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點按式分配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通過點按筒本體后端的冠部而分配諸如液體化妝品等液體 或流體、或者分配棒狀的固體內容物等的點按式分配容器。
背景技術:
傳統已知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使用類似于圓珠筆的凸輪機構,該凸輪機構包括均具 有凸輪的點按體、轉動件和內筒,使得被彈簧向后施力的轉動件持續轉動,由此將轉動件的 轉動傳遞至設置有螺紋部(陽螺紋)的螺桿(該機構被稱為Khan點按機構)。由于該螺 桿(陽螺紋)與設置在固定至筒本體的螺紋體的內徑部中的螺紋部(陰螺紋)螺紋配合, 至少關于轉動方向,螺桿隨著螺桿的轉動而相對于螺紋體前進。當螺桿前進時,裝配至螺桿 前端的活塞(piston)也前進,從而分配內容物(日本特開昭60-116495號公報(專利文件 1),日本特開平9-118095號公報(專利文件2),日本特開2002-068332號公報(專利文件 3)和日本特開2001-232273號公報(專利文件4))。在使用Kahn點按式分配機構以使書寫元件突出和縮入的書寫工具中,具有如下 的構造該構造具有改變指示的功能,即通過點按操作使指示筒與凸輪轉動件連動地轉動 從而通過外筒能夠看到指示的變化(日本特開2001-219689號公報(專利文件幻和日本 特開平2-73000號公報(專利文件6))。此外,還有如下的已知構造該構造采用閥,通過點按操作開閉所述閥而利用容器 內的壓差排出內容物(日本實公平06-4837號公報專利文件7)。現有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
日本特開昭60-116495號公報
專利文件2
日本特開平9-118095號公報
專利文件3
日本特開2002-068332號公報
專利文件4
日本特開2001-232273號公報
專利文件5
日本特開2001-219689號公報
專利文件6
日本特開平2-73000號公報
專利文件7
日本實公平6-483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前述點按式分配容器中,在螺桿前進的前者構造中,轉動件的轉動力由 彈簧的強度和凸輪構造確定。因此,當內容物為高粘度型內容物時,如果由于時間推移 (passage oftime)或其它情形導致出現活塞粘附于筒本體的現象,則不能進行轉動動作。 另外,在前者類型中,由于其結構使得部件的數量趨于增加,增加了諸如細徑化等外觀上的 限制,同時裝配也變得復雜,導致成本的增加。在使用閥的后者構造中,難以以定量的方式進行排出,并且可排出的內容物的粘 度也受到限制。另外,擔心內容物朝前漏出,于是需要防止朝前漏出的裝置。另一方面,本發明人已經設計了一種如下的點按式分配容器(非公知)轉動體包 括具有以相同節距形成的鋸齒狀的凸輪齒的第一和第二凸輪面,通過反復施加和釋放壓力 使轉動體轉動,從而將轉動力傳遞給螺桿以使活塞前進,由此實現防止由于活塞粘附而導 致轉動動作不良,并減少了部件數量。當第一凸輪面被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引導時,或當第二凸輪面被沿著第二固定凸 輪面引導時,各凸輪在另一凸輪面上滑動,以當凸輪齒的壁彼此抵接時產生咔嗒(clicking sound)。但是,存在取決于條件和環境而不能聽到滿意的咔嗒聲的情形。這樣,如果使用者 不能聽到相對滿意的咔嗒聲,則不能清晰地感受到點按感覺,并且點按前進的極限不明確, 使得難以完成冠部的按壓操作。結果,可能不能實現轉動體的轉動,從而導致分配失敗。即使明確地點按至前進的極限,也存在如下問題由于沒有獲得點按感覺,而使使 用者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沒有意識到分配完成而再次點按。在以上的專利文件6和7描述的技術中,當書寫元件突出或縮回時,指示與凸輪轉 動體聯動地變化,除需要三個可移動的部件的Kahn點按式分配機構外還需要可移動的指 示筒,這導致結構復雜化。但是,由于指示筒由微小的活塞動作驅動,是否給出指示仍然是 不清楚的。考慮到上述情形,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基于初期的轉動 動作產生轉動力,而不僅僅依賴彈力和凸輪構造;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點按式分配容器由較 少數量的部件組成;并且通過使用螺紋能夠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本發明還旨在提供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確實地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內容 物的配送,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并且不增加部件的數量;并且該點按式分配容器能夠 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另外,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具有分配機構部,該分配機構部具 有簡單的分配機構、能夠通過組裝時的測試而不費時間地簡便檢查,并且能夠顯著的改善 確定性。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是一個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通過使用者操作設置在筒本體 后端的冠部來分配收納部內的內容物,且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具有的結構包括機構部,其 通過使用者操作將作用于冠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其固定至筒本體;以及螺 桿,其螺紋配合到螺紋體中,并且點按式分配容器能夠在機構部轉換的轉動力作用下使螺 桿轉動,借助于螺紋體使螺桿前進而分配內容物,其特征在于,
用于將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包括轉動體,其上設置有可轉動且軸向移動受限的冠部,所述轉動體是具有朝前的第 一凸輪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輪面的圓環形構造,并且轉動體被配置成相對于筒本體能轉動并 能在軸向上移動;和面對第一凸輪面的第一固定凸輪面和面對第二凸輪面的第二固定凸輪面,并且第 一固定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被設置為關于軸向和轉動方向被固定到筒本體,并且機構部被構造成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定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個第一齒,各第一齒均具有相 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并且第一齒沿著預定轉動方向以同樣的節距 配置,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個第二齒,各第二齒均具有相 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后傾斜的斜面,并且第二齒沿著預定轉動方向以同樣的節距 配置,以及在通過按壓力使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與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當第一凸 輪面被沿著第一齒的朝前傾斜的斜面引導時,轉動體向前移動并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反 之,當上述按壓力被釋放時,轉動體的與第二固定凸輪面保持嚙合的第二凸輪面被沿著第 二固定凸輪面的朝后傾斜的斜面引導,轉動體向后移動并沿預定方向轉動,從而,通過轉動 體的轉動使螺桿轉動。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一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第 一凸輪面在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突起的臺階部,并且 第一固定凸輪面在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凹狀的臺階 部,以及當第一凸輪面被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引導時,沿著第一凸輪面的斜面形成 的臺階部和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形成的臺階部相互抵接,以產生咔嗒聲和點按感 覺。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二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均形成有朝后的臺階部,當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 定凸輪面在按壓釋放的時侯相互嚙合時,通過臺階部產生咔嗒聲和點按感覺。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三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與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轉動體側的第二凸輪面和第二 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部分;在 轉動體側的第二凸輪面與第二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轉動體側的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 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四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轉動方向上的相位錯開是一個凸輪齒的一半。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五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設 置對轉動體向后施力的彈簧元件,以在按壓被釋放的狀態下,使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與第 二固定凸輪面接觸并嚙合。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六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轉 動體形成有比如橢圓形等異形截面孔,螺紋體具有形成有陰螺紋的螺紋部和第一固定凸輪面并且被固定至筒本體;在具有與轉動體的異形截面孔匹配的截面形狀并且外周側形成有 陽螺紋的螺桿被螺紋配合到螺紋體的螺紋部,并且螺桿被裝配穿過轉動體的異形截面孔的 狀態下,通過轉動體的轉動而使螺桿轉動。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是根據具有上述第七特征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轉 動體具有一體地形成于轉動體的外周面的能夠從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 等標識部,標識部以第一齒的分布節距的兩倍為間隔并且與第一齒同相地布置,當通過轉 動體的轉動使螺桿轉動,以使內容物推力構件前進時,通過由螺紋體的或筒本體的通孔或 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夠觀察到轉動體的外表面上的標識部的移動,通孔或透明部位于與將 要用于轉動的凸輪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的位置處,從而能夠通過標識部的移動確認通 過轉動體的轉動而產生的螺桿的前進。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是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通過沿軸向向前按壓設置在筒 本體后端的點按體的后端部來分配內容物,且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具有如下結構包括將 作用于點按體的后端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并通過所轉換的轉動力使螺桿前 進來分配內容物,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特征在于,點按體包括形成于點按體的前端面的具有鋸齒狀槽口和突起的凸輪面,并且點按 體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在筒本體中隨著按壓點按體的后端,點按體能沿軸向滑動并且被限 制在轉動方向上移動,用于將作用于點按體的后端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包括點按體的凸輪面;轉動體,其具有大致圓環形回轉構造,該構造中的第一凸輪面具有沿軸向朝后的 槽口和突起,該構造中的第二凸輪面具有沿軸向朝前的槽口和突起,且轉動體被配置成使 第一凸輪面面對點按體的凸輪面;螺紋體,其整體上具有大致圓筒狀的構造,該構造具有凸輪面和螺紋部,凸輪面具 有沿軸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螺紋部形成于螺桿螺紋配合入的內徑部中,并且凸輪面以面 對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的方式被固定到筒本體;和彈簧,其設置在點按體和轉動體之間,以對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持續地施力使第 二凸輪面抵靠螺紋體的凸輪面,以保持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與螺紋體的凸輪面彼此嚙合,點按體的凸輪面和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轉動體的 第二凸輪面和螺紋體的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相對 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向軸向一側傾斜,第一斜面的傾斜角和第二斜面的傾斜角彼此不同,并且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傾斜角之間的不同,當點按體被推動而向前時,在轉 動體的第一凸輪面沿著點按體的凸輪面滑動且第二凸輪面沿著螺紋體的凸輪面滑動的狀 態下,轉動體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九方面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構部 (mechanical assembly),所述機構部通過按壓冠部使轉動體沿軸向前后移動并且由此使 該轉動體轉動而將按壓力轉化成轉動力。具體地,用于將作用在冠部上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包括一個大致環狀的轉動體,其形成有朝前的第一凸輪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輪面;以及與第一凸輪面相對的 第一固定凸輪面以及與第二凸輪面相對的第二固定凸輪面,并且第一固定凸輪面和第二固 定凸輪面被相對于軸向和轉動方向地布置和固定至筒本體,所述機構部被構造成在通過 按壓力使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與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當第一凸輪面被沿著齒的 朝前傾斜的斜面引導時,轉動體向前移動并沿預定方向轉動,反之,當上述按壓力被釋放 時,轉動體的與第二固定凸輪面保持嚙合的第二凸輪面被沿著第二固定凸輪面的朝后傾斜 的斜面引導,使得轉動體向后移動并沿預定方向轉動。因此,當冠部被反復地按壓和釋放時,轉動體與各凸輪齒的旋轉運動聯動并且在 按壓和釋放時被轉動,使得螺桿通過該轉動而能夠前進。當重復上述點按操作時,沿軸向的 點按動作和釋放動作被轉換成轉動力以使螺桿轉動,從而能夠推動例如活塞體向前并分配 固定量的內容物。此外,由于初期轉動用的轉動力的強度依賴于按壓力,所以能夠很容易地處理如 下的情況因為活塞體粘附于收納部或類似情況而需要大于一定水平的力用于初期轉動。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當轉動體的通過按壓力而與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第一凸 輪面被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朝前傾斜的斜面引導時,轉動體向前移動并沿預定方向轉 動,同時,形成于第一凸輪面的臺階部與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相互碰撞,產生當第一凸輪 面被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引導時的咔嗒聲和點按感覺,由此,用手和手指按壓冠部 的使用者能夠聽到咔嗒聲且能感覺到他們手和手指中的點按感覺。結果,能清晰地感覺到 點按前進的極限,很簡單地完成冠部的按壓操作,從而,能夠實現轉動體的轉動而不會引起 任何分配失敗。此外,由于當點按已經確定地進行到前進的極限時能夠獲得清晰地點按感 覺,可以感到舒適的操作感覺,因此不再需要額外的點按就能確認分配完成。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由于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都形成有朝后 的臺階部,所以當第二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在點按釋放的時侯相互嚙合時,能夠 通過所述臺階部產生卡嗒聲和點按感覺。