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及纖維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及纖維制品,所述復合布帛材料通過吸水在結構體表面顯現凹凸、或厚度增加,或透氣性提高,由此可以降低發粘感、悶熱感、寒冷感。
背景技術:
:目前,當將由合成纖維及天然纖維等構成的織編物用作運動衣及內衣等衣服時,存在因皮膚出汗而產生悶熱及發粘這樣的問題。作為消除這種因出汗而產生的悶熱及發粘的方法,提出有一種透氣性自我調節織編物,所述透氣性自我調節織編物在出汗時提高織編物的透氣性,使滯留于衣服內的水分有效地放出,另一方面,當停止出汗時,織編物的透氣性降低,由此抑制由水分過分擴散帶來的寒氣,可以經常保持穿衣舒適感。例如,已知有使用有將聚酯和聚酰胺的異質聚合物貼合的并列型復合纖維的透氣性自我調節織編物(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3-41462號公報)、使用有由吸濕性聚合物構成的加捻而成的合成纖維多絲絲條的透氣性自調節織編物(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0_77544號公報)、使用有乙酸酯纖維的透氣性自調節織編物(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2-180323號公報)等。另外,本發明人首先在日本特開2005-036374號公報中提出了使用有吸水自身伸長絲的透氣性自我調節織編物。但是,這些透氣性自我調節織編物雖然通過吸水提高透氣性,但是也會引起尺寸變化,因此,當穿戴由這樣的織編物構成的纖維制品時,存在干燥時和吸水時尺寸發生變化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將2種以上的片狀物貼合的復合布帛材料,也稱為粘合織物(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4-169262號公報),是眾所周知的。但是,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至今還少有提出。另外,日本特開2005-036374號公報提出有通過吸水而在結構體表面顯現凹凸的單層織編物。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鑒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及纖維制品,所述復合布帛材料通過吸水在結構體表面顯現凹凸,或厚度增加,或提高透氣性,由此可以降低發粘感、悶熱感、寒冷感。本發明人為了完成上述課題進行了潛心研究,結果發現,通過粘接、縫接或附著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和/或厚度增大的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可以得到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所希望的復合布帛材料,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含有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通過進一步反復進行潛心研究,直至完成了本發明。由此,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布帛材料,所述復合布帛材料包含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織編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并且殘留著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在其他部分區域上被粘接或縫接,或在整個表面上被粘接或縫接,限制上述吸水性織編物被粘接或縫接的部分因吸水導致的面積變化,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干燥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試驗片放置于溫度20°C、濕度65%RH的環境下24小時之后馬上測定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吸水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水噴霧于干燥時的試樣表面、且賦予水至相對于上述干燥時的試樣質量、含水量為70質量%之后馬上測定的,在利用水將上述復合布帛材料潤濕時,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上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的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由此,上述復合布帛材料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包含吸水/自身伸長性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并且,使上述織編物在具有溫度為2(TC及相對濕度為65%的環境中尺寸穩定化后,從上述織編物采取經絲或縱行方向以及緯絲或線圈橫列方向的尺寸分別為30cm的試驗片、且從該試驗片采取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及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時,優選上述絲條(1)及(2)滿足下述式表示的條件。A/B《0.9上式中,A表示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的平均長度,B表示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在該絲條是顯示200%以下的斷裂伸長率的非彈性絲條時,在1.76mN/dtex的載荷下測定各絲條的長度,在該絲條是顯示比200%高的斷裂伸長率的彈性絲條時,在0.0088mN/dtex的載荷下測定各絲條的長度。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針織物,并且,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形成圓形針織組織的復合線圈。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織物,并且,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被并絲而構成織物組織的經絲和/或緯絲。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織物,在該織物中,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每1條交互或每多條交互排列。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作為復合絲包含在上述吸水性織編物中。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1)是由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為硬段、將聚乙二醇作為軟段的聚醚酯彈性體構成的聚醚酯纖維。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是聚酯纖維。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包含顯現將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的復合纖維的潛在巻縮性能而制作的巻縮復合纖維。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粘接或縫接在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兩面,由此構成3層結構體。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由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網眼狀織編物構成,且該網眼狀織編物的絲條粘接或縫接于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或樹脂薄膜,且部分粘接或縫接于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樹脂覆蓋層,殘留著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的上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附著于其它部分區域上。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樹脂覆蓋層由選自丙烯酸類樹脂、尿垸類樹脂、聚酯類樹脂、硅類樹脂、聚氯乙烯類樹脂及尼龍類樹脂中的1種以上的樹脂構成。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時相對于上述干燥時復合布帛材料的面積的增大率低于10%,并且,利用JISL1096-1998、6.27.1、A(弗雷澤型透氣性試驗機法)測定的上述吸水時的復合布帛材料的透氣性比上述干燥時的透氣性高10%以上。