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底部件及釣魚用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釣魚用鞋的結構,尤其涉及用在釣魚用鞋鞋底上的鞋底部件的結構。
背景技術:
釣魚人在例如海灘或河邊釣魚時,會在石頭或巖石(海灘)上行走。這種釣魚場的石頭或巖石大多比較濡濕,還常常附著有苔蘚等。因此,已有各種對釣魚人穿著的釣魚用鞋的鞋底加以改進使其可在步行時防滑的方案(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2794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23816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282009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97903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42905號公報、日本實開平4-4803號公報、日本實開平1-126101號公報、日本實開昭63-191905號公報)。
具體地說,已有(a)鞋底部件由毛氈構成的釣魚用鞋、(b)鞋底設有鞋釘的釣魚用鞋、(c)鞋底設有吸盤的釣魚用鞋、(d)鞋底設有波形槽的釣魚用鞋等。這些進行了改進的釣魚用鞋,分別可在一定的條件下(釣魚場的環境下)發揮一定的防滑效果。即,在例如海灘由平坦的巖石構成、不太濡濕的情況下,適宜穿著鞋底部件由毛氈構成的釣魚用鞋;而在石頭或巖石上生有柔軟的苔蘚、通常較濡濕的情況下,則適宜穿著鞋底設有鞋釘的釣魚用鞋。
但是,釣魚場的環境是各種各樣的,既有分散在釣魚場的石頭表面是光滑面的情形,也有巖石表面是濡濕的粗糙面的情形。另外,還有巖石表面生有柔軟苔蘚的情形,或是生有比較硬的海草的情形。因此,例如鞋底上設有鞋釘的釣魚用鞋,在粗糙面的巖石場上可發揮優越的防滑效果,而在生有苔蘚的場所,就不一定能發揮高防滑效果。即,僅以提高與石頭或巖石之間的磨擦系數為目的對鞋底部件的結構以及構成鞋底部件的材料進行改進,想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發揮優越的防滑效果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情況,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釣魚場中的任何環境下均可發揮優越防滑效果的釣魚用鞋、以及使用在該釣魚用鞋上的鞋底部件。
(1)眾所周知,人的腳(尤其是腳掌)具有優越的觸覺功能。因此,如果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的狀態下也能夠通過自己的腳掌感知釣魚場中散布的石頭或巖石的狀態(形狀和表面的狀態),那么釣魚人在行走時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自己的腳將要接觸的石頭和巖石的表面是否容易打滑有所掌握。當釣魚人認識到這塊石頭和巖石的表面容易打滑,他便會對自己的腳的接地方法多加注意,就可以使腳不容易打滑。本申請的發明人著眼于該點而考慮到,如果鞋底具有一定的可彎曲性,那么穿著該鞋的釣魚人便可通過自己的腳掌來確認釣魚場的環境(易打滑程度等),這樣,該釣魚用鞋便可發揮高防滑效果。
(2)因此,本發明的釣魚用鞋具有釣魚人可將腳插入其中的鞋主體、以及設在該鞋主體外底面上的鞋底部件,其中,在該鞋底部件的下表面上設有切口,該切口的端部在橫向上平直延伸,該切口的中間部在橫向上以波形狀延伸。
通過采用此構成,由于在鞋底部件上設有橫向延伸的切口,所以該鞋底部件在縱向上很容易彎曲。此處,“縱向”指的是釣魚人的腳插入該釣魚用鞋的狀態下該腳的長度方向(連結腳尖與腳跟的方向),相反地,“橫向”是指相對縱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也就是釣魚人的腳的寬度方向。因而,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的狀態下也可以使腳在長度方向上容易地彎曲,由此,易于認知釣魚場的石頭和巖石的表面狀態。