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與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 狀態下,所述轉動體側的所述第二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 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部分;在轉動體側的第二凸輪面與第二固定凸 輪面嚙合的狀態下,轉動體側的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 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部分。因此,由于凸輪的作用,齒之間的相位錯開 確保對于冠部的按壓和釋放動作被可靠地轉換成轉動體的轉動。相位錯開可被設置為一個凸輪齒的1/4至3/4。這樣,在本方面的第五方面中,如 果相位錯開被設置成半個凸輪齒,就能夠以更可靠的方式將冠部的按壓和釋放動作轉換成 轉動體的轉動。如果第一凸輪面和第二凸輪面相互同相,則可以將第一固定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 輪面錯開成異相。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和第七方面,當對轉動體向后施力的彈簧元件在按壓被釋放的 狀態下使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與第二固定凸輪面接觸并嚙合時,可以在按壓被釋放時確定 地使第二凸輪面與第二固定凸輪面抵接,從而使操作可靠。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轉動體具有一體地形成于所述轉動體的外周面的能夠從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等標識部,所述標識部以第一齒的分布節距的兩 倍為間隔且與第一齒同相地布置,當通過轉動體的轉動使螺桿轉動從而使得內容物推力構 件前進時,通過在螺紋體或所述筒本體中在與將用于轉動的凸輪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 的位置處由通孔或者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夠觀察到所述轉動體的外表面上的所述標識部 的運動,由此能夠通過所述標識部的移動確認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產生的所述螺桿的 前進。這種構造使得當組裝分配機構部時,透過螺紋體的窗部能夠通過目視觀察直接地查 看轉動體的轉動,因此,在裝配時能夠準確可靠地查看機構是否正確地工作。本發明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結構當點按體的的后端被點按時,隨著點 按體前后移動,通過轉動體的轉動來分配內容物。所述點按體的凸輪面和所述轉動體的第 一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和所述螺紋體的凸輪面 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 方向沿軸向向一側傾斜,第一斜面的傾斜角和第二斜面的傾斜角相互不同,從而,由于第一 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傾斜角之間的不同,當點按體被推動向前時,點按體的凸輪面沿著第一 凸輪面滑動且第二凸輪面沿著螺紋體的凸輪面滑動。結果,在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 點按體的前后運動被轉換成轉動體的轉動。這樣,隨著點按體的凸輪面移動離開第一凸輪 面,點按體縮回,彈簧的施力使螺紋體的凸輪面與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嚙合。這樣,當重復施加和釋放點按體后端上的點按力時,該構造包括較少的部件,即包 括點按體、轉動體、螺紋體和彈簧,使轉動體與一個凸輪齒(其可被形成為之間有頂點的斜 面或者形成為壁部)的動作相關聯地轉動、轉動地驅動螺桿而連續地實現螺紋給送,由此 實現能夠利用與現有技術所需要的部件數量相比顯著地減少的部件來分配固定量的內容 物的機構。
圖1(a)和圖1(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其 示出了在冠部被按壓之前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2(a)和圖2(b)是圖1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在冠部被按壓時的整體截面圖和 機構部的放大圖。圖3(a)至圖3(e)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的操作說明圖。圖4(a)和圖4(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5(a)、圖5(b)、圖5(c)和圖5(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縱截面 圖和放大截面圖。圖6 (a)和圖6 (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_X截取的截面圖。圖7(a)、圖7(b)和圖7(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8 (a)、圖8 (b)、圖8 (c)、圖8 (d)和圖8 (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 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9(a)、圖9(b)、圖9(c)和圖9(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 和縱截面圖。圖10 (a)、圖10(b)和圖10(c)是冠部前側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11(a)和圖11(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其示出了在點按體的后端被按壓之前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12(a)和圖12(b)是當點按體的后端正在被按壓時圖11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 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13(a)和圖13(b)是當點按體的后端被按壓至極限時圖11所示的點按式分配 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14(a)和圖14(b)是當點按體的后端被從受壓狀態釋放時圖11所示的點按式 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15(a)至圖15(f)是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的說明圖,(a)示出了點按之前的初期 狀態,(b)示出了當點按體前進并且轉動體被抵接時的狀態,(c)示出了當轉動體由于按壓 點按體而轉動時的狀態,(d)示出了隨著點按體被按壓而通過轉動體的頂點時的狀態,(e) 示出了當轉動體停止時的狀態,以及(f)示出了點按被釋放時的狀態。圖16(a)和圖16(b)示出了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17 (a)、圖17(b)、圖17(c)和圖17(d)是活塞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 圖和縱截面圖。圖18 (a)、圖18(b)、圖18(c)和圖18(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 視圖和縱截面圖。圖19 (a)、圖19(b)、圖19 (C)、圖19(d)和圖19(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 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20 (a)、圖20(b)、圖20(c)和圖20(d)是點按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 視圖和縱截面圖。圖21(a)和圖21(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A-A截取的截面圖。圖22(a)和圖22(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 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外觀圖和縱截面圖。圖23是示出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圖22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 部的放大截面圖。圖M是在冠部被按壓的狀態下圖22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 大截面圖。圖25(a)至圖25(f)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部的操作說明圖。圖26 (a)、圖沈(b)、圖26 (c)、圖26 (d)和圖26 (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 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27 (a)、圖27(b)和圖27(c)是冠部的前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28 (a)、圖觀(b)、圖28 (c)和圖28 (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 截面圖以及螺紋部周圍的放大截面圖。圖四(a)和圖四(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30 (a)、圖30 (b)、圖30 (c)和圖30(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 視圖和縱截面圖。圖31 (a)和圖31(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_X截取的截面圖。圖32(a)、圖32(b)和圖32(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33(a)和圖33(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外觀圖和縱截面圖。圖34是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圖33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 放大截面圖。圖35是在冠部被按壓的狀態下圖33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 大截面圖。圖36(a)至圖36(e)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部的操作說明圖。圖37(a)至圖37(c)是示出如何觀察通過螺紋體窗可見的標識部(標記)的說明 圖。圖38 (a)、圖38 (b)、圖38 (c)、圖38 (d)和圖38 (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 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39 (a)、圖39(b)和圖39(c)是冠部的前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40 (a)、圖40 (b)、圖40 (c)和圖40 (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 截面圖以及螺紋部周圍的放大截面圖。圖41(a)和圖41(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42 (a)、圖42(b)、圖42 (c)和圖42(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 視圖和縱截面圖。圖43(a)和圖43(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_X截取的截面圖。圖44(a)、圖44(b)和圖44(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將基于圖中示出的第一實施方式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圖1至圖10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說明圖。具體地,圖 1(a)和圖1(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其示出了在冠 部被按壓之前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2(a)和圖2(b)是當 冠部被按壓時圖1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和機構部的放大圖。圖3(a)至圖 3(e)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的操作說明圖。圖4(a)和圖4(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 縱截面圖。圖5 (a)、圖5 (b)、圖5 (c)和圖5 (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縱截面 圖和放大截面圖。圖6(a)和圖6(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X截取的截面圖。圖7(a)、 圖7(b)和圖7(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8(a)、圖8(b)、圖 8(c)、圖8(d)和圖8(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 圖9(a)、圖9(b)、圖9(c)和圖9(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 圖。圖10(a)、圖10(b)和圖10(c)是冠部的前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如圖1所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夠通過沿軸向朝前按壓布 置在筒本體10的后端的冠部12而分配內容物的容器,并且該容器的結構包括機構部A, 其將由于使用者的操作而作用于冠部12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觀,其被固定至筒 本體10 ;以及螺桿30,其螺紋配合至螺紋體觀,并且該容器的結構通過在螺桿30被機構部 A所轉換的轉動力轉動時使螺桿30經由螺紋體觀前進而分配內容物。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筒本體10的前端IOa安裝有接頭14、管接頭16、管18、前筒20和刷頭22。從筒本體10的內容物收納部M分配的內容物通過管18被排出至刷頭22的前 端。另外,該容器被形成為使用后能夠安裝帽26。具體地,如圖1和圖4所示,沿軸向觀察,筒本體10具有形成前端部IOa的臺階狀 小徑部。被前筒20的后部覆蓋的筒狀接頭14和管接頭16被插入前端部10a。由大量纖維 束或連續的氣泡體形成的筆尖(writing tip)狀的刷頭22作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20 的前部內的管接頭16的前部。除刷頭以外,涂布元件還可采用任意合適的構造。接頭14為前端擴徑的大致筒狀,并且被安裝到筒本體10的前端部IOa中。管接 頭16從前側插入接頭14的前開口中。用于將液體從收納部M給送至刷頭22的管18被 插入該管接頭16中,并且由該管接頭16支撐。帽沈被安裝到前端部IOa以覆蓋刷頭22 和前筒20。[用于將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A]用于將通過按壓冠部12產生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A主要由如下構件 組成轉動體36,其具有第一凸輪面32和第二凸輪面34 ;螺紋體觀,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輪 面38 ;以及凸輪體4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輪面40。[轉動體36]如圖1和圖8所示,配置轉動體36,使得冠部12可轉動并且被限制沿軸向的移動, 轉動體36具有第一凸輪面32朝前并且第二凸輪面34朝后的環狀構造,而且轉動體36被 布置成相對于筒本體10可轉動并且可沿軸向移動。如圖8所示,轉動體36具有大致中空筒狀的環狀整體構造。在軸向前端形成前 側的第一凸輪面,在轉動體的內徑部(bore)中形成橢圓形或任意其它異形截面孔46。另 外,在轉動體36的軸向中央部的外周側形成臺階狀的大徑環狀部分,該大徑環狀部分的后 表面具有朝后的第二凸輪面;34。在轉動體36的后端的外周側形成凸緣狀的凹凸的嵌合部 36a0此處,如圖10所示,冠部12是軸向一端封閉的筒狀的容器狀構造,其具有由后端 內周部中的凹凸臺階部形成的接合部12a。當轉動體36的后端被從冠部12的前開口推入 時,嵌合部被嵌入接合部12a。嵌合部36a和接合部12a的尺寸被規定為使得冠部12能夠 相對于轉動體36轉動并且被限制沿軸向的移動。[螺紋體觀]如圖1和圖5所示,螺紋體28為大致中空筒狀,其形成有縮徑的臺階狀前端部和 擴徑的臺階狀后端部。前端部為縮徑的臺階狀筒狀部^a,筒狀部28a的內徑部形成有陰螺 紋的螺紋部48。第一固定凸輪面38形成于具有螺紋部48的筒狀部^a的后側。螺紋體觀的后端部的擴徑的臺階狀筒狀部分28b是冠部12以可轉動且可前后移 動的方式插入的部分。在與筒狀部分28b的前側鄰接的部分中,形成沿軸向延伸的、連通螺 紋體觀的內外部的多個切口 ^c,并且在外周形成凹凸的嵌合部觀(1。另外,在前部外周形 成沿軸向延伸的多個槽部^e。用于定位后述的彈簧元件44的徑向位置的肋部^f向內突 出,并且在螺紋體觀的前部內周中沿軸向延伸。[筒本體 10]如圖4所示,筒本體10具有縮徑的前端部10a。在內周面上,凹凸的臺階狀嵌合 部IOb形成于后端部,而向內突出且軸向延伸的肋部IO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側的中