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優選上述吸水時相對于上述干燥時,上述復合布帛的厚度增大10%以上。本發明的纖維制品包含上述本發明的的復合布帛材料。本發明的纖維制品優選選自外衣用衣料、運動衣用衣料、內衣用衣料、鞋材料、醫療衛生用品、床上用品、表皮材料、地毯、汽車座椅材料、室內裝飾用材料。圖1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形態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2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其它形態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3是示意地表示可以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采用的其它形態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4是示意地表示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織編物的粘接部及非粘接部(圓形部分)形成規定的圖案的情況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5是示意地表示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織編物的粘接部及非粘接部形成規定的圖案的情況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6是示意地表示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樹脂覆蓋層和吸水性織編物的附著部及非附著部(圓形部分)形成規定的圖案的情況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7是示意地表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圓形針織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形成圓形針織組織的復合線圈的絲排列的平面圖8是示意地表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被并絲而構成機織組織的經絲及緯絲的絲排列的平面圖9是示意地表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釆用的圓形針織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以1:1排列而構成圓形針織物的絲排列的平面圖IO是示意地表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在織物的經絲和諱絲中以1:1排列而構成織物的絲排列的平面圖ll是示意地表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編物中,僅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連接成格子狀的織編組織圖案的平面圖12是示意地例示有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編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織編物為單層結構,并且僅由非自伸長絲構成的部分沿經向和/或緯向連續時的織編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圖13是示意地例示在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編物中,(A)干燥時及(B)吸水時,織編物為2層結構,且1層(X層)僅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另一層(Y層)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此時,在Y層中,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從X層浮起,并且,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非自伸長部分與X層結合時的織編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的剖面圖14是示意地表示(A)干燥時及(B)吸水時,作為構成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吸水性織編物可以采用的織編物的剖面圖15是實施例5使用的編織圖,124表示喂紗排列,C表示針筒側,D表示刻度盤側,a表示包覆絲,b表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O表示刻度盤側編結,x表示針筒側編結,¥表示針筒側集圈;圖16是示意地表示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和吸水性織編物的縫接部及非縫接部形成規定的圖案的情況的(A)平面圖及(B)剖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包含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包含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并且殘留著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在其他部分區域上被粘接或縫接,或在整個表面上被粘接或縫接,限制上述吸水性織編物被粘接或縫接的部分因吸水導致的面積變化。在此,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干燥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試驗片放置于溫度20°C、濕度65%RH的環境下24小時之后馬上測定的。另外,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吸水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水噴霧于干燥時的試樣表面、且賦予水至相對于上述干燥時的試樣質量、含水量為70質量%之后馬上測定的。而且,在用水將上述復合布帛材料潤濕時,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上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的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由此,上述復合布帛材料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優選方式可以列舉下述方式1~3,但并不限定于這些。首先,方式1如圖1示意所示,可以列舉如下的復合布帛材料由網眼狀的織編物或無紡布構成的面積變化限制部件1,3和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2,4在粘接部5粘接或縫接而成。在這樣的復合布帛材料中,在吸水時,吸水性織編物2,4從該開口部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另外,在干燥時,恢復成原來的平坦狀態。其次,方式2示意地如圖2所示,可以列舉如下的復合布帛材料具有與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7,10和平坦的面積變化限制部件6,9相互粘接或縫接而成的部分11、和不粘接也不縫接的部分8,粘接或縫接而成。在這樣的復合布帛材料中,不粘接的部分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當將不粘接部分的形狀做成幾何學圖案、圖畫、文字等時,在吸水時花紋浮出,在干燥時恢復成原來的平坦狀態。其次,方式3如圖3示意所示,可以列舉如下復合布帛材料平坦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13形成3層結構中的中間層,另一方面,平坦的面積變化限制部件12形成正反面2層,且具有與上述吸水性織編物13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12相互粘接或縫接的部分14、和不粘接也不縫接的部分,粘接或縫接而成。在這樣的復合布帛材料中,不粘接也不縫接的部分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13沿厚度方向形成凸部,其結果,作為面積變化限制部件12的正面層和/或反面層也被上述中間層被頂起,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作為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只要是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增大10%以上(優選20~40%)、和/或厚度增大10%以上(優選20%以上,特別優選30~200%)的片狀物,就沒有特別限定。