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開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前開扣。
背景技術:
現今所使用的前開扣大多是公、母式前開扣,且前開扣的用途種類繁多,大 多穿設巻繞有織帶,可應用在鞋扣、背包、旅行箱、肩背帶、背包前帶扣或其他 需織帶固定的物品等,請參閱圖ll所示,是現有公、母前開扣的立體分解圖,由 圖中可清楚看出,此種現有的前開扣主要在公扣A二側各設有彈臂A1,并在二彈 臂A1之間設有一桿體A2,而母扣B前端則設有一開口 Bl,且開口B1內設有一 導軌B2,以使公扣A的彈臂A1以及桿體A2可由母扣B的開口B1處推入,并 使公扣A的桿體A2對準于母扣B的導軌B2,待推入后,即可使彈臂A1末端的 扣合塊A3由母扣B二側的側孔B3處卡入,并使扣合塊A3與彈臂A1間的轉折 面所形成的缺槽A4扣持在側孔B 3邊緣壁面B 4形成定位。
然而,上述的公、母扣雖可達到扣合的效果,但仍存在下列未臻完美之處
1、 現有的前開扣是以水平方式相互扣合,因為公、母扣A、 B之間的扣合結 構須承受水平向的拉力,當過大的拉力產生后,容易使公、母扣A、 B直接在水 平方向脫離(即扣入方向脫離),進而凸顯所述的前開扣的結構仍有可改進的空 間存在。
2、 上述現有的公扣A僅是通過二支彈臂A1以及末端的扣合塊A3作為勾扣 母扣B的側孔B3使用,若依靠此單薄的彈臂A1容易導致整體的扣合力道過于薄 弱,且扣合力道是分散在左、右二側,在織帶的負重拉扯下,容易使得過大的作 用力直接對彈臂A1破壞,而造成彈臂A1變形甚至斷裂;且此種結構設計,又有 可能因為彈臂A1的扣合塊A3不小心被外力觸壓到或扣合不密閉,而造成彈臂A 1直接脫開的問題產生。
3、 上述現有的公扣A在推入母扣B時,極易因公扣A的二彈臂A1以及中央 的桿體A2未能完全對正母扣B的開口B1內的導軌B2而發生錯位狀態,進而造
成使用者再進行扣合動作時的不便,導致彈臂A1以及桿體A2容易撞壞而產生撓 曲變形、斷裂。
4、 現有公扣A的彈臂A1以及桿體A2都呈懸空伸出狀,其彈臂A1末端伸 出的扣合塊A3為呈倒勾狀,在公扣A未扣合時,其彈臂A1末端的扣合塊A3十 分容易勾到衣服或其他異物,而產生斷裂或變形。
5、 其現有的公扣A需額外增加一桿體A2的設計,而使得公扣A與母扣B的
配合公差也必須較為嚴謹、精準,所以容易導致成品的不良率增加。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 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開扣,解決現有前開 扣因扣合方向以及抗拉方向相同,而造成公、母扣承受過大的水平拉力時容易于 相同方向上脫開甚至損壞的問題。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前開扣,使其公、母扣的抗拉力道集中, 可比現有結構承受更大的水平拉力,再加上滑移元件垂直向的緊密抵壓,可防止 公扣勾部垂直脫離在母扣的勾部,以達到較佳的抗拉力效果。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前開扣,使用者必須將滑移元件推移至 一定距離后,方能使公扣的勾部垂直扣入或脫離母扣的勾部,再加上彈性元件的 設計,使用者需施以特定的力道,才能將滑移元件推開,以解決現有因誤觸而造 成公、母扣脫離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前開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母扣、滑移元件、公扣以及彈性元件,其
中
所述的母扣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一側向上延伸有勾部,而遠離勾 部的另一側則設有可供預設織帶接合的結合部;
所述的滑移元件能夠在母扣表面呈水平往復位移,并在滑移元件與母扣之間 設有相對應的滑槽以及導引部,且滑移元件能夠將母扣的勾部遮蔽或露出;
所述的公扣一側設有向下延伸有勾部,且公扣的勾部垂直扣入母扣的勾部, 而遠離勾部另一側則設有可供預設織帶接合的結合部;以及
所述的彈性元件收容在母扣的容置空間內,且彈性元件的彈性復位力能夠將 滑移元件在公扣勾部上方形成壓制定位而防止公扣垂直脫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發明有別在現有的前開扣以水平方式扣合,因為現有的水平扣合的結構 設計,須承受水平向的拉力,容易使公、母扣因過大的拉力而直接造成脫開甚至 損壞,所以本發明主要使公扣的勾部以垂直方向扣入母扣的勾部,再以滑移元件 壓制定位于公扣的勾部上方,使其扣入方向與抗水平拉力方向形成交叉垂直,如 此,組裝方向與抗拉力方向不同,可解決現有因扣合方向以及抗拉方向相同而造 成公、母扣容易直接脫開的缺失。
2、 本發明主要將母扣的勾部與公扣的勾部對應扣合后,利用彈性元件的彈性 復位力使滑移元件在公扣勾部上方形成壓制定位,此種結構設計的好處在于公、 母扣的抗拉力道集中,可比現有結構承受過大的水平拉力,再加上滑移元件垂直 向的緊密抵壓,可防止公扣勾部垂直脫離在母扣的勾部,以達到較佳的抗拉力效 果。
