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傘具,特別是指一種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型的開傘固定裝置如圖1所示,是在傘中棒B”的上部固定一彈片2”,彈片2”卡住下巢1”即完成開傘,收傘時是用手按壓彈片2”令其回縮于中棒B”中失去對下巢1”的限制來完成收傘。由于該結構的傘具在收傘時需要用手按壓彈片2”,一是彈片2”如有毛刺容易刮傷手,二是由于下巢1”在傘布的作用下始終具有向下的力,在收傘時需用力按壓彈片2”,且不留心下巢1”時有夾傷手指現象的發生。
因此本案的設計人便設計了一種不會夾傷手指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裝置。配合圖2、3所示,該開傘固定裝置,包括一固定于中棒B’上部的固定套2’及一套環3’,其中在固定套2’的下部凸設有對稱的兩彈性掛點22’,而對應兩彈性掛點22’在下巢1’的下段11’上開設兩“”形槽13’而形成為兩彈性壓點12’;套環3’是活動套置于下巢1’的下段11’上,而套環3’中設上小下大的兩段臺階孔31’、32’,其中上段的小孔31’的內徑小于兩壓點12’之間正常狀態的距離。通過中棒B’上部的固定套2’的彈性掛點22’與下巢1’上形成彈性壓點12’的槽13’掛持配合來實現傘具展開時的狀態,在下巢1’上的套環3’的上下移動實現按壓下巢1’壓點12’以推動固定套2’掛點22’脫離對下巢1’的鉤掛關系,實現收傘,避免手指與下巢1’的直接接觸用力,不會出現夾傷手指的問題。
但設計人針對上述設計仍覺有不足之處,即開傘固定裝置需要設置固定套及套環并配合傘下巢三個部件方可實現開收傘動作,因此在結構上還不夠精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會夾傷手指且結構更加簡化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中包括一活動套置于下巢上的套環并配合傘中棒而實施;其中在傘中棒的上部對應下巢開傘位置設有固定孔;在下巢的下段上開設“”形槽而形成彈性掛點;而套環內孔設置為上大下小的兩段過渡臺階孔,其中下段小孔的半徑小于掛點外壁至軸心之間正常狀態的距離。
所述下巢的下端設有凸垣,凸垣的外徑大于套環下段小孔的內徑。
所述下巢的彈性掛點對稱的設置對兩個,對應的傘中棒上的固定孔亦對應設置為兩個。
所述下巢的彈性掛點的內外壁上各設置有凸臺。
所述套環兩段臺階孔之間為斜導面過渡。
所述套環在下巢下段上移動的距離大于等于套環大臺階孔至小臺階孔的過渡距離。
所述下巢下端的內孔壁向內設置一壁厚,令其內孔壁更接近中棒外壁并可擠壓中棒的定位珠。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在中棒上預設了定位孔,并配合傘下巢上彈性掛點的設置,向上推動套在下巢下段的套環,利用套環內孔孔徑的變化,推壓彈性掛點向中棒的定位孔中變形移動,并將下巢掛持在中棒上,實現開傘動作;反之,套環即可松脫對下巢掛點的頂持,使傘下巢脫離對中棒的定位作用,實現收傘功能,避免手指與下巢的直接接觸用力,不會出現夾傷手指的問題;同時相對在先設計省去了固定套的部件,令整體開傘固定結構更為簡化。
圖1為習用品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在先設計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在先設計的開傘狀態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開傘狀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收傘動作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收傘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開傘固定結構A包括一套環3并配合傘下巢1及傘中棒B實施,套環3是活動套置于下巢1上。
在傘中棒B的上部對應下巢1開傘位置開設有對稱的兩固定孔B1;在下巢1的下段11上對稱開設有兩“”形槽13而形成兩彈性掛點12,在此掛點12內外壁上各設置有凸臺121、122,此內壁凸臺121是便于與中棒B固定孔B1掛持,而外壁凸臺122是便于與套環3配合面接觸;在下巢1的下端緣設有限位擋垣14,在下巢1下端的內孔壁對應定位珠C的位置向內設置一壁厚15,令其內孔壁更接近中棒B外壁并可擠壓中棒B的定位珠C;當然,上述中棒B上固定孔B1及下巢1上的彈性掛點12設置為一個亦可,如對稱設置兩個,則更便于平衡實施。