S卩,必須滿足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增大10%以上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至少任一個必要條件。特別優選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增大10%以上。作為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增大10%以上的片狀物,優選下述的吸水變化片狀物1或吸水變化片狀物2。艮p,吸水變化片狀物1是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織編物,當將干燥時的該織編物中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的絲長度設定為(A),而將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度設定為(B)時,該織編物的A/B為0.9以下(優選0.9~0.2,特別優選0.8~0.3)。在此,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是如下定義的絲條。即,使用紗框周長為1.125m的重巻紗框,施加0.88mN/dtex(0.1g/de)載荷,以一定速度重巻,制作巻數為10次的巻線軸,將巻繞于巻線軸的絲在溫度20°C、濕度65%RH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將其為非彈性絲時施加1.76mN/dtex(200mg/de)載荷、其為彈性絲時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載荷測得的絲長(mm)設定為干燥時的絲長。在將該絲浸漬于2(TC的水中5分鐘后從水中撈出,與干燥時同樣地測定該絲絲長,即,其為非彈性絲時施加1.76mN/dtex(200mg/de)載荷、其為彈性絲時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載荷,將如此測得的絲長(mm)設定為潤濕時的絲長。上述非彈性絲是斷裂伸長率為200%以下的絲,上述彈性絲是斷裂伸長率高于200%的絲。而且,將用下述式求出的纖維軸方向的膨潤率為5%以上的絲條定義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另一方面,將該膨潤率低于5%的絲條定義為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膨潤率(%)=((潤濕時的絲長)一(干燥時的絲長))/(干燥時的絲長)x100在此,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只要是具有上述膨潤率的絲條就沒有特別限定,優選具有6%以上(更優選8~30%)的膨潤率的絲條。作為這樣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可以例示例如將由以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為硬段、以聚乙二醇為軟段的聚醚酯彈性體構成的聚醚酯纖維、聚丙烯酸金屬鹽、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氧化乙烯類聚合物等配合而成的聚酯纖維;將5-磺基間苯二甲酸成分共聚而成的聚酯纖維等。其中,作為所述的吸水自身伸長彈性纖維,優選例示由以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為硬段、以聚乙二醇為軟段的聚醚酯彈性體構成的聚醚酯纖維。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優選至少含有70摩爾%以上的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單元。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含量更優選80摩爾%以上,進一步優選90摩爾%以上。酸成分以對苯二甲酸為主要成分,但也可以共聚少量的其它二羧酸成分,另外,二醇成分以丁二醇為主要成分,但也可以添加其它的二醇成分作為共聚成分。作為對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可以列舉例如萘二羧酸、間苯二甲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0-羥基乙氧基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己二酸、癸二酸、1,4-環己垸二羧酸之類的芳香族、脂肪族的二羧酸成分。而且,在實質上不影響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也可以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酸之類的三官能性以上的多元羧酸作為共聚成分。另外,作為丁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可以列舉例如丙二醇、乙二醇、環己烷-l,4-二甲醇、新戊二醇之類的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的二醇化合物。而且,在實質上不影響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也可以使用甘油、三羥甲基丙垸、季戊四醇之類的三官能性以上的多元醇作為共聚成分。另一方面,聚乙二醇優選含有乙二醇單元至少70摩爾%以上。乙二醇的含量更優選80摩爾%以上,進一步優選90摩爾%以上。在實質上不影響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除乙二醇之外,也可以使丙二醇、丁二醇、甘油等進行共聚。這樣的聚乙二醇的數均分子量優選400~8000,其中,特別優選1000~6000。上述聚醚酯彈性體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得到,例如,在酯交換催化劑的存在下,使含有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醇及聚乙二醇的原料進行酯交換反應,形成二(co-羥基丁基)對苯二甲酸酯和/或低聚物,然后,在縮聚反應催化劑及穩定劑的存在下、在高溫減壓下進行熔融縮聚反應。以重量為標準,硬段/軟段的比率優選30/70~70/30。在這樣的聚醚酯中,當含有公知的有機磺酸金屬鹽時,還能得到優良的吸水自伸長性能,因而優選。聚醚酯纖維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制造,g卩,將上述聚醚酯從通常的熔融紡絲噴絲頭熔融擠出,以3001200m/分鐘(優選400980m/分鐘)的拉出速度拉出,再以該拉出速度的1.0~1.2(優選1.01.1)倍的巻繞拉伸率進行巻繞。另一方面,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可以例示木棉、麻等天然纖維、人造絲、乙酸酯等纖維素類化學纖維,還有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為代表的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等合成纖維。其中,優選例示普通的聚酯纖維。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及低的絲條的纖維形態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是短纖維,也可以是長纖維。纖維的截面形狀也沒有特別限定,可以采用圓、三角、扁平、中空等公知的截面形狀。吸水自身伸長絲及非自身伸長絲的總纖度、單絲纖度、單絲數也沒有特別限定,但從手感及生產性方面考慮,優選總纖度為30300dtex、單絲纖度為0.610dtex、單絲數為1300根的范圍。吸水變化片狀物1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此時,兩者以重量比計,優選為前者后者=10:9060:40(更優選20:8050:50)的范圍。作為織編物的結構,其織編組織、層數沒有特別限定。優選例示例如平紋編織、斜紋編織、緞紋編織等機織組織;平針、雙羅紋、圓型羅紋、鹿點花紋、經平組織、經絨組織等針織組織,但并不限定于這些。層數也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2層以上的多層。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排列,優選例示下面的絲排列。首先,作為其l,可以列舉將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并絲而構成針織物的針編弧及織物的經絲和/或緯絲的絲排列。例如可以例示如圖7所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A-l、-2)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B-l、-2)形成圓形針織組織的復合線圈(用2根絲條同時形成針編弧。也稱為添紗針織。)而成的絲排列;如圖8所示,將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A-3、-4)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B-3、-4)并絲而配置成機織組織的經絲和/或緯絲而成的絲排列。