3、 使用者必須將滑移元件推移至一定距離后,方能使公扣的勾部垂直扣入或 脫離母扣的勾部,再加上彈性元件的設計,使用者需施以特定的力道,才能將滑 移元件推開,故,可解決現有因誤觸而造成公、母扣脫離的缺失。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2是本發明母扣與滑移元件的組裝示意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前的立體外觀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前的側視剖面圖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立體外觀圖6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側視剖面圖7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后的立體外觀圖8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后的側視剖面圖9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側視剖面圖IO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后的側視剖面圖11是現有公、母前開扣的立體分解圖。
附圖標記說明l-母扣;10-容置空間;14-止擋部;ll-勾部;15-滑槽;12-結合部;16-導引斜面;13-收容槽;2-滑移元件;21-側板;23-滑塊;22-導引部; 24-凸柱;3-公扣;31-勾部;32-結合部;311-導弧面;33-L型端角;312-延伸部; 4陽彈性元件;A-公扣;Al-彈臂;A3-扣合塊;A2-桿體;A4-缺槽;B-母扣;
Bl-開口; B3-側孔;B2-導軌;B4-邊緣壁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以及功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以及其構造,茲繪圖就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利于完全了解。
請同時參閱圖l、圖2所示,是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以及母扣與滑移元件的 組裝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的前開扣包括母扣1、滑移元件2、公扣
3以及彈性元件4,其中
所述的母扣1內形成有容置空間IO,且容置空間IO—側向上延伸有勾部11, 而母扣1后側設有可供織帶定位的結合部12,并在容置空間10內設有可供彈性 元件4置入的收容槽13,且收容槽13與勾部11之間設有止擋部14,另在母扣l 左、右二側分別設有水平向的滑槽15,且滑槽15上方設有導引斜面16。
所述的滑移元件2設置在母扣1的容置空間IO表面,并在滑移元件2左、右 二側分別向下延伸有側板21,以及在側板21末端設有與滑槽15對應嵌合的導引 部22,另在二側板21之間向下延伸有滑塊23,且滑塊23對應于母扣1的收容槽 13側邊設有凸柱24。
所述的公扣3—側設有向下延伸有勾部31,且勾部31前側形成有導弧面3U, 并在勾部31底面設有延伸部312,而遠離勾部31另一側則設有可供織帶定位的 結合部32。
所述的彈性元件4為定位于母扣1的收容槽13內,且彈性元件4 一端抵持在 收容槽13內壁面,而另一端則套設在滑移元件2的凸柱24上。
是以,當母扣1與滑移元件2在組裝時,是先將彈性元件4一端套設在滑移 元件2的凸柱24上,并使滑移元件2的滑塊23與彈性元件4一起壓入母扣1的 收容槽13內,并使彈性元件4另一端抵持在收容槽13內壁面,同時滑移元件2 左、右二側的側板21末端的導引部22則憑借母扣1的導引斜面16引導(如圖2 所示),使導引部22越過導引斜面16后可嵌入滑槽15內,便可使滑移元件2
在母扣l表面呈水平往復位移,即可完成本發明的整體組裝。
請繼續參閱圖3、圖4、圖5、圖6、圖7、圖8所示,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
在使用前的立體外觀圖、側視剖面圖、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立體外觀圖、側視 剖面圖以及較佳實施例在使用后的立體外觀圖、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
當母扣1與公扣3相互扣合時,即可撥動滑移元件2在母扣l表面位移,主要是 通過滑移元件2的導引部22在母扣1的滑槽15內呈水平向往復位移,相對地, 滑移元件2的滑塊23同樣在母扣1的收容槽13水平位移,當滑移元件2的滑塊 23擠壓彈性元件4受到壓縮時,即可使滑移元件2遠離母扣1的勾部11,進而將 勾部ll開啟(如圖3、圖4所示),如此,便可將公扣3的勾部31以垂直方向 對應扣合母扣1的勾部11上(如圖5、圖6所示),而后放開滑移元件2,通過 彈性元件4的彈性回復力,且滑移元件2的滑塊23可憑借母扣1的止擋部14擋 住,使滑移元件2回復原位,進而將滑移元件2壓制在公扣3的勾部31上方(如 圖7、圖8所示)。
是以,當滑移元件2復位時,其滑移元件2可沿著公扣3勾部31前端的導弧 面311位移,而使滑移元件2在公扣l表面壓制定位,而公扣3勾部31底下的延 伸部312則緊密的平貼于母扣1的容置空間10內,通過延伸部312平貼以及滑移 元件2壓制,可防止公扣3翻動或垂直向位移;以此結構設計,憑借彈性元件4 的彈性復位力將滑移元件2壓制定位于公扣3表面,進而防止公扣3垂直向位移, 避免公扣3的勾部31脫離母扣1的勾部11夕卜。
此外,上述公、母扣所設的結合部12、 32可供織帶穿繞定位,或是以夾持、 熱熔合方式將織帶接合固定在結合部12、 32上。