13央部分。當螺紋體觀安裝至筒本體10時,螺紋體觀被從筒本體10的開口后端朝前插入 并且在肋部IOc嵌合于槽部^e的狀態下前進和安裝。另外,當使嵌合部IOb經過嵌合部^d的凹凸時,螺紋體28被擠壓。這時,螺紋體 28前進,直到筒狀部分28b的臺階狀擴徑部分與筒本體10的后端面抵接。由于肋部IOc和 嵌合部IOb分別緊密安裝至槽部28e和嵌合部觀山螺紋部觀關于轉動方向和軸向以固定 關系被安裝至筒本體10。此處,筒本體10中的在螺紋體觀前側的空間形成用于內容物的收納部24。[凸輪體42]如圖9所示,凸輪體42具有大致筒狀的中空構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側的第二固 定凸輪面40、形成于外周側并且從中央部延伸至后側的突起部42a以及縮徑的略臺階狀的 后端部42b。如圖1所示,以可移動的方式安裝于轉動體36的外周的該凸輪體42被插入螺紋 體觀,使得突起部4 被嵌入螺紋體觀的切口 28c并且后端部42b接合于筒狀部分^b的 內部。利用該配置,將凸輪體42固定成相對于螺紋體觀不沿轉動方向和軸向移動。另外, 由于螺紋體觀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體10,所以凸輪體42也被固定成相對于筒本體10 不沿轉動方向和軸向移動。[彈簧元件44]如圖1所示,彈簧元件44被布置在螺紋體觀的內部,并且被布置于在轉動體36 的外周上環狀突出的突起部的與第二凸輪面34相反的一側與封閉螺紋體觀的第一固定凸 輪面38的部分之間。該彈簧元件44的作用是對轉動體36向后施力,以當冠部12上的壓 力被釋放時使得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以與第二固定凸輪面40接合的方式抵接第二 固定凸輪面40。[螺桿3O和活塞體5O]如圖6所示,螺桿30為棒狀長形件,其具有與轉動體36的異形截面孔46配合的 截面并且形成有陽螺紋30a。在前端部形成凸緣狀的沿徑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30b。活塞 體50安裝于螺桿30的前端,該活塞體50以可沿筒本體10滑動的方式與螺桿30 —起沿軸 向一體地移動。如圖1和圖7所示,該活塞體50包括主體部50a,其沿著收納部M的內壁滑動; 中空的筒狀部50b,其從主體部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50c,其位于中空的筒狀部 50b的內部。螺桿30前端的嵌合部30b被以如下的方式嵌入活塞體50的該嵌合部50c 前 者相對于后者可轉動并且前者的前后移動被限制。在該條件下,活塞體50被配置為可在筒 本體10的容納部M的內部前后移動。如圖8所示,轉動體36形成有橢圓形截面或任意其它異形截面的孔46。具有第一 固定凸輪面38和陰螺紋的螺紋部48的螺紋體觀被固定至筒本體10。螺桿30具有與轉動 體36的異形截面孔46配合的截面形狀并且外周側形成有陽螺紋30a,該螺桿30被螺紋配 合至螺紋體觀的螺紋部并且以貫穿轉動體36的異形截面孔46的方式配置。在該條件下, 通過轉動體36的轉動使螺桿30轉動。螺桿30的轉動使活塞體50在收納部M的內部前 進以將諸如化妝品等液體內容物給送至前筒20內作為涂布件的刷頭22。第一固定凸輪面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分別與第一凸輪面32和第二凸輪面34相對,并且第一固定凸輪面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以相對于軸向和轉動方向固定的方式 配置在筒本體10中。將參照圖3詳細說明第一固定凸輪面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以及第一凸輪面32 和第二凸輪面34。在圖3中,為了方便解釋和說明,僅描述了第一凸輪面32和第二凸輪面 34的一個齒。但是,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8所示形成有多個齒。當然,如果齒以無間隙 的方式緊密地并且連續地形成于彼此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那么另一凸輪面上齒的數量 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具體地,第一凸輪面32具有沿轉動體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 第一齒32a,第一固定凸輪面38具有沿轉動體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 一齒38a,各第一齒3 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前(在 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下)傾斜的斜面32al,各第一齒38a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 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前(在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下)傾斜的斜面38al。第二凸輪面34具有沿轉動體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二齒 34a,第二固定凸輪面40具有沿轉動體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二齒 40a,各第二齒3 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后(在圖3 的主視圖中為向上)傾斜的斜面;34al,各第二齒40a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 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后(在圖3的主視圖中為向上)傾斜的斜面40al。此處,在第一實 施方式中,第一凸輪面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的節距以及第二凸輪面34與第二固定凸輪 面40的節距被形成為彼此相等。當彼此相對的凸輪面具有不同的齒數時,如果第一凸輪面 32和第一固定凸輪面38中的一方的齒的節距等于第二凸輪面34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中 的一方的齒的節距是足夠的。在通過按壓力使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嚙合的狀態下, 當第一凸輪面32被沿著齒38a的朝前傾斜的斜面38al (見圖3(b)至圖3(c))引導時,轉 動體36朝前移動并且沿預定方向轉動。另一方面,當前述按壓力被釋放時,轉動體36的被保持與第二固定凸輪面40嚙合 的第二凸輪面34被沿著齒40a的朝后傾斜的斜面40al (見圖3(d)至圖3(e))引導,于是 轉動體36朝后移動并且沿預定方向轉動。結果,構成以上通過凸輪操作實現轉動動作的機 構部A,使得轉動體36的轉動導致螺桿30轉動。此處,在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嚙合的狀態下(見圖 3(c)),轉動體36側的第二凸輪面34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 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半個凸輪齒。另一方面,在轉動體36側的第二凸輪面34與第二固定 凸輪面40嚙合的狀態下(見圖3 (e)),轉動體36側的第一凸輪面32和第一固定凸輪面38 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半個凸輪齒。另外,在按壓力被釋放時,為了使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40 接觸并嚙合,設置對轉動體36向后施力的彈簧元件44。總而言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構造包括在螺紋體觀的中空內部設置環狀地形成 的轉動體36,所述轉動體36在前部具有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嚙合的第一凸輪面32,在后 部具有第二凸輪面34,并且在前部的內徑部中形成異形截面孔46 ;彈簧元件44,其設置在 轉動體36和螺紋體觀之間,用于相對于螺紋體觀對轉動體36向后施力;以及凸輪體42,其具有與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嚙合的第二固定凸輪面40并且固定在螺紋體觀的后 部,從而在螺紋體觀和凸輪體42之間從前后保持轉動體36,并且通過彈簧元件44對轉動 體36施加朝向凸輪體42的力。另外,外周側具有螺紋的、異形截面的螺桿30被螺紋配合到螺紋體觀的螺紋部 48。由于轉動體36的異形截面孔46,螺桿30和轉動體36可沿軸向移動而相對于轉動方向 被鎖定。活塞體50安裝到螺桿30的前端,該活塞體50可以沿著筒本體10滑動,并且沿軸 向與螺桿30 —起一體地移動。此外,冠部12被以可轉動并且相對于軸向被鎖定的方式配置在轉動體36的后部。如圖3所示,在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嚙合的狀態下, 轉動體36側的第二凸輪面34和第二固定凸輪面40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 彼此相位錯開半個凸輪齒,并且在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40嚙合的 狀態下,轉動體36側的第一凸輪面32和第一固定凸輪面38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 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半個凸輪齒。接著將說明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操作。圖3 (a)至圖3(e)示出了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和第二凸輪面34、螺紋體觀 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8以及凸輪體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40的相互動作的示意圖。在圖1所示的冠部12未被點按(按壓)的初期狀態(圖3中以符號FO表示)下, 如箭頭U所示,轉動體36被彈簧元件44向上推靠在凸輪體42側,使得轉動體36的第二凸 輪面34與凸輪體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40彼此嚙合。在該狀態下,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 面34以其頂部與第一凸輪面32處在平行于軸向的同一直線上的方式定位,并且相對于螺 紋體觀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8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接著,如圖2所示,沿軸向推動冠部12以開始點按。當點按開始時,狀態從圖3(a)變成圖3(b)(點按狀態1 以符號NKl表示)。具體 地,隨著彈簧元件44被壓縮,冠部12和轉動體36開始一體地向前移動,使得轉動體36的 第二凸輪面;34從凸輪體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40離開。如圖3(b)所示,當點按繼續時,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在相位錯開一半節距 的位置處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抵接。如圖3(c)所示,從該抵接狀態起進一步施加壓力(點按狀態2 以符號NK2表示), 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的齒32a的斜面32al在螺紋體觀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8的齒 38a的斜面38al上滑動移動,使得轉動體36在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直到 齒32a的壁部32a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8的齒38a的壁部38a2抵接(參見圖3 (c))。在此 期間,由于轉動體36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于冠部12,所以冠部12自身不會轉動。通過點按時轉動體36的轉動,貫穿轉動體36前端的異形截面孔46的螺桿30因 此能夠軸向移動,但是其相對于轉動體36的轉動被限制,而與轉動體36 —起一體地轉動。 由于螺桿30與螺紋體觀的螺紋部48螺紋配合,所以螺桿與活塞體50 —起向前移動,從而 分配收納部M的內容物。從該狀態起,點按被釋放。當布置在螺紋體觀內的彈簧元件44使轉動體36向上移動時進行點按釋放。此 時,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開始向后移動,其位置相對于凸輪體42的凸輪部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當繼續釋放點按時,如圖3(d)所示,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與凸輪體42的第 二固定凸輪面40抵接(點按釋放狀態1 以符號UNKl表示),然后,如圖3(e)所示,彈簧元 件44的向上的推力使轉動體36的第二凸輪面34的齒34a的斜面34a 1在凸輪體42的第 二固定凸輪面40的齒40a的斜面40al上滑動移動(點按釋放狀態2 以符號UNK2表示), 使得轉動體轉動并且退回至第二凸輪面34的齒34a的壁部34a2與第二固定凸輪面40的 齒40a的壁部40a2抵接的位置。在該轉動過程中,如上述那樣轉動的螺桿30也與活塞體 50 一起向前移動以分配內容物。當重復上述點按操作時,沿軸向的點按動作和釋放動作被轉換成轉動力,從而使 螺桿30轉動并且向前推動活塞體50,由此能夠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另外,因為初期轉動用的轉動力的大小取決于按壓力,所以可以容易地處理由于 活塞體50的粘附等引起的對于初期轉動需要大于某一水平的力的情形。應注意,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所述實施方式。當然,可以在不脫離本發 明的要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型。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各部分優選地由樹脂成型品(resinmolding)形成。優選地, 筒本體由PP形成、轉動體由POM形成、凸輪體由ABS形成、螺紋體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 形成。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轉動體36的第一凸輪面32和螺紋體觀的第一固定凸 輪面38以及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34和凸輪體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40均形成有以相同節 距配置的多個齒。然而,本發明不限于該構造。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定凸輪面中的一方也 可以由多個如下的第一齒形成所述第一齒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并 且沿著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而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中的一方可以由 多個如下的第二齒形成所述第二齒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向后傾斜的斜面并且沿著 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即,本發明可以包括如下的構造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 形成有多個齒;而另一方除凸輪面以外,還可以由能夠容易地被凸輪面引導的輥體或者前 端處為圓形截面的體形成。接著,將基于圖中示出的第二實施方式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機構。圖11至圖21是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機構的示意圖。S卩,圖11至圖14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截面圖及其 機構部的放大圖。圖11示出了在點按體的后端被按壓之前的狀態。圖12至圖14示出操 作的各步驟的相似的截面圖。圖15(a)至圖15(f)是上述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的說明圖,圖16 (a)和圖16(b) 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圖17 (a)、圖17(b)、圖17(c)和圖17(d)是活塞的前視立 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18(a)、圖18(b)、圖18(c)和圖18(d)是螺紋體 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19 (a)、圖19(b)、圖19 (C)、圖19(d)和 圖19(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20(a)、圖 20(b)、圖20(c)和圖20(d)是點按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 21(a)和圖21(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A-A截取的截面圖。