套環3是活動套置于傘下巢1的下段11上,即套環3可在傘下巢1的下段11上上下移動,套環3中設上大下小的兩段過渡臺階孔31、32,兩段臺階孔31、32之間由一斜面33過渡,以便于順利推動下巢1上的掛點12;大孔31的深度即為套環3在下巢1上可移動的距離;其中下段的小孔32的內徑小于下巢1兩掛點12外壁之間正常狀態的距離,同時其下段的小孔32的內徑小于上述限位擋垣14的外徑。
配合圖5所示,當開傘時,往上推動下巢1上的套環3,套環3與下巢1一并移至傘中棒B上方開傘位置時,下巢1相對靜止時,套環3還有一移動空間,此時套環3下段的小孔32相對下巢1的掛點12向上移動,在斜面33的導引下,小孔32內壁會順利的推動掛點12向傘中棒B的固定孔B1內變形,待套環3無法再移動時,小孔32完全頂持彈性掛點12的內壁凸臺121掛持在中棒B的固定孔B1上,使下巢1定位在中棒B上,如此便完成了開傘的動作。
配合圖6、7所示,當收傘時,往下拉動套環3,套環3相對下巢1向下移動,此時套環3下段的小孔32相對下巢1的掛點12向下移動,使套環3上段的大孔31的位置對應彈性掛點12,而彈性掛點12會在自動變形恢復的作用下恢復到正常狀態,則掛點12內壁的凸臺121脫離對中棒B的固定孔B1的掛持定位作用,傘下巢1即可沿中棒B下滑實現收合傘面動作,待下巢1下移至中棒B內外套管連接處的定位珠C位置時,由于下巢1下端內孔壁壁厚15的設置,令其對該定位珠C具有一推頂的作用,更便于傘中棒B的收合。
綜上,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套置于下巢上的套環的移動,實現下巢與中棒的固定或松脫來完成傘具的開傘收傘動作,其相對在先技術在部件上省去了固定套的部件,結構更為簡化,同時手指不與下巢直接接觸用力,不會出現夾傷手指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活動套置于下巢上的套環并配合傘中棒而實施;其中在傘中棒的上部對應下巢開傘位置設有固定孔;在下巢的下段上開設“”形槽而形成彈性掛點;而套環內孔設置為上大下小的兩段過渡臺階孔,其中下段小孔的半徑小于掛點外壁至軸心之間正常狀態的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下巢的下端設有凸垣,凸垣的外徑大于套環下段小孔的內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下巢的彈性掛點對稱的設置對兩個,對應的傘中棒上的固定孔亦對應設置為兩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下巢的彈性掛點的內外壁上各設置有凸臺。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套環兩段臺階孔之間為斜導面過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套環在下巢下段上移動的距離大于等于套環大臺階孔至小臺階孔的過渡距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下巢下端的內孔壁向內設置一壁厚,令其內孔壁更接近中棒外壁并可擠壓中棒的定位珠。
專利摘要一種手開傘的開傘固定結構,其中包括一活動套置于下巢上的套環并配合傘中棒而實施;其中在傘中棒的上部對應下巢開傘位置設有固定孔;在下巢的下段上開設“ㄇ”形槽而形成彈性掛點;而套環內孔設置為上大下小的兩段過渡臺階孔,其中下段小孔的半徑小于掛點外壁至軸心之間正常狀態的距離。向上推動套在下巢下段的套環,利用套環內孔孔徑的變化,推壓下巢上的彈性掛點向中棒的定位孔中變形移動,將下巢掛持在中棒上,實現開傘動作;反之,套環即可松脫對下巢掛點的頂持,使傘下巢脫離對中棒的定位作用,實現收傘功能,避免手指與下巢的直接接觸用力,不會出現夾傷手指的問題;同時相對在先設計省去了固定套的部件,令整體開傘固定結構更為簡化。
文檔編號A45B25/00GK2834254SQ200520062588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3日
發明者陳添成, 宋順鋒 申請人:廈門明和實業有限公司