此外,由于上述切口形成為波形,所以當釣魚人行走時,在釣魚用鞋的底上形成波形的圖案。因而,鞋底部件與上述石頭或巖石間的摩擦系數增大,可在行走中發揮高防滑效果。此外,在釣魚人行走時有橫向的外力施加在釣魚用鞋上的情況下,鞋底部件會以上述切口為邊界向橫向(剪切方向)變位。在此情況下,假設上述切口不是形成為波形而是形成為平直,那么這種橫向的變位會變大,在鞋底部件上會產生極大的剪切應力。但由于上述切口形成為波形,所以即使在橫向的外力施加在鞋底部件上的情況下,夾持著各切口而正對的面會彼此抵接,因而鞋底部件的橫向變位減小。因此,不會在鞋底部件上產生大應力,并且,便于釣魚人在不好走的路上行走。
再者,由于上述切口的端部沿上述橫向平直地延伸,所以可防止該端部的不均勻磨損和破壞。具體地說,如果上述各切口直至端部都形成為波形,則該切口的端部與鞋底部件的緣部銳角交叉。因此,在釣魚人行走時,上述切口的端部顯著地不均勻磨損,在一定情況下會被破壞。但通過如前所述使上述切口的端部形成為平直,可防止該切口的端部的不均勻磨損等。
上述切口的端部最好以與鞋底部件的緣部垂直相交的方式傾斜。采用這種結構,由于上述切口與鞋底部件垂直相交,所以即使在釣魚人行走的情況下也能切實地防止上述切口的端部的不均勻磨損和破壞。
上述切口的深度尺寸最好設定為上述鞋底部件的厚度尺寸的60%~95%。由此,可保持鞋底部件的一定強度,且鞋底部件可容易地變形。
上述切口最好由截面形狀為V字形的槽構成。通過以V字形的槽構成上述切口,在通常的狀態(釣魚人不行走而直立的狀態)下,在鞋底部件的下表面(與石頭或巖石的接觸面)上形成開口的槽。因而,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的狀態下可使腳沿長度方向向內側容易地彎曲。即,釣魚人可使鞋底部件彎曲,從而通過腳掌握持石頭或巖石。由此,釣魚人容易更明確地認知釣魚場的石頭或巖石的表面狀態。
上述鞋底部件最好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設置在上述鞋主體的外底面上。由此,在鞋底部件磨損等時候,釣魚人可僅將鞋底部件更換。
(3)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鞋底部件為設置在釣魚用鞋的鞋主體的外底面上的鞋底部件,其中,在其下表面設有切口,該切口的端部在橫向上平直延伸,該切口的中間部在橫向上以波形狀延伸。
通過采用這種結構,該鞋底部件被安裝在釣魚用鞋的鞋主體外底面上,釣魚人在這種狀態下穿著該釣魚用鞋。由于在鞋底部件下表面設有橫向延伸的切口,所以該鞋底部件非常容易在縱向上彎曲。此處,“縱向”和“橫向”的意義如前所述。因而,釣魚人在穿著裝有該鞋底部件的釣魚用鞋時,可使腳在長度方向上容易地彎曲,由此,容易認知釣魚場的石頭或巖石的表面狀態。
此外,由于上述切口形成為波形,所以當釣魚人行走時,在釣魚用鞋的底上形成波形的圖案。因而,鞋底部件與上述石頭或巖石間的摩擦系數增大,可在行走中發揮高防滑效果。此外,在釣魚人行走時有橫向的外力施加在釣魚用鞋上的情況下,鞋底部件會以上述切口為邊界向橫向(剪切方向)變位。在此情況下,假設上述切口不是形成為波形而是形成為平直,那么這種橫向的變位會變大,在鞋底部件上會產生極大的剪切應力。但由于上述切口形成為波形,所以即使在橫向的外力施加在鞋底部件上的情況下,夾持著各切口而正對的面會彼此抵接,因而鞋底部件的橫向變位減小。因此,不會在鞋底部件上產生大應力。另外,裝有該鞋底部件的釣魚用鞋對釣魚人來說穿著較舒適。
再者,由于上述切口的端部沿上述橫向平直地延伸,所以可防止該端部的不均勻磨損和破壞。具體地說,如果上述各切口直至端部都形成為波形,則該切口的端部與鞋底部件的緣部銳角交叉。因此,在釣魚人行走時,上述切口的端部顯著地不均勻磨損,在一定情況下會被破壞。但通過如前所述使上述切口的端部形成為平直,可防止該切口的端部的不均勻磨損等。
上述切口的端部最好以與鞋底部件的緣部垂直相交的方式傾斜。采用這種結構,由于上述切口與鞋底部件垂直相交,所以即使在釣魚人行走的情況下也能切實地防止上述切口的端部的不均勻磨損和破壞。
上述切口的深度尺寸最好設定為上述鞋底部件的厚度尺寸的60%~95%。由此,可保持鞋底部件的一定強度,且鞋底部件可容易地變形。
上述切口最好由截面形狀為V字形的槽構成。通過以V字形的槽構成上述切口,在通常的狀態(釣魚用鞋上裝有鞋底部件的狀態,釣魚人穿著該釣魚用鞋不行走而直立的狀態)下,在鞋底部件的下表面(與石頭或巖石的接觸面)上形成開口的槽。因而,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的狀態下可使腳沿長度方向向內側容易地彎曲。即,釣魚人可使鞋底部件彎曲,從而通過腳掌握持石頭或巖石。由此,釣魚人容易更明確地認知釣魚場的石頭或巖石的表面狀態。