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夠通過沿軸向朝前按壓配置在筒本體110后端的點按體132的后端部112而分配內容物的容器,并且該容器的結構包括機構部 1A,該機構部將作用于點按體132的后端部112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并且通過所轉換的 轉動力使螺桿1 前進而分配內容物。筒本體110的前端IlOa安裝有接頭114、管接頭116、管118、前筒120和刷頭122。 從筒本體Iio的內容物收納部IM分配的內容物通過管118被排出至刷頭122的前端。另 外,該容器被形成為在使用后能夠安裝帽126。具體地,如圖11所示,沿軸向觀察,筒本體110具有形成前端部IlOa的臺階狀小 徑部。被前筒120的后部覆蓋的筒狀接頭114和管接頭116被插入前端部IlOa中。由大 量纖維束或連續的氣泡體形成的筆尖狀的刷頭122作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120的前部 內的管接頭116的前部。接頭114為前端擴徑的大致筒狀,并且被嵌入筒本體110的前端部IlOa中。管接 頭116被從前側插入接頭114的前方開口。用于將液體從收納部IM給送至刷頭122的管 118被插入該管接頭116中并且被該管接頭116支撐。帽126以覆蓋刷頭122和前筒120 的方式被安裝到前端部110a。用于將作用于點按體132的后端部112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IA主要 由如下構件組成點按體132,其具有凸輪面130 ;轉動體138,其具有第一凸輪面134和第 二凸輪面136 ;螺紋體144,其具有凸輪面140 ;以及彈簧146,所有構件都被插入筒本體110中。點按體132包括凸輪面130,凸輪面130具有形成在點按體132的前端面的鋸齒狀 的槽口和凸起(notche and projection),并且點按體132從具有凸輪面130的部分至后端 部112具有一體的構造。當沿軸向按壓后端部112時,點按體132整體沿軸向可滑動,并且 以其向后的運動和轉動運動被限制的方式被配置在筒本體110中。具體地,如圖20所示,在點按體132中,具有較小直徑的筒狀插入部13 形成為 從形成點按體132的大直徑部的后端部112起經由臺階部朝前延伸,并且插入部13 的前 端形成有凸輪面130。在插入部13 的側面形成一對突起部132b、132b,而在這些突起部 132b之間形成連通內部和外部的一對切口 132c、132c。突起部132b、132b嵌入后述的螺紋 部144的切口 144c、IMc (見圖11和圖18),從而起到在固定范圍內允許沿軸向的相對運動 并且限制轉動運動的功能。[轉動體I38]如圖19所示,轉動體138具有如下的近似環狀的旋轉構造其中,形成于后端面的 第一凸輪面134具有沿軸向朝后的槽口和凸起,形成于前端面的第二凸輪面136具有沿軸 向朝前的槽口和凸起,并且轉動體138被以可轉動的方式配置在筒本體110中,使得第一凸 輪面134與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相對(見圖11)。如圖11和圖19所示,轉動體138關于軸向分別在后端和前端形成有第一凸輪面 134和第二凸輪面136。在轉動體的前部中形成大致橢圓形或卵形等異形截面孔138a,該異 形截面孔能夠使螺桿1 沿轉動方向被固定并且沿軸向可移動,轉動體的前部的內部為臺 階狀并且直徑較小。此處,臺階部138b形成于轉動體138內側的前端部,當安裝彈簧146時,彈簧146 的前端與臺階部138b抵接。
18
[螺紋體144]如圖11和圖18所示,螺紋體144整體上具有如下的近似圓筒狀構造具有螺紋部 142和凸輪面140,其中螺紋部142形成于前端的內徑部中,以便與螺桿1 螺紋配合,而凸 輪面140具有形成于螺紋部142的后端面的沿軸向朝后的槽口和凸起,并且螺紋體144相 對于轉動方向以凸輪面140與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相對的方式被固定至筒本體 110。具體地,螺紋體144整體上是筒狀,在螺紋體144的前端部具有向內的臺階狀厚 壁,從而將與螺桿1 螺紋配合的螺紋部(陰螺紋)142形成于內徑部中,并且螺紋體144在 螺紋部142后面具有中空部。通過將形成于筒本體110后部內周的環狀凹凸的嵌合部1 IOb 嵌入螺紋體144后部的環狀嵌合突起14 來實現螺紋體144在軸向上與筒本體110的固 定,并且通過將在筒本體110內部沿軸向延伸的突出的肋部IlOc以軸向可移動的方式嵌入 在螺紋體144的前部外周上沿軸向延伸的槽部144b中來實現螺紋體144在相對轉動方向 上的固定。在螺紋體144的中央部,形成一對窗狀的切口 lMc、144c,該切口形成為從中空 的內部開口到外部。如圖11和圖18所示,在軸向上比切口 144c、lMc短的點按體132的 突起部132b、132b被嵌入這些切口 144c、IMc中,使得點按體132相對于螺紋體144沿軸 向在固定范圍內可移動而沿轉動方向被固定。如圖11、圖19和圖20所示,在安裝于筒本體110內部的螺紋體144中,另外插入 轉動體138、彈簧146和點按體132。彈簧146設置在點按體132和轉動體138之間并且施力以持續地(constantly) 將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壓靠于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以便使這些凸輪面彼此嚙 合。如圖20所示,形成縮徑的臺階的臺階部132d形成于點按體132的插入部13 的中空 部的內表面的中途。如圖19所示,臺階部138b形成于轉動體138內部的異形截面孔138a 周圍。如圖11所示,彈簧146介于轉動體138的臺階部138b的朝后的面和點按體132的 臺階132d的朝前的面之間,使得該彈簧146對轉動體138朝前施力并且對點按體132朝后 施力。轉動體138被從后端開口插入螺紋體144,并且插入彈簧146。然后利用突起部 132b、132b嵌入切口 IMc而從轉動體138、彈簧146的后面插入點按體132,從而形成這樣 的結構點按體132能夠相對于螺紋體144在固定范圍內前后移動而沿轉動方向被固定。[螺桿128]螺桿1 的前端被構造為安裝有用于推出筒本體110中的內容物的活塞148,活塞 148以在筒本體110內可滑動和相對于螺桿1 可轉動的方式被安裝。如圖21所示,螺桿128是內部無中空的實心結構,通過局部切除外周側從而形成 具有大致橢圓形狀的異形截面。螺桿128的截面形狀是通過以與轉動體138的前端的異 形孔138a的截面對應的方式切除圓周側而形成,形成如下的結構當螺桿1 被插入轉動 體中時,限制螺桿1 和轉動體138在相對轉動方向上的運動,并且使得螺桿1 和轉動體 138能夠沿軸向相對運動。在螺桿1 的外周面上,在切除部分以外的區域沿著圓弧形成有 陽螺紋128a。螺桿1 貫穿轉動體138的異形截面孔138a,從而形成如下狀態螺桿1 與轉 動體138 —起一體地轉動,并且相對于轉動體138可沿軸向移動。另外,螺桿128的外側部上的陽螺紋128a利用螺紋體144的內徑部內的陰螺紋與螺紋部142螺紋配合。突出的或 凸緣狀的嵌合部128b形成于螺桿128的前端。活塞148安裝到螺桿128的前端的嵌合部 ,用于如下所述地推出筒本體110中的內容物活塞148可沿著筒本體110內部的收納 部124的內壁滑動,并且相對于螺桿1 可轉動。[活塞148]為了利用螺桿128的推進壓力來分配筒本體110內部的收納部124中的例如液體 化妝品等內容物,在收納部124中以可前后滑動的方式設置活塞148。如圖17所示,活塞 148包括具有H型截面的主體部148a和筒狀支撐部148b,其中,從主體部148a朝后突出地 形成筒狀支撐部148b,從而接收螺桿128的前端的嵌合部128b。在筒狀支撐部148b內部, 中間部(嵌入部148c)以使直徑變窄的方式向內凸出,使得螺桿1 前端的嵌合部128b穿 過嵌入部148c形成緊密嵌合。利用該配置,活塞148被螺桿128以相對旋轉的方式保持。[各凸輪面]現在,將說明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和第二凸輪 面136、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構造。如圖15、圖18至圖20所示,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形成有斜面130a,轉動體 138的第一凸輪面134形成有134a,所述斜面均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為圖15(a)中箭頭L的方向)向后(朝筒的后方)傾斜,而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 形成有斜面136a,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形成有140a,所述斜面均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 向后傾斜。斜面130a和13 的傾斜角θ 1形成為比斜面136a和140a的傾斜角θ 2大或 陡(θ 1 > θ 2)。在上述配置中,當向前推點按體132時,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抵接轉動體138 的第一凸輪面134,且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抵接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當在這 種狀態下按壓點按體132時,由于斜面130a和13 的傾斜角θ 1與斜面136a和140a的 傾斜角Θ2的差異(Θ1> 0 ,通過點按體I32的凸輪面130在第一凸輪面134上滑動以 及第二凸輪面136在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上滑動,轉動體138將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此外,如圖15所示,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和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的 對應的槽口和突起以及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和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對應 的槽口和突起形成有相同的節距或偶數倍的節距。此外,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轉動體 138的第一凸輪面134和第二凸輪面136以及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被構造為具有以下 關系當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與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相互嚙合時,轉動體138 的第一凸輪面Π4和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的凸輪槽口和突起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異相 (out of phase);反之,當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與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相互嚙 合時,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和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凸輪槽口和突起相對于 轉動方向彼此異相。相位差落入如下范圍內當一對關聯的凸輪嚙合時,第一凸輪面134的 頂點和第二凸輪面136的頂點沒有位于平行于軸向的同一條直線上。此外,如圖15所示,當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與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已 嚙合時,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通過在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上滑動而轉動(參 見圖15(b)至圖15(c)),而且,當第二凸輪面136的頂點經過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頂 點上方時,第二凸輪面136被保持(參見圖15(d)至圖15(e))。
20
具體地,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沿著預定轉動方向從陡然向前(朝向筒本體的 前端)上升的壁面經由前端頂點至向后傾斜的斜面130a形成一個節距。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沿著預定轉動方向從向后(朝向筒本體的后端)傾 斜的斜面13 至從后端頂點陡然向后下降的壁面形成一個節距。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沿著預定轉動方向從陡然向前(朝向筒本體的前 端)上升的壁面經由前端頂點至向后傾斜的斜面136a形成一個節距。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沿著預定轉動方向由向后(朝向筒本體的后端)傾斜的 斜面140a和從后端頂點朝前傾斜的斜面140b形成一個節距。當按壓推進點按體132的時候,設置在轉動體138和點按體132之間的彈簧146 被施壓,由此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沿著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的斜面滑動,同時 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沿著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滑動。轉動體138在轉動的同 時抵抗設置在轉動體138和點按體132之間的彈簧146而向后移動。利用該轉動,轉動體 138的第二凸輪面136的前端頂點在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后端頂點上經過,并且當轉 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的壁部分抵接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的壁部分時,轉動體138 的第二凸輪面136的前端頂點被中途定位在向前傾斜的斜面140上,以阻止進一步轉動,由 此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被懸置在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上,直至解除點按。在根據第二實施方式中這樣構造的點按式分配裝置中,接頭114、管接頭116、管 118、前筒120和刷頭122被安裝到保持內容物的筒本體110的前端側。從筒本體110的內 容物收納部1 分配的內容物通過管118并被排出到刷頭122的前端。此外,該容器被形 成為在使用后可被裝上帽126。如上所述,在圖11中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用于轉換成轉動 力的機構部IA被設置在筒本體110的后端。用于轉換的機構部IA包括圖17所示的活塞148、圖18所示的螺紋體144、圖19中 的轉動體138和圖20所示的點按體132。具有內徑部內的螺紋部142和后方的凸輪面140 的近似圓筒狀的螺紋體144被固定至包括內容物收納部IM的近似圓筒狀的筒本體110,從 而通過筒本體110的肋部IlOc和螺紋體的槽部144b之間的接合限制了螺紋部144相對于 筒本體110的轉動,并且通過筒本體110的嵌合部IlOb和螺紋體144的嵌合突起14 之 間的接合限制了螺紋部144在軸向上的移動。在螺桿128的前端從螺紋體144的前端突出的狀態下,具有異形截面的螺桿1 通過其外周側上陽螺紋128a被螺紋配合到螺紋體144的螺紋部142中。在該狀態下,在筒 本體110的內徑部中滑動以推出內容物的活塞148被可轉動地安裝到螺桿1 的前端嵌合 部128b。轉動體138以如下姿態被可轉動地配置到螺紋體144內部轉動體138的第二凸 輪面136被定向為與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相對。轉動體138內部形成異形孔138a。該 異形孔138a限制螺桿128的轉動而允許軸向上的移動。當轉動體138轉動時,該異形孔138a能使螺桿1 與轉動體138 —起轉動。因為 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的斜面13 的傾斜角θ 1比第二凸輪面136的斜面136a的 傾斜角θ 2大,所以轉動第一凸輪面134所需的力與轉動第二凸輪面136所需的力不同。此外,當通過點按體132的突起部132b嵌入螺紋體144的切口 IMc而從螺紋體 144的后側裝配點按體134時,由于彈簧146被從轉動體138的后側插入轉動體138內部的臺階部138b,所以點按體132和轉動體138被它們之間布置的彈簧146施力。由于點按 體132通過螺紋體144的切口 IMc被限制向后移動,轉動體138被彈簧146的壓力持續地 壓靠在螺紋體144上。此外,點按體132還通過螺紋體的切口 IMc被限制轉動方向上的轉 動,并且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和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被布置成相互異相。接下來,將說明操作(圖15示出了操作的圖解)。在初期狀態下(點按體132的 后端部112未被按壓),由于彈簧146的力,點按體132的突起部132b被螺紋體144的切 口 IMc的后端面按壓,同時轉動體138也被螺紋體144按壓。這時,轉動體138的第二凸 輪面136被設置為與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嚙合。從該狀態開始,通過按壓點按體132的后端開始點按,隨著彈簧146被壓縮,點按 體132向前移動。隨著點按進一步持續,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抵接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 134,其中第一凸輪面134與凸輪面130的定位異相(見圖12和圖15(b))。當從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與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抵接的狀態繼續進 一步點按時,通過在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的斜面130a和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斜 面140a上滑動,轉動體138開始轉動(見圖13和圖15 (c))。