作為其2,可以列舉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在織編物的經絲和/或緯絲中配置成1根交互(l:l)或多根交互(2:2、3:3等)的絲排列。例如可以例示如圖9所示,在圓形針織物中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A-5、-6)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B-5、-6)配置成1:1的絲排列;如圖IO所示,在織物中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A-7、-8)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8-7、-8)按l:l配置成經絲及緯絲的絲排列等。作為其3,可以列舉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作為混纖絲、復合假捻巻縮加工絲、并捻絲、包覆絲等復合絲構成織編物的形態。在此,絲長的測定通過下面的方法進行。首先,將織編物在溫度20°C、濕度65%RH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之后,從該織編物裁剪30cmx30cm的小片(n數二5)。接著,從每小片各取出1根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及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測定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的絲長度A(mm)、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度B(mm)。此時,其為非彈性絲時施加1.76mN/dtex(200mg/de)的載荷、其為彈性絲時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載荷而進行測定。而且,將(絲長A的平均值)/(絲長B的平均值)設定為A/B。在此,從小片取出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在織編物中必須為同一方向。例如,在從織物的經絲(緯絲)取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時,另一方的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也必須從經絲(緯絲)取出。另外,在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作為復合絲構成織編物時,從裁剪的小片(30cmx30cm)取出復合絲(n數-5),再從復合絲取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與上述同樣進行測定。如上所述,作為設立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差的方法,例示下面的方法。例如,作為其l,例如有如下方法在編織、織造上述織編物時,使用上述具有彈性的聚醚酯纖維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一邊拉伸(伸長)該聚醚酯纖維,一邊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并絲,對同一喂紗口喂紗而進行編織、織造。此時,聚醚酯纖維的拉伸率優選10%以上(優選20%以上300%以下)。該拉伸率(%)用下述式求出。拉伸率(。/。)二((拉出速度)一(供給速度))/(供給速度)x100由于聚醚酯纖維通常具有彈性性能,故在織編物中,聚醚酯纖維進行彈性恢復,其絲長變短,可以設立與另一種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差。作為其2,可以列舉如下方法在編織、織造上述織編物時,使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的沸水收縮率比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沸水收縮率增大。通過將所述的織編物供給通常的染色加工工序,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的絲長縮短,可以設立與另一種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差。作為其3,可以列舉如下方法一邊超量供給(過量供給)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一邊與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并絲,通過通常的空氣混纖加工、捻絲、包覆加工得到復合絲,使用該復合絲編織、織造織編物。其次,吸水變化片狀物2是如下的織編物其含有將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并且具有顯現潛在巻縮性能而成的巻縮的復合纖維。在此,作為聚酯成分,從與另一種的聚酰胺成分的粘接性方面考慮,優選例示具有磺酸的堿或堿土類金屬、鱗鹽,并且將持有1個以上具有酯形成能的官能團的化合物共聚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改性聚酯。其中,在通用性及聚合物成本方面特別優選將上述化合物共聚而成的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時,共聚成分可以列舉間苯二酸5-磺酸鈉及其酯衍生物、間苯二酸5-轔及其酯衍生物、對羥基苯磺酸鈉等。其中,優選間苯二酸5-磺酸鈉。共聚量優選2.0~4.5摩爾%的范圍。當該共聚量小于2.0摩爾%時,雖然得到優良的巻縮性能,但是有可能在聚酰胺成分和聚酯成分的接合界面產生剝離。相反,當該共聚量大于4.5摩爾%時,在拉伸熱處理時,難以進行聚酯成分的結晶化,因此,需要提高拉伸熱處理溫度,其結果,有可能頻發斷絲。作為另一種聚酰胺成分,只要是在主鏈中具有酰胺鍵的聚酰胺成分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有尼龍-4、尼龍-6、尼龍-66、尼龍-46、尼龍_12等。其中,在通用性、聚合物成本、制絲穩定性方面,優選尼龍-6及尼龍-66。在上述聚酯成分及聚酰胺成分中,可以含有公知的添加劑,例如顏料、顏料、消光劑、防污劑、熒光增白劑、阻燃劑、穩定劑、抗靜電劑、耐光劑及紫外線吸收劑等。上述接合成并列型的復合纖維可以采用任意的截面形狀及復合形態,可以是并列型及偏心芯鞘型。而且,可以是三角形及四角形、在其截面內具有中空部的形狀。其中,優選并列型。兩成分的復合比可以任意選定,但通常優選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以重量比計為30:7070:30(更優選40:6060:40)的范圍內。上述復合纖維的單纖維纖度、單絲數(單絲數)沒有特別限定,但優選單絲纖度為110dtex(更優選25dtex)、單絲數10-200條(更優選20~100條)的范圍內。另外,上述復合纖維需要具有顯現潛在巻縮性能而成的巻縮結構。將不同種聚合物接合成并列型的復合纖維,通常具有潛在巻縮性能,如下所述,當通過染料加工等接受熱處理時,顯現潛在巻縮性能。巻縮結構優選聚酰胺成分位于巻縮的內側、聚酯成分位于巻縮的外側。具有所述的巻縮結構的復合纖維,可以通過后述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得到。當復合纖維具有這種巻縮結構時,在潤濕時,內側的聚酰胺成分膨潤、伸長,外側的聚酯成分幾乎不發生長度變化,因此,巻縮率降低(復合纖維的外觀長度變長。)。另一方面,在干燥時,內側的聚酰胺成分收縮,外側的聚酯成分幾乎不發生長度變化,因此,巻縮率增大(復合纖維的外觀長度變短。)。如上所述,在潤濕時,復合纖維的巻縮率可逆地降低,外觀的絲長增大,因此,織編物的尺寸變大。上述復合纖維優選在潤濕時,在巻縮容易降低且外觀的絲長增大的基礎上,施行無捻絲或300T/m以下的捻的弱捻絲。特別優選為無捻絲。當如強捻絲那樣賦予強的捻時,在潤濕時巻縮難以降低,不優選。另外,也無妨施行交織空氣加工和/或通常的假捻巻縮加工,以使交織數為20~60個/m左右。作為織編物的結構,其織編組織、層數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優選例示平紋編織、斜紋編織、緞紋編織等機織組織;平針、雙羅紋、圓型羅紋、鹿點花紋、添紗編織、經平組織、經絨組織等針織組織。特別優選圓形針織物或網眼狀的織編物。所述的織編物例如可以通過下述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得到。首先,使用特性粘度0.300.43(以正氯苯酚為溶劑,在35t:下測定)的、將2.6~4.5摩爾%間苯二酸5-磺酸鈉共聚而成的改性聚酯和特性粘度1.01.4(以間甲酚為溶劑,在35'C下測定)的聚酰胺,熔融復合紡絲成并列型。此時,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為0.43以下是特別重要的。當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大于0.43時,聚酯成分的粘度增大,因此,復合纖維的物性接近于聚酯單絲,不優選。相反,當聚酯成分的特性粘度小于0.30熔融紡絲時使用的紡絲噴絲頭,優選特開2000-144518號公報的圖1那樣的、將高粘度側和低粘度側的噴出孔分離,并且減小高粘度側噴出線速度(增大了噴出截面積)的紡絲噴絲頭。