,主氣囊7中的氣體從前端氣孔6中被壓出。當腳的用力移動到腳的前端 時,前端氣孔6被密封,后端氣孔8吸入新解空氣。優選柄形端5設有1至4個前端氣孔6優選主氣囊7上設有2至10個后端氣孔8。因為吸氣的吸力小于腳踩的壓力,所 以,每一個帶柄的扁形氣囊4中,后端氣孔8的數量多于前端氣孔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能用人在走路時產生的動力,使鞋墊產生氣體交換,從而足進 鞋內氣體與外界交換,防止腳病。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從前向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縱向剖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鞋墊上表面、2是鞋墊前端、3是鞋墊后端、4是帶柄的扁形氣囊、5是柄形 端、6是前端氣孔、7是主氣囊、8是后端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般人用的踩壓式換氣鞋墊鞋墊有鞋底面和接觸腳的鞋墊上表面1,鞋墊有鞋墊前端2和鞋墊后端3。鞋墊上 表面1設有帶柄的扁形氣囊4,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柄形端5設有2個前端氣孔6,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主氣囊7上設有4個后端氣孔8 ;前端氣孔6經過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內空 與后端氣孔8相通;柄形端5位于鞋墊前端2,主氣囊7位于鞋墊后端3。實施例2、小孩子用的踩壓式換氣鞋墊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柄形端5設有1個前端氣孔6,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主氣囊7 上設有2個后端氣孔8 ;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腳氣病人用的踩壓式換氣鞋墊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柄形端5設有4個前端氣孔6,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主氣囊7 上設有10個后端氣孔8 ;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踩壓式換氣鞋墊,包括鞋墊底面和接觸腳的鞋墊上表面(1),鞋墊有鞋墊前端(2)和鞋墊后端(3),其特征在于鞋墊上表面(1)設有帶柄的扁形氣囊(4),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柄形端(5)設有前端氣孔(6),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主氣囊(7)上設有后端氣孔(8);前端氣孔(6)經過帶柄的扁形氣囊(4)的內空與后端氣孔(8)相通;柄形端(5)位于鞋墊前端(2),主氣囊(7)位于鞋墊后端(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踩壓式換氣鞋墊,其特征在于后端氣孔(8)的數量多于前 端氣孔(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踩壓式換氣鞋墊,其特征在于柄形端(5)設有1至4個前 端氣孔(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踩壓式換氣鞋墊,其特征在于主氣囊(7)上設有2至10個 后端氣孔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踩壓式換氣鞋墊屬于人穿的鞋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鞋子的鞋墊。包括鞋墊底面和接觸腳的鞋墊上表面,鞋墊有鞋墊前端和鞋墊后端,其特征在于鞋墊上表面設有帶柄的扁形氣囊,帶柄的扁形氣囊的柄形端設有前端氣孔,帶柄的扁形氣囊的主氣囊上設有后端氣孔;前端氣孔經過帶柄的扁形氣囊的內空與后端氣孔相通;柄形端位于鞋墊前端,主氣囊位于鞋墊后端。優點能用人在走路時產生的動力,使鞋墊產生氣體交換,從而足進鞋內氣體與外界交換,防止腳病。
文檔編號A43B17/08GK201668040SQ20102018262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6日
發明者王堂均 申請人:劉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