這時,由于點按體132側的凸 輪面130的斜面傾角和螺紋體144側的凸輪面140的斜面傾角被制成為不同,所以點按體 132側的轉動力變得比螺紋體144側的轉動力大。通過該轉動,螺桿1 與轉動體138 —起一體地轉動,以向前推動活塞148,從而分 配收納部124內的內容物。隨著繼續進一步點按,由于彈簧146的力,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的頂點爬 過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頂點,并沿著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的斜面140b滑動和轉 動而向前移動。這時,轉動體138與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嚙合,而與螺紋體144的凸輪 面140異相。即使在該條件下,轉動體138仍在轉動,從而保持分配內容物(見圖13和圖 15(d)至圖 15(e))。在點按體132與轉動體138的凸輪嚙合的狀態下,點按到達前進極限。從這種條 件下釋放點按,點按體132縮回并返回到初期位置(見圖14和圖15(e)至圖15(f))。由于 轉動體138被彈簧146持續地壓靠在螺紋體144上,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的斜面 136a沿著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滑動轉動并與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嚙合。結果,恢 復了與初期狀態(圖15(a))相同的位置關系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的頂點與點按 體132的凸輪面130的頂點被置于相互異相。當重復上述操作時,軸向上的點按運動被轉換成轉動力以轉動螺桿1 并向前推 進活塞體148,由此能夠用最小數量的部件來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應注意到,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發明的要 旨的范圍的情況下,當然可以進行多種變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各部分優選地由樹脂成型品形成。優選地,筒本體110由PP 形成,轉動體138由POM形成,螺紋體144由ABS形成,點按體132由PC形成。此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和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 134對應的槽口和突起以及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和螺紋體144的凸輪面140對應 的槽口和突起形成有以相同的節距布置的多個齒。然而,本發明不應局限于該構造。即,點按體132的凸輪面130和轉動體138的第一凸輪面134中的一方形成有相對于轉動體138 的預定轉動方向沿軸向向一側傾斜的第一斜面,轉動體138的第二凸輪面136和螺紋體144 的凸輪面140中的一方形成有相對于轉動體138的預定轉動方向沿軸向向一側傾斜的第二 斜面。即,本發明可以包括如下構造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個齒,而另一方除凸 輪面以外,還可以由能夠容易地被凸輪面引導的輥體或者前端處為圓形截面的體形成。接下來,將基于圖中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來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圖22至圖32是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具體地,圖22(a)和圖22(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 示意圖,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外觀圖和縱截面圖。圖 23是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圖22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大截面 圖。圖M是示出冠部被按壓的狀態下圖22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大 截面圖。圖25(a)至圖25(f)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部的操作說明圖。圖26 (a)、圖沈(b)、圖26 (c)、圖26 (d)和圖26 (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 體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27(a)、圖27(b)和圖27(c)是冠部的前視立體圖、側 視圖和縱截面圖。圖觀仏)、圖觀03)、圖觀((3)和圖^(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 體圖和縱截面圖以及螺紋部周圍的放大截面圖。圖四仏)和圖^(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 縱截面圖。圖30(a)、圖30(b)、圖30(c)和圖30(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 側視圖和縱截面圖。圖31 (a)和圖31(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X截取的截面圖。圖 32(a)、圖32(b)和圖32(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如圖22所示,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夠通過沿軸向朝前按壓 布置在筒本體210的后端的冠部212而分配內容物的容器,并且該容器的結構包括機構部 2A,其將由于使用者的點按操作而作用于冠部212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228,其 被固定至筒本體210 ;以及螺桿230,其螺紋配合至螺紋體228,當螺桿230被機構部2A所 轉換的轉動力轉動時,通過使螺桿230經由螺紋體2 前進(由此使安裝在螺桿230前端 的活塞體250前進)而分配內容物。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筒本體210的前端210a安裝有接頭214、管接頭216、管218、 前筒220和刷頭222。從筒本體210的內容物收納部2 分配的內容物(在第三實施方式 中為例如液態化妝品等液體)通過管218被排出至刷頭222的前端。另外,該容器被形成 為使用后能夠安裝帽226。此處,在圖22中,22 表示收納部224中的內容物攪拌球,
是內帽,226b是用于向該內帽的后端施力的彈簧,226c是塞子,在不使用時,用于限制內容 物流向管218和其下游。在管218的后端,密封球224b被緊密安裝在接頭214的內徑部中, 使得在未使用分配容器時內容物不會流入管218。在使用分配容器時,塞子226c被從筒本 體210拔出,前筒220被朝向該后端推入,使密封球224b從接頭214的內徑部移開,從而內 容物流入管218并可以被使用。具體地,如圖22和圖四所示,沿軸向觀察,筒本體210具有形成前端部210a的臺 階狀小徑部。被前筒220的后部覆蓋的筒狀接頭214和管接頭216被插入前端部210a。由 大量纖維束或連續的氣泡體形成的筆尖狀的刷頭222作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220的前 部內的管接頭216的前部。除該類型刷頭以外,涂布元件還可以采用任意合適的構造。接頭214為前端擴徑的大致筒狀,并且被安裝到筒本體210的前端部210a中。管
23接頭216被從前側插入接頭214的前開口。用于將液體從收納部2M給送至刷頭222的管 218被插入該管接頭216并且被該管接頭216支撐。帽2 被安裝到前端部210a以覆蓋刷 頭222和前筒220。接下來,將說明各部分的具體構造。[用于將按壓力轉化成轉動力的點按機構部2A]如圖22和圖23所示,用于將通過按壓冠部212產生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點 按機構部2A主要由如下構件組成轉動體236,其具有第一凸輪面232和第二凸輪面234 ; 螺紋體228,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輪面238 ;以及凸輪體M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輪面M0。[轉動體 236]如圖22和圖沈所示,轉動體236被配置成使得冠部212可轉動并且冠部212被 限制沿軸向的移動,轉動體236具有第一凸輪面232朝前并且第二凸輪面234朝后的環狀 構造,而且轉動體236被布置成相對于筒本體210可轉動并且可沿軸向移動。如圖沈所示,轉動體236具有大致中空筒狀的環狀整體構造。在軸向前端形成 前側的第一凸輪面232,第一凸輪面232具有臺階部233,臺階部233具有形成于前側的朝 前的突起臺階部,在轉動體的內徑部中形成橢圓形或任意異形截面孔M6。另外,在轉動體 236的軸向中部的外周側形成臺階狀的擴徑環狀部分,該擴徑環狀部分的后端面具有朝后 的第二凸輪面234。在轉動體236的后端部的外周側形成凸緣狀的凹凸(bumped)的嵌合部 236a0應注意,不僅在第一凸輪面232上而且在第二凸輪面234上也形成具有與前述臺 階同樣的高度差(difference in level)的臺階。此處,如圖27所示,冠部212為一個軸向端部封閉的筒狀的容器狀構造,并且具有 由后端內周部中的凹凸臺階形成的接合部212a。當轉動體236的后端被從冠部212的前開 口推入時,接合部21 嵌入嵌合部236a。嵌合部236a和接合部21 的尺寸被規定為使得 冠部212能夠相對于轉動體236轉動并且被限制沿軸向的移動。[螺紋體 228]如圖22和圖28所示,螺紋體2 為大致中空筒狀,其形成有減徑的臺階狀前端部 和擴徑的臺階狀后端部。前端部為減徑的臺階狀筒狀部2^a,筒狀部228a的內徑部形成有 陰螺紋的螺紋部對8。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具有從斜面中途朝前的凹進臺階部239并且形 成于具有螺紋部M8的筒狀部228a的后側。螺紋體228的后端部的擴徑的臺階狀筒狀部分228b是冠部212以可轉動且可前 后移動的方式安裝進入的部分。在與筒狀部分228b的前側相鄰的部分中,以沿軸向延伸 的方式形成連通螺紋體228的內外部的多個切口 2^c,并且在外周部上形成凹凸的嵌合部 228d。另外,在前部外周形成沿軸向延伸的多個槽部228e。用于定位后述的彈簧元件M4 的徑向位置的肋部228f在螺紋體228的前部內周中向內突出并沿軸向延伸。[筒本體 210]如圖四所示,筒本體210具有減徑的前端部210a。在內周面上,凹凸的臺階狀的 嵌合部210b形成于后端部,向內突出且軸向延伸的肋部210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側 的中部。當將螺紋體2 安裝至筒本體210時,螺紋體2 被從筒本體210的開口后端朝 前插入并且在肋部210c安裝至槽部228e的狀態下前進和安裝。
另外,螺紋體2 在筒本體210的嵌合部210b經過螺紋體228的嵌合部228d的 凹凸時被擠壓。這時,螺紋體2 前進直到筒狀部分228b的臺階狀擴徑部分與筒本體210 的后端面抵接。由于肋部210c緊密安裝至槽部2^e,并且前述的嵌合部210b緊密嵌合于 嵌合部2^d,所以螺紋體228以關于轉動方向和軸向固定的關系被安裝至筒本體210。這里,筒本體210的在螺紋體2 前方的空間形成用于內容物的收納部224。[凸輪體對2]如圖30所示,凸輪體242具有大致筒狀的中空構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側的第二 固定凸輪面M0、形成于外周側并且沿軸向從中部向后側延伸的突起部和減徑的略臺 階狀的后端部M2b。如圖22和23所示,該凸輪體M2以可移動的方式安裝于轉動體236的外周,并且 以突起部對加安裝進螺紋體228的切口 228c中并且后端部242b與筒狀部分228b的內部 接合的方式被插入螺紋體228中。利用該配置,凸輪體M2以相對于螺紋體2 不沿轉動 方向和軸向移動的方式被固定。另外,由于螺紋體2 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體210,所 以凸輪體242也被固定成相對于筒本體210不沿轉動方向和軸向移動。此處,在凸輪體對2 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上也可形成類似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的臺階部239的臺階部。[彈簧元件M4]如圖22和圖23所示,彈簧元件244被布置在螺紋體228內,并被布置在轉動體 236前部外周上筒狀圓環形突起部的與第二凸輪面234相反的一側和封閉螺紋體228的第 一固定凸輪面238的部分之間。該彈簧元件M4的作用是對轉動體236向后施力,當冠部 212上的壓力被釋放時,使得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以與第二固定凸輪面240接合的 方式抵接第二固定凸輪面M0。[螺桿230和活塞體250]如圖31所示,螺桿230為棒狀長形件,其具有與轉動體236的異形截面孔246配 合的截面并且在外周上形成有陽螺紋230a。凸緣狀沿徑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230b形成于 前端部。活塞體250安裝于螺桿230的前端,該活塞體250可以沿著筒本體210滑動并且 與螺桿230 —起一體地沿軸向移動。如圖22和圖32所示,該活塞體250包括主體部250a,其沿著收納部224的內壁 滑動;中空的筒狀部250b,其從主體部2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250c,其位于中 空的筒狀部250b內。螺桿230前端的嵌合部230b被以如下的方式安裝進活塞體250的該 嵌合部250c 前者相對于后者可轉動并且前者的前后移動被限制。在該條件下,活塞體250 被配置成可在筒本體210的容納部224的內部前后移動。如圖22所示,轉動體236形成有橢圓形截面或任意異形截面的孔M6。螺紋體 228具有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和形成有陰螺紋的螺紋部M8,并且螺紋體2 被固定至筒本 體210。螺桿230具有與轉動體236的異形截面孔246配合的截面形狀并且在其外周側形 成有陽螺紋230a,該螺桿230被螺紋配合至螺紋體228的螺紋部并且被配置成貫穿轉動體 236的異形截面孔M6。在該條件下,轉動體236的轉動可以使螺桿230轉動。該轉動使活 塞體250在收納部2M的內部前進以將諸如化妝品等液體內容物給送至作為前筒220內的 涂布件的刷頭222。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分別與第一凸輪面232和第二凸輪面234相對,并且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240以相對于軸向和轉動方向固定的 方式被配置在筒本體210中。將參照圖25詳細說明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MO以及第一凸輪 面232和第二凸輪面234。在圖25中,為了方便解釋和說明,僅示出了第一凸輪面232和第 二凸輪面234的一個齒。但是,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如圖沈所示,可以形成有多個齒。當然, 如果彼此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上無間隙地形成緊密的并且連續的齒,那么另一凸輪面上 的齒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詳細地,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具有相對于該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圖 25的主視圖中的左側)向前(在圖25的主視圖中為向下)傾斜的斜面,并且該斜面具有 向前突出的臺階的臺階部233,而螺紋體2 的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具有相對于轉動體236 的預定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并且該斜面具有向前凹進的臺階的臺階部239。轉動體 236的第一凸輪面232具有沿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一齒23加,螺紋體2 的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具有沿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一齒238a,各第一齒 232a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23加1,各第一齒238a均具有相對于預定 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238al。臺階部233和239分別形成在第一凸輪面232和第一固 定凸輪面238的各第一個齒的中部。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具有沿轉動體2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 的多個第二齒23 ,凸輪體M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具有沿轉動體236的預定轉動方向 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二齒240a,各第二齒23 均具有相對于該預定轉動方向(圖25 的主視圖中的左側)向后(在圖25的主視圖中為向上)傾斜的斜面23如1,各第二齒MOa 均具有相對于該預定轉動方向(圖25的主視圖中的左側)向后(在圖25的主視圖中為向 上)傾斜的斜面MOal。