最好在上述鞋底部件的上表面上設置安裝部件。該安裝部件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設置在上述鞋主體的外底面上。由此,在鞋底部件磨損等時候,釣魚人可僅將鞋底部件更換。
通過采用本發明,由于通過在鞋底部件上設置上述切口使得鞋底容易變形,所以釣魚人能夠通過自己的腳掌認知腳將要接觸的石頭或巖石的表面狀態。并且,通過將上述切口的端部形成為平直,可防止鞋底部件的不均勻磨損。由此,釣魚人在行步時可對自己的腳的接地方法多加注意,這樣,該釣魚用鞋具有在釣魚場的各種環境下均可發揮優良的防滑效果、且耐用年限延長的效果。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釣魚用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釣魚用鞋要部放大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釣魚用鞋的鞋底部件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1變形例的鞋底部件的底面圖。
圖5是沿圖4的V-V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2變形例的鞋底部件的底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相應附圖,根據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釣魚用鞋的立體圖。圖2是該釣魚用鞋的要部放大剖視圖。
此釣魚用鞋10是釣魚人在例如河邊釣魚等時候,為了可在釣魚場安全行走等而穿著的鞋。本實施例的釣魚用鞋10的特征在于釣魚用鞋10的底部結構。即,由于釣魚用鞋10具備后述的鞋底部件13,所以當釣魚人行走于釣魚場中時,這種釣魚用鞋10可發揮高防滑效果。另外,雖然釣魚人穿著左、右對稱的一對釣魚用鞋10,但為簡化說明,以下僅對右腳用釣魚用鞋10的結構進行說明。
釣魚用鞋10具有鞋主體11和設在鞋主體11的外底面31上的鞋底部件13。鞋主體11在其下部具有夾層底部12,鞋底部件13安裝在該夾層底部12上。
鞋主體11具有襯布14、主體橡膠15、加強橡膠16~20、以及鞋墊21。
襯布14由例如尼龍或聚酯等制成,其構成鞋主體11的內壁面。由于襯布14由尼龍或聚酯構成,可使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10時感到穿著舒適。鞋墊21配置在襯布14的內底部23上。襯布14的內底部23構成承載部,當釣魚人穿著釣魚用鞋10時,腳掌部分即由該承載部承載。鞋墊21由例如發泡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發泡)、發泡聚氨酯(PU發泡)、發泡聚乙烯(PE發泡)、海綿等制成。因此,釣魚人穿著釣魚用鞋10時,該釣魚用鞋10與腳適配,使釣魚人的穿著感覺更好。不過,也可省略鞋墊21。
主體橡膠15圍繞著除襯布14的底部以外的全部外周面。主體橡膠15形成鞋主體11的骨架。主體橡膠15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加強橡膠16覆蓋鞋主體11的前端部(腳尖側),對該部位進行加強。加強橡膠16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此外,加強橡膠17覆蓋鞋主體11的后端部(腳跟側),對該部位進行加強。該加強橡膠17特別地具有厚壁部22。該厚壁部22設置在釣魚人穿著釣魚用鞋10時與釣魚人的腳跟后方相對應的位置,以確保釣魚人腳跟部分的安全。加強橡膠17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
加強橡膠18配置在鞋主體11的底部附近,沿著鞋主體11的周向配置。也就是說,該加強橡膠18圍繞著鞋主體11的下沿部,進一步加強鞋主體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該加強橡膠18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此外,加強橡膠19配置在上述加強橡膠18的外側。加強橡膠19設置在鞋主體11的底部附近,沿著鞋主體11的周向配置。由此,加強橡膠19對鞋主體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進一步加強,使釣魚用鞋10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該加強橡膠19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另外,加強橡膠20配置在鞋主體11的上開口部36(釣魚人的腳插入的部分)的周邊。該加強橡膠20對該周邊部進行加強。該加強橡膠20采用例如天然橡膠(NR)、聚氯乙烯(PVC)或其他合成橡膠等。