而且,優選在高粘度側噴出孔使熔融聚酯通過,在低粘度側噴出孔使熔融聚酰胺通過,且使其冷卻固化。此時,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的重量比如前所述,優選為30:7070:30(更優選為40:6060:40)的范圍內。另外,進行熔融復合紡絲后,可以采取在一次巻繞后拉伸的不同拉伸方式,也可以采取不一次巻繞而進行拉伸熱處理的直接拉伸方式。此時,紡絲/拉伸條件可以是通常的條件。例如,直接拉伸方式的情況,以10003500m/分鐘左右進行紡絲后,連續在100~150°C的溫度下拉伸、巻繞。選定拉伸倍率只要適當,以使最終時得到的復合纖維的斷裂伸長率為1060%(優選20~45%)、切斷強度為3.04.7cN/dtex左右即可。在此,優選上述復合纖維同時滿足下述的要件(1)及(2)。(1)干燥時的復合纖維的巻縮率DC為1.5~13%(優選2~6%)的范圍內。(2)巻縮率DC和干燥時的復合纖維的巻縮率HC之差(DC—HC)為0.5%以上(優選1~5%)。其中,所謂干燥時,是將試樣在溫度2(TC、濕度65。/。RH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的狀態,另一方面,所謂潤濕時,是將試樣在溫度2(TC的水中浸漬2小時之后的狀態,干燥時的巻縮率DC及潤濕時的巻縮率HC,使用以下述的方法測定的值。首先,使用紗框周長1.125m的重巻紗框,施加載荷為49/50mNx9x總特(0.1gfx總旦),以一定的速度重巻,制作巻數為IO次的小絞紗,將該小絞紗做成扭曲2重的輪狀的物體,在其上施加49/2500mNx20x9x總特(2mgx20x總旦)的初載荷,直接放入沸水中處理30分鐘,在該沸水處理后用IO(TC的干燥機干燥30分鐘,然后,進一步在施加初載荷的狀態下放入16(TC的干熱中處理5分鐘。在該干熱處理后除去初載荷,在溫度2(TC、濕度65。/。RH環境下放置24小時以上后,負載上述的初載荷及98/50mNx20x9x總特(0.2gfx20x總旦)的重載荷,測定絞紗長LO,立即僅除去重載荷,測定除重1分鐘后的絞紗長L1。而且,將該絞紗在施加初載荷的狀態下,在溫度2(TC的水中浸漬2小時后取出,用濾紙在0.69mN/cm、70mgf/cm"的壓力下輕輕地擦掉水后,負載初載荷及重載荷,測定絞紗長LO',立即僅除去重載荷,測定除重l分鐘后的絞紗長Ll'。由以上的測定數值用下述的計算式算出干燥時的巻縮率(DC)、潤濕時的巻縮率(HC)、干燥時和潤濕時的巻縮率差(DC—HC)。干燥時的巻縮率DC(%)=((LO—L1)/L0)x100潤濕時的巻縮率HC(%)=((LO,一L1,)/L0,)x100上述潤濕時的復合纖維的巻縮率HC,優選為0.5~10.0%(優選1~3%)的范圍內。在此,當千燥時的復合纖維的巻縮率DC小于1.5%時,潤濕時的巻縮變化量有可能變小。相反,當干燥時的復合纖維的巻縮率DC大于13%時,有可能巻縮過強,在潤濕時巻縮難以變化。然后,單獨使用上述復合纖維,或同時也使用其它纖維編織成織編物后,通過染色加工等熱處理顯現上述復合纖維的巻縮。在此,在編織成織編物時,如上所述,按重量標準相對于織編物總重量為10重量%以上(優選40重量%以上)是重要的。另外,織編組織沒有特別限定,可以適當選定上述的織編組織。上述染色加工的溫度優選為10014(TC(更優選110135匸)的范圍內,最高溫度的維持時間優選為540分鐘的范圍內。通過在所述的條件下對織編物施行染色加工,上述復合纖維利用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的熱收縮差顯現巻縮。此時,通過選定上述聚合物作為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構成聚酰胺成分位于巻縮的內側的巻縮結構。對施行過染色加工的織編物,通常施行干熱終凝。此時,干熱終凝的溫度優選為U020(TC(更優選為14018(TC)的范圍內,時間優選為13分鐘的范圍內。當所述的干熱終凝的溫度低于12(TC時,容易殘留在染色加工時產生的皺褶,另外,完成制品的尺寸穩定性有可能惡化。相反,當該干熱終凝的溫度高于20(TC時,在染色加工時顯現的復合纖維的巻縮可能降低,或者纖維固化,布的手感可能變硬。另外,優選對所述的織編物施行吸水加工。通過對織編物施行吸水加工,即使有少量的汗也容易提高透氣性。所述的吸水加工沒有特別限定,優選例示使相對于織編物的重量0.25~0.50重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等吸水加工劑附著于織編物。吸水加工的方法例示例如在染色加工時在染液中混合吸水加工劑的浴中加工法;在干熱終凝前將織編物在吸水加工液中用軋液機壓搾的方法;照相凹版涂敷法;絲網印刷法這樣的利用涂敷進行加工的方法等。其次,作為在吸水時比干燥時厚度增大10%以上的片狀物,優選下述的吸水變化片狀物3、吸水變化片狀物4及吸水變化片狀物5。本發明中所謂的織編物的厚度是織編物的最大厚度(從最上端至最下端的垂直距離)。艮口,吸水變化片狀物3是單層結構的織編物,如圖11示意地所示,僅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C-l以格子狀連續,由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D-l以島狀分散的織編組織圖案配置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時,該織編物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狀在干燥時,如圖12(A)所示,是平坦的,但在潤濕時,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D-3伸長,產生凹凸(S卩,厚度變厚)。另外,吸水變化片狀物4是多層結構的織編物,織編物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狀如圖13(A)所示,僅由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1層(X層)El,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另一層(Y層),此時,在Y層,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G-l從X層浮起,并且,使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非自身伸長部分F-l與X層結合,由此,在潤濕時,如圖13(B)所示,Y層的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G-2伸長且形成凸狀,其結果,厚度變厚。另外,吸水變化片狀物5如圖14所示,具有僅由上述復合纖維構成的層29和僅由通常的纖維構成的層27,兩層由部分28連接。在潤濕時,如圖14(B)所示,形成凸狀,其結果,厚度變厚。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包含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所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是指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的面積變化率及厚度變化率同時為3%以下(更優選2%以下)。這種織編物可以是由目前知道的普通的纖維構成的通常的織編物。例如纖維的種類選自棉、羊毛、麻等有機天然纖維;聚酯、尼龍及聚烯烴纖維等有機合成纖維;纖維素乙酸酯纖維等有機半合成纖維及粘膠人造絲纖維等有機再生纖維,其種類沒有特別限定。其中,在纖維強度及使用性方面優選聚酯纖維。聚酯纖維由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制造。二羧酸成分優選主要使用對苯二甲酸,二醇成分優選主要使用選自乙二醇、丙二醇及丁二醇中的1種以上的亞烷基二醇。另外,在聚酯中,除上述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之外,可以含有第3成分。第3成分可以使用陽離子染料可染性陰離子成分,例如間苯二甲酸磺酸鈉;對苯二甲酸之外的二羧酸,例如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及亞垸基二醇以外的二醇化合物,例如二乙二醇、聚乙二醇、雙酚A、雙酚砜的l種以上。在所述的纖維中,根據需要可以含有消光劑(二氧化鈦)、微孔形成劑(有機磺酸金屬鹽)、抗著色劑、熱穩定劑、阻燃劑(三氧化二銻)、熒光增白劑、著色顏料、抗靜電劑(磺酸金屬鹽)、吸濕劑(聚亞氧垸基乙二醇)、抗菌劑、其它無機粒子的l種以上。所述的纖維形態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是長纖維(多絲)、短纖維的任一種,但在得到柔軟的手感方面,優選長纖維。而且可以施行通常的假捻巻縮加工、捻絲、交織空氣加工。纖維的纖度沒有特別限定,但在得到柔軟的手感上,優選單纖維纖度為0.13detx、絲數為20~150、總纖度為30300dtex。對單纖維的截面形狀沒有限制,除通常的圓形截面之外,可以具有三角、扁平、十字形、六角形或中空形的截面形狀。形成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的織編物的組織也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是通常的織編物的組織。例如,機織物的織造組織可以例示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等三原組織;變化組織、變化斜紋組織等變化組織;縱雙重組織、橫雙重組織等單雙重組織;縱絲絨等。