這里,在第三實施方式中,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的節距以及第二 凸輪面2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240的節距被形成為彼此相等。當彼此相對的凸輪面具有不 同的齒數時,如果第一凸輪面232和第一固定凸輪面238中的一方的齒的節距等于第二凸 輪面234和第二固定凸輪面MO中的一方的齒的節距,則能夠獲得可用的構造。當使用者點按冠部212時,通過按壓力使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 定凸輪面238嚙合,而且在該狀態下,由于第一凸輪面232被沿著齒238a的朝前傾斜的斜 面238al引導(參見圖25(b)至圖25 (c)),轉動體236朝前移動并且沿預定方向轉動。具 體地,第一凸輪面232的臺階部233的頂點倚靠在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的斜面238al上并 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的斜面238al滑動。然后,如圖25(d)所示,第一凸輪面232中形成的臺階部233滑入第一固定凸輪面 238中形成的臺階部239。具體地,第一凸輪面232的齒23 的臺階部233移入第一固定 凸輪面238a的臺階部239的凹陷,使得臺階部233滑入臺階部239的凹陷,并使得第一凸 輪面232的齒23 的臺階部233的在轉動方向側的端面(壁面23 與第一固定凸輪面 238的在轉動方向相反側的壁面238a2碰撞而發出碰撞聲或咔嗒聲,由此握著該分配容器 的使用者通過手和手指能夠感受到點按感覺。另一方面,當前述按壓力被釋放時,轉動體236的保持與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嚙合 的第二凸輪面234被沿著齒240a的朝后傾斜的斜面240al引導(見圖25 (e)至圖25 (f)),使得轉動體236朝后移動并且沿預定方向轉動。由此,點按機構部2A被構成為通過以上凸輪操作來激勵(actuate)轉動動作,使 得轉動體236的轉動可以使螺桿230轉動。這里,在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嚙合的狀態下(見 圖25(d)),第二固定凸輪面240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的相位錯開為第一 固定凸輪面238的一個凸輪齒的一半。另一方面,在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與第二 固定凸輪面240嚙合的狀態下(見圖25 (f)),轉動體236側的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定 凸輪面238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的彼此相位錯開為一個凸輪齒的一半。另外,在按壓力被釋放時,為了使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 240接觸并嚙合,設置對轉動體236向后施力的彈簧元件M4。總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構造包括在螺紋體228的中空內部中,環狀地形成的轉 動體236的前部具有與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嚙合的第一凸輪面232且后部具有第二凸輪面 234,并且在前部的內徑部中形成異形截面孔M6 ;彈簧元件M4,其被設置在轉動體236和 螺紋體2 之間,用于相對于螺紋體2 對轉動體236向后施力;以及凸輪體M2,所述凸 輪體242具有與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嚙合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并且被安裝到螺 紋體228的后部,以從前后將轉動體236保持在螺紋體2 和凸輪體242之間并通過彈簧 元件244對轉動體236施加朝向凸輪體242的力。另外,外周側具有螺紋的異形截面的螺桿230被螺紋配合到螺紋體228的螺紋部 2480由于轉動體236的異形截面孔M6,螺桿230和轉動體236可沿軸向移動而相對于轉 動方向被鎖定。活塞體250被安裝到螺桿230的前端,該活塞體250可以沿著筒本體210 滑動并沿軸向與螺桿230 —起移動。此外,冠部212以可轉動而關于軸向被鎖定的方式被配置在轉動體236的后部。如圖25所示,在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嚙合的狀態 下,轉動體236側的第二凸輪面2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240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 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半,而且,在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與第二固定 凸輪面240嚙合的狀態下,轉動體236側的第一凸輪面2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 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半。接著將說明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操作。圖25(a)至圖25(f)示出了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和第二凸輪面234、螺 紋體2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238以及凸輪體2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的相互動作的示意 圖。如圖25(a)所示,在圖22和圖23所示的冠部212未被點按(按壓)的初期狀態 (FO)下,轉動體236被彈簧元件M4向上推靠在凸輪體242側(如箭頭U所示),使得轉動 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與凸輪體對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彼此嚙合。在該狀態下,轉 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以其尖部與第一凸輪面232處在平行于軸向的同一直線上的方 式定位并且從螺紋體2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接著,如圖M所示,沿軸向(沿P方向)向下推動冠部212以開始點按。當點按開始時,狀態從圖25(a)變化到圖25(b)(點按狀態1 以符號NKl表示)。 具體地,隨著彈簧元件244被壓縮,冠部212和轉動體236開始一體地朝前移動,使得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從凸輪體M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離開。如圖25(b)所示,當點按進一步繼續時,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與螺紋體 2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238在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的位置處抵接。如圖25(c)所示,從該抵接狀態起進一步施加壓力(點按狀態2:以符號NK2表 示),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的齒23 的斜面232al在螺紋體228的第一固定凸輪 面238的齒238a的斜面238al上滑動移動,使得轉動體236在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的同時 向前移動,直到齒23 的壁部232a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238的齒238a的壁部238a2抵接 (圖25(d)中的點按狀態3 以符號NK3表示)。在此期間,由于轉動體236以可轉動的方 式安裝于冠部212,所以冠部212自身不會轉動。利用點按時轉動體236的轉動,貫穿位于轉動體236的前端的異形截面孔M6的 螺桿230能夠軸向移動,但是螺桿230相對于轉動體236的轉動被限制,而是與轉動體236 一起一體地轉動。由于螺桿230與螺紋體228的螺紋部248螺紋配合,所以螺桿與活塞體 250 一起向前移動,以分配收納部224的內容物。從該狀態起,點按被釋放。如圖25 (e)所示,當布置在螺紋體228內部的彈簧元件244使轉動體236向上移 動時進行點按釋放(點按釋放狀態1 以符號UNKl表示)。此時,由于凸輪體242的第二固 定凸輪面MO的齒部MOa位于從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的位 置,所以第二凸輪面234開始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并向后移動。當進一步繼續釋放點按時,從圖25(e)中所示的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 與凸輪體M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抵接的狀態開始,彈簧元件M4的上推力(pushup force)使轉動體236的第二凸輪面234的齒23 的斜面23如1以在凸輪體M2的第二固 定凸輪面240的齒MOa的斜面240al上滑動的方式移動,如圖25(f)所示(點按釋放狀態 2 以符號UNK2表示),使得轉動體轉動并且退回到第二凸輪面234的齒23 的壁部23如2 與第二固定凸輪面MO的齒MOa的壁部240a2抵接的位置。另外在該轉動過程中,螺桿 230如上地轉動并與活塞體250 —起向前移動以分配內容物。當重復上述點按操作時,當第一凸輪面與第一固定凸輪面相互嚙合時產生咔嗒 聲,并且沿軸向的點按動作和釋放動作被轉換成轉動力,從而使螺桿230轉動并且向前推 動活塞體250,由此能夠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另外,因為初期轉動的轉動力的大小取決于按壓力,所以可以容易地處理由于活 塞體250的粘附等引起的對于初期轉動需要大于某一水平的力的情形。應注意,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當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 要旨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在該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型。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各部分優選地由樹脂成型品形成。優選地,筒本體由PP形成, 轉動體由POM形成,凸輪體由ABS形成、螺紋體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形成。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轉動體236的第一凸輪面232和螺紋體2 的第一固定 凸輪面238以及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234和凸輪體2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240均形成有以 相同節距配置的多個齒。然而,本發明不限于該構造。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定凸輪面中的 一方也可以由多個如下的第一齒形成所述第一齒均具有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向 前傾斜的斜面,并且沿著該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而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凸輪面中的一方可以由多個如下的第二齒形成所述第二齒具有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 向向后傾斜的斜面并且沿著該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即,本發明可以包括如下 的構造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個齒,而另一方形成有單個齒或多個齒。接著,將基于圖中示出的第四實施方式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機構。圖33至圖44是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示意圖。具體地,圖33(a)和圖33(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的 示意圖,其示出了在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整體外觀圖和縱截面圖。圖 34是示出冠部未被按壓的狀態下圖33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大截面 圖。圖35是示出冠部被按壓的狀態下圖33所示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點按機構部的放大 截面圖。圖36(a)至圖36(e)是點按式分配容器的點按機構部的操作說明圖。圖37 (a)至圖37 (c)是示出如何觀察通過螺紋體窗可見的標識部(標記)的說明 圖。圖38(a)、圖38(b)、圖38(c)、圖38(d)和圖38(e)是轉動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 圖、側視圖、縱截面圖和主視圖。圖39 (a)、圖39(b)和圖39(c)是冠部的前視立體圖、側視 圖和縱截面圖。圖40(a)、圖40(b)、圖40(c)和圖40(d)是螺紋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 圖和縱截面圖以及螺紋部周圍的放大截面圖。圖41 (a)和圖41(b)是筒本體的立體圖和縱 截面圖。圖42(a)、圖42(b)、圖42(c)和圖42(d)是凸輪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側視 圖和縱截面圖。圖43(a)和圖43(b)是螺桿的側視圖和沿線X-X截取的截面圖。圖44(a)、 圖44(b)和圖44(c)是活塞體的前視立體圖、后視立體圖和縱截面圖。如圖33所示,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點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夠通過沿軸向朝前按壓 布置在筒本體310的后端的冠部312而分配內容物的容器,并且該容器的結構包括機構部 3A,其將由使用者的點按操作而作用于冠部312上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328,其 被固定至筒本體310 ;以及螺桿330,其螺紋配合至螺紋體328,當螺桿330被機構部3A所 轉換的轉動力轉動時,通過使螺桿330經由螺紋體3 前進(由此使安裝在螺紋體330前 端的活塞體前進)而分配內容物。點按式分配容器中的筒本體310的前端310a安裝有接頭314、管接頭316、管318、 前筒320和刷頭322。從筒本體310的內容物收納部3 分配的內容物(在第四實施方式 中為例如液態化妝品等液體)通過管318以被排出至刷頭322的前端。另外,該容器被形成 為使用后能夠安裝帽326,帽3 包括內帽326a和內帽彈簧326b。此處,在圖33中, 表示收納部324中的內容物攪拌球,326c是塞子,在所述分配容器不使用時,用于限制內容 物流向管318及其下游。在管318的后端,密封球324b被緊密安裝在接頭314的內徑部中, 當所述分配容器不使用時使得內容物不會流到管318中。當使用時,塞子326c被從筒本體 310拔出,并且前筒320被朝向后端推入,使密封球324b從接頭314的內徑部移開,由此使 內容物流入管318并能夠被使用。具體地,如圖33和圖41所示,沿軸向觀察,筒本體310具有形成前端部310a的臺 階狀的小徑部。被前筒320的后部覆蓋的筒狀接頭314和管接頭316被插入前端部310a 中。由大量纖維束或連續的氣泡體形成的筆尖狀的刷頭322作為涂布元件被保持在前筒 320的前部內的管接頭316的前部。除該類型刷頭以外,涂布元件還可以采用任意合適的構造。接頭314為前端擴徑的大致筒狀,并且被安裝到筒本體310的前端部310a中。管接頭316被從前側插入接頭314的前開口中。用于將液體從收納部3M給送至刷頭322的 管318被插入管接頭316中且被該管接頭316支撐。帽3 被安裝到前端部310a以覆蓋 刷頭322和前筒320。接下來,將說明各部分的具體構造。[用于將按壓力轉化成轉動力的點按機構部3A]如圖33和圖34所示,用于將通過按壓冠部312產生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點 按機構部3A主要由如下構件組成轉動體336,其具有第一凸輪面332和第二凸輪面334 ; 螺紋體328,其具有第一固定凸輪面338 ;以及凸輪體342,其具有第二固定凸輪面340。[轉動體 336]如圖33和圖38所示,轉動體336被配置成使得冠部312可轉動而被限制沿軸向 的移動,轉動體336具有第一凸輪面332朝前并且第二凸輪面334朝后的環狀構造,而且轉 動體336被布置成相對于筒本體310可轉動并可沿軸向移動。如圖38所示,轉動體336具有大致中空筒狀的環狀整體構造。在軸向前端形成第 一凸輪面332,所述第一凸輪面332具有形成于前側的前傾斜面,在轉動體的內徑部中形成 橢圓形或任意的異形截面孔346。另外,在轉動體336的軸向中部的外周側形成臺階狀的擴 徑環狀部分336b,該擴徑環狀部分的后側面具有朝后的第二凸輪面334。在轉動體336的 后端部的外周側形成凸緣狀的凹凸的嵌合部336a。此外,以凸輪面334的兩倍節距的間隔(齒33 之間的節距)并以同相的方式, 在環狀部分336b的側面上形成例如切口、刻痕(inde ntation)或突起等標識部(對應于 標記)337,該環狀部分336b在轉動體336的軸向中部被擴直徑并呈臺階狀。然而,標識部 337以及它們的節距和相位不限于此。此處,如圖39所示,冠部312為一個軸向端部被封閉的筒狀的容器狀構造,其具有 由后端內周部中的凹凸臺階形成的接合部312a。當轉動體336的后端被從冠部312的前開 口推入時,嵌合部336a被嵌合到接合部31 中。嵌合部336a和接合部31 的尺寸被規 定為使得冠部312相對于轉動體336能夠轉動而被限制沿軸向的移動。[螺紋體 328]如圖33和圖40所示,螺紋體3 為大致中空筒狀,其形成有縮徑的臺階狀前端部 和擴徑的臺階狀后端部。前端部為縮徑的臺階狀筒狀部3^a,筒狀部328a的內徑部形成有 陰螺紋的螺紋部;348。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形成于具有螺紋部348的筒狀部328a的后側。螺紋體328的后端部的擴徑的臺階狀筒狀部分328b是冠部312以可轉動且可前 后移動的方式安裝進入的部分。在與筒狀部分328b的前側相鄰的部分中,形成沿軸向延伸 的連通螺紋體328的內外部的多個切口 3^c,并且在外周形成凹凸的嵌合部328d。另外, 在凸起的嵌合部328d的前側外周形成沿軸向延伸的多個槽部328e。在嵌合部328d和槽 部328e周圍(之間),形成至少一個窗部329,通過它能夠目視觀察到安裝在內部的轉動體 336的環狀部336b的標識部337。第四實施方式的窗部329以通孔的方式被開口,優選地, 窗部329的相對于螺紋體328的圓周方向的開口位置與轉動體336的凸輪(第一凸輪232 和第二凸輪334)的分布角度一致。用于定位后述的彈簧元件344的徑向位置的肋部328f在螺紋體328的前部內周 中向內突出并沿軸向延伸。