夾層底部12配置在上述襯布14的外側的底面24上。不過,在鞋主體11的底面周邊部配設有加強墊25。因此,夾層底部12夾著此加強墊25而被固定到上述底面24上。夾層底部12具有基部26、片狀部件27、以及緩沖部件28。基部26由例如合成橡膠等制成,其外形形狀與上述底面24相對應。片狀部件27配置于基部26的上表面,在此片狀部件27的上表面配置有緩沖部件28。換言之,基部26、片狀部件27和緩沖部件28按順序層疊并成為一體,被安裝在上述襯布14的外側的底面24上。該基部26的底面構成鞋主體11的外底面31。該外底面31具有凹部32,所述凹部32用于安裝后面詳述的鞋底部件13。
片狀部件27由板材制成。構成片狀部件27的材料可采用例如含浸樹脂的紙板、橡膠、毛氈、塑料、金屬等。緩沖部件28由發泡乙酸乙烯共聚物、發泡合成橡膠、發泡天然橡膠、發泡聚氨酯、毛氈材料等發泡成形部件構成。本實施例中,緩沖部件28層疊在片狀部件27的上表面,但也可以將緩沖部件28配置在基部26的上表面,再在緩沖部件28的上表面配置片狀部件27。不過,也可以省略這些片狀部件27和緩沖部件28。
圖3是鞋底部件13的立體圖。圖中鞋底部件13的位于上側的面是該鞋底部件13的下表面40(參照圖2)。
如圖2和圖3所示,鞋底部件13可裝拆地安裝在鞋主體11的外底面31上。鞋底部件13具有安裝部件33。鞋底部件13被制成板狀,其外形形狀與上述鞋主體11的外底面31對應。具體地說,鞋底部件13的外形形狀被形成為,可與設在上述外底面31上的凹部32正好嵌合。鞋底部件13的厚度尺寸D在本實施例中設為15mm。不過,該厚度尺寸D可在8.0~20.0mm的范圍內進行適當設定。鞋底部件13以毛氈為主要成分而構成。也就是說,鞋底部件13是由纖維立體地且無方向規則地集合而構成的。纖維的種類可采用例如尼龍、聚酯等合成纖維,或椰殼纖維、麻等天然纖維。另外,安裝部件33粘貼在鞋底部件13的上表面39上。安裝部件33為薄平板狀(片材狀)部件,覆蓋鞋底部件13的上表面39(圖3中,是鞋底部件13的下側的面)。
安裝部件33由例如含尼龍或聚酯等合成纖維的無紡布制成。本實施例中,在該安裝部件33與上述凹部32的壁面之間構成面粘扣裝置。即,安裝部件33的表面(在圖3中為下側的面)上的纖維被制成環狀,而上述凹部32的內表面的纖維被制成鉤狀。因此,當鞋底部件13被嵌入上述凹部32中時,安裝部件33在一定的保持力作用下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接合在上述凹部32的壁面上。由此,鞋底部件13被一定的保持力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保持在夾層底部12上。當然,也可以是安裝部件33的表面纖維被構成環狀纖維帶,而在上述凹部32上設置與此環狀纖維帶配合的鉤狀纖維帶。
如圖3所示,在鞋底部件13的下表面40上設有切口44~49。這些切口44~49在鞋底部件13的橫向上延伸。各切口44~49通過在橫向上切進而成,也可形成狹縫狀。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6條切口44~49,它們被沿著鞋底部件13的縱向并列設置。不過,切口的數量并非特別限定,可在3條~15條的范圍內適當設置。此處,上述“縱向”指的是在釣魚人穿著該釣魚用鞋的狀態下釣魚人的腳的長度方向(連接腳尖與腳跟的方向),在圖3中為鞋底部件13的長度方向。此外,上述“橫向”指的是與上述縱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即釣魚人的腳的寬度方向。
如同圖所示,各切口44~49形成為沿橫向延伸的波形。不過,在本實施例中,各切口44~49的各自的兩端部55~66形成為沿橫向平直。此外,各切口44~49的深度尺寸d在本實施例中設定為12mm。不過,該深度尺寸d可在鞋底部件13的厚度尺寸D的60%~95%的范圍內進行適當設定。該深度尺寸d優選為上述厚度尺寸D的80%~95%,更優選為90%~95%。另外,在同圖中,僅對切口49標注了尺寸線,其他的切口44~48也是與之相同的。對各切口44~49形成為波形、各切口44~49的兩端部形成為平直、以及將各切口44~49的深度尺寸d設定為上述尺寸所產生的作用效果將在后面詳述。