針織物的種類既可以是橫針織物,也可以是縱針織物,橫針織組織優選例示平針組織、羅紋組織、兩面組織、雙反面組織、集圈組織、浮線組織、半畦組織、花邊網眼組織、添紗毛編組織等,縱針織組織可以例示單梳禾節經平組織、單梳ffi經緞組織、雙梳梓經絨組織、雙梳櫛經絨-經平組織、背面起絨組織、提花組織等。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使2種以上的片狀物貼合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有使直接重疊的片狀物熱融敷的方法、在貼合的片狀物間夾持聚氨酯泡沫塑料、低熔點尼龍無紡布等融敷的融敷法、使用丙烯酸類、聚氨酯類、聚酯類或熔融性粉末等粘接劑粘接的方法。在使用粘接劑粘接的方法中,有刮漿刀方式、滾筒方式、反轉方式、噴霧方式等,可以適當選定這些手段。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的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可以是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樹脂覆蓋層,是殘留著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的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附著于其它部分區域上的材料。在吸水時,不附著樹脂的多個部分區域在厚度方向形成凸部,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在此,樹脂的附著圖案如圖6示意地所示,特別優選非附著部分以島狀分散的圖案。另外,附著部32可以是如條紋那樣僅在一個方向連續地連接著的部分,或者是附著部以縱橫或斜線格子狀連接的部分。另外,上述樹脂可以例示丙烯酸類樹脂、聚氨酯類樹脂、聚酯類樹脂、硅類樹脂、氯乙烯類樹脂、尼龍類樹脂等。作為上述樹脂的附著量,以樹脂固體成分為標準,優選相對于布帛在0.0140g/m2(更優選5~30g/m2)的范圍內。另外,圖案內的附著部面積比率優選為1090%(更優選25~700/0)。附著部面積比率用下述式表示。附著部面積比率二(附著部面積)/(附著部面積+非附著部面積)x100(。/。)使上述樹脂附著于吸水性織編物的方法,可以是在用照相凹版涂層法及絲網印刷法等賦予樹脂的水分散體后使其干燥的通常的方法。另外,在貼合之前和/或之后,或在樹脂賦予之前和/或之后,可以如上所述附加應用染色加工、吸水加工、以及常規方法的起毛加工、紫外線遮蔽或賦予抗菌劑、消臭劑、防蟲劑、蓄光劑、回歸反射劑、負離子發生劑、防水劑等功能的各種加工。在本發明的復合布帛材料中,上述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沒有粘接、縫接或附著的部位的上述吸水性織編物通過吸水變化為凸狀,厚度增加或透氣性提高。所述的厚度優選在吸水時比干燥時增大10%以上(優選20~200%),另外,透氣性優選在吸水時比干燥時增大10%以上(優選20~200%)。當將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用作外衣用衣料、運動衣用衣料、內衣用衣料、鞋材料、尿布及護理用床單等醫療、衛生用品、床上用品、椅子及沙發等的表皮材料、地毯、汽車座椅材料、室內裝飾用品等纖維制品時,可以降低發粘感、悶熱感、寒冷感。實施例下面,列舉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這些實施例的任何限定。實施例中的各物性是利用下述的方法測定的。<透氣性變化率>利用JIS.L1096-1998.6.27.1A法(弗雷澤型透氣性試驗機法)測定干燥時的透氣性(cc/cm々s)和吸水時的透氣性(cc/cm2/8)。其中,所謂干燥時,是將試樣在溫度2(TC、濕度65y。RH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的狀態,另一方面,所謂吸水時,是用噴霧賦予水、以使試樣中含水率為70%的狀態,分別測定透氣性(n數=5),求其平均值。而且,利用下述式算出的透氣性的變化率。透氣性的變化率(%)=((吸水時的透氣性)一(干燥時的透氣性))/(干燥時的透氣性)xl00<面積變化率>將試樣在溫度2(TC、濕度65y。RH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沿與試樣相同方向剪裁小片(經20cmx緯20cm的正方形),設定為干燥時的面積(cm2)。另一方面,將該小片用噴霧賦予水、以使該小片中含水率為70%后,測定該小片的面積,設定為吸水時的面積(cm2)。而且,利用以下述式定義的面積變化率算出面積變化率(%)。面積變化率(%)=((吸水時的面積)一(干燥時的面積))/(干燥時的面積)x100<厚度變化率〉將試樣在溫度2(TC、濕度65。/。RH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從該試樣剪裁10cmxl0cm的小片(n數二5)。接著,將上述試樣放置在平坦的板上,施加壓力0.13cN/cm2(0.13g/cm2)的載荷,使用S卜3社製電子數顯高度尺(HDS-HC)測量試樣的厚度TD。而且,用噴霧賦予水,以使該小片中含水率為70%,經過l分鐘后,在該滴下部與上述同樣地,在壓力0.13cN/cm、0.13g/cm勺的載荷下測量厚度TW。從以上的測定數值用下述的計算式算出厚度變化率。厚度變化率(%)=(TW—TD)/TDx100<沸水收縮率〉利用由JISL1013-1998.7.15規定的方法,以n數為3測定沸水收縮率(熱水收縮率)(%)。<絲長的測定〉將織編物在溫度20'C、濕度65。/。RH的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從該織編物以使經緯的方向與織編物相同的方式剪裁出30cmx30cm的小片(11數=5)。從各個小片取出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各l根,對彈性絲即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施加0.0088mN/dtex(lmg/de)的載荷,對非彈性絲即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施加1.76mN/dtex(200mg/de)的載荷,測定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的的絲長A(mm)、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的絲長B(mm)。而且,將(絲長A的平均值)/(絲長B的平均值)設定為A/B。實施例1將由作為硬段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9.8重量份、作為軟段的數均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50.2重量份構成的聚醚酯在23(TC下熔融,從規定的紡絲噴絲頭以噴出量3.05g/分鐘擠出,將該聚合物通過2個導絲輥以705m/分鐘拉出,而且以750m/分鐘(巻繞拉伸1.06)巻繞,得到44分特/1絲的具有彈性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該吸水自身伸長性絲條吸水時向纖維軸方向的膨潤率為10%,沸水收縮率為8%。另外,準備了沸水收縮率為10%、吸水時的膨脹率為1%以下的普通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84分特/24絲)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然后,使用28機號的單圓形編織機,一邊以拉伸倍數2.7倍牽引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一邊與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同時對該編織機喂紗,由此,以81線圈橫列/2.54cm、37縱行/2.54cm的針織密度編織成平針組織的圓形針織物。然后,通過將該圓形針織物用常規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進行加工,得到在吸水時透氣性提高的針織物。在得到的圓形針織物中,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形成圓形針織組織的復合線圈,A/B為0.54。另外,得到的針織物在干燥時透氣性為52cc/cm2/s,在吸水時透氣性為109cc/cm"s(透氣性變化率為110%),透氣性通過吸水大大提高。另外,當上述針織物的面積變化率為22%(縱11%、橫10%)、厚度變化率為一3%時,吸水時面積增大,將該針織物用作吸水性織編物。接著,用22機號特里科針織機,在后筘全穿經聚酯多絲(84分特36絲),在中間筘以三進三出穿經與后筘相同的絲,前筘也以三出三進穿經與后筘相同的絲,在后01-10、中間(10-34)x2(67-43)x2、前(67-43)x2(10-34)x2的針織組織中,在機上線圈橫列數21線圈橫列/英寸的針織條件下,試作網眼結構的針織物。將該針織物在常規方法的加工條件下進行染色完成。得到的針織物的干燥時和吸水時的面積變化率為0.1%,厚度變化率為0.1%以下,將該針織物用作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接著進行由上述得到的吸水性織編物和限制面積變化手段的粘接。