[筒本體 310]如圖41所示,筒本體310具有縮徑的前端部310a。在內周面上,凹凸的臺階狀的 嵌合部310b形成于后端部,向內突出且軸向延伸的肋部310c形成于或多或少地靠近后側 的中部。當螺紋體3 安裝至筒本體310時,螺紋體3 被從筒本體310的開口后端朝前 插入并且在肋部310c安裝至槽部328e的狀態下前進和安裝。另外,螺紋體3 在嵌合部310b經過螺紋體3 的嵌合部328d的凹凸時被擠壓。 這時,螺紋體3 前進直到筒狀部分328b的臺階狀的擴徑部分與筒本體310的后端面抵 接。由于肋部310c緊密安裝至槽部328e,嵌合部310b緊密安裝至嵌合部3^d,螺紋部3 關于轉動方向和軸向以固定關系被安裝至筒本體310。這里,筒本體310內的在螺紋體328前側的空間形成用于內容物的收納部324。[凸輪體;342]如圖42所示,凸輪體342具有大致筒狀的中空構造,其具有形成于前端側的第二 固定凸輪面340、形成于外周側并且從中部延伸至后側的突起部34 以及縮徑的略臺階狀 的后端部:342b。如圖33和34所示,凸輪體342以可移動的方式安裝于轉動體336的外周并被插 入螺紋體328中,使得突起部34 被安裝進螺紋體328的切口 328c中并使后端部342b接 合于筒狀部分328b的內部。利用該配置,凸輪體342被固定成相對于螺紋體3 不沿轉動 方向和軸向移動。另外,由于螺紋體3 被如上所述地固定于筒本體310,所以凸輪體342 也被固定成相對于筒本體310不沿轉動方向和軸向移動。[彈簧元件;344]如圖33和圖34所示,彈簧元件344被布置在螺紋體328的內部,并被布置在轉動 體336的前部外周上的環狀部分336b與第二凸輪面334相反的一側和封閉螺紋體328的 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的部分之間。該彈簧元件344的作用是對轉動體336向后施力,當冠 部312上的壓力被釋放時,使得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340以與 第二固定凸輪面340接合的方式抵接第二固定凸輪面340。[螺桿330和活塞體350]如圖43所示,螺桿330為棒狀長形件,其具有與轉動體336的異形截面孔346配 合的截面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陽螺紋330a。凸緣狀的徑向向外突出的嵌合部330b形成于前 端部。活塞體350安裝于螺桿330的前端,該活塞體350可以沿著筒本體310滑動并且與 螺桿330 —起一體地沿軸向移動。如圖33和圖44所示,該活塞體350包括主體部350a,其可以沿著收納部324的 內壁滑動;中空的筒狀部350b,其從主體部350a向后延伸;以及凹凸的嵌合部350c,其位 于中空的筒狀部350b的內部。螺桿330的前端的嵌合部330b被以如下方式安裝進活塞體 350的該嵌合部350c:前者相對于后者可轉動而被限制前后移動。在該條件下,活塞體350 被配置成可在筒本體310的容納部324的內部前后移動。如圖33所示,轉動體336形成有橢圓形截面的或任意異形截面的孔346。具有第 一固定凸輪面338和形成有陰螺紋的螺紋部348的螺紋體3 被固定至筒本體310。具有 與轉動體336的異形截面孔346配合的截面形狀并且在外周側形成有陽螺紋330a的螺桿 330被螺紋配合至螺紋體3 的螺紋部并且被配置成貫穿轉動體336的異形截面孔346。在該條件下,轉動體336的轉動使螺桿330轉動。該轉動使活塞體350在收納部324的內部 前進以將諸如化妝品等液體內容物給送至前筒320內作為涂布件的刷頭322。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分別與第一凸輪面332和第二凸輪面 334相對,并且以相對于軸向和轉動方向固定的方式配置在筒本體310中。將參照圖36詳細說明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和第二固定凸輪面340以及第一凸輪 面332和第二凸輪面334。在圖36中,為了方便解釋和說明,僅示出了第一凸輪面332和第 二凸輪面334的一個齒。但是,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可以如圖38所示形成有多個齒。當然, 如果彼此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上以無間隙方式形成緊密連續的齒,那么另一凸輪面上的 齒數可以是一個或多個。詳細地,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具有沿轉動體3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 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一齒33 ,各齒的前側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6的主視圖中 為向左)向前(在圖36的主視圖中為向下)傾斜的斜面。螺紋體3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 338具有沿轉動體3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一齒338a,各齒的前側均 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338al。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具有沿轉動體336的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節距形成 的多個第二齒33 ,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具有沿轉動體336的預定轉動方向 以相同節距形成的多個第二齒340a,各第二齒33 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6 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后(在圖36的主視圖中為向上)傾斜的斜面33如1,各第二齒340a 均具有相對于預定轉動方向(在圖36的主視圖中為向左)向后(在圖36的主視圖中為向 上)傾斜的斜面:M0al。這里,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的節距以及第二 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340的節距被形成為彼此相等。當彼此相對的凸輪面具有不 同的齒數時,如果第一凸輪面332和第一固定凸輪面338中的一方的齒的節距等于第二凸 輪面334和第二固定凸輪面340中的一方的齒的節距,則可以獲得可用的構造。當使用者點按冠部312時,通過按壓力使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 定凸輪面338嚙合,在該狀態下,由于第一凸輪面332被沿著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的齒338a 的朝前傾斜的斜面338a 1引導(參見圖36(b)至圖36 (c)),轉動體336朝前移動并且沿預 定方向轉動。另一方面,當前述按壓力被釋放時,轉動體336的保持與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嚙 合的第二凸輪面334被沿著齒340a的朝后傾斜的斜面340al引導(參見圖36(d)至圖 36(e)),使得轉動體336朝后移動并且沿預定方向轉動。由此,點按機構部3A被構成為通過以上凸輪操作激勵轉動動作,從而使得轉動體 336的轉動引起螺桿330轉動。這里,在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嚙合的狀態下(參 見圖36(c)),第二固定凸輪面340被設置成相對于轉動方向相位錯開第一固定凸輪面338 的一個凸輪齒的一半的關系。另一方面,在轉動體336側的第二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凸 輪面340嚙合的狀態下(參見圖36 (e)),轉動體336側的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定凸輪 面338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半。另外,在按壓力被釋放時,為使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
32340接觸并嚙合,設置對轉動體336向后施力的彈簧元件344。總之,點按式分配容器的構造包括在螺紋體328的中空部中,環狀地形成的轉動 體336在前部具有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嚙合的第一凸輪面332,在后部具有第二凸輪面 334,并且在前部的內徑部中形成異形截面孔346 ;彈簧元件344,其設置在轉動體336和螺 紋體3 之間,用于相對于螺紋體3 對轉動體336向后施力;以及凸輪體342,其具有與轉 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嚙合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并且被安裝到螺紋體328的后部, 從而在螺紋體3 和凸輪體342之間從前后保持轉動體336,并且通過彈簧元件344對轉動 體336施加朝向凸輪體342的力。另外,外周側具有螺紋的異形截面螺桿330被螺紋配合到螺紋體328的螺紋部 3480由于轉動體336的異形截面孔346,螺桿330和螺紋體336沿軸向可移動而相對于轉 動方向被鎖定。活塞體350安裝到螺桿330的前端,該活塞體350可以沿著筒本體310滑 動并且與螺桿330 —起一體地沿軸向移動。此外,冠部312被以可轉動并且相對于軸向被鎖定的方式配置在轉動體336的后 部。如圖36所示,在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嚙合的狀態 下,轉動體336側的第二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凸輪面340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轉 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半,而且,在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與第二固定 凸輪面340嚙合的狀態下,轉動體336側的第一凸輪面33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 下的關系相對于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半。接著將說明上述第四實施方式的操作。圖36(a)至圖36(f)示出了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和第二凸輪面334、螺 紋體3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38以及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的相互動作的示意 圖。如圖36(a)所示,在圖33、圖34和圖37 (a)所示的冠部312未被點按(按壓)的 初期狀態(FO)下,轉動體336被彈簧元件344向上推靠在凸輪體342側(如箭頭U所示), 使得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與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彼此嚙合。在該狀 態下,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以其頂部與第一凸輪面332處在平行于軸向的同一直 線上的方式定位并且相對于螺紋體3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從窗 部329,標識部337被設置在取決于它的角位置而能被看見或不能被看見的位置,所述標識 部比如是形成在轉動體336的軸向中部的擴徑的臺階狀環形部分336b的側表面上的切口寸。接著,如圖35所示,沿軸向(沿P方向)向下推動冠部312以開始點按。當點按開始時,狀態從圖36(a)變化到圖36(b)(點按狀態1 以符號NKl表示)。 具體地,隨著彈簧元件344被壓縮,冠部312和轉動體336開始一體地向前移動,使得轉動 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從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離開。當點按進一步繼續時,如圖36 (b)所示,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在相位錯開 節距的一半的位置處抵接螺紋體3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38。如圖36 (c)所示,從該抵接狀態起進一步施加壓力(點按狀態2:以符號NK2表 示),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的齒33 的斜面332al在螺紋體328的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的齒338a的斜面338al上滑動移動,使得轉動體336在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的同時 向前移動,直到齒33 的壁部332a2與第一固定凸輪面338的齒338a的壁部338a2抵接 (如圖36(c)所示)。在此期間,由于轉動體336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于冠部312,所以冠部 312自身不會轉動。利用點按時轉動體336的轉動,貫穿位于轉動體336的前端的異形截面孔346的 螺桿330能夠軸向移動,但是其相對于轉動體336的轉動被限制,而是與轉動體336 —起一 體地轉動。由于螺桿330與螺紋體328的螺紋部348螺紋配合,所以螺桿與活塞體350 — 起向前移動,從而分配收納部324的內容物。從該狀態起,點按被釋放。在布置于螺紋體328內部的彈簧元件344使轉動體336向上移動時進行點按釋 放,如圖36(d)所示(點按釋放狀態1 以符號UNKl表示)。此時,由于凸輪體342的第二 固定凸輪面340的齒340a位于與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相位錯開節距的一半的位 置,所以第二凸輪面334開始沿預定轉動方向轉動并向后移動。當進一步繼續釋放點按時,如圖36(e)所示,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與凸輪 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抵接(點按釋放狀態2 以符號UNK2表示),彈簧元件344的 上推力使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的齒33 的斜面334al在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 凸輪面340的齒340a的斜面340al上滑動移動,使得轉動體336轉動并且退回到第二凸輪 面334的齒33 的壁部334a2與第二固定凸輪面340的齒340a的壁部340a2抵接的位置。 另外在該轉動過程中,如上述一樣轉動的螺桿330與活塞體350 —起向前移動以分配內容 物。當重復上述點按操作時,如圖37(a)至圖37(c)所示,當設置于轉動體336的軸向 中部的環狀部分336b的側面上的比如切口、刻痕或突起等標識部337通過窗部3 可見 時,通過點按操作可以變為不可見,而當其通過窗部3 不可見時,通過點按操作可以變為 可見。例如,當標識部在圖36(a)(圖37(a))中的初期狀態(FO)下為可見時,通過點按或 在冠部312上施加壓力(圖36 (c)中的點按狀態2),轉動體336開始轉動(圖37(b)),然 后當壓力被釋放時或在非點按狀態下(圖36(e)中點按釋放狀態2 :UNK2),冠部312返回 初期狀態(FO),并且標識部337從窗部329消失(圖37 (c))。由上述可知,當在組裝等過程中進行分配機構的操作測試時,僅通過視覺觀察幾 次點按就能實現操作測試。應注意,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 的范圍內當然可以在該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型。盡管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利用通孔形成窗部,但是螺紋體的部分或整個側壁可被形 成為透明,以使內部的標識部可見。此外,各部分優選地由樹脂成型品形成。優選地,筒本體由PP形成,轉動體由POM 形成,凸輪體由ABS形成,螺紋體由ABS形成以及冠部由PC形成。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轉動體336的第一凸輪面332和螺紋體3 的第一固定 凸輪面338以及轉動體336的第二凸輪面334和凸輪體342的第二固定凸輪面340均形成 有以相同節距配置的多個齒。然而,本發明不限于該構造。第一凸輪面和第一固定凸輪面 中的一方也可以由多個如下的第一齒形成所述第一齒均具有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向前傾斜的斜面并且沿著該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而第二凸輪面和第二固定 凸輪面中的一方可以由多個如下的第二齒形成所述第二齒均具有相對于轉動體的預定轉 動方向向后傾斜的斜面并且沿著該預定轉動方向以相同的節距配置。即,本發明可以包括 如下的構造相對的凸輪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多個齒,而另一方形成有單個齒或多個齒。產業上的可利用件本發明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可被應用到各種分配容器,通過點按筒本體后端的冠部 來分配液態化妝品、其它液體、液態藥物、例如顏料、膠等應用液體,以及棒狀類型的固態內 容物等。附圖標記說明