請繼續參閱第九、十圖所示,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側視剖面 圖以及在使用后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上述較佳實施例是以使用者 手指去撥動滑移元件2在母扣l表面向后滑移,以供公扣3的勾部31扣入,除此 之外,使用者也可不需要用手指去撥動滑移元件2,而是利用公扣3的勾部31以 及延伸部312所形成的L型端角33,使L型端角33靠置在母扣1前端,并直接 推動滑移元件2前端向后位移,當滑移元件2后移至一定距離后,其勾部31以及 底部的延伸部312可立即向下扣入,與母扣1勾部11形成相互扣合狀態,再憑借 彈性元件4的彈性復位力將滑移元件2壓制定位于公扣3表面。
是以,本發明的前開扣為可改善現有的技術關鍵在于
1、 本發明有別在現有的前開扣以水平方式扣合,因為現有的水平扣合的結構 設計,須承受水平向的拉力,容易使公、母扣因過大的拉力而直接造成脫開甚至 損壞,所以本發明主要使公扣3的勾部31以垂直方向扣入母扣1的勾部11,再
以滑移元件2壓制定位于公扣3的勾部31上方,使其扣入方向與抗水平拉力方向
形成交叉垂直,如此,組裝方向與抗拉力方向不同,可解決現有因扣合方向以及 抗拉方向相同而造成公、母扣容易直接脫開的缺失。
2、 本發明主要將母扣1的勾部11與公扣3的勾部31對應扣合后,利用彈性 元件4的彈性復位力使滑移元件2在公扣3勾部31上方形成壓制定位,此種結構 設計的好處在于公、母扣的抗拉力道集中,可比現有結構承受過大的水平拉力, 再加上滑移元件2垂直向的緊密抵壓,可防止公扣3勾部31垂直脫離在母扣1 的勾部ll,以達到較佳的抗拉力效果。
3、 使用者必須將滑移元件2推移至一定距離后,方能使公扣3的勾部31垂 直扣入或脫離母扣1的勾部11,再加上彈性元件4的設計,使用者需施以特定的 力道,才能將滑移元件2推開,故,可解決現有因誤觸而造成公、母扣脫離的缺 失。
故,本發明主要針對于公扣3的勾部31以垂直方向與母扣1的勾部11對應 扣合,再輔以彈性元件4的彈性復位力將滑移元件2在公扣3勾部31上方形成壓 制定位,進而防止公扣3垂直脫離在母扣1為主要保護重點,以此垂直交叉的組 裝以及抗拉力方向,其整體抗拉力道集中,可避免公、母扣直接脫開。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前開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母扣、滑移元件、公扣以及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的母扣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一側向上延伸有勾部,而遠離勾部的另一側則設有可供預設織帶接合的結合部;所述的滑移元件能夠在母扣表面呈水平往復位移,并在滑移元件與母扣之間設有相對應的滑槽以及導引部,且滑移元件能夠將母扣的勾部遮蔽或露出;所述的公扣一側設有向下延伸有勾部,且公扣的勾部垂直扣入母扣的勾部,而遠離勾部另一側則設有可供預設織帶接合的結合部;以及所述的彈性元件收容在母扣的容置空間內,且彈性元件的彈性復位力能夠將滑移元件在公扣勾部上方形成壓制定位而防止公扣垂直脫離。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前開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扣的容置空間內設 有可供彈性元件置入的收容槽,而滑移元件則向下延伸有在收容槽內往復位移的 滑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開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移元件的滑塊對應 于收容槽側邊設有凸柱,且彈性元件一端為套設在凸柱上,而彈性元件另一端則 抵持收容槽內壁面。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前開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扣的勾部后側設有 止擋部。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前開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扣的勾部前端形成 有導弧面,并在勾部下方設有平貼于容置空間底面的延伸部。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前開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扣的勾部與延伸部 之間形成有L型端角,且L型端角可供滑移元件前端靠置而使滑移元件向后位移。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前開扣,是在母扣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一側向上延伸有勾部,而滑移元件則裝設在母扣表面,且滑移元件與母扣之間設有相對應的滑槽以及導引部,使滑移元件可在母扣表面呈一水平往復位移,而將母扣的勾部遮蔽或露出,當滑移元件擠壓母扣內部所收容的彈性元件時,其滑移元件為遠離母扣的勾部,而使母扣的勾部露出而可供公扣勾部對應扣合,放開滑移元件后,可通過彈性元件的彈性回復力,將滑移元件在公扣勾部上方形成壓制定位而防止公扣垂直脫離,使其公、母扣抗水平向的拉力集中,可避免公扣由扣入方向處直接脫離。
文檔編號A44B17/00GK101385586SQ20071014549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4日
發明者楊曜銘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