首先,相對于網眼結構的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比該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大一圈地裁剪市售的熨燙粘接片(低熔點尼龍制無紡織物,(株)#^乂卜"*製),使兩者重疊,且用設定為13(TC的熨斗壓接,待坯布完全冷卻后,撕下粘接片而剝離。由此,僅在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和粘接片接觸的地方殘留有粘接片。相對于如此得到的賦予有粘接劑的面積變化限制部件,使上述吸水性織編物重疊,與剛才同樣地用設定為13(TC的熨斗壓接,其結果得到貼合有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的2層結構體。得到的2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厚度提高33%,透氣性也提高29%,是滿意的結果。實施例2用36機號特里科針織機,在后筘全穿經聚酯單絲(22分特1絲),在中間筘全穿經與后筘相同的絲,在后10-12、前12-10的雙梳櫛經平組織中,在機上線圈橫列數為100線圈橫列/英寸的針織條件下,試作針織物。將該針織物在常規方法的加工條件下進行染色完成加工。得到的針織物的干燥時和吸水時的尺寸變化率為縱0.0%,橫0.0%,厚度變化率為0.1%以下,將該針織物用作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另一方面,將在實施例1中作為吸水性織編物使用的平針針織物作為吸水性織編物。然后,用粘接部20粘接上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18和吸水性織編物19,此時,以直徑3cm的圓以中心間距離4.5cm縱橫排列的圖案設置該2層非粘接部(參照圖4)。得到的2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2層非粘接部立體地浮出(由于非粘接部為圓形,故浮出成半球狀),結果,厚度變化292%,透氣性也提高33%,作為本發明的目的、即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是滿意的結果。實施例3使用實施例2使用過的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吸水性織編物22、25在中間層用粘接部26粘接3層,以形成面積變化限制部件21、24成為正反2層的3層結構體,此時,以格子寬為3mm、格子為2cm見方的正方形的圖案粘接該3層(參照圖5)。得到的3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3層非粘接部立體地浮出(格子中的部分),結果,厚度變化120%,透氣性也提高50%,作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即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是滿意的結果。實施例4使用實施例2使用過的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將吸水性織編物和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縫合,此時,以縱方向及橫方向的縫絲的間距為3cm的間隔、排列成格子狀的圖案進行縫制。(參照圖16)得到的2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2層非縫制部立體地浮出(格子中的部分),結果,厚度變化282%,透氣性也提高53%,作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即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是滿意的結果。實施例5將與實施例1使用過的相同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設定為芯絲,將沸水收縮率為10%,并且潤濕時的膨脹率為1%以下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33分特/12絲)設定為鞘絲,以芯絲的拉伸率30%(1.3倍)、鞘絲的包覆數350次/m(Z方向)得到包覆絲a(復合絲)。用24機號雙圓形編織機將該包覆絲和沸水收縮率為8%、潤濕時的膨脹率為1%以下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b(84分特/72絲)、以38線圈橫列/2.54cm、32縱行/2.54cm的編織密度、以如圖15所示的針織組織編織成針織物,將該針織物用常規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進行加工。在該針織物中A/B為0.8。在該針織物中,厚度方向的截面,如圖12的(1)所示,1層(X層)僅由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b)構成,在其它層(Y層)中,由包覆絲a(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構成的部分從X層浮起,并且,非自身伸長部分與X層結合。此時,Y層的非自身伸長部分以寬約7mm沿緯向連續。在得到的針織物中,在干燥時,空隙率為8%,透氣性為180cc/cm2/s,厚度為0.90mm,在潤濕時,布帛尺寸不變化,如圖12的(2)所示,由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和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構成的部分形成凸狀,空隙率為10%(空隙變化率25%),透氣性為240cc/cm々s(透氣性變化率33%),厚度為1.60mm(厚度變化然后,將該針織物用作吸水性織編物,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2層結構體。得到的2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厚度提高50%,透氣性也提高5%,是滿意的結果。比較例1使用22機號特里科針織機,在后筘及前筘全穿經尼龍多絲(84分特/24絲),以后10-12、前23-10的半畦編組織、在機上線圈橫列數80線圈橫列/英寸的編織條件下,試作針織物。將該針織物在常規方法的加工條件下進行染色完成。得到的針織物的干燥時和吸水時的尺寸變化率為4%(縱1.3%,橫2.7%),厚度變化率為-2%,將該針織物用作吸水性織編物。與此相對,使用實施例2中使用的特里科針織物作為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用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法粘接該面積變化限制部件和上述吸水性織編物,試作了2層結構體。得到的2層結構體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厚度僅提高7%,透氣性也僅提高8%,不是滿意的結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實施例6將由作為硬段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9.8重量份、作為軟段的數均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50.2重量份構成的聚醚酯在23(TC下熔融,從規定的紡絲噴絲頭以噴出量3.05g/分鐘擠出,將該聚合物通過2個導絲輥以705m/分鐘拉出,而且以750m/分鐘(巻繞拉伸1.06)巻繞,得到44分特/1絲的具有彈性的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該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絲條吸水時向纖維軸方向的膨潤率為10%,沸水收縮率為8%。另外,準備了沸水收縮率為10%、吸水時的膨脹率為1%以下的普通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絲(84分特/24絲)作為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然后,使用28機號的單圓形編織機,一邊以拉伸倍數2.7倍牽引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一邊與上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同時對該編織機喂紗,由此,以81線圈橫列/2.54cm、37縱行/2.54cm的編織密度編織平針組織的圓形針織物。然后,通過將該圓形針織物用常規方法的染色完成方法進行加工,得到在吸水時透氣性提高的針織物。得到的針織物在干燥時透氣性為52cc/cm2/s,在吸水時透氣性為109cc/cm"s(透氣性變化率為110%),通過吸水,透氣性大大提高。另外,上述針織物的干燥時和吸水時的尺寸變化率為22%(縱11%、橫10%),將該針織物用作吸水性織編物。然后,相對于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表面,利用照相凹版輥法以20g/n^的附著量及圖6的圖案(附著部面積比率64%)賦予丙烯酸類樹脂。