10筒本體
IOa筒本體的前端部
IOb嵌合部
IOc肋部
12冠部
14接頭
16管接頭
18管
20前筒
22刷頭
24收納部
26帽
28螺紋體
28a螺紋體前端的筒狀部
28b筒狀部分
28c切口
28d嵌合部
28e槽部
28f肋部
30螺桿
30a陽螺紋
30b嵌合部
32第一凸輪面
32a第一凸輪面的齒
32al第一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2a2齒的壁部
34第二凸輪面
34a第二凸輪面的齒
34al第二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4a2第二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36轉動體
38第一固定凸輪面
38a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
38al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8a2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40第二固定凸輪面
40a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
40al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40a2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42凸輪體
44彈簧元件
46異形截面孔
48螺紋體的螺紋部
50活塞體
50a主體部
50b筒狀部
50c嵌合部
A用于將按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
110筒本體
IlOa筒本體的前端部
IlOb筒本體的嵌合部
IlOc筒本體的肋部
112點按體的后端
114接頭
116管接頭
118管
120前筒
122刷頭
124內容物收納部
126帽
128螺紋體
128a陽螺紋
128b嵌合部
130點按體的凸輪面
130a凸輪面的斜面(傾斜表面)
132點按體
132a插入部
132b突起部
132c切口
132d臺階部
134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
134a第一凸輪面的斜面(傾斜表面)
136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
136a第二凸輪面的斜面(傾斜表面)
138轉動體
138a轉動體的異形截面孔
138b轉動體內的臺階部
140螺紋體的凸輪面
140a螺紋體的凸輪面的朝后傾斜的表面
140b螺紋體的凸輪面的朝前傾斜的表面
142螺紋部
144螺紋體
144a螺紋體的嵌合突起
144b螺紋體的槽部
144c螺紋體的切口
146彈簧
148活塞
148a活塞的主體部
148b活塞的筒狀支撐部
148c活塞的嵌入部
IA用于將點按體端部上的按壓力轉挨
L轉動方向
θ 1傾斜角
θ 2傾斜角
210筒本體
210a筒本體的前端部
210b嵌合部
210c肋部
212冠部
214接頭
216管接頭
218管
220前筒
222刷頭
224收納部
224a攪拌球
224b密封球
226帽
226a內帽
226b用于在后端向內帽施力的彈簧
226c塞子
228螺紋體
228a螺紋體前端的筒狀部
228b筒狀部分
228c切口
228d嵌合部
228e槽部
228f肋部
230螺桿
230a陽螺紋
230b嵌合部
232第一凸輪面
232a第一凸輪面的齒
232al第一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232a2齒的壁部
233臺階部
234第二凸輪面
234a第二凸輪面的齒
234al第二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234a2第二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236轉動體
236a嵌合部
238第一固定凸輪面
238a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
238al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238a2第一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239臺階部
240第二固定凸輪面
240a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
240al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240a2第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242凸輪體
244彈簧元件
246異形截面孔
248螺紋體的螺紋部
250活塞體
250a主體部
250b筒狀部
250c嵌合部
2A用于將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
310筒本體
310a筒本體的前端部
310b嵌合部
310c肋部
312冠部
312a接合部
314接頭
316管接頭
318管
320前筒
322刷頭
324收納部
324a攪拌球
324b密封球
326帽
326a內帽
326b用于在后端向內帽施力的彈簧
326c塞子
328螺紋體
328a螺紋體前端的筒狀部
328b筒狀部分
328c切口
328d嵌合部
328e槽部
328f肋部
329窗部
330螺桿
330a陽螺紋
330b嵌合部
332第一凸輪面
332a第一凸輪面的齒
332al第一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32a2齒的壁部
334第二凸輪面
334a第二凸輪面的齒
334al第二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34a2第二二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336轉動體
336a嵌合部
336b環狀部分
337標識部(標記)
338第--固定凸輪面
338a第--固定凸輪面的齒
338al第--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38a2第--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340第二二固定凸輪面
340a第二二固定凸輪面的齒
340al第二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斜面
340a2第二二固定凸輪面的齒的壁部
342凸輪體
344彈簧元件
346異形截面孔
348螺紋體的螺紋部
350活·g體
350a主體部
350b筒狀部
350c嵌合部
3A用于將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
40
權利要求
1.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通過使用者操作設置在筒本體后端的冠部來分配收納 部內的內容物,且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具有的結構包括機構部,其通過使用者操作將作用 于所述冠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其固定至所述筒本體;以及螺桿,其螺紋配合 到所述螺紋體中,并且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能夠在所述機構部轉換的轉動力作用下使所述 螺桿轉動,借助于所述螺紋體使所述螺桿前進而分配所述內容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將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所述機構部包括轉動體,其上設置有可轉動且軸向移動受限的所述冠部,所述轉動體是具有朝前的第 一凸輪面和朝后的第二凸輪面的圓環形構造,并且所述轉動體被配置成相對于所述筒本體 能轉動并能在軸向上移動;和面對所述第一凸輪面的第一固定凸輪面和面對所述第二凸輪面的第二固定凸輪面,并 且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被設置為關于軸向和轉動方向被固定到所 述筒本體,并且所述機構部被構造成所述第一凸輪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個第一齒,各所述第一齒 均具有相對于所述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第一齒沿著所述預定 轉動方向以同樣的節距配置,所述第二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個第二齒,各所述第二齒 均具有相對于所述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后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第二齒沿著所述預定 轉動方向以同樣的節距配置,以及在通過按壓力使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與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當所 述第一凸輪面被沿著所述第一齒的朝前傾斜的斜面引導時,所述轉動體向前移動并沿所述 預定轉動方向轉動,反之,當上述按壓力被釋放時,所述轉動體的與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保 持嚙合的所述第二凸輪面被沿著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的朝后傾斜的斜面引導,所述轉動體 向后移動并沿所述預定方向轉動,從而,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使所述螺桿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輪面在相對于所 述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突起的臺階部,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凸 輪面在相對于所述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朝前傾斜的斜面的前方具有凹狀的臺階部,以及當所述第一凸輪面被沿著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引導時,沿著所述第一凸輪面的 斜面形成的臺階部和沿著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的斜面形成的臺階部相互抵接,以產生咔嗒 聲和點按感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和 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均形成有朝后的臺階部,當所述第二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在 按壓釋放的時侯相互嚙合時,通過所述臺階部產生咔嗒聲和點按感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 與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所述轉動體側的第二凸輪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 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所述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個凸輪齒的一部分;在所述轉 動體側的所述第二凸輪面與所述第二固定凸輪面嚙合的狀態下,所述轉動體側的所述第一 凸輪面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被設置成如下的關系相對于所述轉動方向彼此相位錯開一 個凸輪齒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方向上的相位錯開 是一個凸輪齒的一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設置對所述轉動體向后施力 的彈簧元件,以在按壓被釋放的狀態下,使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與所述第二固定凸輪 面接觸并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體形成有比如橢圓 形等異形截面孔,所述螺紋體具有形成有陰螺紋的螺紋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凸輪面并且被固 定至所述筒本體;在具有與所述轉動體的異形截面孔匹配的截面形狀并且外周側形成有陽 螺紋的所述螺桿被螺紋配合到所述螺紋體的螺紋部,并且所述螺桿被裝配穿過所述轉動體 的異形截面孔的狀態下,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使所述螺桿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點按式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體具有一體地形成 于所述轉動體的外周面的能夠從外部容易地看到的比如切口、刻痕和突起等標識部,所述 標識部以所述第一齒的分布節距的兩倍為間隔并且與所述第一齒同相地布置,當通過所述 轉動體的轉動使所述螺桿轉動,以使內容物推力構件前進時,通過由所述螺紋體的或所述 筒本體的通孔或透明部形成的窗部能夠觀察到所述轉動體的外表面上的標識部的移動,所 述通孔或所述透明部位于與將要用于轉動的凸輪的分布角相同的角度分布的位置處,從而 能夠通過所述標識部的移動確認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產生的所述螺桿的前進。
9.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通過沿軸向向前按壓設置在筒本體后端的點按體的后 端部來分配內容物,且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具有如下結構包括將作用于所述點按體的后 端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機構部,并通過所轉換的轉動力使螺桿前進來分配所述內容 物,所述點按式分配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點按體包括形成于所述點按體的前端面的具有鋸齒狀槽口和突起的凸輪面,并且 所述點按體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在所述筒本體中隨著按壓所述點按體的后端,所述點按體 能沿軸向滑動并且被限制在轉動方向上移動,用于將作用于所述點按體的后端部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的所述機構部包括 所述點按體的凸輪面;轉動體,其具有大致圓環形回轉構造,該構造中的第一凸輪面具有沿軸向朝后的槽口 和突起,該構造中的第二凸輪面具有沿軸向朝前的槽口和突起,且所述轉動體被配置成使 所述第一凸輪面面對所述點按體的凸輪面;螺紋體,其整體上具有大致圓筒狀的構造,該構造具有凸輪面和螺紋部,所述凸輪面具 有沿軸向朝后的槽口和突起,所述螺紋部形成于所述螺桿螺紋配合入的內徑部中,并且所 述凸輪面以面對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述筒本體;和彈簧,其設置在所述點按體和所述轉動體之間,以對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持續地 施力使所述第二凸輪面抵靠所述螺紋體的凸輪面,以保持所述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與所述 螺紋體的凸輪面彼此嚙合,所述點按體的凸輪面和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 轉動體的第二凸輪面和所述螺紋體的凸輪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 和所述第二斜面均相對于所述轉動體的預定轉動方向向軸向一側傾斜, 所述第一斜面的傾斜角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傾斜角彼此不同,并且由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傾斜角之間的不同,當所述點按體被推動而向前 時,在所述轉動體的第一凸輪面沿著所述點按體的凸輪面滑動且所述第二凸輪面沿著所述 螺紋體的凸輪面滑動的狀態下,所述轉動體沿所述預定轉動方向轉動。
全文摘要
一種點按式分配容器,其能夠根據初期的轉動運動產生轉動力,而不僅僅依賴彈力和凸輪構造,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點按式分配容器由較少數量的部件組成,并且通過使用螺紋能夠分配固定量的內容物。點按式分配容器是能夠通過沿軸向朝前按壓布置在筒本體(10)的后端的冠部(12)而分配內容物的容器,并且該容器的結構包括機構部(A),其將通過使用者的操作而將作用于冠部(12)的按壓力轉換成轉動力;螺紋體(28),其被固定至筒本體(10);以及螺桿(30),其螺紋配合至螺紋體(28),當螺桿(30)被機構部(A)所轉換的轉動力轉動時,通過使螺桿(30)經由螺紋體(28)前進而分配內容物。
文檔編號A45D40/20GK102065719SQ200980122129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1日
發明者福本剛生 申請人:三菱鉛筆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