該釣魚用鞋10大致是這樣被制造的。釣魚用鞋10的制造需要用到腳模。首先,將上述襯布14包在該腳模上。然后以包裹襯布14的方法包裹上述主體橡膠15。接下來,將緩沖部件28和片狀部件27粘貼在襯布14的底部,進一步,按順序粘貼上述加強墊25和各加強橡膠16~20。然后,粘貼夾層底部12的基部26,使其覆蓋鞋主體11的底部。將上述主體橡膠15、各加強橡膠16等以及基部26以公知的粘接劑和硫化處理等粘牢。將鞋墊21從鞋主體11的上部開口部36插入,并配置在鞋主體11的內底部。另外,上述鞋底部件13預先被作為另一部件進行組裝。該鞋底部件13只嵌入夾層底部12的凹部32中,將其通過上述面粘扣裝置固定到夾層底部12上。此外,本實施例中,鞋底部件13是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安裝到鞋主體11上的,但也可將鞋底部件13固定到鞋主體11上。
釣魚人通過將自己的腳從上述上部開口部36(參照圖1)插入來穿著該釣魚用鞋10。當釣魚人穿著該釣魚用鞋10在釣魚場行走時,如圖3所示,由于鞋底部件13上設有上述切口44~49,所以該鞋底部件13很容易向縱向(箭頭43的方向)彎曲。因此,釣魚人即使是在穿著釣魚用鞋10的狀態下也能夠容易地使腳彎曲,所以便于釣魚人通過自己的腳底來確認散布在釣魚場中的石頭和巖石的表面狀態。因此,釣魚人可對自己的腳的著地方法多加留意,并且,再加上鞋底部件13是由毛氈構成,所以該釣魚用鞋10在釣魚場的所有環境下均可發揮良好的防滑效果。
此外,由于上述切口44~49形成為波形,所以釣魚人行走時,在釣魚用鞋10的底上形成波形圖案,并在各切口44~49的緣部上形成刃口(角部)。因此,鞋底部件13與石頭或巖石之間的磨擦系數增大,可在行走時發揮更高的防滑效果。
不過,在釣魚人行走時以釣魚用鞋10的側方踩踏石頭等情況下,橫向的外力施加在該釣魚用鞋10上。在此情況下,鞋底部件13具有以上述切口44~49為邊界發生橫向(同圖中箭頭67所示的剪切方向)變位的趨勢。并且,假設上述切口44~49不是形成為波形而是形成為平直,那么這種橫向的變位會變大,在鞋底部件13上會產生極大的剪切應力,甚至有被損壞的危險。而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上述切口44~49形成為波形,所以即使在橫向的外力施加在鞋底部件13上的情況下,夾持著各切口44~49而正對的面會彼此抵接。具體地說,以切口49為例,正對的面68、69抵接,正對的面70、71抵接。因而鞋底部件13的橫向的變位減小,因此,可防止在鞋底部件13上產生大應力。這樣,便可防止鞋底部件13的較大變形和破損,對釣魚人來說,釣魚用鞋10的穿著舒適性提高,并且,便于釣魚人在不好走的路上行走。
此外,尤其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各切口44~49的端部55~66沿橫向平直地延伸,所以可防止該端部55~66的不均勻磨損和破壞。詳細地說,如果上述各切口44~49直至上述端部55~66都形成為波形,則該各切口44~49的端部55~66與鞋底部件13的緣部銳角交叉。因此,在釣魚人行走時,上述各切口44~49的端部55~66顯著地不均勻磨損,在一定情況下會被破壞。但通過如前所述使各切口44~49的端部55~66形成為平直,可防止該端部55~66的不均勻磨損等。這樣不僅能提高釣魚用鞋10乃至鞋底部件13的耐用年限,還具有進一步提高釣魚用鞋10的穿著舒適度的優點。進而,由于各切口44~49的深度尺寸d被設定為上述尺寸,所以鞋底部件13很容易在上述箭頭43的方向上變形。尤其是,通過將上述深度尺寸d設為上述壁厚尺寸D的90%~95%,具有可保持鞋底部件13的一定強度(特別是沿箭頭67的剪切強度)、且在此基礎上鞋底部件13可容易地變形的優點。
以下,對本實施例的第1變形例進行說明。圖4是本實施例的第1變形例的鞋底部件73的底面圖,圖5沿圖4的V-V線剖切的剖視圖。
本變形例的鞋底部件73與上述實施例的鞋底部件13的不同之處在于,設在鞋底部件73上的切口74~79是由V字形的槽構成的。其他結構均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即,各切口74~79的斷面形狀形成為V字形。如圖4及圖5所示,通過以V字形槽構成各切口74~79,平時在鞋底部件73的下表面40(與石頭或巖石的接觸面)上便形成有開口80。此處所說的“平時”指的是釣魚人穿上釣魚用鞋10但不行走的直立狀態(通常的狀態)。由于平時便形成有上述開口80,所以釣魚人在穿著釣魚用鞋10的狀態下,可容易地使腳沿縱向朝內側或朝外側彎曲。即,釣魚人可以使鞋底部件73彎曲,從而通過自己的腳掌握持石頭或巖石。因此,釣魚人可以更明確地認知釣魚場的石頭或巖石的表面狀態,這樣,該釣魚用鞋10具有可發揮更高防滑效果的優點。