得到的布帛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非附著部分(區域SN)立體地浮出(由于區域SN為圓形,故以半球狀浮出),結果,厚度變化365%,透氣性也提高54%,作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即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是滿意的結果。比較例2使用實施例1中使用過的圓形織物作為吸水性織編物,使用與實施例l相同的樹脂,以40g/n^的附著量進行涂敷,以完全覆蓋上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表面。得到的涂層布帛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吸水,厚度僅提高4%,透氣性降低11%,不是滿意的結果。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column></row><table>工業上利用的可能性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貼合或縫合2種以上片狀物的復合布帛材料,通過吸水在結構體表面顯現凹凸、或厚度增大、或透氣性提高,由此可以降低發粘感、悶熱感、寒冷感,通過吸水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的復合布帛材料及纖維制品,其工業價值非常大。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布帛材料,其包含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織編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并且殘留著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在其他部分區域上被粘接或縫接,或在整個表面上被粘接或縫接,限制所述吸水性織編物被粘接或縫接的部分因吸水導致的面積變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性織編物干燥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試驗片放置于溫度20℃、濕度65%RH的環境下24小時之后馬上測定的,所述吸水性織編物吸水時的面積及厚度是在將水噴霧于干燥時的試樣表面、且賦予水至相對于所述干燥時的試樣質量含水量為70質量%之后馬上測定的,在利用水將所述復合布帛材料潤濕時,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所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的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由此,所述復合布帛材料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織編物包含吸水/自身伸長性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并且,使所述織編物在具有溫度為2(TC及相對濕度為65%的環境中尺寸穩定化后,從所述織編物采取經絲或縱行方向以及緯絲或線圈橫列方向的尺寸分別為30cm的試驗片,且從該試驗片采取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及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時,所述絲條(1)及(2)滿足用下述式表示的條件,A/B《0.9上式中,A表示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的平均長度,B表示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各絲條的長度在該絲條是顯示200%以下的斷裂伸長率的非彈性絲條時,在1.76mN/dtex的載荷下被測定,在該絲條是顯示比200%高的斷裂伸長率的彈性絲條時,在0.0088mN/dtex的載荷下被測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身針織物,并且,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形成圓形針織組織的復合線圈。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身織物,并且,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被并絲而構成織物組織的經絲和/或緯絲。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織編物選自身織物,在該織物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每1條交互或每多條交互排列。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和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作為復合絲包含在所述吸水性織編物中。7.如權利要求26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自身伸長性高的絲條(l)是由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為硬段、將聚乙二醇作為軟段的聚醚酯彈性體構成的聚醚酯纖維。8.如權利要求26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7jC/自身伸長性低的絲條(2)是聚酯纖維。9.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吸水性織編物包含顯現將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接合成并列型的復合纖維的潛在巻縮性能而制作的巻縮復合纖維。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粘接或縫接在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兩面,由此構成3層結構體。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由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網眼狀織編物構成,且該網眼狀織編物的絲條粘接或縫接于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或樹脂薄膜,且部分地粘接或縫接于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面積變化限制部件是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樹脂覆蓋層,殘留著的所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附著于其它部分區域上。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所述樹脂覆蓋層由選自丙烯酸類樹脂、尿烷類樹脂、聚酯類樹脂、硅類樹脂、氯乙烯類樹脂及尼龍類樹脂中的1種以上的樹脂構成。15.如權利要求11~14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其中,相對于所述干燥時,所述吸水時的復合布帛材料的面積的增大率低于10%,并且,利用JISL1096-1998、6.27.1、A(弗雷澤型透氣性試驗機法)測定的所述吸水時的復合布帛材料的透氣性比所述干燥時的透氣性高10%以上。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相對于所述干燥時,所述吸水時的所述復合布帛的厚度增大10%以上。17.—種纖維制品,其包含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布帛材料。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纖維制品,其選自外衣用衣料、運動衣用衣料、內衣用衣料、鞋材料、醫療衛生用品、床上用品、表皮材料、地毯、汽車座椅材料、室內裝飾用材料。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布帛材料,其包含吸水時比干燥時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10%以上的吸水性織編物、和如下所述的部件包含吸水時相對于干燥時面積及厚度實質上不變化的織編物、無紡布、樹脂薄膜或樹脂覆蓋層,并且殘留著所述吸水性織編物的至少一面上的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而在其他部分區域上被粘接或縫接,或在整個表面上被粘接或縫接,限制所述吸水性織編物被粘接或縫接的部分因吸水而導致面積變化。所述吸水性織編物在吸水時,所述相互獨立的多個部分區域的面積及厚度、或者面積或厚度增大,由此,所述復合布帛材料立體地進行結構變化。文檔編號A41D31/00GK101128313SQ200680005819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申請日期2006年2月17日優先權日2005年2月23日發明者安井聰,山口尊志申請人:帝人纖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