進而,對本實施例的第2變形例進行說明。圖6是本實施例的第2變形例的鞋底部件83的底面圖。
本變形例的鞋底部件83與上述實施例及第1變形例的鞋底部件13、73的不同之處在于,設在鞋底部件83上的切口74~79其端部55~66一邊橫向延伸一邊以預定角度傾斜。本變形例中,切口74~79與上述變形例同樣由V字形的槽構成。不過,該切口74~79也可與上述實施例的切口44~49同樣地構成。本變形例的其他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本變形例中,上述切口74~79的端部55~66各自相對水平方向以不同的角度傾斜。因此,各端部55~66與鞋底部件83的緣部84垂直相交。因此,即使在釣魚人穿著該釣魚用鞋10行走的情況下,也能夠切實地防止上述切口74~79的端部55~66的不均勻磨損。此外,還能夠切實地防止上述端部55~66的破壞。
本發明適用于河灘垂釣和海灘垂釣所使用的釣魚用鞋。
權利要求
1.一種釣魚用鞋,具有釣魚人可將腳插入其中的鞋主體、以及設在該鞋主體外底面上的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該鞋底部件的下表面上設有切口,所述切口的端部在橫向上平直延伸,所述切口的中間部在橫向上以波形狀延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用鞋,其中,所述切口的端部以與鞋底部件的緣部垂直相交的方式傾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魚用鞋,其中,將所述切口的深度尺寸設定為所述鞋底部件的厚度尺寸的60%~95%。
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釣魚用鞋,其中,所述切口由截面形狀為V字形的槽構成。
5.如權利要求1~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釣魚用鞋,其中,所述鞋底部件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鞋主體的外底面上。
6.一種鞋底部件,設置在鞋主體的外底面上,其特征在于,在該鞋底部件的下表面上設有切口,所述切口的端部在橫向上平直延伸,所述切口的中間部在橫向上以波形狀延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部件,其中,所述切口的端部以與該鞋底部件的緣部垂直相交的方式傾斜。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鞋底部件,其中,將所述切口的深度尺寸設定為該鞋底部件的厚度尺寸的60%~95%。
9.如權利要求6~8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鞋底部件,其中,所述切口由截面形狀為V字形的槽構成。
10.如權利要求6~9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鞋底部件,其中,以可自由裝拆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鞋主體的外底面上的安裝部件設在該鞋底部件的上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發揮優越的防滑效果的釣魚用鞋、以及使用在其上的鞋底部件。該釣魚用鞋(10)具有鞋底部件(13)。鞋底部件(13)由毛氈制成,在其上表面(39)一側設有安裝部件(33)。該安裝部件(33)具有面固定件的功能,鞋底部件(13)可相對鞋主體自由裝拆。在鞋底部件(13)上設置有6條切口(44~49)。切口(44~49)在橫向上延伸。切口(44~49)形成為波形。各切口(44~49)的端部(55~66)沿橫向平直地延伸。
文檔編號A43B13/28GK1853519SQ200610072549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9日
發明者細見康雄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